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牧唐-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头儿不客气地走到正厅,在首座上坐下,轻笑着上下打量着柳一条。
    “小侄见过公孙伯父!”公孙武达可以无礼,但柳一条却是不能失了礼数,他弯下身,规规矩矩地给公孙武达行了一礼,道:“托公孙伯父的福,小侄一切都还安好。”
    着下人端递上茶水,柳一条在公孙武达的下首坐下,轻笑说道:“公孙伯父倒是好快的消息,小侄刚到长安,这屁股都还没有坐热乎呢,您老就得着信儿了。”
    “这小子,这不是在拐着弯骂我吗?”公孙武达白了柳一条一眼,对柳一条的话不以为意,端起茶碗轻喝了一口,道:“你这次惹下了那么大的祸患,老夫若是不多关注你一些,这心里怎么放心得下?而且,除了老夫,在这长安城内,关注你的人还少吗?此刻,知道你来长安的人,一把手怕是都数不过来。”
    呃,柳一条无言地轻点了点头,他知道公孙武达的话不假,别人他或是不知道,但是那侯府,却一定会派人在一旁监视着他。
    “小侄的事,让伯父挂心了。”柳一条拱手向公孙武达礼了一礼,无论如何,这老头儿也是出于一番好意。
    “贤侄这话就见外了,”公孙武达看了柳一条一眼,道:“你是小兰儿的义兄,那也就是我公孙武达的义子,你的事情,老夫岂能坐视不理?”
    “前次你来长安献上那‘柳氏肥坊’,老夫心中就有所感,”公孙武达接着说道:“你小子,怕是要下狠手了,不想,才隔了几日的功夫,那吴醉剑,竟真的也废了一条腿去,这件事情,你做得不错。”
    “呵呵,公孙伯父说笑了,那吴醉剑之事,小侄也有所耳闻,但那确与小侄无关,伯父误会了。”柳一条端起茶碗轻抿了一口,对公孙武达的话矢口否认。
    “对对,那是一场意外,与你无关,但是,”见柳一条给他装迷糊,公孙武达也不在意,他看了柳一条一眼,道:“那侯老头儿却不会这么认为,侯老头儿可不会跟你讲什么证不证据,他若是回来了,贤侄你可是少不得会有一些的麻烦,那吴醉剑,虽不是侯老头亲生,但却也是一个宝贝得不能再宝贝的疙瘩。”
第二卷 唐朝小地主 第244章 雕刻
    一条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不过眼睛里面却闪现出了一
    他侯君集的儿子是宝贝疙瘩,那他柳一条的爹,就是一个活该让人踏断右腿的主儿吗?
    有些事情,既然做了,就应该去承担相应的后果。
    “公孙伯父,”柳一条抬头看了公孙武达一眼,开口问道:“有一个问题,小侄一直都想不明白,一个战功显赫的马上将军,在他跨下的马匹,没有受惊,没有发疯的情况下,他竟能让它踏着了一个平民的右腿,而且还是不止一次地践踏,您认为,这可能吗?”
    “呃,这个,”公孙武达有些哑口,他知道柳一条为何会这样发问。
    “不可能,是吧?”看着公孙武达的表情,柳一条接着说道:“小侄虽没上过战场,但对这马术却也是略知一二,也知道,一个马上的将军,控制不好自己的马匹,就好比一个无比厉害的刀客,却不会使用他手中的宝刀一样,让人看着,都会觉得可笑!”
    “既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且当时又有那么多双眼睛在一旁看着,那为何,我爹的腿被人踏断时,却只判了一个误伤?”柳一条自顾自地又喝了一口茶水,道:“小侄向来不惹事,不生事,但却也从来都不怕事。我爹这种有凭有据的案子都没人给个说法,吴醉剑那种无凭无据的意外,我倒要看看,他又能如何?”
