《未来光脑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未来光脑系统-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东一一满足了热心的观众的要求。
  几天后。
  因为摘选的陈东在舞台上表演的一首非常感人的《光阴的故事》,以及三位国内顶尖的音乐制作人也给出了极高的赞誉,这些片段成为了宣传我是歌手,想唱就唱很好的卖点,被剪辑成一段几十秒钟的广告短片在各大电视台、网络视频网站播出,陈东在**间被全国上亿的观众所熟知。
  ---


 第四十七节 《明朝》引发的争议

  一首《光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一首《我相信》火遍中国,陈东的音乐才华,已经不需用什么来证明了,帅气的外表,像邻家大男孩那样的气质以及有些低沉沙哑的声音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很好听。
  于是,第一个陈东粉丝团建立,第一个陈东吧创建,第一个陈东粉丝群创建…。。。,陈东粉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很多人迷上了陈东,喜欢陈东惊人的才华!
  喜欢陈东身上像邻家男孩一样纯净的气质!
  喜欢《光阴的故事》,每当听到光阴的故事,优美的旋律将大家带入到小时候放牛、下水洗澡,捉知了,那些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令人怀念的片段!
  喜欢《我相信》,充满激/情,青春,追求梦想,这些元素深深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
  各种喜欢,让陈东迅速积累了一大批粉丝。
  在粉丝们的热情邀请下,陈东加了陈东粉丝群,有了陈东的入驻,这个粉丝群算是‘官方’粉丝群。
  “大爱陈东,我支持你。”群里一名叫新月的粉丝说道。
  “谢谢。”
  “我们来给陈东建一个明星档案吧,陈东,你可要如实回答粉丝们的问题哦。”陈东群里一个粉丝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提议。
  “问吧,别问太隐私,我可招架不住。”
  “第一个问题,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90年,10月21日。”
  “天秤座,我在百/度查到了这个星座男性性格,对女人富有魅力,喜欢猜测她们的心理,倾听她们的心声和理解她们的感情,这既是一个难得的知已,又是一个理想的伴侣,说明你很有女人缘,我想问的第二个问题是,有女朋友没有。”
  “没有。”
  “哈哈,所有的喜欢陈东的女粉丝们都有机会,好了,第三个问题来了,你希望你人生中的另一半要有什么性格。”
  “温柔,善良,有爱心,能孝敬父母,至于漂不漂亮还是次要的吧。”
  “喜欢陈东,符合陈东给出的所希望的另一半条件的女粉丝们,请扣1。”
  这条信息一发到群聊天框,刷的一声瞬息顶没了。
  一连串的1被刷到群聊天框上。
  很多的女粉丝实在大爱陈东了,有才华,俊朗的外貌,像邻家男孩样的纯净气质,这些对于少女少妇有致命的吸引力。
  瞬间,陈东被弄得哭笑不得。
  “第四个问题,问一个简单点的,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音乐,旅游,电影。”
  ……
  热心的粉丝们问了陈东很多问题,不过问得很有分寸,没有涉及太大的稳私,陈东都一一作了回答了。
  “最后一个问题,你想跟粉丝们说些什么。”
  “嗯,第一,我很感谢粉丝们的支持,谢谢。第二,我想说的是,我并不是什么大明星,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不要把看得太高了,我很希望跟大家交一个朋友,希望我与大家相处像一个朋友的关系,平常可以聊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锁事。”
  看完陈东发的一条信息,陈东群里的众多粉丝纷纷发信息表示支持。
  接下来,陈东在群里与粉丝们聊着天,大多数是粉丝在问,陈东在答,大多聊些关于《我相信》,《光阴的故事》有关的话题,陈东都做了回答,有些网友与陈东聊了些生活锁事,陈东对此发表了一些见解。
  这样的陈东在粉丝们的眼中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更像是能与大家聊天吹牛亲近的朋友。
  陈东也乐于做与粉丝们聊天吹牛的朋友。
  ---
  接下来的几天,陈东清闲了下来,除了上传小说章节外,就在《长生记》书友群,陈东粉丝群两个群里聊天吹牛,过得很充实。
  -
  正聊得很愉快的时候,忽然,一个电话打了过来,是长江出版社的总编杜文海打过来的。
  “杜总编,有事吗?《明朝的那些儿》卖了多少册了。”
  “《明朝的那些儿》卖得很火,一个月卖40多万册,预计可以排入2014年度销售榜首,太火爆了。”
  “怎么卖得了这么多。”
  之前与杜文海估计了一下,前一个月能卖20几万册就不错了,大卖30W册就到顶了,而现在杜文海给出的销售数据是40多万册,远远超过20几万册。”
  “你最近没看新闻报纸吗?”
  “没有。”最近实在忙得要死,没时间去看什么新闻、报纸。
  “那你去看看。”
  “好,等会我再打你电话。”陈东挂了电话,打开电脑,直接在百/度上输入明朝的那些事儿,点击确定。
  刷的一排关于《明朝的那些事儿》的新闻弹了出来。
  排在最上面的关于《明朝的那些事儿》一个月销售42万册的新闻。
  据本报记者知悉,最近一本以幽默风趣的网络词语写的关于明朝的那些事儿,成为年度最热销的书籍,一个月大卖42W册,同时也引发了一阵跟风潮流,唐朝的那些事儿,清朝的那些事儿,宋朝的那些事儿,XX朝的那些事儿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不过,其中优秀的没有,被读者骂的更多,提醒各位跟风的作者,跟风有危险,下笔请谨慎。
  为什么一本以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写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如此受读者欢迎,笔者总结了两个原因,第一,有趣,能引人发笑。第二,新颖,将书中的人物写活了,让历史变成了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
  再翻到第二条热搜词!一点开,这是一个国内很有名的论坛,这里充满火药味。
  起先是有一个叫郭良宇的专家在报纸上发表了对《明朝的那些事儿》的批评,瞬息,这条评论像点燃火药桶那根火苗一样,炸出所有看过《明朝的那些事儿》的读者。
  他们分为两派,一派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肯定的态度,这一派大多数是年青人居多,还有些比较开明的学者。
  还有一派持否定的态度,对《明朝的那些事儿》不是严谨的史实,带有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偏好,有些细节处理很主观,历史形象不等历史真相持批判态度。
  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肯定的一派认为读史可以省身,读史可以明志,《明朝的那些事儿》这本书,它是一部纯粹草根的作品,能激发广大读者对中华民族五千报上历史文化的兴趣,规读史的过程中瞻仰先贤们的风采,领悟先贤们的道理,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
  看的可以请收藏一个,有推荐票的请投给我!非常感谢!


