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帝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国帝王-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小刀讶异道:“你伤势还未稳定,随军风险太大,我劝你不要这样做。”

    周小全看着马小刀,认真而坚定的说道:“马兄,请让我上战场,让我杀蛮子,这是我唯一的请求。”

    触及到周小全的眼神,马小刀规劝的话到了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他心中像是被什么狠狠击中,这样的眼神纯澈、固执、饱含期盼,让他不能拒绝。谁能拒绝一个满怀期望的赤子之心呢?

    马小刀严肃的说道:“以你现在模样,随大军上了战场,你很有可能会死。”

    周小全笑了笑,带有纯真之色的笑容没有任何畏惧,“我没上过私塾,却听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

    “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

    ……

    和参谋处商议完应对蓟州北境动乱之策后,李从璟回到书房,继续处理卢龙各项军政事务。在北上卢龙之前,李从璟从未有过处理政事的经验,包括在前世时,他都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但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再漫长的征途,再显赫的功绩,都有它的第一步。从第一次处理政事开始,李从璟面对这些东西,就没有丝毫恐惧。

    如今两年过去,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他在处理政事上的能力已经得到很大提升,应对各项疑难杂症,都能应对的手到擒来。他不是典型的武将,不会除了治军打仗一窍不通,相比较而言,很多时候,文事比武事更需要才能,甚至更不能容许错误,也更加考验人。

    好比烧菜,武事可比之于爆炒,而文事大抵类似于炖汤,需要在文火慢炖中掌握火候。很多适应沙场轰轰烈烈的人,并不能适应书桌的宁静枯燥,能动不能静,这样的人,或许在某一方面能有成就,但绝对不会成为掌控全局的人,更不会成为真正的上位者。

    能动也能静,才是人杰。

    处理政事是件需要耐心的事,李从璟深入其中,却已得乐趣。身在他这个位置,一笔一划,既能兴一方也能败一方,能叫高位者一夜变为平民,也能叫贫穷者一夜暴富,什么叫权势,这便是权势。

    桃夭夭飘进屋子里来,将自己丢进座椅的时候,腾空将一本册子丢到李从璟桌前,她人落座的时候,册子也稳稳停在李从璟笔下,这个身手,不能不叫人敬佩,但用在这样的地方,难免让人哭笑不得。

    李从璟抬起看了桃夭夭一眼,没等他开口,桃夭夭用手梳了一把长发,出声道:“最近契丹的探子活动日益猖獗,我们在蓟州抓了很多人,但颇有种割草之感,割了一波又长一波,竟然割不完。这是汇总的那些探子口中的情报,让我感到头痛的是,他们的供词竟然大相径庭,怎么都对不上。而且我敢肯定的是,在军情处的刑罚下,他们都没有说谎。”

章一百七十四 庙算正紧揣敌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 中() 
李从璟打开那本书册,细细查看其中的内容。果如桃夭夭所言,契丹探子的口供很不一样。例如说对雁南契丹军的数量,有人说是两万,而另外有人说是三万,并且口吻肯定。对于契丹军派他们前往蓟州的目的,有人说是为大战做准备,探听蓟州虚实,有人则说是了解蓟州屯田、粮仓所在,契丹预备发动精骑突袭。

    这样的情报,有比没有更加头疼。

    李从璟放下书册的时候,桃夭夭双手一摊,“怎么样,李大将军,这种情况,你怎么看,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从璟想了想,没有在蓟州探子的身上纠结,而是转问另外一个问题,“你放在契丹境内,尤其是西楼的眼线,最近情况如何,有没有被针对挖出来?”

    桃夭夭笃定的摇头,“没有,一个都没有。昨日接到情报,可以看出一切如常。”

    李从璟脸色并不像桃夭夭那么轻松,他接着问了一个让桃夭夭恼火的问题,“军情处在契丹境内的活动,有没有可能被契丹尽数掌握了?”

