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带着点读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带着点读机-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金东维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头,是中国桥梁设计院的博士。他果然对这座桥的情况了如指掌,对祁思涛的问题有问必答。

    不过,祁思涛对桥梁的兴趣看来也不是装出来的,他的许多问题问得都很专业。这时候,他才透露,其实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学的专业就是桥梁设计。但是,造物弄人,他一个桥梁方面的研究生,竟然走上了仕途。

229 桥梁专家() 
来到桥当中,众人下了车,准备在桥上走一走。所有跟随的人加在一起,足有五十多个人。祁思涛指着那些斜拉钢索问金东维道:“金老,这些斜拉索一共有多少根啊?”

    “448根。”金东维熟练地回答道。

    一边的唐宇感觉有些奇怪,自言自语道:“不对啊,明明是482根啊。”

    唐宇的话虽然说得很轻,但还是被金东维听到了,他拍拍唐宇的肩膀道:“小伙子,这桥是我设计的,我怎么会不知道呢?448根,没错的。两边各224根,主桥全长15936米,每两根之间的间距71米多一点。”

    “不对。”唐宇的倔脾气上来了。他也知道,不管是448根,还是482根,跟他毛关系都没有。但是,他既然知道是482根,就不想骗人。

    他觉得金东维和祁思涛两人挺看得起自己的。所谓“真人面前不说假话”,特别是金东维还是这座桥的总设计师,唐宇就更想把实情说出来了。

    祁思涛见唐宇跟金东维发生了分歧,就连连摇头道:“小伙子,这回肯定是你错了,金老怎么可能连这也不知道呢?不过,我倒要问问你,你是怎么会想到482这个数字的?”

    跟在后面的吕太槐连忙顺嘴拍马屁道:“他呀,肯定又是从网上看来的呗。”

    华思白对唐宇也是恨之入骨,也跟在后面调侃唐宇道:“唐宇,你该不会又有亲戚在桥梁施工队里吧。”说着,他跟吕太槐互相看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分明就是在揭唐宇的短。因为唐宇刚才在解释如何知道天线里含“钋”的问题时,也是说有亲戚在化工厂工作来着。

    唐宇只是一个高中生。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吊丝,他可不怕什么市府要员。于是,他没好气地瞪了两人一眼。然后很肯定地道:“是482根。”他眼珠一转,接着道:“我我亲自来这儿数过。”

    “不会吧?”金东维诧异道。这时候。他也有些不确定了。因为,他只是设计师,不是什么工程监理师,到底有多少根斜拉索,他不可能一根根地去数的。

    这时,唐宇补充道:“您刚才说的这些斜拉索的间距,也没错,绝大部分都是71米。但是,在桥梁中段,被调整到了60米一根,也就是说,这里的密度比其它地方要大一点。”

    “这怎么可能?”金东维惊讶地盯着唐宇,嘴都合不拢了。

    祁思涛连忙打圆场道:“金老,从我学过的桥梁知识来看,这也很正常啊。你想,桥梁的中间,吃力大。所以多拉几根钢索没什么问题吧?”

    金东维连连摇头道:“祁副省长,您有所不知,我在设计的时候。为了拉索的数量和间隔问题,整整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在设计院做了700多次试验,才将这些数据定型下来的。怎么可能说改就改呢?而且,我对这个完全不知情啊。”

    情急之下,他也不跟祁思涛打招呼了,直接朝身边的一位小伙子道:“小杨,给泰枚行打个电话,让他现在就过来见我。”

    助手小杨立刻拿出了手机。转身打电话去了。

    小杨打电话的时候,金东维向祁思涛解释说。这个泰枚行是这座大桥的工程总监理。他手下有一个监理公司,是专门为这座大桥的监理工作设立的。

    唐宇听到“泰枚行”这个名字。忍不住有点想笑。因为他一开始没听清楚,还以为是叫“太昧心”呢。

    不一会儿,助手小杨回复说,泰枚行马上就到。

    这边,祁思涛继续问道:“金老,这些斜拉索肯定很重吧,最长的那根要多少吨啊?”

    金东维自豪地道:“这些拉索都是采用高强度、低松弛的7镀锌平行钢丝组成的,最长的有330米,重达30吨呢。”

    唐宇顿时有些诧异,他忍不住指着桥头方向道:“您指的最长的一根是桥头上那根吗?”

    金东维点头微笑道:“是啊,小伙子,没错,就是桥头那一根。在这儿看不见,待会儿我指给你们看。”

    唐宇呐呐道:“长度是有330米的,不过,这根钢索的重量可只有17吨啊,没有你说的那么重。”

    “什么?”祁思涛和金东维同时张大了嘴巴。

    董梦瑶站在后面,忍不住轻轻碰了碰他的后背,柳眉微蹙地提醒唐宇道:“别乱说话,小心惹他们不高兴。”

    唐宇立刻有些后悔,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果然,祁思涛第一个开口了:“小伙子,这事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啊。这座‘江林长江大桥’可是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啊,花了33亿呢。你说这钢索重量不达标,岂不是相当于在说,这个工程在偷工减料啊?”

