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第一神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第一神射-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忠和一旁的郝昭都似懂非懂地齐齐点了点头。

    本章节由书友上传

第二百九十六章谁出的计策

    第二百九十六章谁出的计策

    PS:第二更~

    ——

    合肥城上

    看着眼前已经占据上风的刘备军,周瑜也不由得在心中暗叹一声:虽然早就知道东吴军的长处在于水战而非陆战,但当真正看到己方军队战力不及别人的时候,心中多少还是会有一种不甘的感觉。

    若非有孙策这支奇兵前去袭击曹性的后方,周瑜才不会傻得在这座防守优势并不明显的合肥城上和刘备军硬碰硬,而看看时间,如今也敌军也该收到大营被袭的消息才是。

    只不过在过了大半个时辰后,刘备军中的攻势已然无比猛烈,就在周瑜觉得有些不对之际,一名士兵已然急急地跑上城楼,随即便已来到他身边报道:

    “启禀都督,周将军让属下前来汇报军情”

    眼见周泰派人回来通报,周瑜还以为孙策已经得手,当下便笑着向那名士兵问道:“幼平和伯符可是得手了?”

    “这…。。”那士兵脸上挣扎了一下,最终还是咬咬牙说了出来:“敌方早有准备,我军遭受火攻惨败而回…。。”

    “什么?”见对方不禁没有上当,反而预先准备了火攻,周瑜的脸色此时也不禁凝重了起来。

    “孙周二位将军如今还剩多少人马?”一旁的庞统忽然开口问道。

    听庞统问到重点,周瑜也不禁竖起耳朵仔细聆听,而那名士兵顿时开口回道:“回先生的话,两位将军的兵马尚有一半之数。”

    “居然这么快就损失了一半兵马?”庞统也不由感到诧异,随即便已继续问道:“如今他二人身在何处?”

    那名负责通报的士兵赶紧回到:“两位将军已然带着剩余的兵马在归途中,片刻之后便可抵达城下。”

    庞统毫不犹豫地说道:“你即刻回去,让他们不必回城,直接带着兵马到合肥城外十里处进行埋伏,以便援助我军后撤”

    “这…。”庞统虽然身份不低,但毕竟周瑜才是这里的主帅;因此在听到对方的吩咐后,那名士兵并没有即可领命,而是看向了一旁的周瑜。

    眼见那名士兵看向了自己,周瑜顿时扬手道:“就按照士元所说地去做吧。”

    “诺”那名士兵这才抱拳应了一声,随即便已转身下楼去了。

    “看来曹性军中也不乏能人啊。”待那名士兵退下后,周瑜也不由得开口叹息了一声。原以为有了魏延的‘鲁莽追击’后,对方必然会有所松懈,没想到曹性不但没有松懈,反而布置得更为周详。

    要知道此时并非什么刮风的时节,因此若要使用火攻必须要更多的布置方才奏效;如今既然孙策和周泰当真中了对方的火攻,由此可见对方当真是顾虑周全。因此纵使以周瑜之智,也不由得对曹性身边的谋士起了一丝棋逢敌手的敬意。

    不得不说周瑜的想法虽好,但想让对手麻痹大意的目的却反而成为了孙策周泰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要知道作为穿越过来的三国爱好者,曹性对三国人物可说是非常熟悉,因此无论周瑜怎么样做,都不可能让曹性‘大意’,这就是只属于穿越者的‘知己知彼’优势。

    “如此看来,我等唯有退往濡须再作打算了。”庞统缓缓说道。

    周瑜点了点头,随即略带自嘲地笑道:“没想到那曹性当真如此了得,看来我等也需更加小心,以免被对方看出我等的真实意图。”

    “这个倒是不难。”庞统很是肯定地笑道:“况且等他们发现之时,只怕孔明那家伙也早已得手了。”

    周瑜微微一笑,随即便已大声喝道:“文长何在?”

