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容易失之偏颇,故而近年来多以考经义为主,说穿了,也就是个死记硬背。
要说死记硬背,却也没那么容易,有些人考了一辈子童生,到了垂暮之年却还穿不上标志着秀才身份的青衫的也大有人在。当然,小小年纪就才华横溢的也有,比如书中曾有记载,清代的著名文人袁枚在进童生试的考场之前还抱着奶奶的脖子撒娇,赖在奶奶怀里睡觉什么的,完全是个小屁孩的态势,却要和一群一把年纪,甚至胡子都白了的考生一起参加考试。
童生试的第一场——县试在上半年的二月份举行,贾环和贾宝玉都已经考过了。说起来县试就是一把血泪啊,考试的题目不难,却足足考了五轮,是绝对的拼体力。接下来就等考试结果,一般几个月之后,县试合格者才可以参加接下来的府试和院试。
贾环前世是学理科的,本来对这古典文学并无多大的兴趣,现在为了立身仕途少不得也只有拼了。不过,人的兴趣真的是可以培养的,当贾环硬是逼着自己每日一早在院子里摇头晃脑背上一段《诗经》或是《论语》,渐渐地竟然沉入到古汉语的氛围中去了。此外,和林黛玉接触多了,听她眼眸发亮、口齿噙香地谈论起诗词之道,老庄之学,贾环也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越发觉出了其中的味道,偶然读书读高兴了,到了妙然心回之时,竟是一夜未眠,手不释卷。
这样勤奋的学习当然会有好的回报,在接下来的考试中贾环可以说是正常发挥,反正考到的都是他温习到了的,心态十分放松而自信。府试时考的填字,就相当于现代语文考试的文言文填空,只是题量有些大,考得略有些生僻,但是,只要四书五经背得熟,还是很轻松的,反正贾环觉得很容易,全部都填上了,又检查了两三遍,心里很有把握没有全对也该是有个□成的正确率,过关应该没问题。接着是院试,考写一篇文章《吾十有五》,一般而说,这时候考县试的多是十多岁的少年,但是也有很大年纪的,这文章就是叫考试抒发理想,展望未来,对那些超过十五岁的考生来说有些残酷,对贾环而言就简直太合拍了。贾环胸有成竹,提起笔来,文不加点,洋洋洒洒就是一篇文章出来,就是字有点丑,没办法,贾环虽然已经苦练书法了,到底有些不习惯,不如人家那些从小就写毛笔的人来得技巧纯熟。
大概一个月后,考试结果公布,贾环顺利通过,以十岁的年纪成为一名小小的秀才,令贾府中人刮目相看。相较之下,本来呼声很高的贾宝玉却意外失手,尽管比贾环大了三岁的年纪,却名落孙山,叫贾府众人大跌眼镜,就连本来喜怒不形于色的王夫人都有些失了仪态,将宝玉拎进房内好一通教训,更别说贾政的怒火冲天了,不是贾母拦着又说了许多好话,贾宝玉眼看着又要吃一顿“竹板炒后臀肉”了。
于是,贾环越发成为王夫人胸口的痛,只是昔日孩童逐渐长大,王夫人再想暗地里摆弄他却是不可能的,只好望洋兴叹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是为了感谢【池上青青草】筒子滴长评而赶写的二更,并感谢【你看到的我是黑色的】筒子扔的地雷!o(n_n)o
明天剧情会有重大进展,呵呵,小攻也会出来打个酱油。求留言哦~~
第48章
贾环的忙碌终于告一段落,闲暇时偶尔会想起那一次的相遇,那一个人,时光悄然流逝,竟然是堪堪大半年过去了。
这一日,贾政叫小厮带话回来说他昨晚上写的一个重要的公文落在家里了,今儿必须要用到,别人恐不稳妥,最好叫贾环或是贾宝玉抽空去送一趟。