    “这不可能!”桃夭夭果断的否定,斜眼看着李从璟,哼了一声,颇有些不服气,“我们军情处行事周密而且隐蔽,不仅理念超前,而且军情处锐士个个身怀绝技,要说被契丹发现一些还有可能,怎么会出现行踪尽数被掌握的情况?这也太离谱了些!而且这还是在我们没有察觉的前提下,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李从璟沉吟着,半响才缓缓说道:“比之边军斥候,军情处在情报收集方面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尤其是深入敌境的这些人手,不仅是我们窥探契丹蛮子动静的眼睛,更是我们依仗的重要利器。一旦其在关键时候被契丹拔掉,已经习惯军情处锐士提供情报,作为大军谋划、行动依据的卢龙,必定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桃夭夭坐直身子,胸脯挺得老高,严肃地说:“但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

    李从璟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只是想到这种可能性,觉得脊背有些发寒,所以拿出来提醒桃夭夭罢了。桃夭夭方才说得不错,军情处不仅形势理念出自李从璟,在这个时代属于先进的东西,而军情处的人手更是个个经过严格训练,他们可能会行动失利,但绝对不可能出现被契丹掌握行踪而不自知的情况。

    揉了揉发酸的眉心,李从璟道:“蓟州的契丹探子继续抓,该拷问的东西还是要丝毫不放松的拷问,契丹探子虽然这回行事诡异了些,探子的口风不一,很明显是主事者故意如此为之。甚至是这些契丹探子被抓,都有可能是他们被被暴露了行踪。但对方如此行事,想来无非两种可能性。其一,欲借此乱我判断,让我们无法得知雁南、营州契丹军的真实意图;其二,欲盖弥彰,先用这些探子麻痹我等,让我等放松对这些探子的警惕,以备其在关键时候派出真正的探子,刺探他们想要的信息。”

    桃夭夭听李从璟说完,冷静的分析其中的可能性,“若是第一种可能性,不难应对;若是第二种可能性,那这个契丹主事者,能接受契丹探子如此大规模的折损,心思也太可怕了些,而且也太毒辣了些。”

    “这回的两国交战,数十万军队纵横沙场,最后的伤亡岂是千人、万人?便是几万、十万人的伤亡都有可能。为了后面这个更加庞大的数字,牺牲百十探子的性命,代价虽然不小,却也可以接受了。”李从璟道,“任何事情从来都是对比才凸显差距,才能更容易看清轻重。”

    桃夭夭默然无言。

    李从璟最后道:“大战之前,先死斥候,大军交锋,先比探子,要赢大战,先赢情报,这一直都是征战不可打破的法则。耶律阿保机是打大战的老手,经他的手,布置下的征战大棋,怎么都不会简单了,一时看不清棋局,也属正常。耗时持久的大战,走一步看一步,并没有什么不妥,步步为营就是了。传令下去,在契丹境内的军情处,在搜集情报的同时,要时刻主意隐蔽自己,同时,要格外注意甄别所获情报的真实性。耶律阿保机既然是大战老手,极有可能故布疑阵,让我们的探子,千辛万苦探到的却是假情报,那样一来,即便我们不落入他布置好的圈套,也会得不偿失。”

    桃夭夭点点头,“知道了。”

    ……

    蜀主王建,算是当世不可多得的人杰,他割据一方,筚路蓝缕,在中原烽火连天,梁晋争霸的时候,趁机建立蜀国,立下了偌大家业。但王建却不是个好命的,成为九五至尊没多久,便一命呜呼,保全、兴盛蜀国的重担,便落到了他的继承者,王衍的身上。

    五代乱世似乎有个魔咒,雄主们的子嗣们大多不济事,他们老父亲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积攒下来的家业,往往很容易在他们手上被败坏,那锦绣千里的山河,最终也会沦为嫁妆,嫁给别家的儿郎。江山代有人才出,各有风骚,尤其是在这个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年代,兵强马壮者皆可为天子,铁打的江山,却有流水一般的主人。

