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魔工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屠魔工业- 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采用立体构架,设计论证会更复杂,但制造起来反而会变得简单很多。比如二代芯片量产设备,按财务换算一套是四十亿,从材料入场到芯片出厂有三百多道工序。换成立体构架之后,三代芯片的量产设备搞不好就会降到10亿以下,而且工序减少后产能还更大。

    如果没有超算,即使有想法也只能流口水,现在工具并不缺,异面体三维符文录制技术要转为其他材料的四符文级别加工技术,缺的也只是时间。

第535章 芯片计划调整() 
听说芯片组决定偏移路线,沈文剑把人喊到掌门殿来开小会。

    喝了几口茶,沈文剑问:“之前做的准备工作都放弃吗?”

    “也不算都放弃了,我们打算改变想法,把之前积累的成果,转为对二代芯片的升级,不作为第三代产品出现。就像掌门教的,有质变的才是代差。”池工解释着,还顺便拍了掌门的马屁。

    沈文剑笑着摇头,对马屁不太感冒,追问:“有计划了吗?”

    “是的,我们这几天正在整理技术资料,为了更好的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二代芯片改进型会稍微做厚一点,大小不变,保证能直接替换现有的二代芯片。”

    池工几个做的准备工作还是很充分的,知道突然放弃准备了很多年的技术进行转向,肯定会被追问的,其实事情捅出来之前他们就已经在刘香湘院长那汇报过想法的,这几天就在院长的要求下先转而做二代芯片改进型的计划。

    “提升的幅度呢?”沈文剑比较关心这个指标,如果提升很小,改进不改进的也没太多意思,浪费时间。

    “逻辑算力的改善不会很大,提升在一倍以内,模拟算力的提升应该能在一倍到两倍之间,具体更准确的数值,大概要在工作开始之后两个月左右才能拿出来。”

    这个数据比沈文剑估计的高不少,眼前不是硅芯片,也没哪个大忽悠来吹摩尔定律(注1),八年能翻倍已经很不错。

    从周边考虑,这个节点把为三代芯片储备的技术转换为升级版,机器人、超算都不需要专门改动,便能获得不错的性能提升,说不定还能反过来促进“智慧机械”工程的进度。

    考虑了一下收获就不计较积累损失,沈文剑问出最后一个问题:“不错,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估计十八到三十个月之间能够完成实验室测试和外层空间效能测试,期间我们会综合考虑设备改进的需求,尽量吧设备改进周期缩短到三个月内。”池工的准备果然很够。

    “两年,尽量在两年内做出来,也许我们会碰上很麻烦的事。”如果真是二十六个月左右一个祭祀周期,下一次邪能源变化距离现在就只有二十个月了,时间上无法缩的太厉害,但也不能太宽松,说不定就真的要用上更好的芯片组建高级机器人军队。

    继芯片组之后,航空航天组稍后一些也定制了全新的空间站计划的第二阶段规划。

    这倒是还好,因为第一阶段十人左右的空间站居住都没有完成,第二阶段还早得很。

    新规划中改变最大的还是闪电04的计划,航空航天组需要高级材料组配合机动组,弄一种新型的四符文定式录制专用设备,和一般的实验室设备不同,航空航天设备都是体量巨大的家伙,而且不进行量产。

    新型录制设备的要求,是能对固定车间内的骨架、蒙皮、发动机等,依据预先在计算机内储存的图样进行指定的四符文定式录制。

    与其配合的还有全新的骨架、蒙皮、结构件、耐热件生产技术,之后的航天零件,需要在表面,至少是某一个表面,形成异面体颗粒可以理解为看起来像瑕疵的规则结构。

    借助四符文定式体系的多功能性与高效特点,航空航天组打算在闪电04上实现智能蒙皮技术。

    飞行器这个东西是很复杂的,亚音速和超音速的气动外形截然不同,超音速跟高超音速的最优气动结构也差距甚远,在跨音速、跨高音速飞行时,就得综合考虑各阶段的需求来定制形状。

    例如白天鹅就采用了可变后掠翼,以实现同时兼顾亚音速飞行和超音速飞行的气动需求,但它在两个飞行速度下,都不是该速度的最优气动结构。

    智能蒙皮跟真的变形金刚差不多,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部分变形,但外观上没有变形结构缺陷。用在飞行器上,最显著的优势是可以实时微调气动外形,实现气动效率的飞跃,显著提升燃料利用率,用更少的燃料送更重的东西上天,有利于把闪电04的有效载荷及空间做的更大。

    航空航天组的智能蒙皮,还会有一个物理蒙皮没有的特殊优势,他们打算借助四符文定式的多功能化,让智能蒙皮在大气内产生法术型等离子推进器的效果,这一项,则是基于新的化合物储能体定制的,这么大能量密度的东西,做航天器不带一点上去心里不痒吗?

