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宰执大宋-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快那些正在洗澡的都陆续停了下来,披着毛巾。

    随即一个考生大笑了起来,然后……然后满澡堂子的四十人俱都笑起来。

    那个刚才在钟浩对面的洗澡考生这时稍微暖和过来了一些,裹着毛巾跟钟浩攀谈道:“在下沈括,表字存中,忝为海州沭阳县主簿,敢问兄台大名?”????

    钟浩一听这家伙自我介绍,不由得失笑,自我介绍一下名字也就罢了,还自己介绍自己是个县主簿。不过随即一想,这参加锁厅试的都是有官衔的,或许互相介绍官衔,也是互相攀关系的一种方式。

    不过这家伙也是挺有意思的,当下钟浩也学着他的样子自我介绍道:“沈兄在上,在下钟浩,字文轩,忝为麟州静羌寨知寨!”

    “失敬失敬,原来钟兄还是知寨!”

    “存中兄过奖了……哎,等等,你说你叫沈括?可是写《梦溪笔谈》的那个沈括?”钟浩刚才被这家伙自我介绍中的官衔吸引,没注意他的名字。此时忽然琢磨过来,不由的大吃一惊,不会这么巧吧?这家伙说自己叫沈括,那要是这家伙真是写《梦溪笔谈》的那个沈括,那可是大大的有名的啊,后世教科书上经常提到这家伙。。

    沈括见钟浩一脸惊讶,似乎听说过自己的样子,不由的搔头笑道:“在下确实是叫沈括!不过这《梦溪笔谈》却不是在下写得,这是本什么书?很有名吗?为何在下没听说啊!不过在下家里倒是有个园子叫梦溪园。”

    “呃……”钟浩这才想起,这《梦溪笔谈》好像是是沈括晚年写得。不过这家伙说自家有个园子叫梦溪园,那就是那个沈括无疑了。晚年的沈括好像隐居梦溪园,自号梦溪丈人,创作了《梦溪笔谈》这本书!

    当下钟浩笑道:“这本书是一本能够流芳百世的书,不过现在嘛,还没问世……”

    沈括听了钟浩的话,不禁有些摸不着头脑:没问世,钟浩又是怎么知道的?为何还问是不是自己写得?

    沈括还要再问,但是那些兵丁已经提着篮子,把他们的衣服送了过来。

    二人也就不便再聊,赶紧去找自己的衣服往身上套。这裹着毛巾,还是冷啊。

    其他考生也是同样的动作,都是用平生最快的速度,把衣裳穿好!

    等到穿好后,这才发现好端端的棉袄被拆来了线、棉靴也伸了舌头,可见检查之仔细。本来就形象不佳的棉猴,变成了乞丐状,让考生们倍感窝火,不禁大骂起来。

    钟浩的衣服自然也是难逃一刀,不但棉衣、棉靴,就是林语晨送得那副精致的缎面绒里轻便手套,也是挨了一刀,被割开了,着实令钟浩有些心疼。没办法,只要是双层的都要检查。好在那护耳、护腰、围巾都没有夹层,不用割开。

    众考生刚穿戴起来,便有贡院执勤兵丁来催促赶紧出去排队。

    钟浩和沈括本来还像再多聊几句,但是没有空闲了。当下相约考完试后再聊。

    钟浩对这个沈括还是很感兴趣的。

    这沈括虽然在仕途上并无太大建树,但是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名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反而在后世比那些名臣将相名气更大。

    当然,钟浩对这样的人也是满尊敬的。我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大都注重那种文学创作和思想研究,毕竟这年代这些东西更能受人尊重和认可。

    但钟浩认为,在这个年代,能够潜心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得要受得住别人冷眼,耐得住寂寞,所以钟浩觉得这样的人,更应该尊重。

