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第一神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第一神射-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几乎都在打得‘热火朝天’。如此一来,再加上刘备的仁政,曹性绝对相信,那些去到平原郡后的百姓,便绝对不会有要再次离开的想法。

    而除了两郡的百姓之外,各地的军备钱粮物资,则早已在沮授的建议之下,被刘备派兵悉数运回到清河郡以及平原郡中去。如今再加上曹性的‘宣传广告’,想来不出数日,这两郡便会从昔日的军事重地,一下转变成为‘鸡肋’般的存在。

    阳平,巨鹿,清河,安平,平原五地的物资,再加上袁绍用来换取文丑鞠义二将的二十五万石粮草,如今刘备手里拥有的物资,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充沛。反倒是可以上得战场的精锐士兵,如今倒是显得有点少。因此在进行两郡物资回收以及‘广告宣传’的同时,刘备麾下的诸位文臣武将,也在积极的征集新兵之中。

    ——

    ——

    清河郡甘陵城大营

    今日一早,士兵便押着已是俘虏之身的蒋义渠以及淳于琼,慢步来到刘备的大营之中。对此,两人倒是‘习以为常’了。毕竟就在过去数天,刘备几乎隔一日便会‘单独召见’他们一次,其目的嘛,自然是想让二人归顺。只可惜蒋义渠根本就毫无叛变之意,至于淳于琼,虽然心中很怕丢失性命,但眼见刘备似乎无杀人之意,干脆也就暂时不降,以待后变。

    不过今日进到营中,蒋义渠和淳于琼却发现不单刘备在内,连那让自家主公吃尽苦头的曹性,此时也正坐在营中。至于还有一位文士【沮授】,看上去似乎是刘备的幕僚,不过由于蒋义渠和淳于琼并未见过,因此倒是不太认识。

    眼见今日‘人数众多’,蒋义渠和淳于琼倒是搞不清楚刘备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过就在两人进营不久后,刘备倒是亲自上前为两人松绑,随即让两人就坐。对于刘备的仁义,蒋义渠和淳于琼还是感到有些敬佩的。无奈自己已经跟随了袁绍,因此纵使刘备再好,两人也不好意思去做那不忠不义之人。

    见两人坐定,刘备随即向曹性看了一眼,见后者微微示意点头,随即便对守营的士兵吩咐道:“去请孝起前来。”

    一听到‘孝起’二字,淳于琼和蒋义渠顿时便感到有些惊讶;而待一人慢步走进营中之时,他们方才知道自己没有听错。这位刚走进营中之人,正是袁绍麾下文官,同时也曾经为文丑鞠义而来过此处一次的陈震!

    眼见陈震进营,蒋义渠和淳于琼顿时便感到今天的事情似乎和自己想象中的有些不同。果然,待陈震上前见礼后,刘备随即温和地开口问道:

    “孝起此次前来,是否袁将军已决定赎回二位尚在我营的将军?”

    一听刘备开口说话,蒋义渠和淳于琼顿时浑身一震,同时眼中更是露出了激动的神色:虽说自从成为俘虏之后,刘备也不曾亏待他们,甚至比袁绍对待他们还要好。但俘虏终究是俘虏,身为一个将军,还能有什么事比回到自己的主公身边更为重要呢?

    谁知陈震听了刘备这话,脸上却忽然出现一片尴尬之色,随即更是重重地叹了口气,说出一句让蒋义渠和淳于琼感到难以置信的话来:

    “刘皇叔,我主他……并不愿赎回二位将军……”

    ——

    PS:新的一周开始了,回望上一周的点推比例,真的让小仙有点大受打击啊。很感谢编辑大大的重视,让本书上了分类大封推,但各位大大们的支持,还是不够给力啊~在此,小仙跪求各位大大们能从现在开始多多砸票支持,只有你们,才是决定这书能走多远的主角啊!

