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 (流行病系列 i)》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瘦 (流行病系列 i)-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可可·香奈儿著名语录之一。”男人的桌上摆著一台东芝手提电脑。
  
  “时尚对美的定义已经逐渐偏离了人本主义。”他伸手指了指文素手里的那本Vogue杂志:“像这一期的Vogue杂志封面,歌颂了拥有13寸世上最小纤腰的 Ethel Granger。”
  
  “Ethel Granger?”文素见面前这个男人竟然提到对时尚史的见解,而对他有点另眼相看。
  
  “生於英国19世纪的Ethel Granger被形容是革命性的妇女,她除了利用马甲把腰围缩小至13寸,也在穿耳洞还未普遍化的时代,就开始穿上大鼻环。”男人倒是说得如数家珍,还加了一句:“这也是爲什麽这杂志封面女模特儿戴著鼻环的缘故。”
  
  本来没有注意到封面模特儿戴著鼻环的文素,低头检视了一眼杂志封面,果然如男人所言,穿著让她觉得有点过大的鼻环。
  
  “Avant…garde,”文素念出了杂志封面印著的字眼:“病态的纤腰、夸张的鼻环,这真的是未来的前卫时尚吗?”
  
  “不可否认的是,照目前种种趋势表明,纤瘦,的确将成爲我们的未来。它不仅仅会是一种流行,它甚至将成爲人类演化过程中的产物。”男人语气之坚定,让文素稍稍眯起了眼,打量面前这个男人。
  
  似乎是个过度自信的男人。
  
  “我不认爲这和人类演化史有什麽关系。”文素冷冷地回答。
  
  男人倒是爽朗地笑了笑,又正色説道:“人类是物竞天择的产物,许多人类体系的文化表现、沟通方式,都和其他拥有悠久基因历史的生物类似,説明人类的文化、流行,也是一种演化的产物。”
  
  文素没有打断男人,只是静静地聼他继续鬼扯。
  
  但男人接下来提到的,却又让文素兴趣大增:“举例来説,人类是一种群体生物,这和鲨鱼、狼,甚至细菌的生活方式都很接近。从微观来説,像细菌这种群体生物,它们通过零星的直接接触,交换基因,以能够产生突变基因,适应变动的环境。这方面,就和人类团聚在一起,互相交换资讯,再利用这些资讯获得更先进的发展,一模一样。”
  
  “人类就和细菌或其他动物一样,会不断地顺应环境的改变,而变得更强,或更利於生存、繁衍後代的机会。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家犬,它们经过15千年,从狼演化成现在温驯的狗;科学研究显示,只要经过五代的驯养,野狗就会开始产生利牙变短、脾性变温驯的遗传迹象。这显示了野狗为了获得更丰盛的营养,亦即人类的喂食,获得更高的存活率,而演化成了家犬。”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现代人因爲发生过胖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再加上发现纤瘦的体型较受到异性的青睐,能找到配偶,生出下一代的几率更高,因此而会渐渐地往这个大方向而去。人类的文化、流行,都不仅仅是一种自发性的选择,其实人类身体里的遗传基因,决定了我们的现在与未来。”
  
  说到这里,男人喝了一口他面前的咖啡,露出一道略显稚嫩的笑容,望著文素:“真是不好意思,说了这麽些冗长沉闷的东西。没有把你闷著吧?”
  
  文素微笑摇了摇头:“还好,我是念微生物学出来的,这麽点理论还吓不退我。”
  
  男人爽朗地笑了起来,説道:“我还真是班门弄斧了呀!”说著,他从背包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文素:“你好,我叫莫子龙,副业是大学社会生物学教授,正业是漫画收藏家。”
  
  文素也笑了起来,拿过男人的名片,也把自己的名片掏出来:“你好,我叫郭文素,医学微生物学研究员。”
  
  “医学微生物学,”子龙打量了一下文素的名片:“病毒和细菌方面的专家对吧?”
  
  “是的。”文素点点头:“如此渺小的病菌,却永远能给我带来新的惊喜。它们是如此地顽强,在很多层面上,就如你刚才所说的,和人类群体非常相似。但是有时候我怀疑有一天,不,或者可以说,它们可能已经比我们人类还要更先进。”
  
  “我有时候会怀疑,我们是不是在和病菌打著一场必输的困兽之战?”文素又喝了一口她的绿茶拿鉄。
  
  结果这个星期六下午,文素还是脱离不了谈论她想抛诸脑后的病菌,但是子龙是如此健谈的一个人,他们一直聊到七点才发现两人都饿了。
  
  “一起吃个晚餐吧。”子龙望了眼手表,把手提电脑收起来。
  
  “不错的提议,我也差不多饿了。”文素把一直没机会翻閲的Vogue杂志塞进包包里。
  
  “我们这算是第一次约会吗?”子龙笑道。
  
  “你这种招式在我这种熟女身上是不管用的。”文素笑了笑,起身到柜台付了帐单。
  
  “有趣。”子龙望著文素的身影,脸上浮现一道笑容。






☆、第一章:瘦身的时代 (8)

