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魔工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屠魔工业-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巨浪江平原有条大的支流,汛期刚来时还好,等到五月初巨浪江水位上涨到某个程度时,江水倒灌进支流,两天不到就淹没十多个村子,入江口一段成了片浅湖!

    幸亏倒灌有个过程,人倒是都跑掉暂时无事,可汛期也才开始呢。

第45章 大水() 
水汛初时没造成什么人员死伤,接下来问题就大了。

    支流的水流不进江里,只能横着发展。

    平原之所以叫平原,就是地势过于平坦,地势高些的地方也高不过几丈,除了平日用于浇灌田地的沟渠,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入江口一代一天天变做泽国。

    什么?修士想把入江口附近的地施法下沉控制淹没面积!?

    地主农户都不让。

    被水淹过的地,来年只要撒一把种子上去,什么都不管,就比别的地长的更多更好,虫害也无,把地沉下去变成湖,谁会答应?

    要强行执行,可以啊,把这数万人变成尸体就没人阻止了。终究修士是来帮忙的,不是来杀人的,大臣们显然没这个胆子上奏杀自己人。

    修士们倒是接到另一份工作,处理水患期间各地水域里蹦出来的水怪蛇妖。可惜今年未见着蛟精,不然可能要拼杀一阵。

    不止玉剑山,其他修行门派和武林人士也动起来,是不是为了钱都不用讨论,短短时日里,互相争抢产生的人员损耗就不下于水怪锁造成的。

    若是平日里数十年一次的水患,到此也就差不多等水退去了,可今年才到哪啊,支流淹没五十多村庄时,才不过五月中。

    夏汛还没来呢!

    晴了几天,水患略作消停,入江口一带浅湖小了些,民众正指望着回乡。

    五月的最后一天晚上,黑云压顶暴雨忽至。

    一夜之间,浅湖又退水前的大小!

    这回淹死不少人,多是在浅湖边搭棚子准备回家种地的地主农户。

    暴雨一下,再没停过。

    修士上去驱散云层也无用,云层厚厚数里,驱散一点其余又补上,用不了多少时间,驱散的那点也变回乌云。

    六月初五,巨浪江北岸决口。六月初八,南岸决口。

    顷刻间,出来个纵跨五、六百里的“内海”,四座城城墙垮塌,七座城被淹!

    部分城里水不深,却也淹了一层楼,灾民们集中在屋顶,一边淋雨一边望天,不知是想死还是想活。

    为什么修士不加固堤岸?

    因为根本没有用,巨浪江两岸平原连着的江堤加起来千五百里不止,水位高到这时的程度,最后剩下三、四尺高的人工堤根本一点用都没有,任何地方都可能决口,一个金丹期弟子面对如此水情百丈都护不住,何况也不是所有的弟子都能施展土元、水元术法的。

    别说是只有玉剑山和周边几个小点的修士门派在,就算再来几个玉剑山,也凑不出那么多金丹弟子。

    是,玉剑山金丹弟子已经有五百多号人,可首先就要排掉两百号仅能以咒法维持微弱建设能力的剑修,再剔掉施不出土元术法的练气士,家里偶尔也需遣人排水,又能有几人去护四百里外的江堤?

    总之巨浪江决口,终于冲掉民众最后一丝幻想。

    眼看大水下半年可能都退不干净,于是官府开始组织南迁或北迁,玉剑山已经做好的三艘飞艇在往后的一个月里,负责救人和为官府运送赈灾物资。

    对了,这个官府不是大赵,巨浪江南北两岸,都属于天青国。

    天青国比玉剑山东边的大赵大很多,幅员四千里,南边以巨浪江、海江为界,北连黑河,巨浪江平原是该国唯一一块包含巨浪江南岸土地的地盘,因为南岸东边有梨山山脉为天堑,把这块地跟其他人类活动区隔开了,西边很是荒凉,除了天青国别人也拿不到。

