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尘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湖尘事- 第3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苏儿也想到了这点,他莫名打了个寒噤,忍不住说道:“难道说这阮城是在骗咱们,他说的这些都是假的?”

    梅嫽骑在马上,仔细回思和阮城见面的一切细节,最后叹了口气:“我想阮城不会骗咱们,可是庞晚庐为何要冒险渡江,而且是在芜湖渡江,此事的确有些说不通,他这么做,岂非是自投罗网么?而且阮家的家丁又怎会在江北的太平客栈向南追寻?”

    刘苏儿也想得头都大了,他断然说道:“反正咱们现在也没走多远,何不回去问问那阮城?”

    梅嫽连忙拦住他:“慢着,咱们去找阮城,只听他一面之词,他若是在说谎,自然会有合理的解释,可是咱们又无法辨别真伪。”

    刘苏儿问道:“除了去问阮城,难道还有别的办法?”

    梅嫽想了想说道:“今早庞晚庐坐是第一艘渡船过的江,我想就算是阮城在说谎,庞晚庐既然知道和阮家起了冲突,也不该渡江南来的,除非他有着更重要的事,咱们只要找到庞晚庐又或者灵儿,自然也就明白了他们渡江的原因。”

    刘苏儿说道:“兜兜转转,还是要找到他们,听那船夫说,他们换上了菜农的衣服过江,现在是以什么样子躲在什么地方咱们都不知道,又怎么去找?”

    梅嫽说道:“怎么去找,你还要来问我么?”

    刘苏儿一怔,立刻拍了拍自己的脑袋:“不错,是我糊涂了,咱们先回芜湖县,找到芜湖的丐帮弟子,找他们问问今早过江之人的下落,或者能有点收获。”

    商量妥当,两人又拨转马头,折返回芜湖县,只怕他们胯下的朝云和晚霞也会感到奇怪,怎的这两人出城又回城?

    芜湖县并无丐帮分堂,却有着不少丐帮弟子,刘苏儿找到一名丐帮弟子,报出了自己的身份,然后让他去查庞晚庐一家三口的下落,丐帮弟子让他们在城内的一处偏僻处等候消息,接着便去打听去了。

    刘苏儿和梅嫽一边等着,一边猜测着丐帮弟子能不能查到庞晚庐和灵儿的下落,梅嫽似乎觉得丐帮弟子应查不到庞晚庐的下落。

    刘苏儿问道:“为什么?”

    梅嫽说道:“在芜湖,阮家的势力似乎比丐帮的势力要高得多,若是有了三人的下落,阮家都难道查不到反而丐帮到能查到了?”

    刘苏儿说道:“这个倒不好说,毕竟阮家乃是高高在上的富贵人家,丐帮弟子打探消息的渠道和他们不同,丐帮弟子消息之所以灵通,并非只靠他们本帮的弟子,而是和当地的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有来往,庞晚庐若是为了躲避阮城的追捕,自然要隐藏于市井之中,这么一来,就很难逃出丐帮的打听范围。”

    梅嫽承认道:“有点道理,只是庞晚庐为何要渡江南下呢?”

    刘苏儿也想不通,两人做了几种猜测,都不得要领。

    过了不到一个时辰,丐帮弟子就有了结果,前来告知他们:“你们要找的那一家三口已经查到了,他们冒充菜农,却并没有去菜市,被我们的兄弟看到,不过他们并没有在城中停留,直接从南门出城了。”

    刘苏儿问道:“可知他们出城后的方向?”

    这名丐帮弟子说道:“据我们打听得来,他们直奔宁国府而去,不过也难说他们会不会在中途改变方向,宁国府离这里不远,那里也有我帮的兄弟,两位可以到了那边再问问。”

    刘苏儿点了点头,丐帮弟子只能打听到这些消息,已经是十分了不起成就,他谢过丐帮弟子,和梅嫽立刻出城,向宁国府赶去。

    两人也想明白了为何庞晚庐不向北逃却要冒险渡江,看来他们的目的就在宁国府,说不定那里有能够保护他们的人,又或者他们有什么事必须去宁国府一趟。

    这么推测,阮城所说的也都是真的,两人为自己怀疑阮城而感到有些惭愧,差点再次误会了好人。这次他们不再怕累着马儿,朝云和晚霞两匹马在他们的鞭策下,放开四蹄如同蹄不点地般向南疾驰而去。