    “末将在”听到周瑜呼唤,正在不远处指挥守军厮杀的魏延顿时急急地跑了过来应道。

    周瑜淡淡地说道:“文长,即刻命城中守军打点好自重粮草,今日曹性必然攻不下合肥,待他退兵之后,我等即刻撤离此地”

    魏延大吃一惊:“都督,合肥未失,为何如此之早便退兵?”

    周瑜淡淡地说道:“纵使今日守住了,只怕也难以熬过明日;与其在此白白浪费兵力,还不如先行退兵再作打算。”

    “是,末将遵命”虽然心中对周瑜的决定不以为然,但魏延还是依照命令往城下去了。

    ——

    是夜——曹性大营

    看了看站在一边的太史慈、马忠、郝昭三将,坐在主位上的曹性又不禁看向了站在另一边的徐庶、贾诩、荀彧。最后方才开口说道:“今日的伏击之战,打得不错。”

    听曹性的话语中隐有夸奖之意,一旁的马忠顿时脸露得色,而就在此时,只听曹性继续说道:

    “只是本将十分好奇,这火攻之计,到底是谁想出来的?”

    这话一出,原本还是兴高采烈的马忠忽然怔住,随即脸上的神色便已开始变得古怪起来。至于事前并不知道此中细节的徐庶以及贾诩,此时脸上倒是露出一丝好奇的神色,反倒是荀彧依旧一脸平静,仿佛眼前的事情都与自己无关一样。

    “按照本将早前的布置,本应是由子义率银河弓骑击溃敌军,但没想到如今却仅仅用了一把大火便已得胜,而且还令东吴军损失了过半人马,若仅以战果而论的话,只怕比本将早前的布置更为高明。”有意无意地扫了一眼已经暗自低下头去的马忠,曹性随即转过头来,目光最终落到贾诩的身上。

    “文和,此计可是出自你手?”想来想去,曹性还是觉得贾诩最有可能是这次火攻之计的主谋者,因此才第一个问起他来。

    贾诩摇头道:“诩不敢妄领他人之功。”

    “不是你想出的?”曹性颇感意外,随即便已看向徐庶:“元直,莫非此计是你想出来的?”

    徐庶摇头道:“此计虽妙但却非庶之功。”

    眼见贾诩和徐庶都已先后否认,曹性唯有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荀彧:“文若,难道是你?”

    荀彧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未参与此事。

    眼见此次随军出征的三位谋士竟然尽数否认,曹性这下倒是愈发得好奇起来了,在回头看向太史慈等三人后,他随即向太史慈问道:“子义,你是今日的领军大将,你且说说这到底是何人之谋?”

    “是我想出来的”还没等太史慈搭话,一直低头不语的马忠顿时走出来说道:“今天的火攻之计……是徒儿想出来的。”

    “是你?”看着眼前年纪尚小的马忠,曹性先是一愣,随即忽然冷笑道:“好啊全义,没想到你才出来不久,本事不见增长,却反倒学会了撒谎。”

    “徒儿没有撒谎,此计确实是我想出来的。”马忠脸上一片倔强之色:“若是师父不信,大可问问子义大哥。”

    曹性淡淡地问道:“既然你说今日的火攻之际出于你手,那好,请问你今日到底是如何布置那些引火之物,又是如何判断出东吴军一定会从那条路上攻过来了呢?”

    一连串的问题让马忠额上顿时冒出数滴虚汗:“这……是这样子…。”

    “到了这个时候你还想撒谎?”曹性用力地在桌上拍出一声巨响,随即便已脸带怒意地大声说道:“今日在回来之时,为师便已派人去仔细勘察过伏击现场,那引火之物布置得如此巧妙,又岂是你这个平日里向来无心学习韬略之人所能想出来的?”

