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评估”罗轹自然是知道的,但罗轹显得很平静。 社会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相当多数地企业家在自身富裕之后都能作出的明智选择,但天眼国际集团在完成最初的资本积累后,并没有大规模介入那些暴利行业,而是选择了农业与水利这种在当前投入与产出并不相配的传统产业。 罗轹想,既然上苍在自己身上种下了神力。 那自己也要代表上苍为这个世界留下一片可以惠及千秋的神迹吧。
虽然每项工作都有人热火朝天地干着,但罗轹这几年也没有闲着,甚至比出道初期更加劳累,好在罗轹的身体是非人类地牛B,否则再多两个罗轹也给累趴下了。
第一个“累”就是“天上飞河”沿途各地,特别是缺水地区。 都希望“天上飞河”尽可能将管道“延长”,或者尽可能多开“口子”。 一些地方官员做其他什么的可能不行,但中国人特有的交际能力却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罗轹订有很多原则,但这些人还是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罗轹在北京的上班地点,特别是“五角大楼”,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干旱地区的领导带着他们的规划、理想和礼物登门拜访。 罗轹觉得“累”并不是罗轹不想解决这些问题,而是罗轹有自己更深层次的考虑:“天上飞河”让长江水翻山越岭从东南到西北,其动能与建设资金均为天眼集团全额出资,投入不小。 罗轹并不想以这项工程直接获得多少收益。 这在中国也是不现实的;罗轹是想通过“天上飞河”的贯通真正能为改变传统的耕作模式作出一些努力,就像一个三餐不饱地人突然吃上了西餐。 罗轹希望吃西餐还是要有吃西餐地样子,不能像吃中餐一样摆一大桌子,结果是浪费多半;虽然不尽长江滚滚来,但淡水资源也非常宝贵,罗轹想借此推行最先进的灌溉技术。 可惜地是,各地方官员带来的方案中,没有一家在这方面有所准备,在他们的印象中,既然有这么大一股水,那自然也要像成都平原一样,用水去漫地、淹地,这让罗轹相当失望;而当罗轹提出由天眼集团的农业公司来具体指导如何耕种如何用水时,地方上似乎又失去了积极性。 他们的算盘其实也很简单:希望“天上飞河”水务公司直接将水批发给他们,由他们来一家一家地零售。 对此,罗轹自然不置可否!由他们卖?一来会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不上来,二来很有可能在矿虫、电虫、税虫等“蛀虫”之外,诞生出一种新的“水虫”。
所以,“天上飞河”水务集团除了最初计划的200个大型水库之外,与沿途地区的关系由此陷入了僵局。 不过,按照既定计划,“天上飞河”水务集团和“中国西部陇南经济发展总公司”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中国四大沙漠地区的水务推广计划获得了相关地区的大力支持。 确实,那些不毛之地有可能几年之内变成良田和绿州,让任何一个官员都有一种兴奋感、成就感,当然也少不了一种政绩感。
对于这四大沙漠,罗轹的第一个措施就是买断移民,给农牧民一笔钱,将其房屋等财产一次折价,由公司全额支付;对于极少量耕地,公司采用“等量置换”方法,即在规划后的新土地上划拨相应面积的土地给农户耕种,当然得按照公司的统一技术要求耕种才行。 这些每平方公里2人以下的人烟稀少地区,罗轹的这个行动并没有花多少钱,反而获得了农牧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由此,罗轹获得了四大沙漠的充分改造权、支配权。 同时,罗轹与地方政府签订了50年的沙漠经营承包权,按每亩每年1元的价格承包,按年给地方政府付给,174平方公里26亿亩面积,相关地方的财政收入立即可以得到改善,而且随着绿化、林业、农业、食品加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开展,地方税收将会呈现良性增长势头,如此优惠的条件和美好的前景,让沙漠地区的各级政府想不拥护都不行。
罗轹的第二个措施是在四大沙漠地区分别成立“农业发展总公司”,对沙漠地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并进行前期基础建设,水、电、管、网、路全部一次到位,然后又承包给其他农业生物公司进行承包经营。 由于地形的原因,罗轹主张四大沙漠地区宜农则家,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但都要求采用最新技术精细耕作,高产高效。
