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红楼- 第3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潭拓寺的香火很甚,寺院在近年来修缮的更加金碧辉煌。佛要用金装。

    享誉天下的闻道书院坐落于山脚下。凄凄小雨,洒落在树林,院落、小亭中。相比于镇中的热闹,学院中很是幽静。这主要得益于控制东庄镇行政、商业大权的咸亨商行对镇子的规划。闻道书院周边都是居民区。镇中心距离书院有几里路的距离。

    旧校区里教授童生的一处学堂中,一名秀逸的少年坐立不安,翻着《书院讲义》,眼神呆滞,心不在焉。

    少年约十一二岁,容貌秀气,穿着精美的白色长衫,腰间系着丝绸材料的汗巾,挂着玉佩。扇袋里装着乌檀木的名贵折扇。一看就知道是名门贵族出身。

    闻道书院已经不再是十几年前由山长张安博个人出资建立书院。在雍治九年的水灾重建后,随着咸亨商行的成立,每年有大量的资金流入书院。

    再加上第二任院长叶鸿云锐意改革,采纳贾环的诸多建议。此时的闻道书院已经是全国顶级的书院。设有藏书楼,印书局,操场,食堂等处。类似于现代大学的配置。

    又设教授、讲师等等级,配备住宅,发放薪酬。京城中大小的学院数十家,很大一部分优秀的老师,都转投闻道书院。其中不乏拥有进士功名者。

    书院又在经义外,设有算术、刑名、钱粮、钱粮、管理、经商、工科等课程。若是无意于科举,可转修这些课程。亦可选修。毕业后,有的进入咸亨商行。里面需要大量的人才。有的给老师的官场朋友们当幕僚。有的,去其他商行中谋生。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全国的官办县学、州学、府学,私立的学院中闻道书院是佼佼者,在教授童生、秀才这个级别的学问上,独领风骚。

    所以,不乏权贵子弟入学就读。像秀逸少年这样的学子,还有很多很多。

    闻道书院招收学生,有多种渠道。大致上,分两种。权贵子弟,可以缴纳500两银子,入学就读。其余,以资质论。有招生考试。学校中设有奖学金。

    书院校风严谨,以文章、考试成绩论英雄。类似于现代的公立中小学合体。

    课桌旁,少年的朋友写了一张纸条过来,问道:“贾兰,你怎么啦?过两天可要县试了。”

    雍治十四年春,在礼部会试决出天下文魁的同时,天下各州县同时在举行童生试三关的第一关:县试。

    现在还留在闻道书院里读书的童子,基本都是宛平、大兴两县的考生。路途较远的,已经各自回县。贾府地处京城内城西,属于宛平县。县试定于二月十二日。

    贾兰想了想,在纸上提笔,回答道:“我娘今日来东庄镇。”

    十一月,太子政变。贾府遭受大难。幸得环叔调兵回来撑过去。他很担心他娘亲。他回府小住了几日,又给他娘打发来书院读书。他知道他娘:望子成龙!

    春节时,以如今贾府权势之盛,门前宾客如云,外加世交好友的来往、年酒、唱戏,府中太过于热闹。他在府里只住了五天,就回到书院读书。此时,他有些想念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

    小雨飘零。

    闻道书院新小区内的教授院落区,院长叶鸿云的住处。敞轩中,汇聚着数名士子:公孙亮、罗向阳、庞泽、乔如松、卫阳、许英朗、姚纬、纪鸣。谈笑甚欢。

    来自书生食府的美酒佳肴,陈列在案几前。小雨落在栏杆、石板处,欢乐的汇成小溪,流走。

    今日众人聚会,主要是贾环来信给叶先生:问诸位同学,何时出发至京城参加丙辰科会试。他安排食宿。另有书信给诸位同学。

    雍治十三年,天子以太上皇七十寿辰开恩科。当时,闻道书院只有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三人参加,全部取中。

    贾环以一句“匹夫可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破题,夺取会元,殿试探花,现为翰林侍讲。公孙亮弃官,回书院治学,他的志趣不在仕途。罗向阳立誓非三鼎甲不入仕途,在书院教书,攻读。