贾宝玉自从童生试落第,现在怕见贾政就如同避猫的老鼠一般,马上就自称头痛,叫贾环去跑这一趟腿子。贾环呢,倒是无可无不可,反正看书看累了,就当是出去溜达一圈,放松一下心情,便答应了下来,又去贾政的外书房,找到贾政说的那公文,和贾母说了一声,这才出了门,坐上一顶小轿,去往工部的衙门送公文。
贾环叫门口的衙役传了话进去,叫贾政出来取这公文,自己则出于好奇之心,仰头四处看这工部的大门及建筑的特点。
贾环心中暗叹,工部的衙门果然是气势恢宏,不亏是古代的六部之一,功能虽然不尽相同,大体上相当于现代的工业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几大中央部门合一,还要掌管机械器物制造工程等事务,但凡是较大的工程如工价超过50两,料价超过200 两的,要奏报皇帝御批。说起来,皇帝老儿也真够忙活的了……
正当贾环神思天外,忽见前方马蹄扬尘而来。再一看,那一队人马速度极快,叟忽之间已经可以看到最前面的是身着戎装、举着龙旗的军士驱马而来,其中黄旗居中,青、赤、黑、白等各色龙旗则环抱四面,每面旗下都是六位身着与旗帜相同颜色服装的军士,个个都是身高体长,英姿飒爽。
紧随其后的是还有举着引幡、戟氅、戈氅、仪锽氅、羽葆幢、青方伞、青小方扇、青杂花团扇的军士们,个个鲜衣怒马。五彩旗帜在风中招摇,众星捧月般簇拥着中间的一架四匹骏马拉着的鎏金华盖马车。
这派头大得来!是哪一位大人物出巡啊?贾环知道,天子出行,是六驾马车,一般官员则是两驾马车或是官轿,来的这一位呢,是四驾马车,那就是郡王以上的级别了。
被吸引了注意力的贾环正在暗自揣摩,却不意那一队人马就望着工部大门而来。最前面的一位军士驾马先至,并不下马,直接对着门口的衙役们威严喝命:“秦王驾临工部视察,传工部尚书出迎。”
衙吏们连声答应着,有两名衙吏便疾步入内禀告去了。先还和贾环和和气气说话的衙吏忙将贾环刨到一边,道:“贾家小爷快让开!今儿有了不得的人物来了!你爹爹也没法子出来了!”
贾环很有眼力见儿地避到大门外的一棵大树的树荫之下,且等这马车内的大人物走了,才好将公文交与贾政。没一会儿,就看见一位头戴官帽,身着绯色官袍的大官带着大批的官员快步从门内出来,三步两步走到那马车前,恭恭敬敬地躬下|身子,谦卑地说道:“不知秦王殿下亲临,恕下官有失远迎。”
贾环来过工部几次,认得这说话的人便是工部尚书颜良,只是没说上过话,这也在情理之中。
再看颜良说完话后,他身后的一群官员全都像是被风吹折的麦浪一般弓下背去,齐齐地说:“给王爷请安。王爷千岁千千岁。”
马车内的人声音清朗,却不失威严,道:“诸位免礼吧。小王今儿来是为着成安江决堤一事而来,灾民流离失所,为解父皇之忧急,小王才自领使命,誓必在一月内解决此事,令灾民回归故里。因为事出紧急,故而未来得及通告诸位便来共议商谈。”
颜良在轿前巴结地伸手欲搀扶王爷下轿,车内的王爷却轻轻挥开他的手,自己下了马车,说:“小王今日起要和诸位大人同在工部办差,不必如此多礼。”
这位王爷下了马车,在清晨明亮的光线下他头上戴着的金黄色簪缨金翅王帽黄灿灿地一片闪亮,身上穿着杏黄色行龙云纹蟒袍,腰上系着镶金嵌宝玉石腰带,高挑的身形如夏日修竹一般挺拔。眉若远山,目若朗星,他超凡出众的容姿和不怒自威的气势都完美地诠释了蟒袍“不壮不丽无以重威”的内涵。
要是别人,贾环定要赞一句“真好秀丽人物!”
可是,怎么是……他?
