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你有一百台的订单?”几个人大吃一惊。(我的小说《超级电信帝国》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ddxiaoshuo”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
第066章 年轻人能行吗?()
苏鼎宇曾经留学国外,对有偿使用技术、品牌、入网证什么还是容易认同的。
再说现在邮电器材公司的要求是销多少才给相应比例的使用费,只有自己销售了产品赚了才可能付钱,所以听了姜新圩愿意交四十元的相关费用,他很快也同意了。
当听到姜新圩说有一百台电话机订单,他心里更是大喜:虽然一百台电话机的量不大,但实在是一个好兆头,能给工厂的职工以最大的鼓动。
他连忙问道,“你怎么会有一百台的订单?”
魏厂长和那个黄喜贵也惊喜而狐疑地看着他。
面对众人的惊讶,姜新圩微笑道:“是红星煤矿订的。他们的交换机从人工交换机换成了程控交换机,以前摇把子电话不能用了,必须更换新的电话机,被我知道消息要了过来。”
“对啊!”苏鼎宇一下想到了全国其他地方应该也有类似情况,高兴地说道,“现在摇把子电话和拨盘电话机很多,既然有一家要换,肯定也有其他单位要换。我们完全可以让业务员去外地试一试,到处打听一下有没有需要。”
魏厂长从姜新圩这一百台订单里也看到了希望,很快就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想法,点头道:“那我们就答应他们!”这老头也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主,立马朝黄喜贵挥手道,“黄工,把车喊出来,我们再回去谈。”
姜新圩吃惊地问道:“现在还去?不快下班了吗?”
魏厂长说道:“没事,夏天晚点下班没关系,谈事也不一定非得上班时间才行。……,姜主任,那维修费的事怎么定?”
姜新圩说道:“你定下来就是,反正不能白修。……,我建议……我建议不管新旧,都二十五元一台,免得到时候扯皮。”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天晚上魏厂长就和郝富国达成了协议,双方在合同上签了字。
正如姜新圩所预计的,郝富国他们实在被电话机这鸡肋弄得很郁闷了,早一点交出去早一点省心,虽然有点眼红胜利电子二厂赚钱,但人家有这个本事,没办法。
第二天一早,邮电器材公司就派卡车将三百多台不合格电话机以及两百套电话机的零配件一起送到了胜利电子二厂。
姜新圩也由魏厂长带着与工厂所有员工见了面。
听到魏厂长说眼前这个年纪明显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是技术主任,将来主管全厂的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除了黄喜贵,几乎所有工人和技术员都露出了吃惊和气愤的眼神:
尼玛,这简直就是把我们厂当儿戏啊,派来一个年轻人当副厂长我们忍了,毕竟他是老厂长的儿子,又听说曾经到美国留学,很有真才实学,人家能来这个破厂实在是看得起我们。可是,让他这么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当技术部主任,负责全厂的技术,这不是羞辱我们吗?
人群中一个老工人怒问道:“这根本就是乱来!请问他有什么本事?高中还没毕业吧?……,姓姜的,我问你,你认识三极管吗?哼!”
如果是在二十一世纪,肯定没有人敢这么质疑上级委派的人员。如果是私营企业,老板就是派一个傻子来,下面的人也得乖乖地服从,否则自己就得卷铺盖走人。而国营企业你也不敢造次,质疑了领导,将来人家有的是小鞋给你穿,叫你痛不欲生。
可这个时代不同,很多工人还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是伟大的工人阶级,敢于仗义执言。特别是那些老工人,胆子大得狠,就是厂长他也敢当面拍桌子,因为这个时代的厂长权力太小了,根本无权开除一个工人。至于下岗,领导也只敢对付那些老实巴交的人。
苏鼎宇担心姜新圩难堪,连忙对那人叱责道:“你认识三极管就算本事?……,你知道他最近为我们工厂做了什么?我告诉你!他已经替我们工厂找到了一个业务,帮我们找到了一条赚钱的门径,能够让我们从下一个月起有工资可以发,你说,这本事行不行?”
老工人冷笑道:“行不行还不是你们当官的随口说。你以为我们不知道,他不就是让我们给邮电器材公司组装电话机吗?哼,你真以为这是一个好产品?人家邮电部门的人都组装不好,我们能组装好?而且,我听说为了能赚到这笔组装费,我们必须为他们销售电话机,是不是?请问苏厂长,我们能销吗?我们生产收音机的工厂能有电话机的销售渠道吗?……,他揽来的这项业务到底是功劳还是麻烦,现在还不知道呢!”