    雍治十三年,同样是乡试年。八月,庞泽,乔如松,许英朗,卫阳等多人参加乡试。只有许英朗一人通过北直隶乡试。其余几人,两试不中,科场蹉跎。

    因而,今年的会试,只有去年六月来京城参加贾环的婚礼留下来的纪鸣纪德信、罗向阳、许英朗参加。书院诸人,并无国子监贡生。

    叶鸿云性情宽厚,摇头,轻叹道:“子玉的心态如今是越来越悠闲。这不是什么好事。我虽然于官场不大懂,也知道逆水行舟的道理。唉…”

    他有点担心。贾府如今是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局面。这样的态势,其实反而更容易出事。而贾环似乎安于享乐。

    公孙亮温润如玉的笑一笑,宽慰道:“叶先生,贾师弟现在蛰伏一段时间也好。他这个年纪的翰林侍讲,太吓人。总要等风头过去。听闻,何大学士很赏识他。”

    回头,他会提醒下子玉,不要沉醉在温柔乡中。

    庞泽容貌丑陋,穿着整洁的澜衫,他娶了一位贤妻。他于权谋是相当精通,笑着道:“叶先生,子玉不被当今天子所喜,逆势而为,反而不美。

    休息一两年也好。以我对子玉的了解,他不是受制于人的性子。必定不会想着仕途止步与翰林侍讲。叶先生但可放心。”

    他很清楚,山长有意将政治资源都留给贾环。贾环身上背负着的是整个闻道书院体系的政治意愿。贾环不可能以翰林侍讲,成为整个体系、团队的旗手。

    相信贾环心中有数。官位肯定是要升的。不过,最近蛰伏一段时间,是很正确的选择。

    叶鸿云点点头,笑了笑,道:“好了,不谈这个话题,谈一谈诗词。”举杯与众弟子饮一杯。

    公孙亮长身而起,兴致勃勃,持杯笑道:“子玉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自此怀古无词矣。不过,我更喜欢那首‘大呼前辈李青莲’。”

    这首诗确实给人才华要溢出来的感觉。众人轻松的笑谈起来。敞轩中的气氛,在小雨中,变得文采飞扬。

    …

    …

    在闻道书院的众人笑谈诗词、人生之时,一辆自荣国府而来的精美马车于雨中抵达东庄镇。李纨在马车内,捋了下额前的秀发。秀雅的少妇风韵流泻。

    于此同时,另一辆精美的马车从书生食府出来,在十字路口,转向去往京城。

    雨滴落在青石板上。马车轱辘轱辘的走过。林芝韵看着手中精美的请帖。这是贾府信丰拍卖行的邀请函。

    丫鬟雨儿坐在一旁,身姿娇小玲珑,比例极佳,粉色的裙子压在座位上,勾勒出圆润的臀部,精巧、青涩,性……感难言。

    雨儿好笑的托着香腮。她怎么会看不出她家小姐内心的期待呢?

第五百五十四章 贾府缺银() 
夜幕甫降,贾府中灯火点点,在月夜中略显的清冷。

    元宵过后,宫中就传出消息,太上皇并一位老太妃身体欠安。国朝以孝治天下。各嫔妃皆为之减膳谢妆,不能省亲,并且宴乐俱免。故而,以宁荣两府如今权势之盛,府内却灯火冷清。

    贾府西路,凤姐院中。凤姐穿着粉红色的单衣,倚在床榻上,盖着鲜艳色彩的水蓝色薄被,小腹微微凸起,有些显怀。她已经怀孕三个多月。

    室内如春。凤姐皱着娥眉,凤眼微微眯着,一看就知道在思考着事情。

    平儿去王夫人面前回了事回来,和凤姐说“太太准了”,又忍不住劝道:“你这是何苦呢?你是有身子的人。府里的事有三姑娘管着的。她是三爷的亲姐姐。谁敢作怪?”