    见曹性已经识破了自己的谎言,马忠当下便一言不发地低头站在原地,显然并没有要老实交代的意思。

    “看来你是存心要为别人保密了。”眼见亲自教导多年的徒弟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欺瞒自己,曹性也不禁感到一丝心痛,口中的语气更是愈发地冰冷:“很好,既然你如此守信,那从今以后便拜那人为师好了”

    这话一出,马忠顿时跪倒在地上,泪水早已无法遏制地从眼中不断流出:自从当年被曹性收为徒弟后,自小失去双亲的马忠便已把对方当成是自己的父亲;如今眼见自己心中最为敬爱的曹性居然有把自己给逐出师门的意思,年纪小小的马忠自然是难以承受。

    “哼,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就在曹性有点不忍想要上前安慰马忠几句的时候,一道清脆的声音却忽然从营外传来进来,随即营帐便已被人一把掀开,随即一位身穿寻常士卒服饰的小兵便已大步走了进来。

    “你……”看着眼前这位在头盔下隐隐露出几根黄丝的‘小兵’,曹性当真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好:“月英,你怎么跑这来了?”这位看上去挺像士卒的‘小兵’,赫然便是曹性的第三位妻子黄月英。

    很是不满地瞪了曹性一眼,黄月英并没有马上搭话,而是上前扶起了跪倒在地上一动不动的马忠,嘴里还轻声安抚道:“全义别怕,你师父不会把你逐出师门的。”

    被黄月英这么一拉,马忠却依旧没有起身,整个人更是保持着跪倒的姿势一动不动。而在看到马忠不肯被自己扶起来后,黄月英居然当着众人的面就要向着曹性跪倒下来

    本章节由书友上传

第二百九十七章有点不对

    第二百九十七章有点不对

    PS:第一更~感谢书友我为→追书来的打赏

    ——

    眼见黄月英居然也要下跪,还没有思想准备的曹性顿时被吓了一跳,双手更是直接把对方还未跪下的身子给扶了起来:“月英,你这是干什么?”

    黄月英道:“是妾身让全义守密的,若夫君要罚,就罚妾身好了”话虽这么说,但黄月英却是一脸委屈的样子,看上去倒像是曹性在欺负她一般。

    “求师父不要将弟子逐出师门。”就在此时,马忠转动了一下身子,随即朝着曹性边跪在地上边说道。

    “好了好了,都起来吧。”曹性没好气地对跪在地上的马忠说道:“你这小子,我什么时候说过要逐你出师门了?”方才曹性说的那句话无非是想引出真正的出谋之人,他又怎么舍得把自己尽心培养多年的马忠逐出师门呢。

    眼见曹性没有赶走自己的意思,马忠当即便一脸欢喜地从地上站了起来,随即便已退到一边不再言语:他可是聪明人,自然知道黄月英出来后,这里也就没自己多话的余地了。

    在马忠退回郝昭身边后,曹性随即便向黄月英劝道:“月英,此处乃征战之地,你一个女儿家留在这里甚是危险,还是让为夫派人送你回冀州吧。”

    黄月英撇起小嘴道:“经过今日一战后,夫君莫非还不相信妾身精通谋略?若是如此夫君大可问问元直师兄,想必他一定会清楚妾身之能。”

    见黄月英把话题引到自己头上,徐庶也不禁苦笑道:“师妹精通韬略是不假,但此处毕竟凶险万分,若你当真留予此地,只怕本善也无法专心作战。”

    “就是,此处有元直辅助,月英大可不必操心。”就在此时,曹性忽然上前一步,随即便已当众把黄月英抱在怀内:“况且如今蝉儿有身孕在身,家中之事尚需月英多加照料呢。”

    被曹性当众抱住,黄月英脸上也不禁飞起一片红晕:“妾身…。。”

    “好了,就这么说定吧。”曹性知道黄月英聪慧过人能言善辩,因此也不再给她辩解的机会:“全义。”

    “弟子在。”方才站回去的马忠再度出列应道。

    曹性缓缓说道:“为师拨给你五千兵马,待明日一早,便护送你三师母回去邺城吧。”