    顺带一提,梨山山脉就是玉剑山小盆地北面的大山,无路可通,西村西北方向百多里的柳山,则是天青国最南端的城。

    这次玉剑山助天青国赈灾救灾,倒是没有自己破费,天青国虽是三年遭了两灾,不过坐拥巨浪江平原的产粮宝地,倒也比北边其他国家好过很多,多多少少的还支付了玉剑山一些运输费。

    旱灾来,人一个个倒在路边饿死,水患至,只那么一下,片刻间百多万人就没了。

    而这样的灾难,还仅仅是序幕前的暖场罢了。

    玉剑山同样受到连续暴雨天气影响,预计亩产会大幅下降,不过这些可以派遣弟子帮忙种田找补回一些,所以大部分日子还是如常一般。

    这天沈文剑从人石学舍接回刘香湘,刚刚在食堂吃过东西回屋,外面传来叫喊。

    “师父师父!姗姗来了!”

    沈文剑开门,外面是比年前又大了一号的余灵珊,脸上还是带着显眼的婴儿肥,头上仍带着兔耳,看新旧很是爱惜。

    左右看了看,只有余灵珊一只。

    “你乐乐师父呢?”

    “乐乐师父下山去了,要姗姗在师父这住几个月。”

    “进来吧。”

    带姗姗进门,站在后面的香湘才跟她打招呼。

    她们俩在前面聊,沈文剑在后面看着姗姗挠头。

    几个月?

    干脆送去上学吧。

    突然间沈文剑注意到余灵珊身周的灵气

    “姗姗,你什么时候筑基的?”

    “啊!?姗姗你筑基了?”香湘吃惊。

    “上个月呢。”余灵珊本来还想找机会施个咒法吓他们一跳的,没想到见面没几秒就被戳穿了。

    “恩,行吧,你们聊你们的,我去书房,没事别找我。”说完自顾自的钻进书房去折腾天河实验室了。

    等沈文剑消失在门后,余灵珊鼓着腮帮子小声发表不满意见:

    “讨厌,师父都不夸人家的。”

    刘香湘捂着嘴笑,拉余灵珊进屋说话。

    进屋,香湘帮姗姗铺被子,那边已经开始叨叨。

    “香湘姐你筑基了吗?”

    “没呢,师父不让。”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她去年就该筑基了。

    “为什么呀?”

    香湘把被子铺好,坐到床尾,拍拍身边床头的位置要姗姗过来做。

    趁姗姗走近的时候,她瞄了眼姗姗的胸口。

    “谁知道呢,师父总是古古怪怪。”

    姗姗坐到床头,认同的点头:“嗯,香湘姐,你说师父会不会又要姗姗读什么怪书?”

    香湘摇头:“不会,师父肯定让你跟我一起去上学!”

    “又上学?香湘姐你现在在上什么学啊?”

    “进修班,琴棋书画的都要学。”

    姗姗听了大眼睛眨两下,瘫在床上:“啊——!应该跟乐乐师父一起下山的。”

    余灵珊跟着冷云混了一年多,只偶尔见见,已经快不记得师父最喜欢让人读书了!

    “多学些东西也好,你看你都长不大。”

    “胡说,姗姗长高了好多呢。”

    刘香湘笑着摇头,不再说这些,跟余灵珊说起闺房话。

第46章 又爆炸了() 
沈文剑借着天河实验室的便利,上半年已经慢慢生成了些材料,完成了地质探测仪的设计与样品制作。

    经过了样品制作的过程,再还原成制造手册,在工序、工艺等方面会有不小的优化,要在外面进行还原不会碰到什么障碍。

    这样科研部今年下半年就可以把精力专心投入灵石再充能的开发上,成果不行的话十二月再拿出地质探测仪项目都够时间。

    现在沈文剑拆了地质探测仪样品,边凑材料,边设计接下来的个人项目——自动化控制系统。

    这是为科研部地面的新基地设计的,沈文剑希望通过它完成基地对灵力(电力?)、水源、仓库出纳、安全方面的自动管制。

    目标没有很离谱,算是为卫星体系中很小的一部分做初步技术准备。

    科研部炼器组上半年学习任务总算完成,也开始安排下半年的工作。

    下半年工作会议,没让学徒入场。

    “灵石再充能,在我们已经有一定符文技术储备的情况下,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它。”

