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三国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颠覆三国记-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备手下那帮大老粗哪有如此精通谄媚的人,像关羽、张飞他们,甚至还觉得刘备指挥的有缺陷,还能更好呢,赞美的话要从他们嘴里说出来,难。

    刘备被捧得云里雾里的,感觉正好呢,简雍在旁说话了。

    “黄顺少爷,你看到了吧,曹仁乃曹营名将,曹军更是天下无敌。但主公出马,即使是三千打三万,照样揍得对方满地找牙。若我们能多些军马,今晚,就能拿樊城的物资,在新野开庆功宴了。

    良臣择明主,诸葛孔明看上的主公,你还有什么犹豫的,就此与我们一起,辅佐主公,打出一番事业吧。”

    刘备回神,暗赞简雍懂得挑时候,这话,说的非常及时。

    “宪和,我们现在就是在共同辅佐玄德公,共创大业呀。难道,你还把我们外着不成?”黄顺回避了简雍的邀请,笑道。

    简雍见黄顺依然不动心,轻轻叹了口气,不再说话。刘备也只有死心。招揽黄顺的事,只能以后再说。正如马良所言,欲速则不达,该缓则缓。

    刘备在新野几年蛰伏,今日终于扬眉吐气。回到新野,自然要好好庆祝一番。庆功宴结束,不约而同的,六人一起来找黄顺,探询有没有就此留下的可能。

    毕竟,刘备这一仗,打的太震撼了,连马谡都觉得,如此雄才大略的刘备,再加上六姓的实力,定能胜过曹操,碾压其他宵小,重振汉室。

    就是黄顺,若不是未卜先知,刘备后来不过是三分天下有其一,革命事业远未成功,早就心动,举手效忠了。

    只是,这个拒绝的理由,无论如何说不出口。

    其他六人在议论纷纷,惊叹连连。黄顺只是为难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白雪最知黄顺心情,插嘴说道:“指挥打仗上,刘备当然有些能耐。但连他自己都承认,曹营诸将,他皆不惧,但对上曹操本人,却没任何把握能够获胜。

    就是还不怎么显山漏水的江东孙权,他的麾下,也是一只百战百胜之师,未遇败仗。

    与刘备比,这俩人怎么看都更厉害。你们感觉刘备了不得,是因为你们不懂军事。做重要决定,要保持冷静才行。

    是否效力刘备,这是大事,但你们现在这种状况,却不适合讨论这个问题。我认为,等你们头脑冷静了,再一起商议为好。”

    祖渊走过来,笑着说道:“你们只看到刘备不过指挥三千人马,就打的有三万人的樊城毫无脾气,觉得他很厉害,对不对?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们不知道的是,为了这一天,刘备做了多少准备,忍气吞声了多久。

    之前樊城仗着兵多将广,屡次扰边。刘备与之交手,胜少败多,多是见了就跑。久而久之,自然养成樊城兵马,瞧不起刘备。

    在敌大意之后,再突然发力,先斩其两员大将,令其胆寒,再以雷霆之势,夺门攻城。这时,即使曹仁、李典拼命维持,也只有勉强保住城池不丢,辎重粮草却被焚烧干净。

    曹仁、李典这次吃了大亏,依我看,断不会马上上报败绩,定会从别处筹措粮草、兵马,再战新野,一雪前耻。

    若曹仁、李典得胜,这一回合交手,方才结束。若曹仁、李典蓄势已久的攻击再次失利。恐怕,曹操大军压境,就为时不远了。

    识时务者,这个时候,就该提早做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暴风雨了。在这里无谓吵闹,非智者所为。”

    听了白雪和祖渊的说话,众人这才稍稍清醒,一致认为:新野不能久待,得赶快回襄阳,着手大事。

    马谡他们走后,黄顺方心有余悸道:“新野确实不能待了。鬼知道刘备还会使出什么手段。再在这待几天,连我都得动摇。这家伙,拉拢人心,确实有一套。”

    第二天,黄顺七人早早便去刘备处辞行。他们的行程,刘备自然无法左右,略留留就答应了。于是,急匆匆的,一行人赶回襄阳。

    黄顺刚进家门,还没来得及跟黄承彦汇报此行收获呢,就被黄承彦拉上车出了家门。

    “爹,你这是带我去哪?”

