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三国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颠覆三国记- 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他部落发现,即使他们所有部落联盟,也抵挡不住四部的军队时,他们害怕了,无奈之下,再次来到凉州城,找上黄顺,要求黄顺的庇护。

    这次,他们现实多了,很直白的告诉黄顺,若黄顺还坐山观虎斗,不管不问,一旦让四族整合了凉州城诸部,那四部的实力,就不是黄顺所能驾驭的了。

    这回,他们也不再有所坚持,只要黄顺答应保护他们的部落免遭灭顶之灾,他们愿意接受黄顺的所有条件。

    这回,黄顺没有拒绝,而是告诉他们,要想重新归顺凉州城,只有全面接受票行的银票,将各部落所有的金银都存到凉州城的票行,换成银票。今后的所有交易,都必须使用银票。

    诸部答应了黄顺的要求,只提出一点,希望他们在运送银车赶往凉州城的途中,黄顺能够出兵护卫。黄顺答应了。

    接受了诸部的再次归顺,黄顺派人知会四部,其他诸部已经归顺凉州城的麾下,让他们停止杀戮,否则,就是与凉州城为敌。

    四部杀红了眼,也杀顺了手,哪能说停就停。再四部有一次屠戮了一个小部落之后,黄顺趁机发出对四部的讨伐令,号召诸部,出人出力,跟随黄顺,一起讨伐四部。

    这时,四部才发觉大事不好,连忙派人来谈判,表示都是误会,他们没有与凉州城为敌的意思。

    但黄顺从一开始选中四部,就有拿四部开刀,杀鸡儆猴的意思。这次号召诸部组成联军,黄顺也没有借助诸部兵力的意思,不过是让他们亲眼看看,在他们眼里无敌的四部军队,是如何被黄顺吊打的。

    四部的求和,自然被黄顺拒绝了。大战,一触即发。

    这回,黄顺没有使用任何花招,就是一书战书,约定时间、地点,双方大战一场。

    四部经过前段时间的大战,玄甲军数量已经过千,足以与凉州城相抗衡。这次大战,他们搬出所有家底,势要打赢这一仗。

    他们很清楚,打赢了,那些墙头草,就会抛却黄顺,归到他们麾下;打输了,他们就是灭族的下场。背水一战的哀兵气氛,让四部的战斗力徒升数倍。

    黄顺这边,依然是彭威领兵,位居中军,祖蓝的兵马为左翼,姚节、毛义、韦护、吕岳的兵马为右翼,呼延布的兵马坐镇后方,诸部联军,则在呼延部的兵马之后观战。

    两边的兵力,四部动用了全部玄甲军坐镇中军,两翼各有一万的精锐铁骑压阵。黄顺这边,玄甲军一个也无,至关重要的中军,也是一众轻骑兵。

    没有互相的喊话,没有斗将的喧嚣,一个漏斗竖在战场之上计时,漏斗中的细沙全部漏掉,两边很有默契的同时发出出击的命令。刹那间,战旗猎猎,万马奔腾,急速的冲击中,双方的阵型都保持的很好,表现出相当高的战术素养。

    双方前锋接近,黄顺这边,上百颗炸雷甩出,轰隆隆,上百声巨响在四部的整体军阵中四处响起。

    这中两千年之后才会在战场上出现的巨大爆炸声仿佛穿越般来到汉末的战场之上,其引起的轰动,绝不仅仅是目瞪口呆那么简单。

    四部的战马全部受惊,瞪着惊恐的眼睛,四下奔跑,根本不管主人如何抽打,如何拉紧缰绳。

    黄顺这边,祖蓝和姚节他们的战马,也大部分处于受惊状态,但他们的骑兵却临变不惊,轻轻一个跳跃,就脱离马背,任凭胯下战马,脱缰而去。

    由骑兵变成步兵的两翼,没有停歇,继续上前逼近。而黄顺的中军,在彭威的带领下,丝毫不乱,如利剑般直插入敌人战场腹地,横冲直撞。

    原本势均力敌的对抗,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场屠杀。不但四部和诸部人士看的目瞪口呆,就是呼延布在后面,也是张圆了大嘴,半天合不拢。

