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慎跺脚道:“都这个时候了,就不要再矜持了。你再不出手救我们,我们可真就要完了!我们东顺阁完了,你们夏吟坊就能独善其身了?”
庞尚笑道:“不过一个严家而已,就算严家倒了,东顺阁不过是受到一些伤害,离伤筋动骨还早得很呢。”
徐慎说道:“严家却是无足轻重,但兵权呢?校事手上能有严家的兵员花名册,就难保没有其他家的。如果一本花名册能够打到严家,那也能打倒我们。这个道理你应该很清楚才是。”
庞尚说道:“那你把我拉过来,让我怎么帮你?现在可是庭审,基本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如果花名册铁证如山,就算我有心偏袒你们,也是做不到。”
徐慎说道:“这不正是求你出个好主意,对付这个铁证如山吗?”
庞尚摇摇头,说道:“真的就是真的,我也没有办法。难道你让我凭借与阚泽的关系去走后门?不要说阚泽不是那种人。就算阚泽的关系走通了,后面还有孙权呢?孙权的关系谁来疏通?”
徐慎说道:“把真的说成真的,这算什么本事?把真的说成假的,这才厉害!我相信,你有这样的实力!”
庞尚笑道:“少来!你干脆说我就是颠倒黑白的人物得了。我没那本事,你找错人了。”
徐慎见庞尚要走,连忙说道:“我们东顺阁,在此之前,内部已经达成共识。反正无论怎么着。江东也轮不到我们东顺阁做主。如果夏吟坊能够站出来,入主江东,对我们东顺阁,其实是件好事!就算没有了兵权,但大家都没有兵权,还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做出决定,全力支持你们夏吟坊入主江东!”
庞尚惊讶的说道:“转变的挺快嘛!此前不还是抱着兵权不放吗?”
徐慎说道:“是家中那帮老家伙抱着不放,可不是我。我从一开始就是坚决支持的态度。有严家案在前面,家中老人也逐渐想开了。我们手上的兵权,就算不被你们拿走,也会被孙氏拿走,反正都是早晚保不住的玩意,还不如趁着能够选择的时候,选择一个好东家呢。”
庞尚笑道:“果真如此,那我真是要恭喜你们啦。这确实是个好消息!只是你为什么到现在才选择告诉我?”
徐慎说道:“这不是家里严令,让过了严家案之后,再择机与你们接触嘛。但现在看这情况,严家案我们很难翻盘。还不如现在告诉你,得到你的帮忙,说不定此案还有转机。”
庞尚笑了笑,说道:“办法我确实有,就是不知行不行得通。”
徐慎一拍手,哈哈大笑道:“我就说我当时没看错。你能起身去看那本花名册,这里面就大有文章做。快说吧,我们是没办法,好歹你还有办法呢。”
“我的办法是这样的……”庞尚凑到徐慎的耳边窃窃私语。,徐慎的眼睛渐渐的亮了……
重新回到庭审,严通胸有成竹,俨然一位稳操胜券的模样,把对面的一排校事看的心里直发毛。
严通慢慢说道:“以你们校事的能耐,能拿到我们严家的花名册不稀奇,拿到花名册后进行伪造更是不稀奇,伪造的可以以假乱真,我们也相信你们有这个能力。但假的就是假的,总有你们注意不到的细节,暴露那本花名册是假的的事情。”
校事一下气乐了:“你说假的就是假的?刚才你还承认就是你们家的呢。”
本章完
第1241章 漂亮逆转()
严通神色不变,继续说道:“你们手上的那本花名册,无论是纸张还是纹饰,都与我家的一般无二,我除了承认是我们家的,别无他法。但如果我能证明其中有假,我当然可以否认那是我家的东西!”
校事气道:“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本花名册是假的?”
严通扬了扬手上的拓本,说道:“你们手上的正本我没有看过,但就我手上的这几页拓本来看,就很有问题!”
校事冷哼一声,反问一句:“有什么问题?”
不怪乎校事自信。校事手上的那本花名册,可是实打实的从严家库里取出来的。为了这个,校事没少下功夫。如此真的东西若能被证明成假的,那才奇了怪了。
严通转身看向主审官,说道:“主审官大人,我们刚才申请休庭,就是为了派人赶回家,从库里取出真正的花名册。到时候只消两本一对照,真假自现。”
阚泽点点头,问道:“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严通说道:“应该不出一刻钟。我们家有的是快马!”
阚泽点点头,没有再说话。校事连忙说道:“你们趁这功夫做一份假的,然后再指证我们这本是假的。这样的手段,岂能瞒过我们的眼睛?”
严通一笑,说道:“是否临时造假,到时候在场所有人自有公论。在我们家的真本还没有拿来之前,你何必急着跳出来?难道你心里有鬼不成?”