    黄承彦脸色铁青,回答道:“一次重大决定,与你有关。正好你回来,就跟去听听。记着,只听,别说话。”

    黄顺噤声,黄承彦的脸色不善,黄顺可不想触起霉头。

    马车一路疾驰,很快来至向家大院,黄承彦带着黄顺,步履匆匆,害的黄顺经过向充身边都未来得及打招呼。

    来至后院花园深处,隐匿在一片竹林里的隐语书屋,黄顺这才发现,向、庞、马、习、杨、林等家族长都在,显然黄承彦是最后一个来到。黄承彦一进屋,给为族长立即围坐一起,开始议事。

    跟这么一帮老头坐一起,黄顺浑身不自在,不用黄承彦叮嘱,他自己就乖乖闭嘴,老实听着。

    向晖说道:“黄家小儿去了一趟江东,给我们十姓在江东铺就一条后路。现在,习、杨两家,决定要举族搬迁过去。此前已跟我们各家都打了招呼。这事,非同小可。今天,咱们就议一议此事。”

    黄顺这才明白,把他叫过来的意思。毕竟,真要搬迁过去,少不了用他的地方。

    习邕说道:“我们知道,此时抛却荆州,单独躲难江东,是不够磊落。但我毕竟是一族之长,全族利益才是第一需要考虑的。往江东搬,一路上不但需要各家照应,到了江东,也少不了要麻烦黄家小儿。所以,我们的意思,是我们在荆州的资产,拿不走的,一概不要,低价折给你们。不知各位可能接受?”

    习邕此话一出,满座动容。习、杨两家位列十姓,在荆州经营多年,其资产之多,怕是荆州任何一郡拿出来,也抵不过。

    (本章完)

第113章 孙权最阴毒() 
“习老头准备如何低价折卖?”黄承彦第一个问道。

    此话一出,等若黄承彦同意了习、杨两家的要求,开始讨论细节。习邕马上回道:“近乎白送,连同那些熟手伙计、女工,一并留下。江东的局面是你们打开的,我们占此大光,舍些银钱,很是应该。”

    黄承彦既然发话,其他各家都无疑义。开始商量搬家具体事务,及到江东后的安排。

    黄顺这时方被允许说话,“若真要常驻江东,当然是要先去秣陵,在那里扎根后,再根据自己心愿,择居别处。秣陵我说了算。你们看中哪里,直接跟那里的徐慎、陆琳提就行。”

    两族搬迁,事务繁多,诸位族长不过定了大框,下面的细务便交由下面人去做。习、杨两家离开后,向晖顽笑道:“现在,我们头痛的,怕是如何瓜分他们留下的这一大摊子了。”

    “呵呵,真是幸福的烦恼!”其他几位老人均点头笑言。

    百年老店,要分成几块,完全切割清楚,哪有那么容易。几家瓜分,如何分配,这是个大工程,即使只是出个大概方向,也是颇费脑筋的事。

    经过一番计较,一番讨价还价,他们提出几个方案,但很快因有人反对而惨遭放弃。毕竟,这不是一般蝇头小利,又不能像切肉般随意切割,有诸般顾忌和限制。而且,谁也不想吃亏。黄顺本来以为没自己事了,准备找机会开溜。这时,黄承彦说了一句话,又让黄顺坐回原处。

    “习、杨两家的产业,本就错综复杂,难解难分。我们几家,若非要分个清楚,怕是事没办好,我们几个倒为此反目成仇。这就不好了。

    我倒有个建议,小辈们最近鼓捣了一个什么夏吟坊,挺有意思。人家江东四族,都是大力支持,投入不下千万。我们说什么也不能小气不是?既然习、杨两家的产业难以分割清楚,索性一股脑,全数交给夏吟坊,让他们打理算了。你们意下如何?”