    沈括听说钟浩在是麟州静羌寨的寨主,知道他也不是一般的纨绔子弟,是以也是对他颇感兴趣。

    …………

    尽管这贡院里好几个澡堂,但是此科参加考试的考生有五千多人,等到所有人的东西都被检查完毕,在贡院的广场前列队完毕时,已经是过午了。

    放过了号炮,至公堂上摆出香案来,此次皇佑五年省试癸巳科主考官王拱辰王学士,戴着折脚幞头,穿着绯色官袍,出现在考生面前。

    先给至圣先师上过了香,王学士立起身来,把两把遮阳遮着脸。书办跪请三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进场来镇压,请周将军进场来巡场。放开遮阳,王主要又行过了礼。

    书办再请七曲文昌开化梓潼帝君进场来主试,请魁星老爷进场来放光。把这些神神鬼鬼的都请来,谢学士便对考生训话,无非就是珍惜机会、用心考试,切勿心存侥幸作弊云云。

    好容易捱到王主考官讲演完了,便当众开封试题,把那用黄绫裹着,贴满封条的卷筒打开,皇佑五年省试癸巳科的进士科及诸科试题,终于大白天下了。

    考生们踮着脚,希望看看那决定自己命运的考题,但是离着这么远,白搭。不过也不用着急,因为考官们正在誊抄,然后张贴在各个考场中。

    他们现在的任务,是找到自己的考场所在。

    广场旁边有长长的一圈粉墙,是在上面张贴布告用,此时密密麻麻上百张纸,注明了每个考生的考场和座次,还有专门的考场导引图了。

    钟浩随着“河”字房的众考生去那粉墙上找自己考场位置,很快看清楚了“河”字号考场的位置!

    随即,钟浩随着众“河”字号考生一起,顺着路标的引导下,前往自己所在的考场。

    锁厅试是在贡院是在贡院的东院里,他们一起穿过贡院二门后,左拐去东院。

    贡院东院门口贴着‘严禁喧哗’的告示,四处都有许多贡院执勤兵丁把守。进去后,便是一排排的考场,每个考场中,有四十名考生。

    这考场也是按照“天地玄黄”的千字文顺序排列的。钟浩众人一路过去,找到他们所在的“河”字号考场!

    在门口各人凭着自己的名状考碟领了考卷,都仔细的装在卷袋中。

    进去考场一看,钟浩不禁乐了,这大宋的贡院跟明清时期的贡院中那种蜂窝似的号房不同,反倒像是跟后世差不多的那种考场。

    当然,其实明清时期的童生试,也都是和这种差不多的考场,只有乡试和会试贡院中才有那种号房。

    ……

    ……

第二七六章 开考() 
考场内的四十副桌椅分六列整齐的摆放,每张桌子右上角,贴着张纸片,上面写着考生的考号、姓名、籍贯、年甲,各考生需要对号入座,任何人不得乱坐。

    看着这考场,钟浩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这省试的考场,除了比后世的考场大些,简直和后世的高考考场差不多啊。

    不过,这考场确实很大,得有后世高考考场两三个大,每个人考桌的距离间隔非常大,想要抄袭可能性不大。

    钟浩估计之所以这么大,是为了便于考生们晚上睡觉方便。

    这省试是要考三天,这三天考生们除了拉和撒,其余任何情况是不允许离开考场的。这晚上睡觉就是在自己的考桌旁打地铺,这考场若是太小了,晚上睡觉就睡不开了。

    “庆历新政”时,曾有过分三场考,每场考一天的奏议,不过随着“庆历新政”的夭折,这个奏议也无疾而终。

    钟浩找到自己的十六号桌,把考箱搁下,把卷袋挂在桌边,从中拿出笔墨砚台摆好。

    坐下之后,钟浩有些感慨。大宋的文官们的虽然不擅长打仗,但这行政执行还是非常强的。像省试这样的大型活动,筹备起来,其实是很艰巨的。但大宋的官员却能组织的如此周密而有序,其行政能力确实过人。

    不过这不是感慨的时候,趁着考生还没就位,钟浩赶紧拿出些吃食填饱肚子。这大半天的折腾着实有些饿了,幸亏早上吃了一顿丰盛的、扛饿的早餐。

    等到钟浩从考箱的底层拿出片好的酱鸭和几块酥饼,准备开吃,打算先把五脏庙填饱时,发现屋里已经坐满了考生,而且都在和他做一样的事情,也都在吃着东西!