很多人也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显然都不认为这组装电话机能给自己的工厂带来多少利益。他们不认同揽到邮电器材公司的这个电话机业务是功劳。
他们这么气势汹汹地则责问,并不是对姜新圩个人有意见,实在是因为工厂两个主要领导都是年轻人让他们太不放心了。如果工厂效益好还没啥,反正工厂是国家的,他们愿意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大不了少拿一点奖金就是。可是,现在工厂都到了倒闭的边缘,已经经不起折腾了,稍微折腾一下就可能倒闭,看到这么一个年轻人来当技术领导,谁不紧张?牵涉到自己前途甚至关系到自家生活的事,老工人能不说吗?
一个工人闷闷不乐地说道:“如果真是香饽饽,他们舍得扔?邮电器材公司又不是什么富裕单位,更不是傻子。”
按照他们朴素而简单的逻辑,别人不要的东西肯定不是好东西。
苏鼎宇冷笑道:“什么是好东西?难道我们销售不出去的收音机就是好东西?我暂且不说这次揽到的业务会为我们厂赚多少钱,但要说技术的话,你们这里谁敢说比他的本事高?你们还不知道吧?邮电器材公司做出的电话机不合格,他们公司的技术员面对它们都感到头痛,可我们姜主任一出手就帮他们给修好了。你们能吗?”
说着,他大声对着那个出声的中年人大喊:“你能吗?”
老工人还没说话,另一个老工人却不相信地问道:“他一出手就修好了?你没说谎?那你把当时的情况说一说,我看是真还是假。……,我可是吃了一辈子的电子饭,我就不相信他年纪轻轻,比我们还厉害。”
于是,苏鼎宇将姜新圩那天在邮电器材公司的表现说了,不但说了如何剪掉一个电阻和加上一段导线就修好了电话,还将姜新圩那天说的为什么这么处理的原因也说了。
面前的几个人都面面相觑,都不相信地看着姜新圩。他们显然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比苏鼎宇还年轻,跟自己家小儿子甚至孙子差不多年龄的小伙子竟然有这么高的技术。
一直没有发言的姜新圩谦虚地笑了笑,说道:“这事看起来很神秘,说破了并没有什么深奥的。我相信在座的有人早已经明白了邮电器材公司的人为什么有好的图纸却生产不出好的产品来。为什么?是因为邮电器材公司没有人才!
这家公司只是市电信局的第三产业,也就是市电信局的后勤部门,安排的都是一些不听话的、调皮的、不得不安排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真正有技术的人都主动或被动地被主业挑走了,而主业那边有本事的人又不愿意放下身段跑到邮电器材公司来研究这小小的电话机,所以才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
说到这里,姜新圩突然说道:“现在谁来回答我他们做不好电话机的原因,也说说我们采取怎么的措施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
第067章 悬殊比分()
不少工人和技术人员开始思考邮电器材公司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也思考自家工厂怎么才能避免有合格图纸却生产不出合格产品的尴尬。
当然,也有一些人没有思考,而是左看看,右看看,希望自己的同事能马上回答姜新圩的问题,最好是能反问几个问题,让这小子哑口无言。
刚才质疑姜新圩技术的工人对着姜新圩问道:“我叫舒庆生。请问我可以说几句吗?”
姜新圩礼貌地说道:“舒师傅请说。”
舒庆生说道:“如果你们两个刚才说的正确,那我认为他们之所以生产不出合格产品,是因为缺少一个掌握全局的经验丰富的技师,面对性能不一的电子元器件,他们无法计算出一套符合实际需求的参数,只能死板地按设计图纸进行装配,出了问题只能围着出问题的地方进行修理,根本找不到问题的根源。”
姜新圩心里不得不感叹到底是国营老厂,里面藏有不少技术和生产管理方面的高手,虽然他们也许不是科班出身,也许没有什么显赫的文凭,但他们经验非常丰富,能够用最劣质的元器件做出质量合格的产品。
他们没有到过邮电器材公司,仅仅凭苏鼎宇和自己的几句话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不错,邮电器材公司之所以做不出合格产品,就是没有经验丰富的技师,就算知道国内采购的电子元器件性能不一、参数不一,也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
他们的解决办法无非是两个:第一个方法就是强求电子元器件的性能一定要优质,宁愿花费高昂的成本来强求统一。第二个方法则是拿着性能差异很大的电子元器件强行进行拼装,组装出来的电话机没出问题自然万事大吉,马上出厂销售,出了问题就进行修理。
第一种方法显然不现实,不说邮电器材公司本身不是独立的法人,没有权力拿出巨额的资金不顾成本地采购优质的电子元器件,就是他们真的有这么多钱,在国内也没有办法买到性能统一的电子元器件。
至于去国外采购?买少量国内没有的芯片还行,想想办法也许可以实现,但从国外采购所有电子元器件,嘿嘿,做梦吧。国家外汇如此宝贵,不说你是一家三产业小企业,就是大型军工企业,国家也不会容许你们这么干。
这样一来,邮电器材公司就只能采取第二种办法,那就是从国内采购了元器件之后强行装配了。少数合格的自然就卖出去了,而大多数不合格的就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修理一番,修好了再拿出去卖,修不好就只能堆放在仓库里。
姜新圩微笑着对那个工人问道:“请问舒师傅你有什么好办法?”