    吕太槐、华思白两人听到“偷工减料”四个字,都哆嗦了一下,脸色有些发白。不过,这只是一瞬间的事,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刚才唐宇说不清楚“钋”的事,已经让董成很尴尬了。现在他见唐宇又要惹麻烦了,连忙走过来站在唐宇身边,替他打圆场道:“这个高中生有时候就是会冒出些奇怪的想法来,祁副省长和金老别见怪啊。”说完,他拉了拉唐宇的胳膊,示意他别再乱说话了。

    金东维一听,可不乐意了。他皱了皱眉头道:“小伙子,你对这座桥到底了解多少?你怎么会知道这根钢索只有17吨的?钢索的根数,你说数过,我暂且相信你。可这钢索的重量,你该不会告诉我,你也亲自称过吧?”

    话说到这份上,唐宇就是想退,也退不回去了。不过,他总算反应快,数学没白学,立刻脑子一转道:

    “这个我也量过。这根钢索‘固定端’的直径是420毫米,‘张拉端’直径是520毫米。这就可以算出钢索的截面积,然后再根据长度,就能算出它的体积。然后用体积乘以钢铁的密度,自然就能算出钢索的重量了。”

    这是连初中生都会的一道应用题。唐宇这么一解释,董成和祁思涛他们都听明白了。的确,只要量过钢索的直径,知道了钢索的长度,自然就不难知道钢索的重量了。

    但金东维却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唐宇说的是对的,于是他从助手小杨的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白纸,刷刷刷地算了起来。没2分钟,他就算完了。计算结果,跟唐宇说的一模一样,这根钢索的重量,如果按照唐宇说的直径来计算的话,果然只有17吨。

    但金东维对30吨这个数字记得很清楚,因为这种钢索是这座大桥的一大亮点。迄今为止,这么粗这么重的钢索,在国内的桥梁建筑中,还没有被使用过,江林长江大桥是首创。

    金东维随手就从兜里掏出了一把卷尺。几十年来,金东维已经养成了随身带把卷尺的习惯。他走到桥栏杆处,随便找了一根钢索,用卷尺量了一下。居然跟唐宇说的尺寸一模一样。

    他立刻让助手小杨又打了个电话给泰枚行,让泰枚行带上整套图纸过来。

    听到让泰枚行带图纸,在一旁的吕太槐和华思白不知怎么的,都有点紧张起来。他们不约而同地掏出手帕来开始擦汗了。

    祁思涛见到两人的样子,好奇地问道:“老吕、老华,今天天气不算太热吧,你们怎么像刚跑了5公里越野似的?”

    吕太槐连忙紧张地回答道:“哦,我觉得有点热,这天气似乎有点闷。”

    华思白也连忙应和道:“是啊,我也觉得有点热。”

    祁思涛也不去理他们了。他转身朝唐宇道:“小伙子,看来你才是桥梁专家啊。”

    这话一出,唐宇自然是愧不敢当了,但最尴尬的莫过于金东维了。作为桥梁设计方面真正的专家,他竟然连这么明显的问题都没有发现,这让他的脸还怎么挂得住?

    幸好,这时候,一辆奔驰车疾驶了过来。从车上下来一个中年男人,是个身材臃肿的胖子,他胖的那个样子,让人感觉他不是走下车的,而是滚下车的。他就是这座桥的工程总监理——泰枚行。

    他跟吕太槐、华思白一样,手里也拿着手帕,一边走,一边擦着额头的汗珠。等他经过吕、华两人身边的时候,忍不住跟他们对视了一眼。三人的脸色似乎都有些尴尬。

    祁思涛全都看在眼里,他淡淡地问了一句:“你们三个很熟吧。”

    “不不认识”三人异口同声道。

    他们这么整齐划一的回答,让祁思涛更加怀疑了。他皱了皱眉头道:“是嘛?这座大桥可是江林市里最大的一个工程了。这么大一个工程,这么重要的一位工程总监理,居然跟市里的两位最高级别的行政人员互相不认识,这倒也怪了。”

    三人顿时发觉不对劲,立刻尴尬地笑了笑。泰枚行解释道:“哦,我们说的不认识,是说不太熟,见面当然是见过的。”

230 诱人的条件() 
泰枚行的这个解释显然有点牵强。不过,祁思涛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他指了指金东维,向泰枚行示意道:“我没什么事,是金老找你有事。”说着,他看向了金东维。

    金东维早就等得心焦了,见泰枚行走过来,他开门见山道:“泰总监理,我找你来就是想问问你,这座大桥的斜拉钢索,一共有几根。”

    “这”泰枚行显然没有任何准备,他没想到金东维会问出这么个问题来。

    其实,金东维作为桥梁设计方面的专家,手头有好几座大桥的设计任务。而且还带了一批研究生,所以平时他是很忙的。在这座大桥的建设施工中,金东维一共才来过三次。每次他来,泰枚行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倒也没让金东维发现什么破绽。

    今天,金东维居然什么都不说,直接问到了钢索的数量问题,让泰枚行顿时措手不及起来。他支支吾吾道:“四百四百”

    金东维生气道:“泰枚行啊泰枚行,你也‘太没心’了吧。作为工程的总监理,居然不知道钢索有几根?”说着,金东维问道:“那我让你带的图纸带来没有?”

