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牧唐-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刚才,他已经分清了这里面的利益得失。
    这个封赏,王志洪拿确实比他拿要实惠得多。再怎么说王志洪也有功名在身的官人,是进士,他得封赏定会对他的仕途大有帮助,升官是肯定的。而且他现在是柳二条的老师,他的官越大,对柳二条的将来也就越有帮助。再说这次若把功劳全让于他,他也会在心里承柳一条一个人情。以后要是有什么难处也好找他帮忙。
    要是柳一条得这个封赏,最多也就是得一个有名无实的封号,或是一些金钱。对他的将来并没实质的帮助。这也算是一种长期的投资吧。
    王志洪听了柳一条的话,眼前一亮。要不是怕柳一条会捅出去,他又何尝不想把这份功劳独吞?
    “柳小哥放心,你对三原县做出如此大的贡献,县衙决不会亏待于你。除了先前的十头耕牛外,还会再追加一百二十贯银钱。至于开垦耕地和以后耕种的农户县衙也会一并为你解决!对于有功之人,县衙现在不会亏待,以后更是不会亏待。”王志洪开出了封口费的价码,看着柳一条,不知他是否会同意。
    柳一条心领神会,见目的已达,遂向王志洪一躬到地,道:“如此就多谢王大人了。一会王大人还要迎接上差,一条就不再打扰了,先告辞了。”
    “我送柳小哥出去!”王志洪见柳一条同意,心中更是欢喜,热情地将柳一条送到门口,并挥手示意。
    此时,从长安来下发封赏的官员也已到达三原县。只是他们来的人是乎多了些,整整有一千二百身着盔甲的将士。这些将士一到三原县城,便将整个县城封锁了起来。将三原县守城的官兵赶回军营,县里游走的百姓赶回家中。商门闭户,菜场清空,一时间整个三原县空荡荡的一片。
    好在封锁只持续了一个时辰不到,待封赏完毕后便解开了。
    缘于此事,很多人都认为王志洪这次一定是得了些了不得的封赏,不然也不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不过,至于这次的封赏是什么,没有人知道,而王志洪从始至终也都没有向外人提起过。
    ------
    小小地推荐一本书,《拣女儿》,都市类的,正在上分类强推,很不错的说。有兴趣的书友可去看下。书号是1008606
第二卷 唐朝小地主 第35章 过大年(1)
    虽然此次的封赏与他无缘,但是柳一条知道,他这次得的好处决不会比封赏的少。有钱有人有地,又为柳二条谋了一个天大的恩惠,柳一条的心也安定了下来。一大早就随着老柳一起到镇上赶了个早集,买了一大堆的过年用品。像大红的纸张,“钟馗“的门神头像,可点燃一夜的红烛,大红灯笼,一截一截的竹子,还有一些祭祖和迎灶神用的祭品。
    这些东西柳一条都是不懂的,古代的很多礼节到现代已被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冲得所剩无己,就拿祭祖和灶神这一说,在柳一条的印象里,也好像都是传说中的存在。至于具体怎么操作举行,他也全然不知,还全要靠柳老实这个老人儿。他最多也就是在一旁帮帮忙而已。
    今天是二十九,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儿。柳贺氏已经把一家人的衣服赶了出来,她与柳老实一套,柳一条两套,柳小惠与柳二条因为已有新衣,所以就只给他们准备了些内穿的衣裤。
    不得不说,柳贺氏的手艺真的很赞。最起码柳一条是这样认为的。
    柳贺氏做出的衣裳样式精短,外紧内松,穿起来很舒服,看上去也好看,比衣店里卖的那些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做好之后,柳一条就对着衣服一个劲的夸赞,乐得柳贺氏在晚饭时还特意给柳一条加了一道荤菜。不过柳一条倒没吃上几口,都便宜了柳小惠和柳二条这两只小馋猫了。
    柳老实在二十九的晚上就开始准备祖先的牌位,柳一条也就是在这时才了解到老柳家祖上的一些作为。
    曾祖父柳浣,曾做过官,官拜都尉郎,在大将军杨素挥下谋事。
    祖父柳冥宗也作过几年杨素之子,杨玄感将军的左偏将,不过这些都是前隋的事了。