    黄顺一下兴奋的涨红了脸:这等好事若是真落到夏吟坊头上,那荆州分舵的实力,就丝毫不弱于江东。

    “黄老头好盘算!夏吟坊的坊主是黄顺,真交给夏吟坊,还是他最占便宜。”庞培笑着揭穿黄承彦的小算计。

    黄顺不满,插嘴道:“我虽然是坊主,钱也全是我出的。但收益我们却是平分。我没有多拿一文钱。”

    马弘赞道:“这点上,顺小子确实做的公道,别人说不出半个不字。”

    再经过一番争论,始终还是黄承彦的这个提议最公正,于是,大事就如此定下来。

    黄顺的夏吟坊一下子得到这么一大块产业,兴奋的他连忙回去发出荆州分舵第一块“夏吟令”,召集马谡他们过来商量如何尽快消化这块大蛋糕。

    由于习嘉和杨承肯定要随着家族搬到江东,相应的,镇武堂和镇东堂也得跟着搬到江东。

    马谡戏言:“这下,江东的实力一下超过荆州太多。我们得赶快招兵买马才行。”

    习嘉和杨承却一脸不高兴:夏吟坊拿到这么大块资产,他俩却没份参与,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热火朝天的议论如何分派人手前去接收。

    仅凭他们那几个手下,自然远远不够。实际上,各家都是倾尽全力帮忙,清点造册,帮助夏吟坊做事。

    至于夏吟坊各堂之间的分配,这就简单的很了。因为所有堂主,都能掌管整个夏吟坊的资产,根本不分家。

    实际上,他们几个堂主,不过挂名而已,实际业务他们一点不插手,就是闲了去逛悠逛悠,表示这是他们的地盘。

    正因为他们不做事,所以,必须鼓励下面人拼命做事。从一开始,为了激励下面的管家、伙计好好帮他们赚钱,黄顺就规定好:各家愿意来为夏吟坊出力干活的管家、伙计,一律提高一倍酬劳。不但如此,到了年底,黄顺还会给他们分红。

    他们赚得多,黄顺才会赚的更多。如此利益捆绑,大家都是一条绳的蚂蚱,你好我也好。但你不好,对不起,我不用你了。

    这样的绝妙好计,黄顺自己当然没那个头脑想出来,是梦里世界给他的启示。

    正是夏吟坊有这个机制在,各姓那几个老族长,才会放心把这么一大块产业,交给他们几个毛头小伙子。

    这一忙,就是十多天过去。黄顺他们虽然是甩手掌柜,但每天各处巡视一番,也是忙到昏天地黑,可知整个工程量之大。到现在,也才清点了不到一半。

    这天,天刚蒙蒙亮,黄府大门刚打开,就有一辆马车从路口冲过来,来到门口,赶车人“吁”的一声停住,利落的跳下马车,小心的从车厢里扶下两位年轻夫人。其中一位,身怀六甲,行动不便。

    显然是一直候在那里,等候黄府开门。开门的小厮惊讶的看着他们,直到人走到跟前打招呼,他才反应过来。

    “请问,你们是哪里来的亲戚?”毕竟对方衣着派头不俗,小厮虽不认识他们,却也不敢放肆。

    头前一黄脸大汉从怀里掏出一块金锁,让小厮看,说道:“我们找黄顺少爷。”

    小厮不认得这块金锁,却也知非常贵重。而且,对方拿出金锁让自己看,这块金锁定有别的意义。是以不敢怠慢,迅速回府汇报。

    黄顺此时尚在梦乡中。外面白雪听说有人拿着一块金锁来找黄顺,心中一惊,立即随小厮来到大门。

    黄脸大汉不认识白雪,但其中一位美妇却认识,一见到白雪,立即就要放声痛哭,却用手握住嘴,不让自己发出声,只是泪水如帘,看着白雪。

    白雪看到她,吃一大惊。虽然听说金锁,白雪就想可能是江东孙翊的人来。却怎么也没想到,来人竟是徐氏!