此时校事面上还是镇定,但心里已经有些发毛了。毕竟花名册得来的途径有些见不得人。万一那人就是拿了一本假的出来,那岂不是要坏锅?校事偷眼瞅了徐平一眼,徐平微微摇了摇头,表示没关系,走一步看一步。
不多时,严家的伙计抱着一个小木箱走进来,严通亲自过去接过来,轻轻的放在桌子上。那是一个很旧很旧的黑漆木箱,漆皮开裂,木板也是有多处裂纹,显示着这木箱的年龄和辈分。更为关键的一个信息,木箱上厚厚的一层灰尘,伙计抱木箱的印记很清晰的显示在木箱上。
严通不多说话,只是平静的说道:“这个木箱,是从我家库里直接搬出来。是否有造假,大家说说吧。”
几个校事不甘心的走上前去,伸出指头擦了擦上面的灰尘,又不甘心的回到座位。
“箱子没有造假,但里面的东西就说不准了。”
严通一笑,说道:“既然你们承认箱子没有造假,那我们就进行下一步,打开箱子。”
说完,严通就拿出钥匙打开箱子,提一句,锁上也是一层灰尘,许久未动的模样。
打开箱子后,严通没有再多动作,而是把手一摊,让大家自己上来看。几个校事围上去,里面果然一摞一模一样的花名册,纸张的颜色显示放在这里显然有年月了。
“这里面可有造假?”严通明知故问道。
“没有!这又能说明什么?跟我们手上那本完全一样。”
严通一笑,转身对阚泽说道:“主审大人,我想请您老人家亲自验证真假。从箱子里随便拿一本花名册,与校事手上的花名册对比。主审大人的判断,才最有说服力。”
阚泽犹豫道:“这样不妥吧?我看上去是完全一样的。”
严通说道:“花名册当然可以造假,但里面记录的人却不能造假。这些花名册都是我们严家平日为士兵发饷所用。上面自然有士兵们的签字或画押。主审大人只需从中挑出一个人名,对照后面的签名或画押,看是否一致。若一致,那不消说,校事手上的花名册自然是真的。若不一致,那就很明显,那本当然是假的!”
校事们立刻紧张起来:严通如此笃定,显然是有把握据此推翻他们手上的证据。但严通的要求,合情合理,无从反驳。
徐平这是慢调徐理的说道:“很公平,就这么办好了。”
既然徐平发话了,校事们自然不会再有异议。阚泽整整袍服下场,从箱子里随手抽出一本,不是最上一本,也不是最后一本,以显示他的公正。然后,阚泽随意翻开校事手上的那本花名册,找到一个人名,然后再慢慢翻看严家的花名册,从中找到,然后细细的对照后面的手印。
手印的差别非常明显。阚泽抬眼,对着众人摇摇头,说道:“明显对不上。”
顿时全场嗡的一声全是窃窃私语声,这个结论实在太劲爆了!
一个校事涨红了脸,争辩道:“同一个人用不同的手指头,当然不一样。这做不得准。”
严通神色不变,说道:“既然如此,那就麻烦主审大人继续以此方法验证。大家都知道,一般人按手印,习惯用哪只手哪根手指头,轻易不会变。当然也不排除例外情况。但若是主审大人验证的几个人当中,手印都对不上,校事手上的那本花名册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了。存疑的证据,当然不能采纳,没错吧?”
有了前面的教训,这回校事们心里没底起来,又偷眼看徐平。这会的徐平,也认识到了严通的手段。徐平承认,严通这一手很厉害,厉害到无懈可击的地步。
徐平贫寒过,从邺城到江陵的路上,他也给大户人家打过工。知道那些所谓的花名册,那些所谓的画押,很多都不是本人所为,不过是走一下过场,领到钱才是主要,自己有事情,或者就是干脆的懒得动弹,让工友们随便替一下就是。
显然,严通也是知道这个事实,如今在这里特特的拿出这事来说事,确实很有杀伤力。除非徐平能够证明,严通手上的花名册,其画押也不是真的。但这个证明太难。首先,徐平要拿到严通手上的花名册,才有进一步验证的可能。严通会同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其次,严家既然有了这方面的防备,就一定能够做到天衣无缝,让自己即使开始调查,也查不出任何的蛛丝马迹。这点,徐平毫不怀疑。所以,徐平压根就没想着做这些无用功。
眼前这事,显然是严家占了上风。既然已经失利,那就只能接受现实。一味的坚持那不是美德,是顽固了。所以,徐平很快就在心中接受了现实,对校事们投来的求救目光,没有丝毫的表示。
本章完
第1242章 再次出招()
这个道理,徐平是心里门清的,但在座的其他人,就未必知道了。看看在座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他们经手过家里的经济吗?他们亲手做过一件事情吗?都是高高在上的老爷、少爷,什么事只是动动嘴皮子,办事都是下面干的。这里面的道道,他们可能知道吗?
