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约梁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攻约梁山- 第7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呵呵,沧北人太少。“

    ”自从夏收国难后,沧北就冷清了。北面西面的辽寇受辽东灾民大批涌入燕云地区的拖累,食物极度缺乏,饿得恨不能吃人,却没敢打过来抢掠沧北弄些粮食和人肉回去填肚子。这东面呢,海盗嫌弃这太穷,既穷又硬,是穷硬穷硬的,他们也不来打。沧北军没事可干,正闲得太无聊。咱们清州这自然也没什么热闹可看,可是冷清太久了,太需要增加些人气和热闹了。呵呵,你们这些佛门子弟愿意闹,愿意卖卖力为清州增添些气氛,让这的枯燥生活有点意思,你们尽管使劲闹。欢迎啊。呵呵,闹一闹才有意思吗,否则生活多无趣?不闹,我高阳关路大军又怎么能见识到佛门子弟的厉害?”

    童刚笑得开朗自然,神态中甚至带着慵懒期待,绝无凶悍杀气,没带威胁之势,别说笑容就是眼神也闪烁着鼓励。

    你们闹啊,折腾啊。

    我真不介意。我就是想看看热闹乐呵乐呵,顺便看看你们这些僧人还有多少精神头有多少愤恨怨气和反抗意志。

    他的放纵态度反而让僧犯们更害怕了。

    那几个坚持叫嚣的家伙也先后垂下脑袋一个个闭了嘴,脸上肌肉抽搐,眼神游弋闪烁,显然是害怕自己落入官兵眼中,让这个笑面虎左屯卫将军暗暗记在了心里,就算今天不算账,以后怕是也会当了儆鸡的那只倒霉猴。

    最后一个反应迟钝的家伙后知后觉,还在奋勇坚持叫嚣,却惹来一阵哄笑,不禁羞红了脸,挑衅的勇气瞬间丧失干净,也老实闭嘴温顺地低下了头,瞧那架式似乎恨不能把脑袋塞裤裆里,免得让人记住他这张脸。

    没谁真傻。

    僧人们从童刚的话中听出了许多东西。意识到了四面无路可逃的残酷沧北环境,意识到闹事只是找死。

    高僧们听出的更多,听出了赵公廉对此事的强硬态度,知道造反叛逃是死路一条,闹事只会让处境更难而不是有好处。现在,正确也是唯一要做的能做的就是乖乖顺从调遣安排。再有敢出头闹事的,无疑立即就得掉脑袋。

    这位将军一来没立即捉拿领头闹事的和闹得最起劲的玩杀鸡儆猴,不是对佛门子弟大度宽容,而是念初来乍到不了解沧北的凶险环境不想不教而诛。但说到底,这已经是文成侯对僧犯的一种友善之意了。

    换作是其他官主政这里,僧犯敢闹事,怕是会第一时间祭起屠刀先狠杀一批,掐死源头以为更多的后来者戒。

    童刚笑呵呵扫视众僧又问:“不闹了?真不折腾了?”

    为首的最有名望的高僧轻轻叹口气,从盘坐起身,面向童刚微弯腰竖掌高颂一声阿弥陀佛。

    这代表来的僧人整体向清州官府服软了。

第1166章 大帅令,下() 
音刚笑着一点头回应僧人的服软:“好。既然不愿闹了。下面就听我说说正事。”

    “本官不跟你们辩驳是非曲直。清州官府也不管你们曾经干过什么、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来的、更不管你冤不冤。这里不是平冤的复审机构。奉圣命,你们来沧北就是干活屯边,也必须干。圣旨下没得商量。相信这一点你们也很清楚。”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我们边军奋勇守边打仗尽忠职守才能有饭吃才能在敌人的屠刀下生存下去。你们呢如今成了边军屯军一员,同样要尽责,不干活就没粮食收获,没饭吃得饿死。我们边军也没义务保护那些不肯为国为民尽力的无良者。这是现实。既是宋人,既依靠宋土立足生存,既享受着宋军浴血牺牲的保护和大汉民族的好处,那么,不论他是什么人什么身份都应该为国家效力为大汉民族争光。这与你是不是宗教子弟无关。不要拿神鬼作伐说事。”

    “天下的其它人都得为国家民族出力。佛门子弟凭什么就可以不事劳作坐享其成?”