    该计划如果实现,闪电04的预期冗余载重量,会从20吨攀升至50吨以上,不管是加装载人舱或是运输体积超过两百立方的大件货物,都会更方便。

    沈文剑看过就直接给签字通过了。并不是他对空间箱子的改进项目完全不抱信心,而是智能蒙皮真的是很重要的技术。可以说这项技术一旦成熟,闪电系列能在绝大部分岩质行星进行大气往返飞行,即使实现无元晶远程控制空间箱子或造出上千立方的,想最终造出大吨位空天飞机,智能蒙皮是绕不过去的早晚要做。

    现在既然航空航天组觉得技术能够实现,就趁着空间站第二阶段还没展开先做了,正好节省计划后续的成本。

    接下来核能组也来凑热闹。

    核能组要求的设备支持上和航空航天组有一部分重复要求,目的是造出超小型化的核能装置,所谓的单棒装置。

    裂变原理的能量生产装置,是中子不断传递和增殖的结果,燃料棒越多越密集,中子利用率越高,燃料棒“燃烧”越充分,水体在这个过程中是减速器,降低中子速度控制链式反应速度。

    核能组的计划是通过四符文基础的多功能超复杂阵法,实现粒子的全面人工控制,水都不要了,就个壳子插根燃料棒就开工!

    东西做出来,裂变能量源的最轻量化单位,就会从现在的八百吨,缩减到十吨以下代价是单棒装置的壳体会消耗能量产出的20%。

    这点浪费不叫事,实现了核能便携化,连飞车都能背个核能装置到处跑,20%的浪费算什么。5%的燃料棒,一百千克的成品棒,能提供上万吨煤燃烧的能量,能量密度正好也是化合物储能体的三百多倍,虽说壳子加棒子的重量会成为一个门槛,但需要更多总量更佳续航力的地方核能还是有优势的。

    还什么可说的,做呗!

    设备也不算重复开发,增殖堆技术看来还是有点卡壳,先放几年说不定灵感一来就突破了呢。而且真做出来之后,在有触媒增殖堆的前提下,沈文剑估计自己也不乐意他们接着改进高速增殖堆了,裂变能源便携化完成就该弄聚变,再折腾裂变前途不亮。

    以这一批计划为主,代表着三符文定式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接下来玉剑山开始真正迈入四符文定式的高端玄学世界,七十二变的法宝、对行星武器,都可以逐步考虑列入开发计划里。

第536章 农业系() 
一边应付着家里各种开发计划的调整,沈文剑还顺手让真六从幸存者手中忽悠到了两颗土豆。

    中原星上是没有土豆的,块茎植物里用来填肚子的,只有几种跟干瘪凉薯差不多的东西,类似地瓜的东西倒是有,可产量和个头都堪忧。

    正因为似是而非的东西多了,沈文剑去年发现大裂隙幸存者开始种土豆后,并没急着参和,等那一株长好被幸存者挖出来,确认了真是如他所想的土豆,计算过大概产量,才让真六用两匹布去换了两颗。

    只有两颗,剩下的还是给幸存者继续种。

    这两颗土豆都没有运回玉剑山,先转移到大裂隙二号营地里,确认过无毒、无特异细菌、病毒。

    显微镜观察的部分是沈文剑亲手远程操作的,一看吓一跳,特么真是四倍体土豆。不知道这物种到底跨越了多少个世界来到中原星,又或者是康特罗姆世界本地培育的四倍体。

    四倍体土豆啊,亩产一吨跟玩一样!

    换算到中原星的现行度量,每顷的产量可以轻松超过十五吨,而且这东西在温带能种两季!

    现在乐园城种植的水稻,经过多年的品种改良和耕种改进,每顷每季勉强有六吨,看起来也还马虎。可这是水稻,又耗水又耗肥力,水田对机械的要求还特别高,算的上主食里最难种的。水田里可以养青蛙、淡水鱼之类的副食,可人的精力有限,养这些又会影响水稻本身的种植面积,收获时也更麻烦。

    小麦比水稻产量还差一点,但人家种植起来地况良好,牛、马、骡子、手推车都能很舒服的应用于种植,如果一个壮汉能种十亩水稻,去种麦子绝对能种二十亩以上,是较容易进行机械化种植的作物之一。

    相比这两种在东方文明里最重要的主食,土豆属于傻瓜式种植,四倍体埋地里然后每天祈祷,一亩地两季就能养活至少三个人!

    对,完全不用管,只要信仰就可以养活人!当然管一管产量肯定会更高很多。

    更难收获的主食,也许这也是东方系文明一定会和勤劳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吧。

    确认了是四倍体开始做实验室培养。

    到五月底,两个土豆中实验剩下的一个半,已经长出四个植株。

    一个半土豆做成四个植株是有点怪,却也是项实验,要看看康特罗姆世界的土豆好不好种。土豆的种植,可以整个土豆埋在土里也可以切片培养,营养供应和土豆品种都会影响到结果。

    这四株里,有一株是半个土豆,其他的从大到小分布,有几块可能太小了长不出来。

    “剑儿还在看土豆啊,怎么不给大学做?”冷云从后面端了个盘子过来,里面有两碟小菜。

    “啪!”沈文剑猛拍了下自己的额头,“哈哈,太高兴给忘了。”

    拿菜当零食吃过,沈文剑把大学校长传唤过来。

    现在的校长已经更换成第一届的大学生,是个硕士,博士还没开呢,要等到一部分教师有自己的学术和研究成果后,再考虑设立博士生导师和博士,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要么怎么是百年育人呢。

    “王校长,今年下半年的新生,开设农业系来的及吗?”