    凤姐怀孕。在贾环的建议下,贾府以李纨、探春治事。李纨尚德不尚才,治家失之以宽。这两天更是去东庄镇上探望儿子贾兰。贾兰马上就要县试。贾府的内务,全部都压在敏探春身上。

    贾府的内务,自是王夫人说了算。当然,贾环要是提出建议,王夫人自会好好掂量掂量。

    贾环建议凤姐休息,倒不是和王夫人争什么。他的目光早已经超越贾府。他只是关心下凤姐的身体,还她父亲的人情。现代医学讲的很清楚:孕妇头三个月要好好休息。

    但是,凤姐的权力瘾头很大,又好面子,争强好胜。虽说怀孕,虽说“被休息”,但毕竟贾环并没有说剥夺她管理内事的权利。而且,王夫人亦很倚重凤姐。所以,实际上,凤姐还是在分管着部分贾府的琐务。

    这对于她的身体而言,便是很不好了。

    平儿作为王熙凤的身边人,自是知道得很清楚。凤姐这两天已经添了许多病症。但,凤姐哪里肯听平儿的劝?她自持身体强健、年轻。

    凤姐瞪着凤眼,数落平儿,冷笑道:“环哥儿利害又如何,府里如今精穷,公中的帐上一分银子都没有。快要打饥荒,他岂不是焦头烂额?三姑娘是好的。可府里那些管事的,那个是省心的?”

    红楼原书,没有贾环的崛起,凤姐也要让探春三分,轻易不敢惹探春。更别说现在!

    她倒没有和探春争什么的想法。探春日后毕竟是要出嫁的。对探春的才华,她是认可、欣赏的。她针对的是府里的管事娘子、媳妇。斗心眼嘛,阖府的媳妇,谁斗得过她?

    平儿只摇头,转移话题,道:“公中没钱的事我听说了。这个月月钱都差点发不下来。听我们爷说,三爷自己拿了三千两银子给公中周转。”

    王熙凤点头,思索的道:“要我说,府里这局面一个不慎,就是万劫不复。”五十万两的赎银,将贾府的家底掏空。下面的人感受的不清楚,她和丈夫贾琏却是很清楚。

    贾府现在可以说是看着风光。内里却到处是大窟窿:值钱的资产如土地、生意、商铺都抵押给晋商的票号。月息七厘(0。7%)。府里的用度,东挪西凑,如履薄冰!

    这时,丰儿挑起门帘。

    贾琏唉声叹气的走进来,一身蓝色的锦袍,容貌英俊。疲倦的坐到椅子上,拿起桌面上的茶壶倒茶喝。贾琏现在和凤姐关系不好,但他近日手头极其的不宽裕,不在外头鬼混。

    王熙凤不满的道:“你叹什么气?事情办的如何?”

    贾琏不耐烦,点头道:“鸳鸯答应了。将老太太用不着的东西先抬两箱子出来。放到这次二月初二的拍卖会上去卖。估计能拍出一万两银子来。”

    请鸳鸯帮忙把老太太的东西拿出来卖。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他自作主张。他内心里很感激贾环出了四万两银子,填补他父亲搞出来的窟窿。

    这两箱子东西,拿到当铺去,不过三千两银子,送到信奉拍卖行中,可得1万两银子。1万两银子看着很多,于贾府如今的局面而言,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贾府现在欠多少外债?

    以在黑山村的祖宗留下来的八个大庄子,抵押30万两,以蜂窝煤生意抵押3万两,以冰激凌、胭脂生意抵押10万两。合计,43万两。月息:3千两(3010两)。

    贾府的产出呢?

    在八个庄子,在不受灾的情况下,一年是2万两银子。若是受灾,产出减半。蜂窝煤,利润已经降至一年两三千两。冰激凌生意体量不大,具备很强的季节性,纯利降至一年4千两。

    胭脂,市场销量更小,一年不过2千两的利润。总计,3万两左右。可贾府一年要付的利息就有3。6万两。这还不算贾府的日常开支、人情往来。

    贾府各处开支,并不细表。外加战后的抚恤银。贾环整风,追查修建大观园中的贪……腐所得数万两银子全部用光。贾府公中帐上,留了一万两银子过年,已然光光。

    实际上,贾府已经破产!