贾环见过他两次,他都是身着便服,是以贾环虽然猜测他身份尊贵,却未料到他就是天下人称羡不已的秦王。
贾环偶然也曾听人议论天家之事,知道当今圣上有十余位皇子,但是,为先孝贤皇后所出的嫡皇子却仅有两位,一位是东宫太子,另外一位就是秦王,是以秦王自然是比其余的庶出皇子尊贵许多,一应的居住乃至出行规格俱是只比太子次一等,实在是荣贵之至。
工部尚书颜良在前面引路,秦王便迈着长腿,跟随着他稳步走向工部的大堂,身后跟着一群人,紧跟着的应该是秦王的亲信随从侍卫等,多数是执刀持戈地护卫着。后面的则是工部出迎的官员,其中还有贾政,在秦王的威仪之下连眼睛都不敢抬,所以也没注意到在大门外的树荫下注目着这一幕的贾环。
倒是秦王反而一眼瞥见了树下的贾环,脚步略停顿了一下,似乎若有所思,随即又回归到一派波澜不惊的面容。然后,就进了工部,一转影壁,再不见人影了。
贾环的心里说不上是个什么滋味,再又想到:不知道秦王忽然驾临,贾政【“文”】还有多【“人”】久才出【“书”】得来【“屋”】,自己一直站在这里等着也不知道要等多久,白白地饿坏了肚子,不如先回家去。
可是重要公文又不敢交给小厮们,贾环便留下一名小厮在此地候着,留话给贾政说现在已是午时,因为不知道要等多久,便先回家去候着。若是老爷一会儿还是要急用,他再来跑一趟也未为不可。
贾环闷闷地回府之后正巧遇上贾琏。贾琏今儿倒闲,便拉着贾环去他那屋里闲聊了几句。
因为正是饭时,王熙凤见哥儿俩聊得兴起,便留贾环一起用午饭。
饭间贾环心内忽然一动,这贾琏每日行走在各大世家之间,见闻是极广的,不如向他打探打探。
贾环便开始恭维贾琏着在世路上好机变,无事不知,说得贾琏连连大笑,满脸得意之色。
贾环这才有意无意地向贾琏求教起一些朝廷之事,尤其往秦王的身上扯。终于如愿以偿地打开了贾琏的话匣子,从贾琏的口中得知了秦王年十七,前岁已行大婚之礼,娶的乃是今上最得宠的慧贵妃的娘家侄女苏妙珍,据说秦王妃有倾国之貌。
说起倾国倾城的美人儿,贾琏便两眼冒光,一脸垂涎之色,这也是男人的通病。一旁的王熙凤时不时地给贾琏和贾环布菜,见他那猥琐的样子,便往他脑门子上一戳,骂道:“总是这么眼馋肚饱地!一说倾国之貌,你那眼珠子便绿得跟狼似地!若是个丫鬟倒是不值什么,不拘多少钱,买来给爷们乐呵乐呵也好。可是人家一个王妃,也是你敢奢望的?”
贾琏嘿嘿地笑,道:“我哪里敢啊?不过白说说罢了。”
王熙凤不过是故作大方罢了,若对方真是丫鬟,她能甘心把祸水引回家吗?要是往常,贾环也会帮腔取笑一番,今日却是全无心绪。
一时饭毕,又扯了几句闲话,贾环便告辞了。
回到自己的屋内,贾环将放置在书架上的一个精美的彩锦如意六角小盒子打开,取出那两块玉看了一会儿,心想:本来还想着无功不受禄,什么时候将那一日平白得来的玉还给他,现在看来,是不必了。他没准早就忘了那一日的事情。是了,人家天天养尊处优地,走哪里都是一群人碰着,回王府又有佳人相伴,怎么可能记得自己这么一个路人甲?再者,对他那样的人来说,千八百两银子的东西又算个什么呢?我专门去还他,他要是不记得了,还以为我是不是故意凑上去和他拉交情呢,反而叫人看轻了。就这样算了吧。
贾环皱着眉毛,将两块玉又重新丢回了盒子,塞到了一个大红木箱子的最里面的角落里。
再也不要和他有什么瓜葛或是情思了。
两忘于江湖,甚好甚好。
——————————分割线——————————
时光飞逝。
这一日,贾环正和黛玉一起在琰哥儿和妙姐儿处玩乐,两个小娃娃长大了许多,白白圆圆的小胖脸上都长着一双紫葡萄一般的圆溜溜的眼睛,被人一逗弄就发出“格格”的笑声,十分逗人喜爱。