    大学设立的时候,考虑到人口、生源、师资力量等因素院系很有限,只前两年开设了十二个系,到现在都没加新的,第一批学生毕业都不到五年,校长上任才几个月,师资还是缺。

    年轻的王校长听着有点转不过弯来:“农业系?董事长是要让大学生种地?”

    大学在大家眼里还是很睾贵的,沈文剑笑了笑,没有直接说是种田:

    “是这样的,我们发现一种新的作物,它的主要成分跟麦子差不多,但在温带年产量应该能达到麦子的六倍以上,我认为需要一批有知识的人先行试种、育种,过程中要考虑到机械化耕种和收割的问题,交给农户去弄怕是要多费很多时间。”他稍作停顿,继续说,“农业系的任务,就是不断改良农产品种植的方方面面。”

    王校长听懂了,这农业系就跟灾前某些国家的劝农司差不多意思,教人种田的,不过想要教人自己肯定要先会种才行,所以这个系还是要种地。

    “董事长仁德,但现在眼看就六月了,剩下三个月不到,老师和教材来不及啊。”王校长说出困难。

    沈文剑想了想,农业系想找到专家教师够呛,只能是找两个品德教育做的好、愿意吃苦的老师,带着学生们“寓教于乐”吧就是种地。

    “修士里也很难找到精通农产品正常种植的,我的建议是在大学里开一块地,找两个能吃苦、品德好的老师,再去请几个农户,对学生们做现场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在数学系和物理化学系想些变通的办法。”

    农户对农事的现场指导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作为大学生,必须学会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思路,这方面物理化学系是最强的,因为它是唯一数、理、化都在做的理科综合系,理工科的一切都跟它扯得上关系。

    别看农业系名字好像不怎么高档,其实农业系的研究项目种类很多,认真追究起来,比土木工程系的理论体系还复杂,先把农业系做好,才有开生物系、生物化学系的条件。

    话说回来,农业系和土木工程系都属于那种能把狗累死的类型,都很强调体力劳动。

    “明白了,我会尽量把这件事做好。”王校长提保证。

    沈文剑点头:“你们尽快把地划出来,稍后玉剑山帮农业系盖个控温温室,新作物的植株样本还在培养,第一学期你们还要多想想办法看怎么吸引学生。”

    空中大学最特别的就是入校后才选专业,要求每个院系都有自己的独特吸引力,当然实在不行,还能利用孩子们的热血,狗血一波宣传勾引几个人的。

    送走王校长,没两天就有两株土豆苗被送到玉剑山,另外两株还留在二号营地里。

    这两株土豆苗被沈文剑丢到丹阁去,让弟子们当药材照顾,务必要在年底前弄出至少几十斤土豆来。

    其实他也想过找丹阁或空寂岛的人去教农业系,不过农作物讲的是规模化种植,长远看因为人口比例会变成几乎一千比一,也不能依赖修士的法术。修士种田主要依赖自然恢复真元,除非烧灵石否则养不活太多人,所以相关法术应用主要还是种珍稀药材,被修士带歪农业系可能就废了。

    资料方面玉剑山倒是能帮忙,数千年积累下来的藏书,多多少少都有些农事相关的,即使没有专门农业著作,也有地理志之类的东西,会记载什么地方种什么作物长势如何,因地制宜也是农业系的必修课。

第537章 抽水银了() 
灵月上的祭祀也许真的需要两年的周期,39年八月,仍然没察觉到邪能收缩。

    追查了一下昆虫类微型监视器的进展,暂时还差了点,硬要用也不是不行,不过还是再等等,工程院正在建化合物储能体工厂,等这个做出来续航力有一定保证再说。

    油湖地区的大工程进展顺利,到八月时,油湖里的油层剩下不足二十米,已经可以较为方便的对水银下手。

    沈文剑觉得还是应该争取时间,早部署好早安心,最好能在世界门启动之前看一眼里面是个什么,有助于全面了解世界门的机制。

    在他的命令下,到八月,玉剑山的机器人生产部门配合赛博坦网络启动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早就安排好的水银排除,既然是要抓紧部署,把大部分水银排到地下就成了不二选择。

    另一部分则是玉剑山生产部门今年才准备的中转站方案。

    极乐地区赛博坦网络控制区距离冷却带约一万三千公里,白天鹅的续航力是没有问题的,但白天鹅本身的跨音速气动结构和发动机类型,使其单位里程消耗比较高,即使极乐地区的炼油总量超过五百万吨,单航空煤油产品的量,也不足以供应无限制数量的白天鹅飞艇往返运输。

    其实现在航空燃油就有些跟不上,调整各种油品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