    来到宁国府,城门尚未关闭,两人进了城,立刻找来丐帮分堂的弟子询问庞晚庐和灵儿的去向。

    宁国府驻有丐帮分堂,堂主名叫石满月,和刘苏儿曾有过一面之缘,石满月见到刘苏儿夫妇二人自然有一番欣喜,不过他见到刘苏儿事情紧急,来不及和他二人叙旧,立刻安排弟子去查探庞晚庐三人的下落。

    他安慰两人:“刘兄弟不用着急,只要人在宁国府,绝没有我们找不到的道理,你们只管等我们的好消息。”

    对此,刘苏儿倒不怀疑丐帮的本事,他只是担心庞晚庐并不在宁国府。

第666章 黑灯瞎火() 
晚上丐帮弟子并没有带来什么庞晚庐的线索,石满月带着刘苏儿和梅嫽两人来到分堂的所在,磨盘山山下脚等候消息,此时天气渐暖,虽在郊外,可是春风习习,并无寒意,石满月对弟子搜查庞晚庐一家三口没有消息感到有些内疚,他说道:“今晚没有消息,明日准有消息,若是明日再无他们的下落,就能肯定他们并不在宁国府城中,你们风尘仆仆地来到这里,让我做个东道,咱们来个一醉方休!”

    在石满月的指挥下,丐帮弟子在磨盘山下埋锅为灶,他们杀了两条土狗,五只肥鸡,盛宴款待了刘苏儿两人。

    丐帮的名肴虽然不太好看,却是极为美味,让人每次吃起来,都差点将舌头吞下去,再加上宁国府历来风调雨顺,民间富足,丐帮的日子也比其他地方好过些,分堂中竟然还藏有几坛陈年好酒,刘苏儿和梅嫽两人喝过同样是赞不绝口。

    石满月说道:“我们汪帮主好酒,我们分堂多存些酒,帮主就能多来看望我们些。”

    提起汪九成,刘苏儿也非常想念他,他问道:“不知汪帮主现在如何?我倒有几年没有见到他了。”

    石满月说道:“去年汪帮主从这里经过,在我们分堂待了两三日,喜幸身子健壮,一切都好,今年汪帮主应该满五十了,我们做弟子的,想给他半个大寿,却连他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

    刘苏儿叹了口气:“汪帮主如闲云野鹤,最爱无拘无束地生涯,只要他感到快活,咱们就算是见不到他也高兴。”

    石满月问道:“既然高兴,为何又叹气呢?”

    刘苏儿哈哈大笑起来:“不错,是我的不是,我自罚一杯!”

    当晚刘苏儿喝得大醉,和梅嫽两人便留宿丐帮分堂的客房中,丐帮弟子自己虽然邋遢,可是对待客人却十分干净,这间供丐帮朋友留宿的客房就收拾得十分整洁。

    第二日起床后,刘苏儿的酒便醒了,这倒不是他酒量宽宏,而是他内力深湛,酒水也就消化得快些。

    早上他们在山下的早点铺吃了些早点,然后回到分堂接着等候,不到中午,丐帮弟子终于带来了消息,他们虽然不知道庞晚庐的相貌,但是他们找到了昨日才进城的一家三口,孩子不足一周,正和他们找的人相符,这三人来到宁国府后,就遮遮掩掩地去了一名侯姓人家。

    刘苏儿问道:“侯姓人家?是什么人?”

    这名丐帮弟子答道:“此人名叫候敬宗,乃是当年候来保的后人。”

    刘苏儿对史实所知不多,又问道:“这候来保又是何人?”

    这次不等丐帮弟子开口,石满月就告诉了刘苏儿:“候来保乃是当年忠义臣子陈迪的仆人,当年陈迪也算是宁国府的世家望族,不过他有些愚忠,只忠于建文皇帝,也就是惠宗皇帝,惠宗皇帝在靖难之役后失踪了,皇帝之位落入他叔叔燕王朱棣的手里,陈迪前去金陵指斥朱棣,说他‘背祖欺侄,谋权篡位’,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坚决不侍‘逆贼’,结果被凌迟而死,株连全族,这候来保却保住了陈迪的一名幼子,才使得陈迪后人被仁宗皇帝免了罪,并做到了太子少保的大官,陈迪后人此后对侯家的后人十分照顾,陈家人虽然迁居在外,这候来保的后人却留在宁国府定居下来。”

    刘苏儿说道:“可是我还是不明白,这候敬宗和那庞晚庐有什么关系,庞晚庐为何冒险来找候敬宗?”