    城头上,呼延魅和俟奴颜偷偷的观阵,看到这个情形,一言不发,扭头就走。直到这个时候,呼延魅才彻底死心,知道眼前的黄顺,是他不可能超越的存在。

    呼延魅甚至有些庆幸,如此强大的人,是呼延部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至于与呼延康比较高下的小心思,早被此时的呼延魅抛却脑后。此时的她,只剩一个念头:乖乖跟着黄顺做事,再不敢有二心。

    外面仍在打扫战场,肃清残敌,黄顺已经带着主要将领和诸部头人回城庆祝了。

    这一战,双方投入兵力不下十万,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分出了胜负。黄顺这边,几乎以零伤亡的代价,击溃四部联军。

    这样的辉煌战绩,黄顺心里明白,凉州城从此稳如泰山。

    在诸部头人小心翼翼,大气不敢出的恭候中,黄顺潇洒的表示:再强大的武力,也是用来对付敌人的,只要大家忠心耿耿,不受外人蛊惑,与凉州城为难,凉州城的武力,将始终保卫着大家。

    至于诸部未来的前途,黄顺还是以前的态度,由你们自己选择,你们可以选择继续保留部落制,游牧为生,也可以学习汉人的生活方式,以耕作为生。无论作何选择,黄顺一律欢迎。

    (本章完)

第817章 马超来到() 
这些羌、羯、匈奴诸部,祖祖辈辈以部落为单位,酋长世袭,让他们跟汉人一样实行流官制,几乎不可能。黄顺也没想着一步到位,在河西实行郡县制,不过是做一下表态,向他们展示自己的开明政策而已。

    部落酋长的世袭,黄顺不会去触碰,这是要犯众怒的,但酋长的权力,黄顺必须予以限制。否则,等他们羽翼丰满,又要想三想四,河西将永无宁日。

    解决的办法,仍然是当初蔡琰提出的,王珣仅开了个头便不了了之的,统一司法制。

    现在,黄顺拥有至高无上的武力,再次推行统一司法,自然没有王珣当初的顾虑,所以,黄顺很直白的告诉诸部头领:部落酋长是诸部的头人不假,但即使是头人,也不得违反黄顺定下的法律和规矩。

    为了维护黄顺颁行的法律和规矩的权威,黄顺准备建立执法队。每年巡回执法,各个部落转一圈。哪个部落胆敢抗拒,执法队有权直接引导军队灭之。

    为了消除诸部的顾虑,黄顺同时又表示,执法队对普通牧民的执法,牧民若有异议,可到执法队的固定办公地上诉;执法队对酋长和部落长老一族的执法,酋长和长老可上诉至凉州城,由黄顺亲自安排复核案件。以确保执法的公平公正。

    考虑到异族问题,黄顺把执掌执法队的大权交给姚节、毛义、韦护和吕岳四人。四人掌握的军队,相应的,也改编成执法队武装。

    祖蓝则被黄顺任命为河西总督,统管河西军政。黄顺自己,则忙着张罗票行业务的开展。

    呼延布、呼延魅、俟奴颜,还有姚节四人、祖蓝、褚仁等人派出的代表,则分赴河西诸郡,开始他们的票行分行的建立过程。有样学样之下,黄顺相信,分行的建立,就算比总行要困难一些,还不至于导致分行夭折。

    黄顺也有了最坏的心理准备,如果他们的分行建立计划失败,那就只能派出彭威、彭风、荆恬和程郊四人,带领人马前去清缴敢于反抗的部落,保障票行的顺利推行。

    此时的凉州城,百废待兴,黄顺即使将大部分活安排出去,自己仍然每天从早忙到晚,不得休息。尤其是票行这一块,黄顺虽然懂得其中规矩,但要具体实施,有许多细节方面需要完善,黄顺应付起来都感觉吃力,更不用说别人了。