    柳一条不禁想起屈突子虚被下调到西北的事情来。显然,李世民也已知道了这里面地道道,但是即使如此,他对那吴醉剑还是由之,任之,不管,不顾,实在是有失为一个明君的准则。
    不过。程处亮那个大老粗能够被派到三原。柳一条也已隐约猜出。在吴醉剑断腿的这件事上,李世民也不是全然站在侯君集的一边,最起码的,李世民还不想让他柳一条被侯君集给怎么怎么样。
    “贤侄的话,不错,但是贤侄就不怕侯老头也像你对吴醉剑那般,来对付你么?”公孙武达看了柳一条一眼。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侯府中的那些护院,可都是侯老头从军中挑出的厉害角色,各样地人物都有,他要是也给你来暗地,你招架得了吗?”
    “那就要看他侯君集是不是真地疯子了,”柳一条轻笑了笑。道:“公孙伯父。你认为,如果吴醉剑的腿真是小侄所为,那论起使用暗招的本事。谁能及得上小侄?为了我一个平头小百姓,赔上他整个侯府的荣华富贵和更多人的性命,我不在乎。”
    “其实,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也像是一个疯子,若是真的疯起来,我或许比那侯君集还要可怕。”最后,柳一条又看似感叹地轻说了一句。
    “呜?”公孙武达轻点了点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柳一条确实是一个疯子,只是平常他表现得很平和,很谦逊,很无害,也很容易让人忽视而已。
    如果他真的发起疯来,用伤害吴醉剑那种方法,去肆意地伤害别人地话,公孙武达有些不敢想像,总之,那将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侯君集不是笨蛋,”柳一条又接着说道:“一个能在战场上输少赢多,屡战屡胜的将军,对敌我双方的优劣之势,自是比谁都会更加地清楚。我若是侯君集,定是不会用这些下三滥的招术。”
    “嗯,”听得柳一条这般讲解,公孙武达不由得轻点了点头,道:“看你这般有把握的样子,老夫这心里,也总算是放下了一些。不过凡事还是小心为妙,若是有什么需求,可着人来将军府寻我,那侯君集虽然势大,但是老夫却也不是真就惧了他。”
    公孙武达这话虽然说得很是慷慨,不过柳一条还是听出了他言语之中的一些忌惮。
    光脚的,不怕穿鞋地,这公孙武达,终归还是一穿鞋之人,只是他地鞋,没有侯君集那般的华丽而已。
    “公孙伯父厚爱了,此番恩德,小侄定会铭记于心。”柳一条又弯着身向公孙武达行了一礼,公孙武达能有这份心,就已经足够了。
    “这是一个门贴,”公孙武达从怀里掏出一张红色的纸贴,递于柳一条,道:“拿着这张贴子,去一趟卢国公府,与程老爷子好好地谈一谈,对你,会有莫大地裨益。”
    程咬金是长安城有数不惧侯君集的人之一,若是能得了他的帮助,柳一条的日子相对会好过一些。
    又是程咬金?