    “带了带了”说着,泰枚行立刻让手底下的人从汽车上搬下来两箱图纸。

    金东维自己动手,在这些图纸里面翻找了起来。对这些图纸,他是很熟悉的,所以他很快就找到了那张“斜拉索设计图”。

    泰枚行和小杨两人把图纸在商务车的前车盖上展开。

    金东维皱着眉头看了起来。不一会儿,他突然一拍图纸,指着其中一处,质问泰枚行道:“泰总监理,这里是怎么回事?我明明设计的是442根钢索。你什么时候给我改成482根的?”

    众人一听这两个数字,立刻想起了唐宇的话,都禁不住把目光投向了唐宇。

    唐宇很淡定地笑了笑。别说是有多少根钢索。就是每根钢索里面用了多少根钢丝,他也知道得一清二楚呢。

    现在。唐宇还没有意识到他自己刚才说的那几句话的价值,觉得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已。不过很快,他就会知道他的这些话意味着什么了。

    泰枚行见金东维已经找到了数据,也就不好再隐瞒了。他支支吾吾道:“其实其实,这个图纸已经被桥梁设计院的人重新改过了。”

    “什么?是谁改的?”金东维暴跳如雷道。

    “我我让人改的”泰枚行支吾道。

    “你有什么权利改我的设计?你有什么权利改我的设计?你有什么权利改我的设计?”金东维连续重复了三遍。

    助手小杨小声提醒金东维道:“金老,您别忘了,您后来因为太忙,把图纸交给了泰总监理。让他在施工进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机行事的。所以,他是有权根据施工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修改图纸的。”

    金东维气急败坏道:“那他修改的时候,为什么也不跟我说一声?他眼里还有我这个总设计师吗?”

    见到金老发脾气,众人面面相觑,连副省长祁思涛,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太好出面解劝了。

    金东维在图指上指着那根最长的钢索,朝泰枚行道:“那好,增加钢索的事我现在先不管。我问你。是谁擅自把所有钢索的直径缩减到420毫米的?由于你的这个改动,所有钢索的重量直接下降了43%,这样的钢索还能拉得起这座桥的份量吗?”

    泰枚行连忙讨好道:“就是因为钢索细了。所以才在中间这一段加了40根,这样一来,不就把承重问题解决了嘛!”

    “放屁!”金东维气得直接骂出了脏话,他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他指着泰枚行骂道:“你懂什么?这些数据是我们做了700多次实验才得出来的结论,你说改就改,到底是为什么?”

    泰枚行顿时被骂得无语了。

    这时,唐宇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毕竟是在工地上干过八年活的。尽管在工程设计和造价核算方面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学习,但成天跟那些工头们接触,他也知道了里面的一些猫腻。

    于是。他突然问出了一句:“泰总监理,我想知道。这些钢索的总造价是多少钱啊?”

    “这?”泰枚行顿时像被雷击到了一般,他立刻转头看向了市委书记吕太槐和市长华思白。但吕、华二人却立刻装得没事人似的。把头别了过去。

    泰枚行一时间没了办法,只好朝唐宇强词夺理道:“你算老几啊?你个小毛孩子,有什么权利来问我这个问题?”

    唐宇一时间只好语塞了。

    而董梦瑶也想替唐宇打抱不平,但她知道自己人微言轻,在这种场合说话是没有份量的。

    但是,唐宇和泰枚行两人之间的争执,却一字不落地进入了祁思涛的耳朵里。他算看出来了,这个大桥工程里面肯定有猫腻。就拿这钢索的事情来说吧,很可能就是一桩经济大案。但是,祁思涛又苦于对这个工程不够了解,一时间倒也无从下手。

    如果真要等自己回去上报了省委省政府,再派工作组下来查的话,那些贪污*的蛀虫可能早就作好应付的准备了。到那时,恐怕连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要想又快又准地取得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调查提供宝贵证据的话,最好是现在就着手调查。这样才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而这个调查的重任,在现在所有人里,只有唐宇最合适了。因为唐宇至少符合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懂行,二是客观。

    首先是唐宇懂行。

    尽管唐宇还是个学生,但祁思涛看得出来,唐宇其实对这座桥相当得熟悉。就拿刚才唐宇跟金东维的那几句对话来看,唐宇甚至比金东维更熟悉这座桥。也许,就像一个星期前,唐宇解开那“钋”元素之谜一样,他也能解开今天的“钢索之谜”。

    第二是唐宇客观。

    可以肯定的是:唐宇跟这个工程的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都没有任何瓜葛,这就避免了人为的不公正。

    至于该不该完全相信这个高中生,祁思涛也不好确定。但是至少现在,让唐宇来质询泰枚行,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了。

    于是,祁思涛还没等唐宇回过神来,就走上一步朝泰枚行道:“这位唐宇同学,是我专门请来核查这项工程的‘核查专员’。你给我听好了,我代表省政府,明确地告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