    众考生都是差不多寅时初便起来了,如今已经是快到申时末了,这大半天的折腾下来,看来大家都跟自己一样,确实是都又累又饿了。

    大家坐定后,有专门的军汉提着大水壶为考生们依次倒水。

    钟浩见状,也忙找出水杯,让那军汉,斟了一杯温开水。

    这水可不光是让众考生吃饭用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便是——待会儿用来磨墨用。

    钟浩边吃着边查看同考场的考生,不经意间看到沈括正坐在一个靠窗的座位上,嘴里叼着一只鸡腿,也在探头探脑的四处逡巡。这“河”字号考场内的四十名考生,就是上午一起洗澡的那四十名,这沈括自然也和钟浩一个考场。

    这时沈括也看到了钟浩,二人相视一笑。

    …………

    又过了片刻,负责监考的官员进来,他身后还跟着三名穿青袍的低级官员,还有四名穿直裰的军汉。四十个考生,八名监考,还有流动巡视的,完全是防贼的架势,这监考严格度比后世高考确实高。

    考生们不管吃饱没吃饱的,都赶紧把桌面收拾干净,正襟危坐。

    四个军汉进来后,便分别去考场四个角落站定,然后一言不发的站着。

    监考官则在考场前面再次宣布一遍考场纪律,诸如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左顾右盼、不得擅自离座,任何行动都必须先向监考官打报告等等,然后才把考题贴在了迎面墙上。

    宋代科举分进士、九经、学究、明经、明法等诸科。但参加锁厅试的,自然都是为了考进士的。这些人都是有官身的,为得就是因为不是进士正途出身,才来考试的,再去考那明经、明法科等图个啥,自然不可能去考那些。因此这东院各考场内张贴出来的,都是今次进士科的考题。

    当然贡院西院内考正试的,是有些考场考九经、学究、明经、明法等诸科的,只不过也不是太多。

    这进士科考考试考诗赋论各一道、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礼记》墨义十条。不管是不是锁厅试,考题都是一样的。这题量还是非常大的。

    钟浩本以为,这考试有三天时间,时间应该还是很宽裕!谁知还没开始答题,已经是申时末了,这第一天便已经快到黄昏了。申时末差不多就是接近五点了,如今还是冬天,天黑得早,所以这个时辰,天已经开始变得昏暗起来了。

    在大唐时科考,贡院是给考生提供蜡烛。到了大宋朝,为避免考生趁黑作弊,也为了防火保证安全,是不许点蜡烛的,也就是是说,天一旦黑了就得停笔,等到天亮再作答。

    一篇好的诗赋和策论雕琢起来还是很费时间的,这第一天基本上做不了多少题,两天的时间做起来,其实还是很紧张的。

    好在钟浩倒是不太在意,他的诗赋和策论就算雕琢也没什么用,做到合辙押韵,便是他的极限了!两天时间做出那些题来,若是不用用心去雕琢的话,应该还是可以的,所以他倒是没有太多的紧迫感。再说,他的水平,本来就是来走个过场的,熬过这三天便算胜利。

    不过虽然知道自己考中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这考试还是要认真对待的!