    建立梁朝的朱温,何等英雄,虽然性格有缺陷,但不失为英主,奈何他的子嗣就差了太多,朱友贞跟李存勖交手多年,竟然让偏居一隅的李存勖日益壮大,开疆扩土,最终将中原也拱手相让。割据淮南的杨行密,那是曾让朱温吃瘪、不敢南下用兵的牛人,但他的儿子杨渥却被权臣朱温耍的团团转,眼看江山就要易手。

    这是草莽英雄的悲哀,立业者或者雄才大略,能打下一片江山,但却敌不过后来者昏庸无能,要将江山断送。这也是无奈,与盛唐之前的那些底蕴深厚的门阀世家相比,在子嗣教育、培养人才这方面,草莽人物的确是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对此,李从璟曾有过感慨:江山打得好,不如儿子生得好。那朱温、杨行密姑且不言,李克用虽然有些本事,也立下一些功业,但后半生基本都在吃瘪,要不然也不会临死时留给李存勖三个死敌。但这些艰难困苦,都敌不过李存勖才气逼人,他不仅硬生生将晋国从悬崖边拉了回来,最终更是成就了五代君主数一数二的大功业。

    王衍接王建的班,继位好些年,不思子承父志,整顿社稷,问鼎中原,却被俗世繁华给迷了眼,整日纵情享乐,并且于此道成就不小功绩。

    王衍性喜奢望,钟爱女道士,他常命宫女们戴金莲冠,身着女道士服,对坐畅饮,每每兴之所至,邀请近臣同乐,往往不分男女,脱冠露髻,肆意喧闹,毫无顾忌。这厮还喜欢浓妆艳抹,并且谓之醉妆。他带后妃们游览青城山时,后妃们的衣服上绘有云霞,飘飘绕绕,如天仙下凡,以至于整个蜀国上行下效,纷纷模仿起来,竟然形成一种风气。

    今年为了出游秦州,王衍竟然改元咸康,带着数万将士,周游全国,寻欢作乐。

    却说王衍行至汉州,忽闻武兴节度使王承捷急报,说是唐军西来。

    王衍闻听此言,压根儿不信,他自以为跟唐朝交好,李存勖不会无故来攻打他。对着随行官吏,王衍大言不惭的说道:“蜀国兵强马壮,朕正欲炫耀我军威风,唐军来得正好,怕他们作甚?”

    直到行至利州城,王衍接到消息,称威武城守将唐景思已经投降郭崇韬,王衍这才意识到事情可能大发了。

    唐军西征,兵锋所至,势如破竹,蜀军根本无法抵挡。唐军先锋是李绍琛,领郭崇韬之令,收降威武城,随后攻下凤、兴、文、扶四州,又以降将为向导,连克兴州、邵州、成州,兵锋直达三泉。

    在三泉,李绍琛与来援前方的三万蜀军相遇。两相遭遇,唐军兵力处在劣势,但是凭着一股连战连胜的锐气,在李绍琛带领下,横冲直撞,杀向蜀军,竟然势如破竹,那多年未曾经历战事,平日疏于操练的蜀军,哪里是唐军对手,当下被杀得大败,丢下五千多具尸体,狼狈败走。

    郭崇韬接到李绍琛在三泉战胜蜀国援军的捷报,当即将这事告诉了李继岌,李继岌得知后很是高兴,大大将李绍琛夸赞了一番,并且对郭崇韬道:“郭将军真乃国家栋梁,西征不足一月,已经连连克城,所到之处蜀军莫不溃散,看来此行功成,已是大大在望了!”

    郭崇韬脸上无悲无喜,丝毫不为眼前的战功所动,听了李继岌的话,他掏出一封信,递给对方,抱拳道:“这是武德留后宋光葆派人递给臣的信,他在信中说道,请求我大军不要进入武德辖地,他会劝说各地投降,否则就背城决战。”

    李继岌将信看完,的确和郭崇韬所说的分毫不差,他沉吟着问郭崇韬:“宋光葆这封信,郭将军怎么看?”