    隋未时,曾祖柳浣父战死,祖父柳冥宗随杨玄感将军起义反隋,失败后,就带着妻小在三原老家安定了下来,做起了本分的农夫,一直到大唐统一,柳冥宗亡故为止。
    柳老实后来则继承了父业,成为唐朝治下一本分老实的农夫。
    柳一条见柳老实用干布轻拭着柳冥宗的灵牌,在一旁开口问道:“爹,既然祖父他老人家是久历杀场的将士,当初为何不投靠大唐谋一小官呢?我观许多前朝的官员,似魏征,张玄素之流,都受到当朝皇上的重用。如果祖父当时投效于唐,这些年来咱们柳家的日子也不会这么清苦了。”
    柳老实叹了口气道:“这个我也不得而知,不过这些可能与你杨叔有些关系,你祖父还在世的时候对杨家很是照顾,那时杨家还不富裕,家中只有母子两人,日子很清苦,你祖父便经常出钱出物接济他们。不然你以为你杨叔为何会对咱们柳家的事情这么热心。那全都是看在你祖父的面子上。”
    “哦。”原来如此,柳一条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就问道:“爹,你说杨叔会不会就是杨玄感将军的后人?如此祖父才会这么尽力地帮助他们。”
    “这个我也曾问过你的祖父,不过换来的却是一顿爆打。后来就再也没问过了。”柳老实回忆道:“不过从那时起我的心里已经有了些计较,除了杨玄感将军的后人,还有谁让你祖父这么尽心?”
    “杨家的祖上对咱们柳家有大恩,杨玄感将军又曾救过你祖父。当初你祖父不愿投奔李家,而是选择回到这里,很可能就是为了守护杨家后人的平安。”
    “你祖父是个义士,我敬佩他。但他却不是一个好父亲,祖上的武艺他一招一式都没有传下来。不然你爹也不至于在土地里打了一辈子滚还是一个家贫如洗的农夫。”
    柳一条没说话,他看得出,老柳虽嘴里是在报怨,但心里更多的还是思念与伤感。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你祖父,那时我还小,又是贪玩,也吃不了习武的苦楚。你祖父可能是想等我大了一些教的,但是谁能想到,他竟会那么早就去了。记得那时我还不到十岁,而你祖父也就才三十几岁。”
    “爹,逝者已逝,你也不用太过难过了。祖父若是在天有灵,也必不想见你如此。”柳一条接过老柳手中的牌位,开口劝说道。
    “嗯。”柳老实自嘲地笑了一下,道:“你看我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大过年的还跟你说起这些。都几十年前的事了,不提了,不提了。”
    说完,老柳站起身,抱起一大堆祖上的牌位向正堂走去。柳一条也跟了过去。陪着老柳一块又一块地把祖宗们的灵位都摆到正堂的方桌上。之后点上几株香,等待明日祭祀之用。
    柳贺氏此时正在厨房烧水,好让今夜全家人都能沐浴洗刷。
    这是当地的风俗,大年二十九,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从头到脚洗上一遍。说是能洗去过去一年的晦气,迎接全新的一年。
    柳一条算了算,从来到这个时代开始,他好像还从没洗过澡,要不是现在冬日天寒,他身上怕是早就起了异味。能洗澡,他是第一个赞成。
    积极地同柳老实一起,把家中存放了许久的大型沐桶搬出来。沐桶有一米多高,是柳老实以前自己钉做的,用的是梨木,涂的是白蜡,很大,很结实。足够两个人一同沐浴。用柳老实的话说,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热水和木柴。
    柳一条看着木桶,心里琢磨着怎么才能说服柳二条那小子让他先洗。两个大男人一起坐到一个这么小的木桶里,那是绝对不行的,想一想都觉得恶心,那样的话他宁可不洗。
    老柳好似看出了柳一条的心思,道:“你不用担心,我知道你不愿与别人一起洗澡,今年还跟往年一样,我跟二条一桶,你娘跟小惠一桶,你自己一桶。你先去准备一下衣服,一会你先洗。洗完后就穿上你娘新做的衣裳。新年穿新衣,明年才会有个好兆头。”
第二卷 唐朝小地主 第36章 过大年(2)
    第二天一大早,柳贺氏就开始在厨房里忙活起来。主要是准备晚上的祭品和全家人一天的年饭。这几天是一年中女人最累的几天,尤其是家人有上百口亲戚又多的人家,祭祖、访友,祭品,年夜饭,所有的吃食和用品,都是由家中的女人们准备的。男人不下厨,这是一种流传了千百年的习俗。(当然光棍另算)