    “当然,你若真有神仙之能,不需吃喝不用消耗本国本民族的财富,那你可以理直气壮不干活。这大家理解敬佩。”

    “以上这些就是我沧北军的态度。”

    在众僧黯然的神色中,童刚收敛了笑容,变得郑重其事。

    “都听明白了。现在我宣布我家侯爷也是沧北军大帅的命令。”

    在场的僧人和河间府官兵都下意识竖起了耳朵、

    没想到宣布的命令首先不是对僧人而是对河间府兵。

    “大宋军纪,本官就不在此重复了。要说的是,你们这些官兵在沧北就要守沧北的规矩,服从沧北军政长官的命令。若你是觉得自己是河间府边军,不归沧北管,敢不听招呼不遵守规矩,立杀无赦。有一个杀一个,有一军杀一军。”

    河间府官兵从将领到小兵闻声无不神色一变。

    到了这时他们才猛然想起来:文成侯不止是沧北大帅,还是整个高阳关路的副节制使,并且对河北东西两路的边军都有监管训练之权,也就是有训练的生杀予夺惩罚大权,军法下说杀你就能立即砍了你。以赵公廉的强硬也绝对敢杀。

    关键是,沧北军不好惹。而这里是沧北地盘。

    瞧瞧随左屯卫将军来的三百骑兵,那精气神就和其他宋军不一样,一个个都腰杆挺直,目光锐利,彪悍矫健而昂扬自信,这不是装的给他们这些河间府来的兵看的,也不是伪装的好震慑押来的僧犯,那是一种很自然的动作与神情流露。

    强军就是强军,不是装能装出来的,自有那股子骇人的烈烈雄风血煞气势在。

    有此对比,再看河间府边军,那就是渣,十万大军也是按早流传天下的文成侯练兵基本法由宿太尉亲自盯着训练的,可别说是新编入的他们这些强征的根本不愿当兵卖命的无良者,就是老边军大将悍将身上也感觉总缺了点什么。

    他们这些在重重危险和压力下经过紧张训练的边军都不行,内地那些种种散漫不着调的地痞二流子兵就更不用提了。就连早已成名,一向被视为大宋第一强军的西军也不如沧北军,凶是凶悍了,只那没精打采混的样就等而下之了。

    有来自西北的河间兵清楚:西军将士是不得不打仗才当兵的,否则身后的父老亲朋就无法生存,但打来打去却始终无法奈何西夏的威胁,几十年坚持下来,别说是寻常将士就是许多中低级将校甚至军中核心重将都麻木了有浓浓的疲惫厌战情绪。而眼前的沧北军却是在文成侯和沧赵家族的感召下自愿当兵的,本身愿意积极为国为民而战,闻战则喜,以英勇流血牺牲为荣,以胆小畏战为大耻,每战就争相奋勇当先,不惜以死血拼到底捍卫国家民族的尊严和军人的神圣荣誉使命。

    只这一点不同就把两只同样名震天下的强军在境界上划分出了鲜明的层次,分出了高下。

    以前还只是听闻沧北军骁勇善战之名,现在亲眼看到了才相信:出同样数量的精锐,怕是西军也杀不过沧北军。

    这样的强兵,沧北有两万,听数量是不多,但足以击垮杀败数倍强敌。

    这就是文成侯不畏惧转眼秋收就会来的辽寇,不急于扩军的底气?

    手下有这样一只军队,人家有这个自信。

    而眼前的清州兵显然只是随机从清州城守军中临时调来用一用的常见将士,还不是沧北精锐,更不是文成侯的卫队,却已经有如此骇人的威势了,若是传闻的装备精良擅能以寡敌众的侯府猛虎卫队,那又该是何等风采?