章一百七十五 庙算正紧揣敌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 下() 
郭崇韬道:“我大军西征,意在直捣黄龙,攻灭蜀国,因此速战破其国都、擒杀王衍才是最重要之事,至于沿途各境,既然他们愿意归顺大唐,能让我军兵不血刃拿下领土,又有何不可?臣以为,当同意宋光葆的请求。”

    李继岌微微颔首,“郭将军所言甚是,正合我意,就按照郭将军的意思办,准许宋光葆投降。”

    “殿下英明。”郭崇韬抱拳道,“臣这就给宋光葆回信,派人送去。”

    郭崇韬给宋光葆回信没多久,宋光葆便领梓州、绵州、剑州、龙州、普州等五地投降。

    宋光葆投降没多久,与之临近的武定节度使、山南节度使、阶州刺史,因畏惧唐军兵威,各派使者前来唐营,求见郭崇韬、李继岌,表示愿意举城投诚。李继岌、郭崇韬一一应可。

    秦州节度使王承休是王衍的宠臣,素受其信任、倚重,当他听闻唐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城拔寨如入无人之境时,立即大恼,召集秦州军,准备出兵袭击唐军。

    秦州节度副使安重霸,在军中素有威信,为王承休所倚重,王承休找他来商议此事,他领命前去见王承休前,其心腹对他道:“唐军威不可挡,蜀国恐怕难以幸存,即便蜀国能够苟延残喘,但我秦州军此时袭击势头正盛的唐军,无论胜败,都会遭受莫大损失,而一旦战败,更会城毁人亡,将军应该早作打算。”

    安重霸问自己这个心腹,“你意是让我投降唐军?”

    “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今唐朝强盛,而蜀主昏庸无能,投降唐军,不失为明智之举。”心腹道。

    安重霸寻思了一会儿,“你说的有道理。只不过王承休袭击唐军的打算似乎很坚决,他必定不肯投降唐朝,而若是你我只身前往唐营投诚,只怕即便是被郭崇韬收纳,手里没有军队,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的确如此。”心腹道,“将军可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疑难?”

    安重霸沉吟片刻,计上心头,笑道:“你且稍待,我已有定计。”

    见到王承休,安重霸对他道:“唐军连战连胜,而我军连战连败,大势已去了。但我等累受国恩,国家有难不能不管,末将愿随军帅一道,去支援我大军抗击唐军。“

    王承休本是个没什么本事的,秦州军大多愿听从安重霸的命令行事,眼见安重霸如此言语,王承休大喜,当即传令,整军出城。

    待安重霸跟着王承休带着一帮心腹幕僚、官吏出到城外,他突然勒住战马,停下脚步,在王承休面前说道:“国家取得秦陇何其费力,末将若随你远行,谁人来镇守此地?安重霸愿替军帅留守!”说完,不理会王承休,竟然带着亲军直接回头。

    进到城中,关闭城门,完全不理会城外跳脚大骂的王承休。

    王承休无奈,只得悻悻离开。

    数日后,安重霸带着亲军,以秦州作为献礼,投降了唐军。

    李从璟得到唐军在蜀地接连大胜的消息,尤其是在得知安重霸率众投降唐军的经过后,笑着对莫离道:“这个安重霸倒是有趣,如此做派,当真是真小人。大军在蜀地势如破竹,看来我军要灭蜀国,据蜀地,已经为时不远了。”大唐伐蜀,是一件大事,李从璟对其不可能不关注。而现在,凡是他想知道的事情,只需要下达一个指令,就有人去为他获得详尽的消息。

    莫离轻摇折扇,也笑道:“蜀国本是当世强国,钱粮不缺,兵甲不缺,更有山河之险,奈何蜀主昏庸,在我大唐军威下,蜀国不能抵挡,识时务者竞相投诚,也是大势所趋。”

    李从璟来了兴致,“如今西征已经一月,你我何不就灭蜀之事对赌一局?”

    “依照目下形势,大军灭蜀,乃是必然之事,这还有什么可赌的?”莫离兴致缺缺。

    “倒不是赌我大军能不能灭蜀,那也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