就是庞尚,以前在襄阳的时候也跟他们一样。直到来到江夏,自己独当一面,经手丐帮的成立和发展,这才与基层有了些接触,对这些事情有了大概的概念,但也只是大概而已。但这个大概,应付此案已经足够。足够庞尚拿起花名册,不过翻一翻,就能找到其中的破绽。而聪明如徐慎等人,却束手无策。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不是聪明还是愚笨就能够解决的。
接下来的验证,结果自然不出意外,严家大获全胜!阚泽面无表情,回到自己的主审位置上,示意双方继续。
严通也没有落井下石,奚落对手一番的意思,得意的宣布己方获胜,花名册不得作为证据使用后,也便闭嘴,把舞台继续留给校事。等待校事的下一轮进攻。
这一回,无论是四族还是东顺阁,都不敢大意。花名册已经让他们出了一身冷汗。若不是庞尚的临战支招,仅花名册一项,就足以打倒严家,绝难翻身。虽然这一关涉险过关,但四族和东顺阁的人心里都在盘算着各自的事情。
为了四处网络兵员,壮大自己的实力,无论是四族还是东顺阁,都是无所不用其极。没办法,大部分的兵源地都掌握在朝廷手中,四族和东顺阁要想常年保持一支稳定的队伍,除了正常的兵源补充外,必须另外想办法。
乱世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时间,各地的兵源都已经接近枯竭。真正兵户出身的兵源几乎已经绝迹。不但四族和东顺阁这样的小户,就是拥兵大户的朝廷,也不得不另外想办法。办法很简单:有钱能使鬼推磨。你来我这里当兵,我给你发饷。
这样一来,如果不算兵源的制约,可以说谁的财力雄厚,谁就能拥有更多的兵源,从而能够组成规模更大的军队,从而占据优势。
而无论是四族还是东顺阁,都是不差钱的主。所以,他们能给出远超朝廷的价格来招兵。那些有意吃当兵这碗饭的人,也会千方百计躲着朝廷的征兵,投靠四族或者东顺阁的门路。
这个情形,孙氏、四族和东顺阁各自都心中清楚,不过心照不宣罢了。现在徐平搬出严家案来,针对兵源的分配上,显然就是要打破这个默契。如果此案严家真的败下阵来,那就几乎可以确定,江东最基本的稳定因素已经破坏,孙氏与四族和东顺阁之间的矛盾,就无可避免的公开化、尖锐化了。
以孙氏的实力,真要对抗起来,四族和东顺阁当前都是无力抵抗的。所以四族和东顺阁才会如临大敌,一起出现在严家案的庭审现场。
三方围绕着兵源的争端,一直没有涉及到江东另外一个拥兵大户:江东镖局。
论财力,江东镖局背后是襄阳十姓,是夏吟坊,不输他们任何一方。既然他们可以砸钱拼凑军队,江东镖局照样也可以。
而且,江东镖局是一个商事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严密,不像四族和东顺阁,甚至也不像孙氏般,以家族为单位,内部制约掣肘重重,有什么事也很难保密。所以,对江东镖局到底拥有多少兵力,无论是孙氏、还是四族和东顺阁,都是在根据他们的判断定一个大约数,没人知道的确切。
江东镖局虽然身在江东,但却归属夏吟坊。动江东镖局,就等于动夏吟坊。孙权不笨,知道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不能把夏吟坊牵涉进来。一旦让夏吟坊全力投入江东,江东就没他们孙氏什么事了。得先搞定四族和东顺阁,才能腾出手来对付江东镖局。
可以说,在江东,得以拥有私家武装的这几家,谁的屁股后面都不干净,都怕被揭开了查。现在严家的花名册一出,所有人心中都在胆颤,不知道自己这方有什么把柄捏在人家校事手上。
徐平一阵败退,看不出有什么懊恼的意思,轻轻一摆手,让手下的校事继续。而徐平自己,则干脆闭上了眼睛,轻轻的摇头晃脑,甚是惬意。
这个案子的由来,徐平当然清楚。此案的影响,徐平更是心知。在孙权那边,徐平早就分析过,通过抛出此案来打草惊蛇,看看四族和东顺阁的动作。所以,此案不必急于结案。拖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而在夏吟坊这边,可以通过此案的高压,逼迫孙氏和四族、东顺阁之间加快摊牌的节奏,便于夏吟坊从中分化挑唆。
所以,此案的庭审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此案本身,才是徐平的目的所在。现在目的已经达到,徐平当然可以选择放松了。
在徐平的授意下,校事们咬咬牙,又拿出另外一份重量级的证据:江东近三十个县城周边的人口情况调查报告。
无论是耕种还是打仗,最可倚仗的资源就是人口。所以,无论是谁当权,都第一时间会选择进行人口普查,登记造册。孙氏在江东已历三世,人口工作早就走上正轨,谁家生了孩子,谁家的孩子夭折,谁家的孩子长大后离开当地,谁家里来了常住亲戚等,各处官员都有记载。
这是各地方官的日常业务,数量庞大,如此规模的案牍摆在任何人面前,都不会有兴趣去翻看几页。
因为数量大,校事也没有选择把这些资料全搬过来,而是用了十几页纸,凝练了三十几个县城周边的人口增减情况。
根据报告的内容,这三十几个县城,适龄当兵的男青年有十几万,除去在家务农、经商糊口的,还剩三四万。朝廷征兵,拿走了不到一万。还剩下二三万的缺口,当地县城的人口档案,完全没有记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