 第四十八节 签名售书(求收推)

  感谢凌霄晨打赏588起/点币,感谢天崖辰星打赏100起/点币,万分感谢。
  ----
  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两种不同态度的读者以报纸,网络为平台展开论战。
  在报纸上,一些专家学者批判《明朝的那些事儿》不是严谨的史实,带有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偏好,有些细节处理很主观,书上一些不太严谨的观点会让读者对历史产生模糊的判断,因为传统的报纸比较保守,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否定态度的占在很大比例,所以,在报纸上,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批判的专家学者占了一些优势。
  但是在网络上,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批判观点的专家被打得溃不成军,因为网络是年轻人的阵地,再加上因为一些事情,年轻人对所谓的专家下意识地产生很反感。当然大部分专家是真才实料,但是有小部分专家,为了某某目地,昧着良心,成为某些利益的代言人,发表一些歪论,而这些歪论又经媒体炒作扩大,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很多年轻人对专家没什么好感。
  在网上,大部分年轻人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肯定态度的。
  陈东打开天涯论坛,看到的一些网友的评论。
  “一些专家就爱较真,《明朝的那些事儿》不是一本史书,作者只是以一种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在作者笔下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只是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很赞,如果这样都要批判,那么在网络上写穿越历史文的作者,你是不是要抓住人家的脖子,再喷人家一脸口水,然后,大骂你他/妈的写的些什么玩意啊,这样做有意思吗?”一个叫蚂蚁啃骨头的网友发表评论说道。
  “不能否定,《明朝的那些事儿》带有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偏好,有些细节处理的很主观,不过这本书基本符合历史的脉络,以史料为基础,并以风趣幽默的笔法,将一个个历史人物写活了,有趣,引人发笑,读者爱看,阅读的同时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典故,比如明朝的制度,元代的起名规则等等。”一位叫爱老虎油的网友发表评论说。
  “读史可以省身,读史可以明志,《明朝的那些事儿》这本书,它是一部纯粹草根的作品,能激发广大读者对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兴趣,在读史的过程中瞻仰先贤们的风采,领悟先贤们的道理,对青少年有积极的意义。”
  “《明朝的那些事儿》不似史书那些沉重、枯燥无味,读过《明朝的那些事儿》的读者都觉得读来有趣,引人发笑,将明朝300多年写成一个活生生的生活故事,正是这几点,才会吸引读者阅读,在阅读中长知识,知典故,明事理。”
  ……。
  在报纸上、在网络上因为一本书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在陈东看来,道理就是用来辩的,越辩越清楚,并不是你是一个专家你说的话就一定有道理,别人都要听你。
  只要不是因为这场波及到报纸、网络的激烈论战引起国家文化部的干预,这是一件好事,这是对《明朝的那些事儿》变相的宣传,随着两方在报纸、网络论战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本书,人人都有好奇心,对于以风趣幽默的笔法写的书,以前没有过,很好奇,真的如所说的那样有趣,引人发笑吗?于是纷纷走进书店,掏钱购买了《明朝的那些事儿》。
  陈东知道在原时空,《明朝那些事儿》被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燕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燕京语言大学、中国教育报、商务印书馆联合发布的《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倡导“为中国而读”的主体《推荐书目》作为历史类书籍推荐。
  从这点可以说明国家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
  陈东关掉网页,拨打了杜文海的电话。
  “杜总编,我刚在百/度搜了一下,因张良宇在报纸上批判《明朝的那些事儿》引发在报纸上、网络的论战,这是一件好事,相当于对《明朝的那些事儿》变相宣传,不会是你们长江出版社推动的吗?”
  电话一边,杜文海呵呵笑了笑,“不是,我哪知道那个张良宇从那里冒出来的,不过我们还是要感谢张良宇,对《明朝的那些事儿》销量能够突破40万册,这人功不可没。”
  陈东不去管什么这些,反正宣传的事归长江出版社,为了赚钱,长江出版社肯定玩命的宣传,由张良宇引起的激烈论战,效果比做几个广告强多了,还免费的,杜文海那边肯定乐得找不到北了。
  陈对杜文海问道,“杜总编刚才打电话给我有什么事吗?”
  杜文海说道,“《明朝的那些事儿》卖得很火爆,乘热打铁,我们出版社打算举办一场小说签名售书活动,想请你配合参加这个活动,此外还有一场记者招待会。”
  “行,什么时候,地点。”陈东答应了下来。
  15/100的趣高稿费分成不是白拿的,签合同的时候就已经规定陈东有义务配合出版社的宣传,陈东也乐意去参加这个签名售书活动,即能打响陈东在图书出版界的名气,之前他在图书出版界没什么名气,就算杜文海再看好这本书,分成也只能拿到7/100,后来,《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一部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3天大卖了1W本,这才在第二次谈判的时候,《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二部到第七部的稿费分成加到15/100。
  而且书卖得多,他也拿得多,一本书售价30元,第一部他拿7/100就是2块1。
  “明天早上8点,定海市博文书店。”
  “行,明天我会准时到达的。”
  接下来陈东跟杜文海闲聊了几句,就挂了电话。
  第二天,陈东起了一大早,搭了辆出租车来到博文书店,看了下时间,7点20分,此时已经有很多读者手里拿着一本书等候在博文书店门前的广场上。
  博文书店门口,挂着一条巨大的横幅,横幅上写着‘庆贺《明朝的那些事儿》一个月销售突破42万册,特
  邀请小说作者骑都尉光临现场为读者签名售书。’
  ---
  看得还可以的书友请收藏个,有推荐票的投给本书,在此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
  