  8
  
  凌乱的桌上散放著一大曡的照片,照片上全是同一个女人在不同地点、时间被拍下的样子。
  
  一个女人从丰润到苗条身材的变化。
  
  眼镜男 仔细地检视每一张照片上的女人,并重复确认每一张照片拍下的日期。他摸著光滑的下巴,眯著眼睛,一张接著一张,从九月那个星期五开始,一直到今天拍下的照片,共25张。
  
  坐在桌子另一头的是私家侦探蓝富德,他年纪虽轻,但是看人的眼光一点也不差,而他对雇用他的私家侦探服务的客户,是否拥有特殊的内在人格,看得尤其精准。
  
  大多数来找富德的客户,都是想要挖出另一半出轨或对孩子照顾不周的证据,通常都是些想要离婚,也想要保住孩子监护权、赢得更多赡养费的人。这些人都乏善可陈,除了贪钱的嘴脸之外,他甚少对这些客户有猜测其人格的兴趣。
  
  然而在这大部分的离婚客户之外,还有一些爲数较少的客户,为特殊的目的,买下他的服务。当然,作爲一名专业的私家侦探,若客户不愿意表达采取服务的目的,他是无权过问的。但通常在服务过程中,他能猜测出十之八九的客户目的。
  
  以富德观人的经验来看,面前这个眼镜男,很多特徵都与一名迷恋跟踪狂相符。拍下每一天同一个女人的照片,不论地点时间,只管确保每一天都必须拍下一张照片——这多少与一个极度渴望了解迷恋对象的一举一动、任何讯息的人的行爲模式相似。
  
  然而眼镜男此刻检视照片上的女人的神情,如此地严肃,与一般迷恋狂会越来越兴奋的表现很不一样,与富德的猜测产生了相悖,倒让富德对面前这个神秘的男人有更深刻想洞悉对方心思的欲望。
  
  好奇心杀死一只猫,这种理论,是不能被用在私家侦探、警察、记者这些人身上的。
  
  没有好奇心才会饿死街头。
  
  富德望著眼镜男以认真的表情审视每一张照片——是的,“审视”——富德突然像想通了什麽一般:这个男人与他想象中的迷恋狂不一样,甚至用到了审视的眼光,在看著他的“目标”。审视,多麽贴切的一个词。审视……就像在审视著一只待宰的猪只是否健康,或者一块玉是否有缺陷一样。
  
  简单来説,这个眼镜男,物化了照片上的女人,把她当成一种物品,而眼镜男在检视著他的成品。
  
  成品……富德又再一次被自己想到的用词敲醒——他很清楚这个被跟踪的女人,一天比一天瘦,而且瘦下来的速度快得有点不正常。
  
  难道这个男人,和那个女人不正常的消瘦速度有什麽关系?
  
  过了漫长的十分钟,眼镜男终于把手里的照片放下,露出满意的笑容,就像确认了待宰的猪通体健康可食一样的放心笑容:“很好,我会把剩下的钱汇入你的户口。”
  
  富德拿出一个大信封,把25张照片全放进信封里,交给眼镜男。
  
  眼镜男拿了信封,就转身离开富德的办公室,留下富德一个人,还在想著眼镜男那几乎有点邪恶的神情及笑容。
  
  就像是恶魔一样。
  
  转身带上门,眼镜男走到电梯旁,按下按钮。然後这时候他的手机响了起来。
  
  “喂?”眼镜男接起电话,聼了几秒,又开口:“没错,已经开始复制了。”
  
  电话那头又说了些什麽,然後电梯门“叮”地一声开了。
  
  “她绝对是完美的带原者。”
  
  说完,他盖上手机,步入电梯。






☆、第二章:冰山一角 (1)

  “当一个人决定成爲被看见的一个人,而不是随波逐流的一件物品的时候,又将失去多少关心与支持?”——可可·香奈儿
  
  第二章——冰山一角
  
  1
  
  富德在案子结束後,绝不会保留任何跟踪期间记录下的资料。这是职业道德,也是为了不想惹上莫须有的麻烦。
  
  私家侦探这行业有很大的风险,除了跟踪时随时可能会曝露身份遭到暴力袭击,私家侦探很多时候也需要循法律漏洞,走在灰色的法律边缘地带。万一出了什麽意外,被法律制裁波及,是很有可能吃牢饭的。
  
  因此把司法能入罪的证据——跟踪所得资料,越快从手上销毁越好。
  
  但是在眼镜男交托富德在25天里每天跟踪一个女子的工作结束後,富德却没有马上销毁所有还存在他电脑里的照片。
  
  眼镜男给他的工作非常简单直接,即每天不论时间地点,只要拍下女子当天的全身照便可以。其他的日常活动、去什麽地方、见什麽人等等个人分析,都不需要包含在报告内。
  
  但是富德还是习惯性地审查、分析他的跟踪目标。当然这不仅仅是出於职业习惯,也是出於谨慎及自身安全的考量。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跟踪任何一个人之前,他必须先掌握这个人的背景,并针对资料及观察所得作一定程度的人格分析,确保目标的攻击性、生活习性、社交性格等等,以拟定一套针对性的跟踪方式,及身份曝露时适宜采取的应对方案。
  