    换个角度想一想,文成侯派自己的卫队长来负责处理僧犯和约束临时调配来的河间边军,却不另派卫队一人跟来帮着助威,也没派重兵来镇场子,只派了区区三百人,那是根本没把他们这些并不好管束的河间兵当回事,不怕他们不服不听招呼,也丝毫不担心怀着满腔怨愤颇有些气势汹汹而来的众多僧汉敢在清州闹事,不怕僧人和河间兵起哄一起悍然造反。

    或许这位左屯卫将军就盼着他们凑一块儿闹事甚至勾结造反呢,那样就能肆意大杀一场展示沧北军的骁勇凶悍无敌,给以后的接收工作顺利展开立下威慑开个好头,省了以后应对诸多麻烦的精力。不然他怎么会是鼓励闹事的心态?

    想通了这些,这些首批来的河间兵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刚才却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差点儿不知不觉当了骇猴的那只倒霉鸡丢了小命啊。

    幸好之前只是怀着给清州军些好看的龌龊心思,只是没严厉管束僧犯不准闹事,有袖手旁观瞧热闹的意思,想借机难为难为清州官府,为自己多争取混些重视和友善待遇,使在此的日子更好过些,而不是刻意放纵甚至挑唆僧人参与大闹。

    幸好哇当兵训练了几个月,怎么也有了点军纪意识,之前行事才下意识掌握了些分寸,没象当兵前那样不怕事大,就怕事不够大而习惯甚至热衷于掺和进去随意胡为从中取利。

    早听说了,文成侯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批评河间新编边军连猪都不如,说这样的人也配当兵?更不配当边军,根本不是为国牺牲打仗的料,简直污辱了大宋全体忠勇边军以血汗积累下的荣誉和形象,也不堪造就保卫不了国家,白耗钱粮。

    这位敢说敢做的侯爷显然对他们这些从天南地北专门汇聚而来祸害了沧州城的人渣不是一般的厌恶。

    那样指责也是在表达对无能的沧州知府郑居中的极度鄙视不屑,实际就是在嘲讽郑居中连猪狗都不如,对这位坑害了他家族也毁灭了他辛苦治理沧州成果的该死现任沧州父母官显示了他赤裸裸的痛恨与深深的敌意,对河间新军也不善。

    文成侯是这种心态,岂会珍惜借调沧北的河间边军?岂会在乎屠杀牺牲掉一批,泄愤并震慑以后来的兵?

    想到这一层,这些披着军服的无良之徒不禁更心惊胆战了,更深刻意识到若是不老实好好为沧北效力,不但没好日子过,小命也会随时没了。

    就算文成侯不屑于滥杀他们这样的只有黑心没有战斗力的废物,沧北军只成心给苦头吃也足够可怕了。

    混了几个月的兵涯,他们总算知道了,军旅中整人的花样实在太多了,也太方便了,随便玩一种方式也能整治得人简直生不如死。就比如说最常见的长途拉练,既要远途奔行,已经够要人命的了,还要负重就更要命了。

    若是还敢不服。

    很好,也不必换更凶狠的整人花样,就加长拉练距离加重负重,任你是铁打的汉子也得累得叫妈,拉练下来就跟死了一样。还敢不服?更好了,真有种。再加大拉练次数,天天合理合法拉练你,保证你练得吐血残废。

    以这些酒色掏空了身子的败家少爷衙内或杀鸡都无力的无良书生什么的兵,小身板哪抗得住这么折腾?

    他们已经在河间府训练中被老兵刻意教训多次吃过这种苦头,识趣,软骨头,赶紧服软,老实听话,小命才能保留到今天。就这已经是最正经又光明正大的方式了,更别说还有无数的阴损歹毒非法手段了。

    一同新编入军的昔日兄弟和帮凶,不知有多少因为刁顽难改就喜欢欺负人,在军中竖了敌而被稀里糊涂报复玩死了。

    来的河间军都老实了,也会通风报信让后来的交好兄弟也老实点。千万别犯事让沧北军抓到当倒霉猴杀的把柄。

    僧犯中的高僧比这些兵就更有头脑了,从对河间军透着森森杀机的命令中也进一步看到对他们这些僧人的强硬警告。

    关键是沧赵家族的说到必做到的名声,天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赵公廉赵岳兄弟俩的胆大敢干更是出名。