    十几天过去,这天,黄顺照旧早早起床,来到票行衙门坐镇指挥,随时解决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这时,祖蓝来报,马超带领他的马家军,已经来至凉州城外百里,如何应对,需要黄顺定夺。

    黄顺一听是马超来到,兴奋的马上就想出城迎接,却被祖蓝一句话劝了回来:“少主,马超不请自来,来意不明,不可轻举妄动。”

    黄顺从谏如流,稍一考虑,便命令城中诸军,披挂整体,一起随他出城,会会马超。

    对马超,黄顺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当初黄顺想方设法要笼络马超,不但看重的是马超的领兵才能,更看重的,是马超身后雄厚的一方势力。

    马氏在河西是举足轻重的大族,深得诸羌之心。只要把马氏掌握在手,就等于掌握了一半河西。这次王珣意外遇害,河西震动,却没有造成很大损失,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马超还在,不但能够轻易镇住那些羌、羯诸部,还能抵御西凉张既的趁火打劫。

    不但马氏的势力让黄顺看重,就是马超自己,其身边,也是有一众精兵良将,马岱、庞德都是世之良将。而且,梦中马超一家老小是被曹操斩尽杀绝的了。

    但在现实中,因为黄顺的出现,避免了这次灭门惨案。马超的儿辈们,就算再不济,也能出几个像样的武将。只要掌握住马超,就等于掌握了马超身边所有人。黄顺识的其中利害,当然会对马超不计成本的投入。

    这次马超带兵前来,虽然祖蓝表示谨慎,黄顺也是听从他的意见,但在黄顺看来,马超不太可能反叛自己。因为天下之大,已经没有几处马超的落脚地。除非马超想要在河西取代自己。

    但马超要取代自己,最好的时机就是自己还未赶到凉州城之前。现在自己不但已经来到凉州城,而且通过一战已经稳定了局势。这个时候,马超反叛,没有丝毫机会。

    以马超的头脑,不会看不出这些。所以,黄顺整军出城,更多的是向马超展示自己的兵强马壮。

    凉州城外,两边都是军容齐整,战旗猎猎。黄顺在祖蓝、姚节四人、荆家村诸将、扈氏五奖的簇拥下,离开大阵,徐徐策马上前。

    同时,马超那边,也是带着一众十多个将领,缓缓上前。

    黄顺与马超的目光,自始至终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两人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就那么互相看着。直到两边靠近,再靠近,两人不约而同的齐齐下马,猛上前几步,两双大手牢牢的握在一起。

    “五年了!终于等到你了!”马超一脸的感慨,“若是我一早知道,答应你来到河西,让我五年不得报仇,我肯定不会轻易答应你。”

    黄顺大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再说,以你马氏的能量,要想在战场之上报仇曹氏,不是打击你,还差得远。若你连慢慢积蓄力量直至最终压过曹氏的耐心都没有,那我算是看错你了。”

    马超摇头道:“在河西这块破地,要想积少成多的攒家底,几乎不可能。王珣做的已经算是不错,可惜还是功亏一篑。”

    黄顺上前搂过马超的肩膀,笑道:“刚见面,不说这些正事。你带着这么多兵马来到凉州城,这是要向我实行兵谏吗?你看把我吓得,老底子都搬出来了。”

    马超笑道:“以三少的聪明,竟会猜不到我来的目的?”

    黄顺愕然,正要说:“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哪会知道你想什么?”时,诸葛恪在旁边说道:“我想,马孟起这时候带兵前来,要算计的不是别人,该是西凉张既吧?”

    马超一脸的惊异,看着诸葛恪,连连点头,“好小子!你叫什么名字?”

    黄顺一看马超的反应,就知诸葛恪说的离事实不远。黄顺连忙把诸葛恪还有其他一众人等介绍给马超。

    马超也把身边诸将向黄顺做了介绍,除了马岱、庞德是黄顺已经认识的,还有马超的儿辈马举、马晃、马勇、马封、马承、马秋等人,个个都是银甲白马,活脱脱一个个的小马超。

    (本章完)

第818章 诸葛恪露脸() 
介绍完毕,黄顺还未来得及说话,马超已经拍着诸葛恪的头,高兴的夸赞道:“好一个少爷英豪!你说说,你如何猜出,我是在算计张既的?”