    “这…。。”难得出来一趟,马忠自然是想要建功立业,如今眼见曹性话里隐有让自己也回去邺城的意思,当下他倒是有些不情愿了起来。

    仿佛是看透了马忠的心思,曹性顿时笑道:“放心吧,你这一次的历练还没有完呢,待把月英送回邺城后,你便回到为师这来吧。”

    “是,弟子遵命。”听到曹性这话后,马忠方才疑虑尽消,随即一脸高兴地接下了这件差事。

    和曹性相处久了,黄月英也明白自家夫君虽然平日里看起来温和随意,但实际上却是十分有主见。眼见被送回邺城已成事实,当下黄月英也只好无比郁闷地站在一边沉默不语。

    见关于今天一战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曹性正待要让众人各自回营休息,却见一名士兵做进营中报道:

    “启禀将军,据探马回报,东吴军已于一刻钟前退出了合肥城。”

    见东吴军忽然放弃合肥重镇,曹性也不由得愣了一下:“可知道他们往哪里去了?”

    那名士兵报道:“据探马回报,似乎是往濡须坞的方向去了。”

    “濡须坞?”曹性不由得皱了一下眉头,随便便摆手道:“传令下去,加派探马出营观察东吴军的动向。”

    “是。”负责通报的士兵抱拳应了一手,随即便出营去了。

    就在此时,徐庶开口道:“将军,想来必是那周瑜自知难以守住合肥,因此才主动退兵了。”

    “元直所言有理。”周瑜退兵的理由曹性其实也能猜到,但他所考虑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但本将所虑的是,我等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徐庶很快便已明白曹性的意思:“在下以为,我等应继续进军。”

    “哦?”曹性很是好奇地问道:“元直何出此言?”

    徐庶摆手道:“虽则我等已小胜东吴军几场,且让对方折损了两万兵马,但东吴军中仍有六万大军在手,而且敌方大将更是丝毫无损,因此若我等就此退去的话,只怕他日东吴必将卷土重来。”

    “不错,元直所言甚合我心。”曹性点头道:“若就此放虎归山,只怕他日后患无穷,子义何在?”

    “末将在”太史慈顿时上前应道。

    曹性慢慢说道:“着你先带一万兵马前往合肥驻扎,待明日一早,本将自当带大军进驻城内,切记小心周瑜在城内设伏。”

    太史慈抱拳道:“末将遵命。”

    曹性挥了挥手:“天色已晚,大家都回去休息吧。”

    “诺”众人齐齐向曹性拱手行了一礼,随即便陆续往自己的营帐走去。至于黄月英先是欲言又止地看了曹性几眼,最终还是在马忠的陪同下往自己的营内走去。

    三日后——豫州境内

    “不对,真的不对”原本正在归途车驾上的黄月英忽然低声惊叫道。

    一旁负责随行护送的马忠很是不解地问道:“三师母,可是丢失了什么贵重东西?”

    黄月英摇头道:“不是东西的问题,我是说这几天的战事不对”由于早已和马忠郝昭混熟的关系,因此黄月英在和他们说话的时候倒是没有那么多礼节上的拘谨。

    马忠更是不解:“这几天的战事不对?”

    “不错。”黄月英十分肯定地说道:“若我所料不差,只怕孔明师兄此时并不在周瑜军中”

    对于卧龙凤雏这两人的名号,马忠自然也是知道的:“师母为何如此肯定?”

    黄月英缓缓说道:“很简单,若是孔明师兄在的话,那日孙策定然不会如此轻易就落败”

    马忠不由得愣了一下,显然他并不明白黄月英的意思。

    见马忠不懂,黄月英很是耐心地解释道:“孔明师兄为人行事向来谨慎,若有他在的话,只怕当日孙策身后必然还有接应兵马以防不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显然当日之战并无师兄的参与…。”

    说到这里,黄月英不由得停顿了一下,随即又略带疑惑地说道:“只是东吴军一开始那大雨袭击之计又分明是孔明师兄的行事作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