黛玉将手里拿着的银制九连环举到琰哥儿的眼前,果然吸引住了正玩着一个大佛手的琰哥儿的注意力。只见他撅起圆圆的小屁股,一扭一扭地爬过去伸手抓,黛玉则轻笑着退后一点,琰哥儿只好将藕节一般的小胖胳膊举得更高了,眼里满是渴求,急得口中“咿唔”作声。
贾环看得拍着大腿笑道:“再逗他几回,他只怕就要急得开口讨要了。”
黛玉的唇角扬起一对小梨涡,道:“琰哥儿九个月大了,我听我父亲说,我就是九个月开始说话的,也是这般被娘亲逗得。”
说起亡故的母亲来,黛玉略略黯然,手也不禁垂了下来,竟然被心急的琰哥儿抓住,硬是拿走了那九连环,倒是叫黛玉惊奇得忘记了去神伤,连声说:“环儿,你看琰哥儿这手脚利索得!倒不似你那般文弱。”
贾环嗤笑道:“谁文弱了?我只是长得瘦,身子骨可是结实得很。二哥哥一年还生两回风寒呢,我这一年都没吃过药了,才不像你们,把药当饭吃的。”
黛玉吐吐舌头,俏皮地说:“那是以前,我现在可是好多了,也要多谢你,大神医。”
贾环连忙说:“嘘,跟你说叫你别叫人知道呢。”
恰在此时,紫鹃快步走来,虽然微微笑着,面色却略有些僵硬,道:“姑娘,老太太叫您过去一趟,说是扬州的姑老爷那边有家书过来。”
黛玉听了忙起身,跟着紫鹃往贾母的上房而去。
贾环心里琢磨:老太太这会子忽然叫林姐姐去?为着身在扬州的姑老爷的家书?在往常不是很寻常的事吗?怎么今天倒是有些气氛不对呢?我的天,不会是林如海要不行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小攻又出来打了一次酱油,(/ □ ),等环儿从扬州回来,他就会正式上场,妹纸们表急啊。
感谢装死的橙子酱的手榴弹,╮(╯3╰)╭╮(╯3╰)╭
第49章
黛玉到了贾母的上房,却见贾琏也在,正垂着手,一脸凝重恭肃之色地听贾母说着什么,顿时心里起了不妙的预感。
果然,贾母抬眸看见黛玉进来,便将两道斑白的眉毛生生撇成了八字眉,露出一副苦样子来,拖着哭腔道:“我苦命的玉儿啊……”
黛玉脚一软,几乎要跌到地上,幸亏有紫鹃搀扶着。
黛玉才走到贾母身边,便被贾母一把搂进怀里,然后她婆娑着黛玉的头顶,闭着眼睛张着嘴巴哭了好一阵子,倒是叫黛玉心急不已:到底爹爹那边是怎生个形态,外祖母只是哭,却不将事情说明白,真是要急死人了。
黛玉便直接了当地说:“外祖母,我爹爹那边究竟是怎么了?您倒是先叫我知道知道。”
贾母这才将搁在一旁的林如海的书信拿过来给黛玉。
书信乃是林如海亲笔所书,明言自己身染重疾,恳求贾母叫妥善人送林黛玉回去之类的云云,大有见了亲女最后一面才好撒手西去的意思。
黛玉顿时泪如雨下,又看父亲那一贯龙飞凤舞、苍劲得似乎力透纸背的字这一次却显得软绵绵地没有力道,甚至有好几个字笔画都未完全。联想到父亲力微之下几乎握笔不能的情景,黛玉几乎痛彻心扉,哽咽着说:“外祖母,我要回去见父亲,求您让我明儿一早就启程吧。”
贾母忙哄着黛玉说:“乖玉儿,要明儿一早走是无论如何来不及的,这一去至少几个月,打点行李也得花一整天的功夫。再者,你这次回去,要叫你琏二哥哥一路护送着我才放心。他原是个大忙人,这府里的事情千头万绪,哪一桩不靠着他和你琏二嫂子操持着?他走之前,先要把手头上的许多事情交接了,可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黛玉哭得肝肠寸断一般,兼苦求不休,只求早些动身。贾母无奈,只好对贾琏说:“那就两日后启程吧,你快些回去和凤哥儿合计合计,在场面上走动的事情都叫那边东府的蓉哥儿帮着打理打理,余下的咱们府内的事情,就全叫凤哥儿拿主意吧。”
贾琏诺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