    既然赵公廉放话敢不守规矩者立斩无赦,那他就一定会真这么做。你根本勿须怀疑他敢不敢能不能。

    童刚见河间烂兵和一心想在凡间装神过神仙日子的这些僧侣更安静老实了,队伍有样了就不在训戒警告上多费口水。

    他目光炯炯转向僧侣。

    “现在宣布我家大帅对你们的命令。”

    和尚们无论高僧低僧文僧还是有些血勇之气的虔诚武僧都更紧张起来。关乎自己命运的命令终于来了。

    “都听好了。第一条。”童刚加大了声音,几乎是在大吼:“会医术的僧人出列。”

    僧人们万没想到这个,齐齐一愣,不知文成侯是什么意图,难知是福是祸,一时没动静。

    童刚策马靠近了不少,目光冷冽扫视这一大片已经长成了短寸的秃头,厉声再次大喝。

    “你们是没听清命令,还是你们没有会医术的?”

    “本将提醒一下,你们可要听仔细听明白了,错过机会就不会再有。”

    “阿弥陀佛。”

    随着一声竭力提气扬声的佛号,僧群中缓缓走出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僧。

    他来到马前竖掌微弯腰,“贫僧不才,虔诚我佛,会念经装神仙,也会些济世救人的医术,几十年来间接从医,坚持不懈,有难必救,尽力而为,但没治死几条人命,倒也曾救治好不少疑难杂症,义务救过记不清的病患,不收回报。”

    老僧的话,不傻的都能听出有嘲讽意味,无疑是对之前童刚批评质问佛门诸语的反击。

    谁说我佛门不肯为国家民族出力?谁说我佛门不事劳作坐享其成?

    我佛门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教化人向善,助人为乐,行善好事多了。哪一样不是重要的对国家和百姓有大贡献的?

    你一个丘八军汉懂得什么?少在此仗权势羞辱我们佛祖子弟。

    童刚呵呵一笑,却没理睬老僧的嘲讽。

    他清楚这是老僧借机想挑起争辩,是仍想以佛门最擅长的辩论口才说服他,也间接影响到自家大帅对僧人的心态。

    “很好。请你站到左边去候着。”

    一语打发了老僧,又扬声问:“还有没有了?”

    有了老僧带头,还从童刚嘴中听到个请字,顿时队伍中又先后走出十几位年纪不等的男女僧人。

    “很好。请你们也过去左边。”

    又扬声招呼:“还有没有了?“

    ”有医术功底又热爱医术的,你即使还没什么过硬治病的真本事也不要紧,也站出来。当然,不要滥竽充数。”

    这一声虽有威胁警告但流露了善意。

    顿时僧群一阵骚动。有十几个年少的小僧也出来了,各自自觉站在了先出来的人身边,无疑是学医弟子。

    童刚扫视着出来的僧人嘿嘿几声,感叹道:“四五千僧侣,连学徒都算上却总共只有这么几位。可惜呀!”

    最先出来的老僧一听这话,那脸顿时就红了。

    臊的。

    一个庞大群体,只极少数是有实用本事也愿意为国为民的,其它的全是只会也只想坐享其成当社会寄生虫的,这说明了什么?

    你佛门就是这么慈悲的这么对国对民做贡献的?

    “阿弥陀佛。”

    老僧高宣一声道:”是贫僧着相了。惭愧。“

    童刚变得严肃起来:”看来你是真正慈悲者。知道惭愧是好事,更是幸事。这才是来沧北边关应有的正确态度。“

    后面的话就不用明说了。

    在沧北好好干实事,真正为国为民出把力做出贡献弥补佛门上千年积累的罪过,沧北也自然会给你们僧人好日子过甚至能给予盼头。否则,哼——

    ”第二条大帅令,有高超厨艺的站出来,到左后边去。大锅饭做得好的,你也可以站出来。再提醒一句,这里是边关,军法森严,人命也不值钱。仍是那句话,不要滥竽充数。否则后果自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