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魔工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屠魔工业-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重新处理过的骨架,即使再次因事故直接曝露在空气中,再入大气过程里,也会迅速将热能导向其他地方比如热灵转换区,始终保持自身温度不超过八百度。

    系统升级的部分,在初代芯片的支持下复杂度大幅度降低,芯片做系统升级的规划时,计算出舱内设备的重量会降低五吨左右。

    减少的重量也被重新利用起来。

    加装与同步卫星类似的轨道自动计算系统,让地面的操作更简单,同时加强了对舱外机器人的自动控制方面。

    氢氧燃料总容量增加了一点二吨,进入低轨道的过程中,无需再冒险从元晶空间箱子里取出备用燃料。

    预计两个方面的消耗不过一点五吨,总质量仍然少了5%,所以半路上要求高级材料组帮忙开发新的耐热壳,可以稍微重点,但需要更好的性能。

    玉剑山在获得高级瓷土珍珠土之后,原料组有一些这方面的材料积累,新外壳材料的开发做起来很顺利,3021年三月时,材料的实验室测试已经全部完成。

    与早期的航天飞机外壳理论略有不同,新外壳重视的是等效热传导而不再是完全隔热,既在不超过内部热灵转化极限的前提下,尽量多的吸收大气摩擦产生的热能。

    那么是如何实现的呢?

    这种被命名为灵能热敏瓷的东东,能够感受到灵气刺激,从而改变导热性,既是隔热材料同时也能冒充导热材料,非常厉害。

    热敏瓷的实验室数据非常好,结果就是导致航天飞机的修复升级工作又拖延了,航空航天组需要重新设计蒙皮、外壳与相关的线路。

    拖到四月,外壳重新设计出来,居然重量又减轻了!

    原因是航空航天组试着用蒙皮和热敏瓷做复合材料时,发现二者的贴合度意外的好,贴合强度也比前代高出很多。再加上热敏磁对热处理机制的改变,使表层热量积累有限,并不需要太厚的陶瓷层。

    七十二吨的航天飞机,升级之后居然少了八吨。

    外人搞不清楚这八吨有什么意义,在沈文剑和设计院工程师的眼里,绝对算得上航天技术的飞跃式发展。

    推力没有变化、安全度提高、自动控制能力提高、燃料储备增加,这些全算起来,再加上重量减轻10%,改进之后的航天飞机,甚至可以去灵月之后顺便前往星月转一圈逛逛,再回到地面。

    沈文剑也看了升级报告,当然开始动心思了。

    “香湘,卫星情况怎么样了?”他把刘香湘叫来掌门殿玩,半路开始谈起公事。

    刘香湘正在看蚂蚁,没回头:“已经有一颗同步卫星造好了,下个月第二颗也会完成,就等着凤凰号地面测试完成。”

    “嗯,凤凰号地面测试完成先送一颗同步卫星上去,搜集点数据,你们设计院算算看,能不能发射同步卫星的同时,把前代同步卫星改成灵月中层卫星用。”

    刘香湘愣住,离开蚂蚁箱子坐到桌边问:“师父打算研究外星人了么?”

    她说的外星人,就是天文台和同步卫星观测到的灵月异常物,类似人造城市的东西。这几年天文台针对灵月做了些追踪观察,基本能够确定那些轮廓是非自然造物。

    沈文剑耸肩:“是不是外星人还不知道呢,反正技术实力肯定不如我们。”

    “那可说不定,万一他们会开传送门直接到地面来,卫星也挡不住呢。”

    她真是个杠精,不过说的有点道理,的确不能排除灵月上的生灵能够开启与大地之间传送门的可能,而空间技术等变量难以控制的,恰好是玉剑山的弱项。

    “不管谁更强,多搜集些情报总是没错的,以现在凤凰号的能力,把前代同步卫星投到灵月应该问题不大。我们好像还有前代卫星零件,顺便组装两台近地卫星一起送过去吧。”

    刘香湘翻白眼,拍了拍额头:“这么多任务要单程完成吗?”

    沈文剑想了想摇头:“不用,先保障近地卫星入轨,同步卫星的转移如果没有把握,可以等一等。”

    前代同步卫星在中轨道的表现仍然比较有限,优势是有足够的续航力,轨道计算出错时还能够补救,近地卫星就差一些了。

    把卫星的事交给刘香湘去处理,六月时,生物院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海底魔物人造驱赶装置有头绪了。