  因此在跟踪这个眼镜男目标的25天里,他在自己的电脑里记录下了他对这个日渐消瘦的女人的观察分析报告。
  
  他望著电脑里他给报告打下的最後一个字。
  
  黄晓丽,28岁,会计师。家中排行老二,从大学开始就一个人到城里发展。目前独居,性格内向,平时没有什麽社交活动。根据两个月前的健康体检报告,血型为O型,身高160公分,体重103公斤,BMI身体质量指数为40,属重度肥胖的范围。拥有健身中心会员卡,但是在一个月前已经过期没有更新。她也曾花了大约5000元进行一个月四次的辣椒瘦身疗程,是两年来每月信用卡消费最高的一次。然而资料显示,她尝试的所有的瘦身方式都没有满意的效果,一直保持过重的平均体重。
  
  “另一个瘦身文化的信徒。”富德望著电脑,喃喃自语。
  
  富德在学习犯罪心理学时,曾接触所谓的冰山理论。在他看来,瘦身的行为,只是海面看得见的十分之一的冰山顶端。在瘦身行为底下,是深不见底,由各种历史、价值观、家庭等等因素构筑而成的十分之一的海下冰山。
  
  冰山理论第一次被弗洛伊德及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於1895年的《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有意识的人格层面只是海面上冰山露出的顶端,其实在人的心理行为里面,是潜藏在海面下冰山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的潜意识,决定著人类的行为。後来,心理学家萨提亚利用冰山理论解释人的行为和背後隐藏的心理因素:我们能看到的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其实只是冰山的一角。我们看不见的是在海面下的暗涌冰山,那些被长期压抑、忽略的内在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
  
  以冰山来隐喻瘦身文化非常贴切。瘦身文化本身并不仅仅是一种追求健康的现象,包含在其中是根深蒂固的阶级观念、男权社会价值及沉重的历史包袱,但是这些,都不是那麽容易被看见的心理层面。
  
  在中国春秋时代,就已经存在纪录显示楚王对纤腰女性有特殊的喜好,导致其妃嫔进行节食甚至绝食,以投其所好。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厌食症相关的纪录。另外,流传千古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及杨贵妃中,只有杨贵妃相传身材较丰满,甚而当时其他的妃嫔都讥笑她为“胖奴”。除此之外,中国古代也有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的赵飞燕,而且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女主角林黛玉也被形容瘦得弱不禁风。
  
  瘦身文化也是一种阶级观念的表现。不论是在中国古代或者西方历史上,处於较高阶级的女性都普遍上拥有较瘦削细长的身形;而处於较低阶级,进行农业等操劳活动的女性则通常拥有较肥胖的身形。在这现象背後,是饮食习惯上的差别。拥有高阶级的人民吃好穿好,对食物有精细的要求,然而低阶级的人民没有太多食物的选择,再加上劳动需要摄取更多能量,因此常常吃很多高热量、油腻的食物。
  
  为了摆脱劳动阶级及悠长的历史包袱,於是出现了现在的瘦身文化。一个人如果长得胖,就隐约带著低下阶层的意味;一个人如果纤瘦,则似乎就能挤入高尚阶级成为其中一员。
  
  瘦身文化拥有那麽深的历史地基,因此现代人类追求纤瘦体态,也只是一个迟早的现象。
  
  瘦身并不是不寻常的事情,但是让富德如此关注这个跟踪目标的原因是这个女人瘦下来的速度。
  
  快得让人胆战心惊。
  
  富德继续读著自己写下的报告,摸著自己的下巴。
  
  九月二日,跟踪第一天,目测体重100公斤左右。九月九日,跟踪第八天,目测体重90公斤。九月16日,跟踪第15天,目测体重80公斤。九月26日,跟踪第25天,目测体重70公斤。
  
  富德双眼持续盯著报告上的每日目测体重资料,上面显示九月九日至16日期间为目测体重下降得最快的时期。之後目标的目测体重下降速度有放缓的趋势,然而仍持续稳定下降。
  
  这是他看过一个正常人消瘦得最快的速度。为什麽要强调正常人呢?因为在他跟踪对方的25天里,加上两个月前的健康体检报告显示,这个女人并没有任何身体上的不适,除了一开始的过重问题,几乎没有任何健康的问题。
  
  黄晓丽这25天里每天持续跑步至少45分钟,每天准时上下班,下班後没有见任何其他人,也没有到药店购物或到诊疗所看病。
  
  一开始富德还怀疑黄晓丽是否靠极端方法如吞下蛔虫卵来瘦身,然而在她的公寓里他没有找到任何蛔虫寄生的迹象。她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生理上的不适状况。
  
  这并不正常。
  
  然後他又想到了冰山理论。
  
  很可能,这只是冰山一角。这只是他看到的冰山表面。在海面下,还有很多暗潮汹涌。
  
  富德决定把这次的跟踪报告保留在电脑里。他有一种奇怪的预感,觉得这次事件决不只是单一事件那麽简单。
  
  如果事情恶化了,这份报告就会派得上用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