第八十一章 轻松收二将

    PS:第二更~

    ——

    ‘就知道会是这样。’见陈震满脸尴尬,而蒋义渠和淳于琼更是被这个消息给‘震得’目瞪口呆,曹性心中倒是一如既往地在偷笑。要不是有‘必胜的把握’,他今天也不会主动向刘备提出让蒋义渠以及淳于琼前来当‘观众’。

    “不可能!!”第一个吼出声来的便是淳于琼,作为和袁绍相识已久的‘好友’,他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相信袁绍居然会不愿意来‘赎回’他。当下淳于琼还以为是刘备‘要价太高’,于是便朝着刘备吼道:“刘玄德,一定是汝提出什么让主公难以接受的……”

    “你给我闭嘴!”曹性的声音虽然没有张飞的洪亮,不过也足以让淳于琼暂时闭上了嘴巴:“什么叫难以接受?当初袁本初愿意拿二十五万石粮草来交换文丑鞠义,如今我主让他拿五万石粮草来换你们两个,难道这也叫难以接受?!”

    “什么?!”淳于琼一下便被曹性的话给惊呆了:五万石粮草虽然不算很少,但和文丑鞠义的‘身价’比起来,这简直就是一个‘优惠价’。而且根据淳于琼对袁绍势力的了解,眼下虽说是处于劣势,但以袁绍的家底,再加上河北首富甄家的支持,这五万石粮草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如今袁绍居然觉得‘难以接受’,这是不是意味着,袁绍已经打算放弃他们了?

    比起淳于琼的大喜大悲,一旁的蒋义渠倒是显得平静许多,只不过说不惊讶是不可能的。而在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后,蒋义渠随即向陈震问道:“孝起先生,主公到底是怎么说的?!”

    见蒋义渠问起,陈震脸上也是闪过一片哀愁之色,随即便低声叹道:“主公之言,汝等二人乃……”话说了一半,陈震顿时便有种说不下去的感觉。

    “先生,直言无妨!”见陈震忽然顿住,蒋义渠很是着急地追问道。

    将蒋义渠和淳于琼都是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陈震心中也是大为不忍,当下他也顾不得在刘备面前失礼,继而低声慢慢说道:“主公之意,汝等二人乃无用之人,救来亦是浪费粮草……。”

    “啪!”也许过于激动的关系,淳于琼居然一拳打在了身旁的木桌之上,那脆弱的木桌哪里经得住他这么一拳?当下便被打出了一个大洞,只不过与此同时,淳于琼的手掌也为断裂的木刺所伤,鲜血正沿着他的手在慢慢地滴淌下来。

    “袁本初好大的口气,他也不想想,当初是何人随他东征西讨,最后打下偌大的地盘?!今日他霸业未成,便已然抛弃我等,若是他日当真让他称霸,岂不是立马就‘狡兔死,走狗烹’?!”丝毫不顾手上的伤口,淳于琼此时的心情简直就是怒不可遏,让一旁的刘备倒是看得有点感伤。

    见淳于琼一副激动的样子,蒋义渠又是满脸凄凉,陈震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把话说完。碍于刘备等人在场的关系,其实袁绍真正不愿意赎回两人的原因,陈震还没有真正地说出来:要不是郭图和袁谭在袁绍面前把私自出兵的大部分过失都推到两人身上,袁绍也不至于连赎回之事都不愿意。只不过秉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关系,陈震才没把话给说白。

    看着事情的走向完全和自己‘料想’的一样,曹性心里倒是大大地暗赞了自己几声。其实自从当日他以袁谭性命去让郭图赚蒋义渠出兵后,曹性便知道郭图一定不会让蒋义渠回到袁绍身边。这不是‘智谋高低’的关系,而是曹性学会用现代人的‘换位思考’:这要是换了自己,做下这等通敌之事,想必也不会让知情人有机会回来揭发。

    只是曹性倒是没料到,袁谭和郭图不给蒋义渠回去也就算了,竟然连袁绍的‘老部下’淳于琼也不救;想来定是怕蒋义渠将出兵之事告诉淳于琼,因此索性将两人一同抹黑,让袁绍很是将之视为废物,从而拒绝了再用粮草来换人的‘交易’。

    “主公的话在下已经带到,在下便不多叨唠皇叔了。”眼见再待下去也只是‘徒增伤悲’,陈震干脆和刘备告别,只是在转身走了两步后,心中终究有些不忍,随即便转过来对两人说道:

    “二位将军,今后请多加保重!”