    再看徐氏照顾下的另一位美妇,挺着大肚子,也是泪流满面。

    不用说,孙翊那里肯定发生什么变故,而且,这个变故,还是江东解决不了的大事。不然,徐氏不会千里迢迢来到襄阳。

    “徐夫人,赶快进来,我们里面谈。”白雪非常机警,知道他们这时候过来,显然是在避着他人。

    白雪做主,在黄顺的念东院里安顿好他们,再招呼她们用过早膳后,黄顺也听说此事,与陆吟霜、程瑶一起来见她们。

    在这里,徐氏终于可以松弛一直紧绷的神经,抱着白雪放声大哭,另一位美妇也跟着痛哭失声。另外两个汉子,也是老泪纵横,不能自己。

    (本章完)

第114章 便宜“夫人”() 
经过屋里四人好声劝慰下,他们终于慢慢收声,由黄脸汉子说话。

    黄脸汉子傅婴,另一个汉子孙高,都是孙翊的腹心部将。怀有身孕的女子是孙翊原是孙翊府中丫鬟:翠珠。因与孙翊私通,被徐氏一怒之下赶出府去。没想到,她却已经有孕在身。

    翠珠很是聪明,知道自己这时候回去,万一徐氏不容,大人孩子都保不住。所以,她便想生下孩子后再跟徐氏说明此事。

    没想到,就这一念间,就救了她们母子一命!

    数月之前,一天夜里,毫无预兆的,突然孙翊府被一群蒙面黑衣人团团包围,他们闯进府来,见人就杀,对孙翊府进行地毯式搜索,不放过一个活人。

    而府外,则团团围站着数千黑衣人。府里即使有人凭借武艺高超或运气好冲出府去,也绝对过不了他们这一关。

    府里守卫面对来敌,拼命抵抗。他们都知道,再拼命,也不过是多杀对方几人而已,于事无补。但他们必须给后院的孙翊和众夫人们争取时间,从地道逃脱。

    府中有地道,虽然极为机密,但孙翊清楚,来要自己命的人,肯定知道这一点。自己,注定难逃今晚大劫。

    但孙翊不想徐氏跟自己一块死。孙翊是对方要杀的人,其他人都是陪葬,所以,孙翊逃无可逃,但是徐氏可以!

    危急关头,孙翊来不及多想,喊来自己最为信任的傅婴和孙高,托以后事,用一名丫鬟假扮徐氏,而真的徐氏则随傅婴和孙高躲进地道。

    外面,孙翊披挂整齐,上马冲出来应敌。虽杀得对方十几人,毕竟双拳难敌四手,被众多黑衣人剁成肉酱。

    徐氏躲在地道里,直到第二天才敢从府外地道口出来。傅婴和孙高不敢归家,听从徐氏安排,想方设法往襄阳逃命。

    傅婴知道翠珠已有身孕的事,此时告诉了徐氏。徐氏一时悲喜交加:想不到,经此大劫后,孙翊竟还有血脉留在世间!

    三人冒着危险,接触到翠珠。翠珠当即表示,愿意跟他们亡命天涯。之后,四人先进入秣陵,再通过秣陵渡江,沿陆路千辛万苦来到襄阳。

    一桩灭门惨案经由当事人说出来,尤为悲愤凄惨。黄顺双手紧紧握住榻杆,青筋一条条暴突出来,怒发冲冠、双目喷火。

    “谁干的?”

    徐氏压抑住一腔悲愤,冷笑几声,说道:“说出来谁都不会信的,就是孙郎的那位好哥哥。”

    四人差点惊跌在地。黄顺被震撼的只剩下喃喃自语了:“不可能,不可能的。”

    陆吟霜双手捂眼,不敢相信这是事实。那个孙权,可是陆逊当初中意已久,力主将她嫁过去的人。

    程瑶震惊的“啊”一声后,便只剩下冷笑了。

    白雪浑身剧震下,仿佛寒流过身,竟瑟瑟发抖起来。

    “那孙权如今内忧外患,他怎会这时候谋杀自己的亲弟弟,自剪羽翼?想不通呀。而且,他的动机呢?令人费解。”白雪最先冷静下来,稍作思考,摇头表示不解。

    傅婴恨声道:“再大的内忧外患,在孙权小儿眼里,也不及三将军的威胁大。”

    黄顺若有所悟,恍然点头:“你是说,孙权怕孙翊夺他的位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