    石满月摇了摇头:“这个我就不清楚了,这候敬宗也不是咱们武林中人,难道是因为和庞晚庐有亲戚?”

    刘苏儿原想着庞晚庐冒死来宁国府,是因为这里有人能够庇护他,使他们不至被阮家的人追杀,可是这么看来,候敬宗不过是众臣仆人的后代,又不是武林中人,他来到这里找他做什么?思之不通,刘苏儿便决定自己前去探一探。

    石满月看出他的心思,他说道:“候敬宗虽然不会武功,可是深得附近乡邻的敬重,陈家的祠堂里甚至还有着候来保的供奉,别看他家不是什么豪门大院,可是也是危机重重,若是去他家,一定要小心在意,万一被发现了,容易惹起众怒。”

    刘苏儿点了点头:“放心吧,若是连这种寻常人家我也去不了,也不要出来寻洛寒霜了。”

    听到刘苏儿提起洛寒霜,石满月说道:“我差点忘了,我们到消息,说你此次过来是追踪洛寒霜的,是不是?”

    刘苏儿点了点头:“难道洛寒霜也从宁国府经过?”

    石满月说道:“不错,不过那是三日前的事了,这洛寒霜在宁国府曾和人打过一架,似乎打成了平手,双方都没有讨好。”

    刘苏儿知道洛寒霜的身手,又惊又喜地问道:“竟然能和洛寒霜打成平手,一定是位好汉,是谁和洛寒霜打的架?又是为什么打的架?”

    石满月说道:“此人你也认识,就是人称红缨公子的伏缨,据我帮的弟子打听得知,当日是伏缨先招惹的洛寒霜。”

    刘苏儿想起伏缨,心中生出了一股温暖之意,他问道:“伏缨大侠可还在宁国府城?”

    石满月摇了摇头:“红缨公子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他和洛寒霜起了冲突的当天晚上,我们就失去了他的踪影。”

    刘苏儿说道:“伏缨大侠想来不肯吃亏,对他来说打成平手就算是吃亏了,他一定要找回场子,我看他是追踪洛寒霜去了。”

    石满月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洛寒霜是在第二天才走的,也难说红缨公子是不是在城外等他。”

    刘苏儿因为伏缨的出现,显得有些兴奋:“今晚我就去那候敬宗的家中去探探,若是能够找到庞晚庐,将阮家丢失之物找回来,事情就解决了,我也好赶着去看伏缨大侠和洛寒霜的热闹。”他心中想着阮家和软甲两字音同意不同,心中升起一种古怪的感觉。

    石满月喊来一名丐帮弟子,让他给刘苏儿讲清了候敬宗家周围的情况,这名丐帮弟子常在那一带乞讨,对哪里的房舍地形十分熟悉,他告诉刘苏儿:“候敬宗家住在柳塘巷子里,那是一条老巷子,周围的房舍都是数十年前盖起来的,多少都有些破败,只有候敬宗家的院墙在几年前翻修过,是柳塘巷子里最新的一家,一入巷口便能看见,因为候敬宗周围房屋破坏,围墙腐朽,所以刘哥儿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在意。”

    刘苏儿道了谢,知道丐帮弟子是怕他在翻墙入院时墙塌了,若是自己因此被人发现,传将出去,定然会被江湖同行笑歪了嘴巴。

    做这种入户探听消息的事,也不用和人同行,人数是越少越好,刘苏儿让梅嫽在丐帮分堂等候,他做足了准备,换上了一身黑色的夜行衣,丐帮弟子又给了他一种去味粉,这种去味粉并非真能够去掉刘苏儿身上的味道,只是用另外一种味道将他身上的味道掩盖了,好让那一带的狗儿闻不到生人的味道。