    年初会议上已经说好,所以现在也没引起震惊。

    沈文剑继续:“听说有修行门派研究了百年也没有成果,大家会不会担心我们也白费力气?”

    “部长你就说怎么做吧。”

    “很好,做之前不要去想着失败,就算今年没有成果也不会怎么样,我们已经有后备计划获得明年的资金。现在说说开发方向”

    沈文剑计划围绕着热力环境展开开发,为什么选热力环境而不是压力环境,他也给各同僚做了解释。

    简单讲就是热力环境如果更能出成果,更容易进入应用阶段。

    如果是压力环境,几千上万吨的全方位压力,器械如何做?做出来如何充能?直接压力一上去,灵石残余晶体弄不好就成粉状了,而如果以气压、液压浸泡的方式去提高压力,只怕现阶段的工艺手段,压力还没到,器械先爆了。

    进行热力环境开发有个前提,就是灵石残余本身是不可燃的,这一点沈文剑在做预研时已经有了结果。

    大体上灵石残余晶体分作三种,一种水晶状态,另两种是有大小区别的颗粒与粉末,其中只有粉末会被烧掉,当然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或许有别的结果,所以才需要各种实验一步步推进。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们先假设灵石是在热力环境下生成的,那么是什么样的热力环境生成的灵石?第一步工作就是尝试还原该环境。要怎么做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灵石残余晶体在什么温度下可以如打铁般塑形,又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液体。”

    第一步是熔融实验。

    确认灵石残余晶体的熔点和易塑形温度,为获得精准温度而不是随便臆想的数值,还需要个能应用于高温环境的温度计。

    温度计也有两个方案,一是非接触式的热辐射探测型温度计,二是以炼器手段强化的直接接触式温度计。

    当场投票,探测型立刻被淘汰,毕竟大伙都会法术,也不怕温度高拿不出温度计进行读数。

    然后是热力平台。

    炼丹炼器的炉子太小,而且以纯人力方式,也不适合长时间保持稳定高温,沈文剑还要求新的平台要更容易在热源区以外观察。

    高温温度计的开发和基本熔融实验交给炼器组,沈文剑和古老两个负责热力平台的开发。

    热力平台是项很重要的实验设备,沈文剑与古老说明了未来的用处后,古老支持把热力平台在新基地里做成固定式的,也就是要开发两个版本。

    为此沈文剑修改了基地图纸,专门下山去跟工头说了声。

    说起基地,这会儿根本还没开工呢。

    因为五月末以来的暴雨直到六月初九才歇气,之前找师兄弟们移石头开出来的坑都灌满了水,后面晴两天下一天雨,坑正好养鱼呢。

    水太多,又还有雨,施工队伍这会儿也只能先整理地块、铺石砖、砌围墙,基地够大,活多的很,等秋天再排水都有事做。

    沈文剑也不催,等天彻底放晴了,找个时间抽水就好,抽水比动土容易的多,他一个人都能做,师兄弟都不用请。

    这边通报过,还是回去开发热力平台。

    先开发的当然还是竹石峰科研楼暂用的,在动力炉房不远空地建个新房,在里面折腾。

    这版的设计思路比较简单,跟灶台差不多意思。下面加热,固定式坩埚里放实验物,同时坩埚有额外的能量线路,可以外接灵气来源,隔热通过上面一个排烟扇一样的盖子上的阵法进行空气隔热,隔热效果肯定不如实物加阵法,也能让人在一米左右的距离观察坩埚内的情况。