    诸葛恪说道:“很简单,既然蒙起心心念念的就是对付曹氏,西凉的张既,肯定一直在你的盘算当中。只是此前,曹军在西凉集结,你没有任何机会。

    但现在,曹军已然在汉中与刘备的军队交手,西凉空虚,这个时候对付西凉,正是时候。

    但马将军的存在,西凉的张既,肯定已经做好万全的防备,马将军贸然出击,胜算不大。

    再加上王珣新去,河西动荡,马将军需要坐镇河西,稳住局面,更没余力率兵出征。

    同时,也正是马将军的存在,使得张既不能趁着王珣过世的机会,侵入河西。

    所以,马将军得知顺叔已经赶到凉州城,便料知凭顺叔的实力,一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稳住河西。所以,马将军就动了心思,既然主动出击胜算不高,那就诱敌出洞,把张既引出来再打。

    张既忌惮将军,将军在,张既不会轻易动作的。所以,将军这才借着来见顺叔的机会,带走兵马,给张既创造侵入河西的机会。只要张既进入河西,就等于进入将军的执掌之中。”

    马超哈哈大笑:“一切皆如你所料。”

    笑完,马超正色对黄顺道:“你知道我最佩服你的是什么吗?就是你的识人!你身边一个小小跟班,都如此厉害,那你那些正经的军师幕僚,得有多恐怖,想想就叫人不寒而栗。”

    黄顺笑道:“诸葛恪将来是要做大事的,他不厉害,我能特意把他带出来历练吗?还是说你,你把能打的将军都带出来,兵马也带出这么多,就不怕张既抢劫你一番就缩回去?”

    马超正要说话,猛看见黄顺身后,一伙士兵正在搭帐篷,埋锅造饭,笑道:“你这是做什么?都到凉州城下了,也不准备把我们请进去,就在这里给我们接风吗?”

    黄顺一乐,说道:“这是我的主意。这么多人,城里哪有那么大的地盘盛得下。就在这里,我们吃烤肉,喝烈酒,不是正合了我们两军会合的意境吗?”

    马超不过一问而已,对这些礼节,他向来不放在心上,继续回答黄顺的疑问道:“你这么说,就是对那个张既,缺乏了解了。他做梦都想占据河西,有这个机会,他能放过?

    放心,他只要领兵出征河西,一定联合河西诸部,做长远打算。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且让张既得意几天。等他自觉站住了阵脚,要进一步深入时,我们挥兵出击,击溃张既主力,顺手拿下西凉。”

    诸葛恪接口道:“一旦西凉不在,汉中即使落入曹操之手,也难以坐稳,势必要纠集大军,防备西凉方向的突袭。

    而且,西川的刘备,断不会接受汉中落入他们之手的事实,一定会主动联合我们,夹击汉中。如此一来,即使曹操亲自坐镇汉中吗,也难以守住。

    所以,只要西凉一失,曹操肯定就要考虑从汉中撤退的事了。”

    “看把你能的,大人夸你一两句,你还没完了,生怕别人不知道你的存在”黄顺假意斥责诸葛恪,挥手撵他一边去。

    马超却眼前一亮,称赞道:“这是我都没想到的事情。西凉居高临下,鸟瞰汉中,确实是汉中的大威胁。虽然道路崎岖难行,到底是个威慑。”

    黄顺摇头道:“不是地利,岂能言兵。西凉至汉中,到处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军事上对汉中造不成多大威胁。但汉中失去西凉,就等于失去一个犄角,后方粮草转运大为困难。对曹氏守住汉中,大大不利。

    不过,虽然诸葛恪的论据站不住脚,但结论却值得一听,西凉一失,汉中对曹氏来说,抢夺来意义已经不大,还不如尽早撤兵呢。”

    说话的空当,军队风味十足的接风宴席已经准备就绪,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