    好在老柳家人丁单薄,仅有几房似断非断的远房亲戚,过年时也不一定会来,柳贺氏并不需要准备太多的东西。相比于其他人也轻松了许多。
    祭祀祖先要有酒,有肉,有粮,有香。酒要大碗,肉要整块,粮要冒尖,香要持久。从除夕始,至上元夜结束。每天都要换菜,香火也要保持不灭。这些都是一项不小的开销,但是用于祭祀祖先,鲜有人会报怨。
    上午的时候,王志洪早早地派人将那一百二十贯钱送到柳家,这给柳一条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先前他还以为这笔钱王志洪会在年后给,没想到王志洪竟在大年三十儿这天给送来了。从这点上看,王志洪这次得到的好处似乎不小。
    不过这都跟柳一条没关系了,现在能得到钱才是最实惠的。
    前几天耕牛被送来的时候,柳一条就在考虑要不要定做几个犁头,以备开荒、耕地之用。只是当时手中的银钱有太大的缺口,不得不先放在一边。现在有钱了,这些也要提上日程了。
    柳一条现在也算是小有资财的小地主了,像播种,收割,耕田,这些基本的生产设备一定要搞好,而且还要用最好的。不然有人有牛,却没有相应的器具,那不是笑话么?
    现在是太唐初期,农家用的犁头多是直辕犁。老柳家就有一个,柳一条也研究过几次,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时代太疯狂,这种犁子也能用来耕地?
    直辕犁不但犁架笨重,用起来耗费体力,而且转向或是倒退也都极为困难。缺少足够的灵活性,这一点将极大地影响耕作的效率,根本不适合快速开荒和耕作。
    所以柳一条要想在春耕之前就把那三十顷荒地整好,他就必须要对这种工具做一些改良。
    至于怎么改,柳一条这几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他在回想,记得以前历史课学到到古代农具这章时,历史老师曾对唐朝后期曲辕犁做过详细地介绍。
    好像当时老师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地了解曲辕犁的构架和比起其他犁的优势,特地找来了一个曲辕犁的模型让学生们参考。并照着模型还详细地讲解了曲辕犁的制造过程和每个部件的用处。
    只是当时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注意,认为曲辕犁就是再先进,现在也用不着,了解得那么清楚有什么用?不巧的是,柳一条当时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一堂课下来,他只记得曲辕犁的大概形状,和知道它是由十一个部件组成。至于那些部件叫什么名字,不知道。
    凭着仅存的记忆,柳一条将曲辕犁的大致形状画在了纸上,现在他只能请一些有有经验的师傅或是铁匠来试一下,看看能不能凭着这张图把曲辕犁造出来。
    不过现在正是年关,大家都忙着祭祀,拜年,访友,跟本请不到人来。一切还得等到年关以后。
    柳老实从厨房里要了一碗糨糊,开始着手粘贴红纸和门神。门神贴在大门,红纸贴在小门和偏门。
    待到天黑还要在大门和堂屋的正门处各挂上两只大红灯笼,点亮里面的红烛,让它一直亮着,直到第二天的天明。这也是古时传下来的风俗,据说是要以此来吓退传说中只在年三十儿才出现的“夕”兽。
    这一天过的很快,在柳小惠咦咦啊啊的欢声笑语中就这么流到了黄昏。
    柳老实再一次地将柳贺氏撵到了堂屋,领着柳一条柳二条兄弟俩在灶房开始迎接在小年时被他们送上了西天的灶神。
    迎灶神的仪式比送他时要简单很多,或是根本称不上是什么仪式,只是点上两株香,把新买回或是请回的灶神画像重新挂上就算完事。
    之后就开始祭祀祖先。
    柳老实先把祭品摆上,然后点燃一株香,在祖先们的灵牌前拜了三拜,跪到地上,嘴中念念有词,岂求祖先庇佑,保全一家平安。言罢起身,站到一旁。
    接下来依次是柳贺氏,柳一条,柳二条,柳小惠。按辈份从高到低,轮流到案前焚香,叩头,祭拜。
    看全家人都祭拜完毕,柳老实领着一家人走到院中,让柳一条将上午买回的竹子点上,听了一会竹子燃烧时发的辟叭声响后,才道:“好了,咱们吃年饭吧!”