    巧了,刚才李纪和才跟他提过,现在公孙武达竟又提
    双手把门贴接过,柳一条轻笑着向公孙武达说道:“不瞒公孙伯父知晓,就在刚才,伯父还未来之前,小侄就已想过明日要去拜会一下卢国公,不想,现下伯父便给小侄送来了一张拜贴,呵呵,雪中送炭,也不外如此,多谢公孙伯父了。”
    门贴,在一个大宅门儿里,就好比是一块敲门的砖,不是很重要,但却可以给你省却很多的麻烦,最起码的,可以让你免去了那些下人小鬼儿的刁难。
    “哦?呵呵,如此,那便更好了。”公孙武达轻笑着点了点头,柳一条能想到这一步,他心里边更是安稳了许多。
    公孙武达站起身,笑着向柳一条说道:“贤侄刚到长安,旅途劳顿,老夫就不在此多做打扰了,咱们爷俩以后再叙。”
    “小侄送公孙伯父,”柳一条也随着站起身,一路将公孙武达送出了门外。更新,更快,尽在网,全文字阅读让您一目了然,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
    “少爷,房间已经收拾妥当,您要不要去休息一会儿?”柳无尘在柳一条的侧旁,轻声向他询问。
    “不用了,”柳一条轻摇了摇头,向柳无尘吩咐道:“你去通知一下二少爷,让他做好准备,今晚饭后,我要带他去一趟王府,拜会他的恩师。”
    提起王志洪,柳一条便不由想起了王志洪他爹,王珪,一个脾气和名气,都丝毫不逊于魏征的倔老头儿,对他或是也会有一些帮助。
    “是,少爷。”柳无尘应了一声,之后便又转身回了中院儿。
    “叔玠,你看这部《三字经》,如何?”稳坐在书案前,喝了一口茶水,李世民笑看着正在翻看《三字经》的王珪,开口向他问道。
    “内容丰富,叙事生动,言简意赅,三字一句,韵味足道,极易成诵,好!难得的一本蒙学读物!”王珪躬着腰向李世民回道:“皇上,这本《三字经》若是作为蒙书之学,必为蒙学之冠,《千字文》,不及它。”
    王珪,当世大儒,眼光自是独道,对《三字经》的认识也更为深刻。
    王珪又看了看封面上的那个落款儿,抬头向李世民问道:“皇上,这柳一条?难不成就是前阵子的那位书法宗师?”
    “嗯,就是他,”李世民点着头说道:“这篇《三字经》,便是他为他的一个小妹编制而成,目的就是为了教其习字,朕也是偶然得之。想不到他一介商贾,竟还有这般大才之学,真是可惜了。”
    “皇上所言极是,不过这教育之体,并无身份之界,微臣肯求皇上,着礼部将这《三字经》或是翻印,或是誊抄,快速地在我大唐各处推广开来。”身为礼部尚书,王珪不敢忘了他的职责,开口向李世民谏议起来。
    “这,便是朕找你来的目的。”李世民轻笑着看着王珪,轻言道:“《三字经》一定要推广,不过若是靠誊抄,速度过慢,且也易出现偏差,这是孩童读书的启蒙之物,影响甚大,不能出了纰漏。不过,若是靠着翻印,楷字的字体太过滑润,印出的字来,多会有些模糊,也是有些不妥。”
    “难道,皇上想用‘柳氏书法’来进行翻印?”王珪一下便听出了李世民的弦外之音,他轻点着头说道:“‘柳氏书法’微臣也曾有所研究,结构严谨,字体清晰,本身就犹如刀刻一般,若是用来进行翻印,却是再适合不过,不过,这个书法的范本,还要派人去寻柳先生写得,怕是得费些功夫。”
    “这个无妨,那柳一条今日下午已然到了长安,若是朕料得不错,他在长安还要呆上很长的一段时间,明日叔玠便辛苦一趟,去他那里求上一副《三字经》的范本,用于雕刻文本之用。”李世民别有深意地看了王珪一眼,笑着向他吩咐道。
    “是,皇上,微臣遵旨。”王珪弯身应是,接下了这道旨意。
    编制翻印教务,本就是他们礼部的事务,皇上让他去做,王珪倒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第二卷 唐朝小地主 第245章 老尚书的指点
    一条带着柳二条,一路打听着,来到了王志洪所在的
    古人重家,重门弟,所以,除非有什么巨大的变故,一般都没有分家之说,不然也不会出现一家有百口之众的现象。
    王志洪虽已近不惑之年,在长安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官吏,但却是仍与他们家老爷子王珪之下。
    所以,柳一条他们要寻王志洪,也只得来这个礼部尚书府内。