    自从沈文剑认为载人潜艇不够实用,要求苍冉带着生物院想办法弄出人工驱赶魔物的方法,项目一直都有在进行。

    对改造触手的机理深入研究之后,形成两个路线,分别是设备型和新材料型。

    显然这次是设备型走在前面。

    它算是种生物装置,一部分功能用来培养特殊的人工细胞,另一部分通过阵法和微弱电信号对生物波进行放大。

    很粗糙,六月初制作的样品效果竟还行。

    样品被沉入浅海,通过大量的水中悬浮摄像和航拍进行观测,装置启动后,的确有驱赶魔物鱼和魔物八爪怪等,作用距离为一百二十米。

    和改造大触手作用距离差不多,优点是体积小、更可控,缺点是一次充能只能使用五十小时左右。

    没急着批量生产,沈文剑要求检查人工细胞的安全程度,比如故意打破培养装置,看看细胞进入海水中会不会发生变异,被其他东西吃下去有没有变化等等。

第287章 送颗卫星去灵月(下)() 
沈文剑参与了两辈子研究工作,深知流程的复杂并非找麻烦,是必须的。

    尤其是生物学,没有严谨的实验支撑,就可能把1%的风险变成100%,生化危机什么的,还是最好不要弄出来。

    变异实验与观察实验会很费时间,即使一切顺利也需要一年以上,中途说不定还要改进人工细胞,那会耗费更多时间。

    沈文剑也不是完全不知应变的人,通过工程院把海底魔物驱赶器的细胞培养部分大幅度增强之后,定制了几台,接替部分改造触手。

    同时,工程院和琴仙岛的潜艇合作项目再次启动,旨在开发出自动控制的地形、资源探索潜艇,附加的要求是最好能做小点,降低制造难度与材料成本。

    七月,一个比较大号的过热气旋接近明珠岛,预计线路会与新岛擦肩而过,没有动用琴仙岛的声波脱水武器,选择直接应对。

    七月底,和预期一致,热气旋果然擦过新岛,各区隔热阵法开启四天,把外面超过四十度的高温避过。因为接触温度低,阵法的能量消耗主要在于维持,整体上比攻击热气旋划算些。

    对本次气旋路径的预测准确,证明几年来玉剑山的气象数据掌握的不错,已经有大规模气象预报的可能。

    七月过去,工程院已经开始制作安装钢厂的新装备,预计年底前完成安装。

    八月,运载机搭载凤凰号航天飞机执行了两次任务,将两颗二代同步卫星投入轨道。

    第二次任务的时间跨度比较长,投放同步卫星之后,借助大地玩了一次重力弹弓,以很少的燃料转移至灵月轨道,完成两颗近地卫星的投放工作。

    经过慎重的论证,航空航天组认为把同步卫星转移至灵月中层轨道是没有必要的。

    凤凰号执行完任务回到地面时已经是九月。

    用很少的时间完成整备,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回收一代同步卫星,并且是一次任务回收三颗。

    为什么要回收呢?当然是检查运转十多年之后的老化情况,为后续的二代近地卫星做准备。

    航空航天组提前做了些准备,对舱内机械臂进行了升级,并增加了第二台舱外机器人。

    不过此时沈文剑的心思已经不在后续任务方面,沉迷于二代卫星带来的震惊于灵月近地卫星获得的最新情报。

    同步卫星的位置相对地面是固定的,二代卫星的目的是接替一代卫星,提供更多的地面情报和节省天基中心的技术人才,并没有进行全球部署。

    第三颗同步卫星上天,才勉强观测到一丁点冷却带的情况。

    大地西侧的冷却带,在万魔吞天开始时,各地区常年温度在90到200度之间,后来随着全球降温和过热气旋从创伤面转移热量,冷却带的温度略有降低,但并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

    不过二代卫星的邪能、灵能感应模式显示,创伤带有邪能源,但不能肯定是否是天魔母体。

    这个信息理所当然的促使多个近地卫星调整轨道,把邪能源区域纳入监测范围。

    结果很让人头疼,目标点最可疑的地表物体,是个湖,长度约五千米的半月形湖。

    该区域年均气温为一百六十度,这当然不是个普通的湖,依据地质探测模式采集的数据分析,湖中的液体是油,至于是什么油却不能肯定,如果是菜籽油就蛋疼了。

    在随后的回收任务中,凤凰号拖着一代三号同步卫星降轨绕了一圈,在冷却带帮助二代三号同步卫星完成了定位计算,确认邪能源就在湖中。

    有什么想法呢?

    猜测的情况为三种,其一,湖中有古代封印体或被困的天魔种,可能类似于天魔虫巢穴,或者其他的什么,也有可能吉云等着的魔神就在其中。

    该类型不管是那种状态,目标都是不能移动的,只等大伙有足够技术实力和决心,去探索一把。

    第二种状况,是湖中有倒置的超巨型浮空石,而且没有岩体遮蔽。

    该猜测的靠谱程度较低,因为浮空石的邪能特征很低,隔着油层,被卫星观测到的概率偏低。可惜四个门派都不够土豪,不能翻过一座山砸到地上做对比,而浮在空中的时候解除岩体又会导致解体,连地面数据的采集都很麻烦。

    第三种情况最糟糕,那就是湖中有成长中的未知类型天魔母体。

    十几年没人管它,如果是个未封印体,必然是移动能力基本为零的天魔母体。同样的若是天魔母体,在油湖里,应该是能够长大的。

    那么它现在有多大?已经产下多少天魔?为什么天魔没在地表被捕捉到?