    说完,陈震又是叹息一声,随即才在士兵的带领之下走出了营外。如此一来,营里便又再剩下蒋义渠,淳于琼,以及刘备,曹性和沮授五人。这时只听刘备吩咐道:

    “来人,快快前来为淳将军疗伤。”

    在刘备的吩咐之下,立刻便有士兵进营为淳于琼包扎伤口,至于一旁的刘备,则在此时缓缓地二人说道:“虽则袁将军无情,但我刘玄德不能无义。如今二位已非袁军中人,若是愿意,可随备一同匡扶大汉,为百姓谋福;若是不愿的话,也可自行离去,玄德绝不阻拦。”

    这一招‘欲擒故纵’,显然也是曹性童鞋从后世电视剧中总结出来,然后再传授给刘备的‘招人必杀技’。果然,在听了刘备如此宽宏大量的话语后,已经对袁绍彻底失望的蒋义渠和淳于琼再无半分犹豫,齐齐向前一步对刘备拜道:

    “蒙主公不弃,我等愿随主公匡扶汉室,为百姓谋福!!”

    眼见又得了两员大将,刘备心中高兴,说话间也是充满喜悦的感觉。至于一旁的曹性,倒是和沮授‘心照不宣’地对望一眼,彼此心中都颇有一些‘知己’的感觉。偏偏就在此时,一名士兵匆匆地跑了进营,随即向刘备行了一礼,再将一卷书信塞到曹性手中。

    原本还以为是阳平巨鹿二郡的‘宣传’效果回报,谁知道只是轻轻打开一看,曹性的脸色便已经变了颜色;而待他将书信全部看完后,更是立马便大步向前对刘备拱手请道:

    “主公,末将有急事在身,需马上返回平原郡!!”

第八十二章 马上给我下车

    PS:第二更~感谢书友齐风的打赏!

    ——

    初平三年【192】四月,曾经权倾朝野,不可一世,甚至连诸侯联军都无法彻底消灭的董卓,终于还是躲不过死亡的‘命运’。而让各地诸侯都感到十分惊讶的是,这最终导致董卓身陨的,居然是他一向信任并且重视的义子吕布!

    而董卓的死,不仅没有让已经衰败的大汉有一丝一毫的起色,反倒是因为董卓之死,让天下诸侯的野心立刻膨胀了起来。至于继董卓之后主持朝中大局的王允,其实也不过是在为大汉的苟延残喘而去尽力‘挣扎’而已。不过不管如何,对于董卓的‘突然’身亡,各路诸侯还是感觉十足地震惊。

    当然,就算旁人再如何惊讶,曹性也不会因为董卓的死而感到吃惊。虽说历史中施展‘连环计’的‘主角’已经在自己身边,但只有‘主谋’王允还在,曹性相信他总会找到美丽的女子去‘施展’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只不过,比起董卓的死,曹性更在意那封自平原郡送过来的书信。

    书信是如今还在平原郡中的张辽写给曹性的,内容也很简单,只有一句话:蔡家欲归长安。但就是这短短六个字,却让曹性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当下他只能对刘备和沮授简略地说明一下,随即便快步跑出营外寻找马匹赶回平原郡去了。

    之前曹性不顾危险去长安把蔡氏父女带来,刘备便已经猜到他这位平时都是嘻嘻哈哈的大将,一定是对人家蔡琰姑娘‘动了心思’。而如今,曹性忽然说要赶回平原郡,刘备几乎不需要看他随后递过来的信件,心里便已经猜到了七八分。而待沮授也把张辽送来的信件看过后,刘备倒是和他‘相视一笑’,那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感觉,让一旁‘新加入’的淳于琼和蒋义渠都感到十分地不解。

    ——

    ——

    平原郡平原县——蔡府

    自从来到平原县‘定居’后,蔡邕父女的生活可以说是达到了‘深居简出’的地步。虽说住进来也有快两年的时间了,但周围却连一位认识他们的邻居都没有。要不是刘备和曹性以前隔三差五都会前来拜访一下,那些邻居还真不知道原来这里住的是‘大人物’。