    到了夜里,刘苏儿和石满月辞别,由一名丐帮弟子带领着他来到柳塘巷子附近,给刘苏儿指明了方向,等到这名丐帮弟子离去后,刘苏儿便悄悄地走了过去。

    在刘苏儿的过往中,不乏他留进豪门大院的经历,这候敬宗苏然受到朝中贵臣陈家的接济,却也不过是小康之家,只有一进院子,里面是个四合院的格局,刘苏儿展开轻功,纵身上了候敬宗家的房顶,他落地如鸿毛,没有发出半点声音。

    夜半三更,候敬宗院子里黑灯瞎火,想来所有的人都已经入睡,院子里静悄悄的,刘苏儿分清了主房和客房,然后从房檐滑到了院子里,如同一只夜枭,没有发出半点声息。

    刘苏儿知道主卧是在厅堂的东边,既然所有的人都睡下,刘苏儿准备先去厅堂探听一下主卧的动静,看看候敬宗有没有在家,也许因为院子大门已经从里面上闩的原因,厅堂的门并没有关上,刘苏儿踏足无声地来到厅堂门口,忽然听到了厅堂里传来说话声。

    除非是瞎子,晚上常人在厅堂中坐着,绝对会点起灯,可是在黑乎乎的厅堂里,却有人坐着说话,还没点灯,那情形实在是有些诡异,刘苏儿几乎被吓了一跳,他连忙躲在厅堂门外的墙后屏住呼吸,想要听听里面的人在说什么。

    一个陌生的男子的声音说道:“已经这么晚了,你确定他还会来?”

    庞晚庐,也就是跟刘苏儿自称苏荃的人声音传来:“我想他一定会来,敬宗请耐心等待。”

    看来那传来陌生的男子说话声就是候敬宗了,听两人说话的口气表示两人十分相熟,只不知他们在等的人是谁,为何又要熄了灯等候?想到这里,刘苏儿打了个寒噤,难道他们在等候自己?

    不可能啊,无论是跟自己毫不相识的候敬宗,还是这庞晚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会找到这里来。

    一瞬间,刘苏儿心中涌起了很多可能,比如他们在等的是洛寒霜的师妹夏侯莺,又或者是洛寒霜本人,虽然丐帮弟子说洛寒霜在两三日前就已经离开宁国府,也保不准他又回来了。

    又或者是伏缨?刘苏儿自嘲地笑了笑,当然不可能是他,他怎会和这种人有什么交往?

第667章 黑衣圣使() 
不论这两人在厅堂中坐着等谁,刘苏儿都感到自己不能站在厅堂外,因为若是有人要进厅堂,最先看到的就是站在门外的他,虽然刘苏儿不怕任何人,可是这样一来他的暴露不免会打草惊蛇,让他失了敌明我暗的先机。

    其实庞晚庐和候敬宗两人坐在黑灯瞎火的厅堂中,也算不得敌明,刘苏儿哪还计较这许多,他悄悄地来到东边的院子角落,然后纵身跳上房顶,他在房顶小心翼翼地挪到厅堂的上方,和厅堂中的庞晚庐以及候敬宗两人一起等候来人。

    趁着这个机会,刘苏儿自己思索现下自己所得知的事情,不管阮城说的有关庞晚庐的事是真是假,如今庞晚庐既然在这里,那灵儿以及两人的孩子多半也在这里,如果阮城所说的都是真的,那么多半是被庞晚庐偷走的那件绞丝护身软甲也会被庞晚庐带在身上,这么贵重的东西,价值何止万金,以庞晚庐这种人,放在别处他也不放心,更有可能这件软甲此时就穿在他身上。

    庞晚庐既然做了亏心事,岂能不怕半夜鬼敲门?

    虽然刘苏儿陷入自己也说不明白的困境中,但伏缨曾在宁国府的出现,让刘苏儿产生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似乎无论遇到什么麻烦,自己都不用担心,伏缨和朱雀一样,都能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

    房顶的滋味绝非在厅堂里坐着舒服,不过刘苏儿为了探求真相,还是耐心坚忍了下来,他一动不动地趴伏在房顶度过了一个多时辰,心中在想这是不是庞晚庐等人故意设计折磨他,就在他快要忍耐不下去的时候,一道黑影无声无息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