 第四十九节 《明朝》签售会(求收推)

  感谢妈妈他又吻我打赏588起/点币,感谢玄冰大帝打赏588起/点币,感谢金儒打赏100起/点币,非常感谢。
  --
  博文书店门口,十几个大气球悬挂在高空,彩旗飘飘,各界人士送的花蓝已经堆满了博文书店门口。
  站在博文书店,陈东向杜文海拨打了一个电话。
  “喂,杜总编,我到了,在博文书店门口。”
  “好,你等会,我马上来接你。”
  几分钟后,杜文海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将陈东热情地迎进博文书店。
  休息了一会儿,化妆师给陈东化妆,好在陈东外貌俊朗,气质极佳,不需多做修饰就能以完美的状态出现在读者面前。
  在出版社工作人员的簇拥下,陈东走出博文书店门口。
  等候在广场的读者们开始鼓掌,拿起手中的书向陈东不停地挥动。
  陈东向大家招了招手,打了个招呼,大声说道,“谢谢大家的支持。”
  接下来安排的是记者的提问的环节。
  “请问陈东,报纸上说《明朝的那些事儿》不是严谨的史学著作,带有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偏好,有些细节处理的很主观,书上一些不太严谨的观点会让读者对历史产生模糊的判断,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易网娱乐的记者向陈东问了第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有些专家学者批判《明朝的那些事儿》的主要原因。
  陈东笑了笑,说道,“这不是一本史书,他们把我抬得太高了。
  这是一本以幽默风趣的笔法写的明朝三百年的人物故事,小说以史料为基础,基本符合当时历史的真实,有趣,引人发笑,读者爱读,在阅读中长知识,知典故,明事理。所谓读史可以省身,读史可以明志,在阅读的过程中瞻仰先贤们的风采,领悟先贤们的道理,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积极作用。”
  听到陈东的一翻精彩的回答,很多读者都鼓起了掌声。
  “请问,陈东,以一种幽默风趣的笔法写史,据我了解,你是第一人,为什么会想到以一种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来写一本书呢。”搜/狐娱乐的记者提问道。
  陈东回答道,“我从小爱读史,从史书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史书很多地方深涩难懂,要查字典才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