舒庆生见姜新圩说的客气,心里稍微舒服了一些,说道:“其实他们这种问题我们厂里也一直存在,我们的收音机所需要的电子元器件一样都是性能相差巨大。上级能给我们电子元器件就不错了,哪里有那么多讲究?怎么可能给我们都是性能优良的电子元器件?问题的解决都得靠我们自己。
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产品的目的和相关电路图进行参数计算,将电子元器件按照性能进行分类,然后选取多组参数进行不同类别的组装,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性能,避免性能互减或者相互伤害。”
姜新圩连连点头,肯定地说道:“不错!我们现在就是要采取这种办法。现在我指导你们进行参数最优计算,然后根据计算出来的参数将我们采购的电子元器件进行分类。”
舒庆生吃惊地看着姜新圩,想不到这小年轻也懂这些,要知道这种所谓的参数最优计算可没有什么标准的数学公式,都是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才得出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而且这种知识一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他只是嘴里说说还是真有这个本事,可能吗?
他自然不知道姜新圩是穿越者,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很多电子元器件还是存在性能和参数不稳定的问题,只是没有现在这么严重而已,他设计电信设备的时候同样需要参数优化,只不过因为接触多了,不但对国内一些高级技师的方法有了解,对国外一些技师的方法也有了解,所以现在的他在这方面的技能早已经超过眼前这个老头。
舒庆生老实说道:“可我们对那种芯片不懂,那种集成电路我们没有用过。”
姜新圩大包大揽地说道:“这些芯片我都懂。我可以将它们的相关数据写出来。而且,我可以明确肯定它们的数据变化很小,质量远比我们的电子元器件稳定,你们就将它们按标准件进行组装就是。”
舒庆生问道:“你真的肯定外国人的芯片质量非常稳定?”
姜新圩说道:“不管是我们国产的集成电路还是外国的集成电路,这种简单的芯片质量都稳定得很。这也是集成电路的基本要求,不会如电阻那样标称数值与实际数值存在百分之三十甚至百分之五十的误差。”
因为讨论到具体的技术问题,很多工人知道自己的本事,知道自己不但不能插言,甚至呆在这里都有点不好意思,就悄无声息地撤退了,只剩下几个自诩技术强或者想多学一些技术的职工。
人少了,姜新圩就吩咐黄喜贵将电话机图纸拿过来,让大家一起了解一起研究。
这些人都浸淫电子领域多年,对并不复杂的电话机电路图很快就了解得七七八八了,姜新圩讲解的重点是那些芯片,述说着它们的功能。
通过这些技术交流,姜新圩和技术人员相互都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真正认同了姜新圩的技术。而姜新圩也发现这些人在技术上都算不错,至少有几个人能甩邮电器材公司那几个技术员一条街。
老厂有老厂的本钱,老技术员有老技术员的绝活。
为了更加镇住厂里的技术人员,姜新圩主动挑起了一场战争:让自诩技术好的人同他一起比赛维修邮电器材公司送来的不合格电话机。
结果,这次短短两个小时的比赛让所有的人,包括魏厂长、苏鼎宇,都对姜新圩佩服得五体投地。
因为在同样的两小时里,姜新圩一人修好的电话机竟然高达二十六台,几乎每五分钟一台。而其他十几个参与维修的师傅们一共才修好了二十七台,其中维修数量最高的舒庆生——也就是那个出言质疑姜新圩的工人——不过修好了五台。第二名是黄喜贵四台。
26:5!
一个足以让全厂技术人员汗颜的比分。
。。。
第68章 组装电话机()
巨大的比分差距震撼了工厂所有人,同时这个比分在让全厂职工羞愧的同时也给他们一些信心:这小伙子技术水平这么高,也许真的能带领大家闯出一条新路。
职工们由开始的怀疑,现在变得将信将疑。
显然,他们心中的疑虑不可能一下就能彻底消除。毕竟姜新圩的能力大小将关系到他们日后是否下岗、关系到他们一家人生活的大事。
下午,有了一定威信的姜新圩和技术员们一起认真商定组装电话机的办法。
通过一番讨论,在姜新圩的建议下,工厂在组装车间划出专门的电子元器件性能测试区,安排一批年龄大、做事认真的工人将各种电子元器件进行测试,然后按照实际测试的数据进行分类。
比如标称值为五百欧姆的电阻,按测量出来的实际数字分类:误差在正负二十五欧姆的电阻放一个盒子、超过五百二十五且小于五百五十欧姆的放一个盒子、大于四百五十且小于四百七十五欧姆放一个盒子……
甚至连PCB也进行了严格的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