    所以,要不是现在当家的是贾环,他早被压垮。

    若再搞出一个香水那样的生意,贾府立即就可以翻过身。

    只是,贾环最近注意力都在拍卖会上。他不知道贾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靠一个拍卖行能成吗?

    …

    …

    大观园在夜色中颇有些沉寂的味道。值房的婆子们如今不敢吃酒、赌钱。各处查的很严。元宵后,荣府管事处的墙壁上贴着告示:号召节俭。

    阖府上下都知道府里如今正困难,缺银子。不过,月银、福利都是及时发放,要说人心浮动,倒没有。

    潇湘馆中,黛玉和几名丫鬟说着话,消遣晚上的时光。窗外,翠竹与月光,幽静雅致。

    宝钗忙着布置,改造距离望月居一街之隔的汝阳侯府。这已经确定为贾环、宝钗的新住所。香菱自是跟着宝钗。

    因薛蝌要启程往江南行商,宝琴担心着兄长。湘云呢,开春后便病着。李纨、探春忙着处理府中事务。迎春,在准备嫁衣。据说贾环私下里和她说过人选。惜春,跟着贾环聘请来的画师学画。她领了贾母的令,要画大观园的白雪琉璃世界图。

    海棠社,便这么一社一社的耽搁下来。

    卧室里,丫鬟们围坐着。袭人年前母亲死了,心中闷闷不乐。她一贯是个闷葫芦的性情,话说的少。

    紫鹃懂黛玉的意思,对坐在古琴后的黛玉道:“姑娘,别担心。三爷本事大着。”

    黛玉点头。心里轻轻的叹口气:环哥不肯用她的银子。

    她如何不知道贾府缺银子?现在似乎,就指着那个新修缮的拍卖行盈利。可是…。

    林妹妹亦是不看好贾环的计划。

第五百五十五章 拍卖行(上)() 
二月初二,天晴,微风。利出行。京师中商旅往来。

    几辆华丽的马车自京城南城的晋商会馆出来。每辆车前俱是两匹骏马。出行者的派头,可见一般。这几辆马车并没有顺着闻名天下的崇文门大街进入内城,反而是折向东面。

    京城里“东富西贵”的说法,指的是内城中。京师外城,除了崇文门外的南城这个南北货物的集散地最为繁华外,其余的外城东、西两处都是百姓居住。

    外城北主要是京营驻扎。

    外城东面,最出名的建筑,大约是皇八子楚王宁瀚的荆园。荆园地处在北湖湖畔。湖光山色之间,每晚都有大量的文士聚饮,吟诗。名妓唱和,文采风流,为京中一景。

    晋商们的马车并没有驶往北湖湖畔,而是在与北湖相连通的南湖处就停下来,进了一间极其宽敞的院落中。

    日升昌票号的东家路庸并几名晋中豪商纷纷下车。早有青衣仆人过来,牵走马匹照料。

    几名豪商则是穿堂过室,顺着铺着青砖的洁净道路直抵一座三层楼高、巍峨的圆形砖石结构建筑前。

    路庸背着双手,抬头打量了一会,眼神睥睨。和天子搭上线的晋商票号掌舵人,有这样的底气、资格。点评道:“这地方有点意思。”

    陪着客人过来,身穿蓝色制服,胸前别着铭牌的“经理”,热诚的微笑着介绍道:“路指挥,我们信丰拍卖行请山子野老先生设计,耗资5万两白银建成这座会场,用于拍卖。以路指挥的身份,当上三楼,这边请!”

    路庸哈哈大笑,当先一步,带着晋商们上了三楼。

    …

    …

    信丰拍卖行的第二次拍卖会,开始的时间是下午两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临近中午时,不断的有马车、轿子,骏马抵达外城东,位于南湖胡胖的这座庄园中。

    会场中有各种不同风格的餐厅,提供不同的美食。普通的与会者,只能在类似于酒肆的餐厅中就坐。固然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