    仅通过现有的情报,任何猜测都很难获得答案,先观察着吧。

    灵月近地卫星带来的信息更让人震惊。

    人造建筑确确实实存在着。

    与同步卫星和地面拍摄到的状况有所区别,城市的建筑还挺多样的,由白色、沙黄色、偏红三种组成,建筑最高只有两层。

    城市中的居民有些可疑,大小和数量都不太对劲。

    居民个头较大,通过对建筑测距,判断身高在两米到2。5米之间,误差有点大,毕竟没有同步卫星帮忙。

    数量偏少,城市十分冷清,连续观测一个月,最多的时候,追踪到103个目标,但房子有一千六百多栋。

    温度方面的追踪,城市所在地连续一个月里,最高气温六十度,最低气温四十二度,居民的体表温度则在四十二到四十五度间浮动。

    说他们是人,不如说是另类的天魔,相比人类,似乎异种天魔们的体型和体温与灵月人更为相似。

    可惜观测仍然不够清晰,而且卫星几个小时才能拍摄几张照片,不少细节都很难深究。

    灵月人在万魔吞天之前住在哪?是被封印、冷冻休眠还是在地下生活?如果他们能在地下生活,又为什么非要到地表建设城市?

    为什么房子那么多,能观测到的灵月人却那么少?难道有网购所以比较宅,或者根本无需进食没有需求?

    类似的问题可以问出无数,在更进一步的接触前都很难有答案,只能先观察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行为。

第288章 灵月探索计划() 
灵月人是天魔、异种天魔还是外星人,在设计院内部引发了一波讨论。

    然而谁都说服不了对方,分米级的近地情报卫星无法拍摄清晰的体征,即使对方真有小尾巴,只要足够细也观测不到。此外,灵月的大气颜色和大地略有区别,也致使卫星的失真度略高于对地拍摄。

    “池工几个想往灵月丢几个小蜜蜂,师父你看怎么样?”刘香湘又来串门。

    沈文剑想了想,摇头:“问题太多,灵月没有同步卫星支持,小蜜蜂需要庞大的数据储存能力才能等到灵月转过来发送数据,数据储存有重量,也会消耗更多能量。还有这十几天里它怎么自动控制,如何选择观察模式?即使前面的问题在四代小蜜蜂上全部解决,现在谁能保证浮空阵法能在灵月上产生作用?如果能用,能耗如何?在七、八天接触不到太阳的状况下,怎么保持续航力”

    他说着上瘾还要啰嗦,刘香湘立刻抬起双手投降:“好了好了,搞不成就算了,我去回复他们。”

    沈文剑笑笑,突然转了一百八十度:“其实还是有办法的,而且这个东西我们早晚要用到,你可以让航空航天组做些预研工作。”

    刘香湘瞪眼:“???”

    沈文剑也不装蒜,拿出一把钛粉变成凤凰号的样子,又变出另外一个长得跟凤凰号差不多,但小很多的飞行器:

    “由航天飞机投放的大气层往返飞行器。之后我们要逐渐解开冷却区和创伤区的秘密,卫星体系在细节方面寻求进步难度还是太高,所以需要一种再入式飞行器,如果航空航天组能把它做到能被凤凰号搭载的程度,想什么时候去灵月采样,我肯定支持。”

    刘香湘盯着两个变出来小模型,搓脸,问:“跟凤凰号有什么不同?”

    沈文剑变出个小棍子,在凤凰号两侧机翼碰了一下,掉出来两块,打开了返回大气层用的逆向推进器舱盖:“这就是区别,新的往返飞行器是先下降,再回到外层空间,所以进入时最好不要开盖。”

    “这东西做出来以后会不会又有别的东西做?”刘香湘疑神疑鬼。

    没想到沈文剑真点头:“没错,凤凰号和新的往返飞行器做好之后,下一个航天项目,就是自推型往返航天器,也可以称之为空天飞机。要求是上天时不需要火箭和运载机,同时可以适应多数岩质星球的环境,比如灵月和星月。”

    乍听起来难度不大嘛,把凤凰号放大一些,推进器推力和燃料容量上去之后,好像也可以做到。

    但重点在后半部分,要适应多数岩质星球,意味着有可能要面对灵气极为微弱甚至根本没有的情况。

    通过对灵脉的挖掘研究,大家知道灵气的生成可能是宇宙规则,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每颗岩质行星都会有灵气,比如没有大气的情况,即使地表有一些灵气,也无法传导到足够高的高度,帮助空天飞机降落。

    此外则是大气密度带来的影响,去除外部灵气的帮助之后,空天飞机的难度在于地面到空中两万米以内的区域。稠密大气区和稀薄大气区的气动外形是截然不同的,如何取得其中的平衡状态,需要海量的实验,若没有能模拟外层环境的风洞,只怕还要摔一些试做版。

    刘香湘把问题理顺,睁大眼睛:“师父,以航空航天组现在的人力,这两个项目最少要十年呢!”

    沈文剑摇头:“不止,因为他们还有别的项目要做,不过这些我们今天不谈了,等有需求时再说,反正你的问题已经有答案了。”

    所以设计院的人如果想深入研究灵月,就先做往返飞行器吧。

    沈文剑对灵月人也有些兴趣,前提必须是地面的目标达成,比如人口、魔音来源等。

    提到魔音,这东西十分让人头疼。

    空间、灵魂、时间的玄学理论很零碎,三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