    今天一早,一辆宽敞的马车便停在了蔡府门前,紧接着,便是两名下人抬着一个箱子从府中走出,随即便小心翼翼地放到了马车之上。不一会儿,一身朴素衣衫的蔡邕,便在其女蔡琰的陪同之下,缓步地走向到了门外,看他父女二人的行动,显然是准备要远离此地了。

    “爹,让女儿和您一齐返回长安吧。”如今的蔡琰虽然已经二十二岁,但时间却除了让她变得更加美丽动人外,几乎便没有别的‘坏处’了。只是听蔡琰的口气,似乎蔡邕并不打算带着她一同离去。

    见蔡琰孝顺,蔡邕心中虽感欣慰,但嘴里却是叹道:“傻女儿,如今董太师实时,朝中局势甚是不明,为父去是为了效忠大汉,汝一个女儿家,去了也是徒增危险,留在此处岂不是更好?”

    “蔡大人请留步!!”就在蔡琰还想坚持己见之时,不远处却忽然响起一把着急的男声,随即便是一片急促的马蹄之声响起。而待蔡邕父女看清来人后,发现居然是平原守将张辽!一开始蔡邕还以为张辽是带兵前来胁迫自己,后来发现对方只是孤身一人前来后,心中倒是不免有些疑惑。

    “见过蔡大人!”这蔡氏父女可是曹性在随刘备出征前便交付给自己的‘重点保护’对象,因此纵使是在平日里,张辽也有前来拜访,并且还依照曹性的吩咐,派人乔装成百姓在附近守护。因此,今日在蔡邕招来马车之时,张辽才能第一时间赶到此处。

    见张辽忽然到来,蔡邕随即开口问道:“不知张将军此来,是否欲阻挡老夫出城?”

    张辽微微拱手:“不敢,只是想请问大人否是欲出郊外游玩?辽愿派人随行保护大人。”其实蔡邕想去哪,张辽也岂会猜不到?而此时这么说来,无非是想让蔡邕‘知难而退’而已。

    见张辽‘揣着明白装糊涂’,蔡邕倒是冷笑道:“张将军倒是好兴致!此时董太师身陨,朝中正是用人之际,老夫身为大汉臣子,自然应当回去效力。怎么,莫非张将军还打算强留老夫于此不成?!”

    被蔡邕拿话这么一堵,张辽顿时有些语塞,但他深知曹性对蔡琰的‘重视’,若是让蔡氏父女就这么走了【他还不知道蔡邕不让女儿跟着去】,恐怕好友曹性便会立马重演一年多以前的‘长安救人事件’了。而就在张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的时候,蔡邕随即便慢步在蔡琰的搀扶下坐上了马车。

    见蔡琰也跟着上了马车,张辽自然不知道她只是‘送父亲出城’。当下他真想派兵直接把这对不听劝告的父女给拦下来,只是这样一来,届时必然会引起附近民众的猜疑,而且万一蔡邕当街大闹,恐怕对城里的民心也会有所影响。当下张辽也只好无奈地跟随在马车后边,随即便让马车一步步地出了平原县的城门。

    虽说早在发现蔡家雇佣马车之时,机敏的张辽便已经派人快马加鞭地前去给曹性报信去了,而算算时间,现在也过去了两三个时辰,估计信件也应该到了曹性的手上。但纵使是这样,曹性再赶回来,也必然需要一段时间,如此说来,若是不能把蔡氏父女再拖住一会,恐怕曹性便难以赶上了。

    左思右想了一会,眼见马车即将要离开城门,张辽却忽然灵机一动,随即便拍马上前对蔡邕说道:“不知蔡大人欲从何路前往长安?!”

    “水路!”蔡邕此话一出,张辽顿时暗叫糟糕,随即便尝试着劝道:“蔡大人,如今平原船坞尚在修建之中,不若前往清河郡处再行乘船如何?末将愿一路护送大人。”

    这话说出口,就连张辽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毕竟连他自己也觉得这话‘太假’。谁知道马车里的蔡邕在沉默了一会后,居然答应道::“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