第三个措施则是大量培训农业工人,只有取得了指定培训单位的结业证的农民才有进入四大沙漠地区工作的资格。 现在,位于酒泉之北金塔县的四个大型沙漠农业培训基地已经正式开学,为了减轻农民兄弟的负担,罗轹特别关照免除了住宿费。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和国家公用事业部门进入四大沙漠的规划也已经完成。 来源于白云边闪族人的特种生物在天眼研究院几年的研究中,已经培育出了适合北方沙漠化土地气候的新的物种。
寒杨。 这是一种耐旱、耐寒的速生树种,特别适合在寒冷、干旱的北方地区生长。 经过试验,这种新的树种即使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的半年冬季里,也可以长高120厘米,只需要三年时间就完成可以长成高20米,径粗35厘米的成材,是最好的防护林和用材林。 这是今后四大沙漠的主要树种。 而且,这种寒杨树干挺拔,树皮浅白,有些类似于白桦林,到了春夏,枝繁叶茂,婷婷玉立,还是很好的行道树和观赏林。
旱苕。 一种类似于南方山地的红薯的新物种,它是一年生半牧半农作物。 在四川盆地,苕藤一直是喂猪最好的青饲料之一,“养猪大省”的名号,其中苕藤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虽然现在大多喂精饲料了,但苕藤丰富的营养却是有目共睹的。 旱苕是红薯与白运边一种藤本植物杂交的产物,它的生理特点是耐旱,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扦cha下去后一个半月就可收割第一季苕藤,一年可以收割三季,亩产可达8000公斤,折合成干草饲料可达2000公斤;第二个特点是旱苕藤的营养十分丰富,它的营养寒量是现在最优质牧草的两倍。 同时,旱苕在第三季苕藤收割完之后,地下还可收获苕根,这种类似于红薯和精条状块茎含有丰富的淀粉和精纤维,可用作磨淀粉,也可作精饲料的主要成分,在试验基地,这种苕根的亩产平均在2000公斤左右。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收获也需要相应的肥料和成本投入。 如果能实现旱苕——牛羊——粪便(生态肥)——旱苕的良性循环,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自然会更为可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罗轹从想像中回过神来,自言自语地说道。
PS:今天第二更,下午和晚上各有一更。 正在努力码字,以补上前日和昨日所欠字数。!~!
..
第七卷 龙腾东方 第125章 龙抬头
这东风,自然就是长江之水了。
最初,当罗轹的天眼国际集团向国家提出“天上飞河”的立项报告时,其前所未有的构想把包括主席在内的高层都惊呆了。 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如此大胆的设想与计划,包括上世纪初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也没有这方面的设想。 它浩大的工程量、巨额的投入、对施工设计与技术要求之高,都是没有先例可行的。 与这条“天上飞河”比起来,国人引为自豪的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显得就像儿童过家家一类的作品。
在天眼国际集团这份名为《关于修建从宜昌伍家乡到新疆民丰岔口的引水工程的报告》中,罗轹提出了如下具体的指标和要求:第一,主干渠引水量要保证我国沙漠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经过测算,按渠道内宽30米,水深25米,流速3米,即每秒平均流量2250立方米修建即可。 第二,主干渠采用全钢筋混凝土结构,渠顶部修建成半封闭式平台,渠顶部修建成双向六车道全封闭高速度公路。 第三,沿途水流提升站扬程最低不能低于50米,最高不能高于200米。 第四,各支渠尽量采采管道输送方式……
最后,真正打动高层的还是天眼国际集团5年内决定投资10000亿美元(上文所述1万亿人民币有误,老雪估计修不了几公里)的大手笔。 工程本身造福千秋地意义。 工程修建对国家经济的拉动等,都让高层领导十二分的心动。 当然,罗轹也提出了其中百分之四十的建设资金向国家贷款的要求,一下子,罗轹也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
每秒2250立方米的流量,相当于宜昌段长江枯水期四分之一的水量,对长江下游地工农业生产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而且。 “天上飞河”地取水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季,真正进入长江的最低水量时。 完全可以不取或少取水。
这是一条长达3000公里的巨龙!它的龙头就扎在长江边上的伍家乡,而龙尾则位于遥远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它的龙爪、龙须则深深扎进了西北所有干渴地土地!