    虽然不紧张,但钟浩还是跟所有考生一样,抓紧天黑之前的这一点时间,把所有题目都看了一遍,先做到心中有数。万一要是晚上睡不着的话,还可以心中默想一下,打下草稿。

    当然,也有些心急的开始提笔做起题来。

    这些提笔答题的大都是在作那帖经和墨义题。

    这帖经和墨义题对于那些饱读经书的学子来说,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东西,答起来自然是小意思,他们提起笔来,连草稿都不用打,便可以直接在考卷上作答。

    今天多做些,明后天便能多些时间雕琢那诗赋和策略。

    直到天色差不多黑了,已经看不清卷面了,怕写坏了字,那些考生才陆续放下笔。

    虽然现在天色还未彻底黑下来了,但这些考生无一例外的停下了笔。主要是怕是写坏了卷面。一旦写坏了卷面,这科就直接交代了!

    因为这省试的考卷,在交卷之后、誊卷弥封之前,会有人专门挑出卷面污损、字迹潦草、或者有特殊记号的卷子,这些卷子会被登记、用蓝笔写在一张榜单上,连见到阅卷官的资格都没有。

    见天色黑下来,监考官在门口点起一盏油灯,灯光昏暗,只能让人看清个轮廓,不至于摔跤、或者碰倒了砚之类,但谁也看不清自己的卷子,更别说考试了。

    凭着这个光,监考官说,吃饭睡觉请自便,要上厕所的可以排号打报告去。

    钟浩挨着号去上了个茅厕,刚吃了东西不久,这会儿也不用再吃了,他准备赶紧睡觉。钟浩对这考试还不是多么在意,只求别这三天熬出毛病来便是。

    这一个考场里这么多男人睡在一个屋里,睡晚了的话,那打呼噜的声音,还不得把人吵死。这大冬天的,又睡不好,明天哪还能有精神。这考试考不好倒还差点,这要是再冻得感冒了咋滴,就得不偿失了。

    当下钟浩拿出小桃给自己准备的铺盖卷,在考桌底下铺开。

    考场中的每个考生的桌子右侧都有一个用红漆涂画的长方形的红框。这考场中每个考生的铺盖只能在这红框中铺开,也就是说考生都只能在这上边睡觉,不能去别的地方,也不能走动。

    这也是防止考生趁着夜色作弊。若是是放任考生在屋内随便休息,虽然这黑漆漆的考场内,有四个军汉执勤,但是难保有考生们会私下交流。

    比如若是有考生不懂的考题询问别人一句,这时或许别人一句话的随意一个提醒,就能让询问之人受益匪浅。所以,为了防止这个弊端,这考场里睡觉的考生,都只能在自己考桌右侧的红框内。

    大宋科考到如今已经有近一百年的时间,这贡院中的各种事情都有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对于各种作弊都有一定的预防措施。想在贡院内作弊的话,还是很难的。

    如今天还很冷,打地铺的话,寒气还是很重的。好在小桃的替钟浩做得准备还是很充分,除了厚厚的防潮毡垫外,还有一侧暖和的狗皮褥子,这两个往地上一铺,到时感觉不到一点寒气。

    钟浩铺下好地铺,在上面躺下,不禁舒服的呻~吟了一声。今天这入场实在太累了,从寅时一直跑蹿到申时,着实有些累人。

    当下钟浩拉过小桃给他准备好的絮被,赶紧闭目休息!

    …………

    ?钟浩睡着的早,这一觉睡得还不错,

    是少数几个没受影响的之一。

    昨日好一通忙活,着实有些累了,等他醒过来,揉揉眼清醒过来,看到外面已是天光大亮!

    再看考场中,已经有一半人起来答卷了,还有一半终于睡着了的,此刻好梦正香呢。这一夜的呼噜声让这些大都是娇生惯养的富家子弟的锁厅试考生,受尽折磨。

    钟浩出去上了个茅厕,顺手洗了把脸,又吃了几块点心,又让冲了一杯小桃给他准备的粥糊喝了,这才神清气爽的回到考场,开始了一天的答题。

    昨天的监考官和那四个军汉,今日已经换了人了。显然他们是倒班的,不然白天黑夜连轴监考,他们可受不了。

    当钟浩拿出“帖经”题准备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