    深夜访客,除了那些亲近之人外,都会显得有些无礼,所以见着来人面生,尚书府守门的下人也没给柳一条柳二条哥俩儿什么好脸色,一副爱理不理的懒散模样。
    不过,待他见到柳一条从怀里掏出的那块铜质令牌时,小门卫立刻就变了脸色,由先前的横眉冷对,变成了现在的和颜悦色。
    “原来是三老爷的朋友,两位公子请随小的到偏房稍待,小的这就进去通禀。”小门卫忙着把小门儿打开,把柳一条哥俩儿给领到了尚书府平常待客的侧间,之后便转身去了内府。
    “大哥,这大户人家,侍客之道就是不同,”柳二条坐在柳一条的对面,上下打量着他们所在的房间,向柳一条说道:“还没见到主人的面儿,就先将人给请到了客厅,不过他们这客厅却也是不小,比咱们家的还要大上一些。”
    土包子,柳一条不由得翻了翻白眼。忍不住在柳二条的脑袋上轻拍了一下,道:“什么客厅,没听刚才地那小门房说吗,这里是偏房,是侧间,离客厅还远得很。一会王大人允许召见,才会有人带咱们到正厅。”
    也亏得柳一条以前曾在电视里看到过这样的情节,那些大户人家。规矩多。行事慢。主人待客的时候往往都要准备上一些时间,所以平常都会先请客人到一旁的小室里喝茶等候,待主人准备好了,才会着人前来将客人请入客厅叙话。
    柳一条上下打量了一下他们所在的这个所谓小室,心里边忍不住地一阵自卑,长安城的官员,实在是太腐败了。一个待客的小室,竟比他在三原的那所新宅地大厅还要气派,宏大,也难怪柳二条会把这里误认为是大厅了。
    这个礼部尚书府,看上去比公孙武达地将军府可气派多了,若是想置办上这样一所宅院,不知得需要多少地银钱,怕是得他这个大地主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收入吧。实在是太腐败了。
    “这样啊。”柳二条捂着自己的脑袋,又看了一眼他们所在的巨大房屋,两只眼睛里迸发出一种兴奋与渴望的光芒:“大哥。总有一天,我也要有一所这样的宅院!”
    “哦?”柳一条饶有兴趣地看了柳家老二一眼,难得他竟有了一些年轻人该有的斗志,便开口向他鼓励道:“豪宅谁都喜欢,不过若是想拥有一所这样地豪宅,就要看你日后的成就了,什么时候你能够做到像礼部尚书这么大的官员,这些东西,自然地也就会都有了。”
    原本想说,有理想是好事,不过有妄想,那就不好了。不过话一到嘴边,柳一条就不觉地把它给变了味来,现在的柳二条,需要的不是嘲讽,而是诚心实意的鼓励。
    就像一只想要吃掉大象的蚂蚁一样,首先的,你要先给它信心。
    “嗯!”虽然觉得有些难度,不过柳二条还是坚定地冲柳一条点了点头。
    “两位公子,我家老太爷和三老爷有请,现正在客厅等候,请两位公子随小老儿前去。”兄弟两个正在闲聊,一个穿着华丽下人服饰地小老头推门儿走了进来,弯身给柳一条二人行了一礼,然后恭声向他们说道。
    “有劳老丈了,不知老丈怎么称呼?”柳一条与柳二条连忙起身,柳一条上前还礼,并轻声向小老头问道。
    “柳公子客气了,小老儿王泰,添为尚书府地管家。”王泰笑眯眯地看了柳一条一眼,对这个很有礼貌的小伙很有好感。
    “原来是王管家,失敬了。”柳一条又拱手向王泰行了一礼,道:“敢问王管家,您刚才说的老太爷,可是尚书老大人?”
    “那是自然,今天老太爷正好在家,听说有客来访,难得地也想出来接见
    两位公子,咱们这便去吧,莫要让老太爷他们久等了着向柳一条二人说道,之后便转身,领着柳一条哥俩儿,出了侧间,去了内府地正厅。
    尚书府的正厅,理所当然地比那间侧房要豪华气派得多,不过,柳一条赖好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人,连皇宫都去过,自是不会被这些东西给吓到。
    柳二条也因刚才有了心理准备,此刻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失礼,脸色也没有再发生太多的变化。
    嗯,王珪与王志洪同时点了点头,第一次来到他们府上的人,除了那些王公大员,很少有人能像柳一条这兄弟两个这般平静的,不愧是皇上看中的人,不愧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