2014年10月1日下午2时,宜昌伍家乡。
几年来机器的喧嚣终于停止,取而代之的是占地1500亩的“天上飞河长江取水基地”上的数万名建设者、取水基地管理人员和各地来宾。
长江边上,最高的建筑是150米的巨大的基地主塔,俗称“龙头”。 这个“龙头”说它是塔还不说是一个屹立在空中地大水槽,这个长500米。 宽40米,最浅处5米最深的出口处深35米的异型长方体建筑森然地矗立在大地之上,其气势甚至比三峡大坝还尉为壮观,堪称世界第一!连接这个巨型水槽的,是2000根直径1米的瓦蓝色钢水管,这2000根水管上接巨型水槽,下接长江边安放的2000台巨型水泵。 如此巨大地空中建筑,它的底部仅仅由60根直径3米的水泥柱子撑着。 在外行看来,这种结构有些头重脚轻,但建筑师们并不担心这些。
虽然事实上是取水、存水、过水的水槽,但因为建筑师们的精心设计,它给人的感觉就像一道空中廊桥或一面巨型的古墙壁,两面的壁上。 绘满了大禹治水、李冰治水、郑国渠、大运河、红旗渠等古今治水故事与传说;同样,廊桥的顶部用琉璃瓦进行了很好的装饰。 从下向上看,它巍峨、雄壮,还略略有些飘逸。 连接“龙头”地底部与顶部,是四部观光电梯。 在“龙头”地顶部,有供游人的参观平台和走廊,以及介绍整个“天上飞河”工程地展览室。 俨然一个旅游景点。
“龙头”的颈部就连接着“龙身”——“天上飞河”的主渠。 在距“龙头”500米之外,则是一座巨大的螺旋型立交桥。 目前,立交桥主体工程已经竣工,但距“天上飞河”高速公路通车还有两个月。
“龙头”之下到螺旋立交桥之间的地带。 按罗轹的要求。 建设有小型广场、园林、宾馆、车站、停车场、旅行社、西部特产展示及交易中心等。 特别是旅行社和车站,待高速公路通车后。 第一辆驶上这“天上飞河”高速公路的将是由“天上飞河”旅行社开出的第一辆从伍家乡直达民丰岔口的旅游客车。 沿途壮丽的山川、历史古迹以及连接这“天上飞河”近百个大大小小的人工湖泊,将让游客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
今天,“天上飞河通水仪式”是国庆系列节目的重头戏。 “龙头”和“龙身”上挂满了彩旗、汽球和横幅。 其中一幅横幅用直径5米的大字写就,特别醒目。 “天上飞河,龙腾东方,中华万岁!”让现场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心潮澎湃!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天上飞河”途经地区的湖北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甘肃电视台、新疆电视台,以及香港、台湾的电视台等海内外数十家电视台从上午10点就开始了现场直播,与过去的同类现场报道相比,这次现在报道还有四架直升飞机。 这个场面实在是太大了,只有从更高的角度才能拍出这千年难遇的盛事和盛况。 来自于中央、国务院、各相关部委、省区的贵宾此时已经在庆典主席台上就坐,“天上飞河”建成暨通水仪式将于2点30分正式开始。
因为这是罗轹的理想,所以他没有拒绝敬风请他在主席台就坐的安排。 此时,罗轹正坐在今天的最高贵宾——吴副总理地身边,与吴副总理亲切地交谈着。
“小罗。 你可是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啊!”吴副总理看着横空出世的“巨龙”,有些感触地说道。
“总理过奖了。 我只是觉得那大片沙漠搁在那儿浪费了,就想把它变成牧场,变成粮仓。 ”罗轹谦逊地说道。
“这种想法也许很多人都有,可谁真正地行动了?想国家设计的南水北调工程,包括三峡工程的修建。 哪个工程不是倾全国之力?可建设起来速度还没有你们一个民营企业的快,而就工程的社会效益和历史价值来说。 也远不如你们的这条天上飞河。 ”吴副总理说道。
“这个我不一定说得好。 国家决定上一项工程,既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是否超前等,要照顾到方方面面,民营企业就没有那么多顾虑,或者说胆子比较大而已。 ”罗轹说道。
罗轹当然不好说啦。 从大处看,罗轹确实有造福西部地一种冲动。 客观上这一工程也会大大促进西部的经济发展;从企业地可能收益看,这种投入也不符合资本为“逐利之本”的本性。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天眼国际集团在17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拥有了优先的权利。 因此,谁又能肯定在现有的什么石油矿产之外,地下会没有其他的矿产?谁又能肯定随着西部条件的改善,现在一亩沙漠每年1元地租金不会变成百元、千元?在某种意义上,只要水到、路到,这些沙漠很快就可以变成牧场、良田。 虽然现在农民种地不再交税。 从事农业生产的效益相对低下,但谁又能说农业没有前途?在大规模机械化耕种的前提下,再配以最新农业技术和市场条件,农场,牧场,大型农场。 大型牧场的出现,将让中国农业从未有过的规模效益正式登上21世纪的经济舞台。
所以,在罗轹意识的深处,他认为他的这笔买卖不但不会亏损,还会大赚特赚。 为了等待这一天,自罗轹作出“陇南决定”后,天眼国际集团就派出了代表团,前往现代沙漠农业地样版国——以色列,去学习、取经和聘请专家了。
“陇南经济特区”党委书记刘远锋作为特邀佳宾同样坐在主席台上。 与其他的领导和来宾相比,刘远锋有幸第一个聆听到罗轹这一宏大的构想。 而且率先在陇南经济特区成立相应公司。 对接今天的盛况和即将到来的井喷式的发展。 作为这一历史自始至终地关注者、参与者,刘远锋的心情无疑是激动的。 甚至比别人还多了一点点成就感。 刘远锋在关于“陇南经济特区”的设想中,相当部分的内容都将在17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扎下根来,开花、结果。 试问,在当今时代,有哪一个地方官员的主张可以有如此的待遇?
“天上飞河南水北调工程建成暨取水仪式现在开始!全体起立!唱国歌——”东道主湖北省省长通过现场的音响传向四方,高亢而悠远。
“有请国务院吴副总理致辞——”
“有请湖北省委书记致辞——”
“有请工程甲方代表天眼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