    沈文剑主攻炉温,这次还是用焦煤,依赖法阵对焦煤火焰进行加温。

    古老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制作足够厉害的坩埚,不仅要耐高温,还和炉温课题一样在耐高温的同时保住上面的阵法不坏难度才高,因为以后要做成专业的热力实验室,现在就要做出耐受温度接近四千度的坩埚来储备技术。

    四千度,古老开始没什么概念,爽快的答应下来,等炼器组高温温度计制出来初版,他才惊觉自己平时炼器的炉内温度最多才两千五六百度!

    古老改进坩埚的时间也没有浪费,先用着耐受值和炉温都在三千度的第一版热力平台做灵石的各种实验。

    沈文剑和炼器组分检了数种颜色的水晶状灵石残余晶体,实验的结果显示,不论什么颜色的晶体,它们的熔点都在2300度到2600度之间,可以得出颜色不同的晶体主成分一致的结果。

    灵石残余晶体的熔点属于很高的类型了,可塑形温度要低的多,在1700度上下,这是金丹弟子用丹炉就能达到的温度。

    从可塑形阶段起,一直到熔点以上接近坩埚极限,反复做着各种充能实验。

    结果非常惊喜!

    在两千度的位置,实验成功为灵石充入了火元灵气!

    但是!

    可能是冷却或别的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灵石在冷却中发生了爆炸,把初版热力平台炸掉了!当时灵石跟耐火平台的距离足有两米多!

    幸亏在场的都是金丹,沈文剑也特意要求全员以真元护身,不然就惨了。

    “厉害,比五雷咒也不差。”看着几乎成废墟的小房,炼器组的人发表着感慨。

    “嗨!眼看都要成了,这炉子都没了!”

    “非也非也,离搞成还差得远,我看是冷却时裂掉了。”

    “还好没充多少灵气,不然连大楼都得炸了。”

    这一下把沈文剑也炸懵了,灵石本身在冷却中爆炸,又不是设备爆炸,仅分析原因只怕都需要反复炸几次,热力平台浑身上下的阵法可都是钱啊。

第47章 好贵的药() 
没办法,暂停实验,等有更成熟的热力平台再说。

    沈文剑找古老,又为坩埚增加了新任务——防爆阵法。

    即使有古老这位炼器大师,在增加了额外要求后,仍然花了三个月,前后烧爆了几只高温温度计,才终于把坩埚耐受度提高到四千度上下。

    当时沈文剑的燃烧室温度还没提起来,最终为了测试四千度的高温,古老把他师父都请来了。

    古老的师父在炼器学识上可能有点跟不上时代了,但是他老人家有玉剑山最强的火种,据说是地心火,也不知真的假的。反正最后坩埚测试的时候,火焰温度的确是高于四千度了,因为又烧爆了最新版本3900度上限的气态温度计。

    “不如孙师祖也到我们科研部来玩玩?”沈文剑一看炉温,立刻知道眼前是特种人才,有钱都培养不出来。

    孙师祖有些皱的脸皮抖了抖,摇头:“年轻人古古怪怪,老头不喜、不喜。”

    如此就错过了一位特种人才。

    古老的师父辈分太高,看起来又是比较传统的炼器师,虽然错过却也没觉得太可惜。

    拿着新坩埚,沈文剑和古老再做了个简易版热力平台,加上了各种防爆,防骤冷骤热的功能,这一版仅仅材料耗费就差不多三千两银子,还没算古老和沈文剑几个月的人工、脑力。

    实验再开又小心了些,都用小号晶体来做。

    加了防爆,晶体缩小了,充能也更谨慎,终于在几次无损伤的小爆炸后,找到了原因。

    原来是充入了火元灵气的灵石在冷却过程中灵气逸散,并导致还未固形的晶体变形后产生的爆炸。

    “这样的话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