    柳老实话音一落,柳小惠与柳二条便扑到了正堂的饭桌上。今晚的饭菜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也难怪他们会这么心急欢喜。而且这个时候也不会有人出声责怪他们,新年就是需要孩子们的这种喜气。
    只是年夜饭里少了饺子,让柳一条觉得少了些年味。
    今天下午他本想到厨房去包上几个的,但是刚进厨房的门儿,就被柳贺氏给撵了出来。做年饭是妇女们的专利,家里的男丁是不被允许插手的。柳一条本想提出一些见意,但是被柳贺氏辟头盖脸的一数落也就悻悻地没再说下去。
    柳一条给老柳斟了一杯酒,端到柳老实的跟前,道:“爹,我代表我,二弟还有小妹敬您一杯,谢谢您与我娘这些年来对我们三兄妹的的教导。我们祝您与我娘健康,长寿!永远年青!”
    “嗯,好,好,这酒我喝!”老柳以前哪听过这种新鲜的段子,直觉得他的孩子懂事儿了,所以就高兴地接过酒杯,一仰脖将杯中之酒尽数灌了下去。
    老柳的酒量浅,一杯酒下肚,整个脸都红了起来。他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菜,道:“承蒙祖上庇佑,让我柳丰凯此生能有你们这些子嗣。尤其是你,一条,柳家有你,是我柳丰凯之福矣!”遂端起酒杯,道:“来,趁着今儿个高兴,咱们爷儿俩多喝上几杯。”
    “是,爹。”柳一条端起酒杯与老柳碰了一下,然后仰面喝下。还待与老柳再喝,柳贺氏却在一旁插话道:“你们爷儿俩别喝太多,今夜还要守岁,你们要是都喝醉了可如何是好?”
    “哦,对,对,今夜还要守岁,还是少喝一些吧。”老柳放下酒杯,对柳一条说道:“咱们明日再喝,先吃饭吧。”
    柳一条点了点头,除夕之夜守岁的习俗他也知道一些,只是,真的要守到天亮么?
第二卷 唐朝小地主 第37章 王县丞来访
    除了柳小惠年纪太小之外,柳家的其他人都硬生生地挺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老柳站起身将燃了一夜的红烛熄灭,再将祖宗牌位前的香续上,便吩咐家人去歇息了。
    所以,新年的第一天,老柳家是在睡梦中度过的。
    柳一条不是一个嗜睡的人,十几年截拳道的坚持训练,让他养成了一系列的好习惯,也让他练就了一副好身体。一般情况下只要五到六个小时的睡眠就足够他精神一天了。所以在家人都还呼呼大睡的时候,他就爬了起来,在院落中活动了几下身体,练了一会基本动作。便开始打理起家中的十一头耕牛来。
    草料,饮水,还有牛篷的卫生。
    牛鼻子的红肿已经消退,现在只需上个套就能立即投入耕作。就是不知王志洪许诺的人什么时候到,还有曲辕犁能不能做出来。
    这些都关系到他能不能在春耕前把荒地开好,把春粟种到地里。如果赶不上,那就会错过一季,一季三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