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魔工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屠魔工业-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问题没有人能给他答案,前人人数较少,通过躲在地下的方式也能很好的应付热流,即使遇到类似的状况,可能也只当做天魔来袭前的警兆。沈文剑带领的玉剑山才是第一个包含天地情报网的渡劫团队,第一次拥有全面解析灾难的机会。

    气旋过去,大家放松几天,沈文剑招来设计院、工程院、生物院三院主管与总工程师开论证会。

    “前些天的热气旋大家都全程观察过了,我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状况有增无减。我不想有一天做出放弃几万甚至十几万普通人的决定,所以今天找大家过来,是探讨一下今后普通人定居点的建设方向。”沈文剑稍微停了一下,直接施展法术,投影四个类型,“浮空城、地表城、地下城、海底城,我们将面对什么样的难题,有没有办法同时在多个方向取得突破。”

    他话音落下,总工程师们一个个挠头,课题太大,要整理个思路出来需要点时间。

    三位主管除了徒弟刘香湘,工程院主管是去年新推举的吴长生,一位来自香风崖的外援弟子;生物院主管是老熟人,玉剑山的客卿苍冉,秘书仍然是他那古古怪怪的徒弟简英子。

    其实沈文剑接任掌门重建人事结构时,有考虑过让苍冉等原本管理制造局的客卿接手工程院,后来考虑到工程院之前都是指挥制造局做事,人事反过来可能会造成额外的人员魔化,就放下了。

    新设的生物研究院也有很多外人,经过几年的时间大家都更能控制情绪,而苍冉也休息够了,这种有过管理经验的人当然不能浪费。

    总工程师们挠头时,三位主管喝茶,偶尔摇头,看样子很难。

第260章 城市类型探讨() 
首先发表看法的还是设计院的刘工:“掌门,这四个类型里,浮空城和地表城可以算做一类,要面对时间跨度更长、风力更大的气旋,它们都需要穹顶,或者能够长时间工作的立体法阵,法阵我们现在可以做到,只需要做点改进,消除掉更换符文储能体时可能存在的风险。”

    沈文剑点头,提出需求:“浮空城的可用面积是最大的难题,面积够大时移动起来又太麻烦,苍老和老牛的团队还是要加油弄出更好的浮空石,产能的问题我们以后再想办法。”

    浮空石的制造理论才刚刚起步没几年,苍老和老牛都不敢保证多少时间里能拿出成果,只能点头应付。

    沈文剑知道这方面的难处,所以还要找更可靠的方式,继续说道:“地表城老实讲我不太想建,我们终究是要移动的,地表城市跟我们分开无法提供弟子来源不说,他们也很难应付四面八方的各种挑战。地下城市对地表城市的优势在于达到一定深度之后,理论上除了出入口不会有别的地方有危险,各位认为我们现在有没有能力建造出足够庞大的地下生活系统?”

    “难。”刘香湘一点面子都不给,“地下生活最大的问题在能源,尤其地下种植对能源的消耗量很大,普通人怎么可能弄到每个月上万吨的燃料?”

    她说的的确是最大的难题,地下种植的能耗,现在的技术是每平方米每小时0。5灵能,日夜光照42天一季小麦,在得到空寂岛全面助力之后,今年第一季一顷地产出才勉强达到三吨。

    算下来平均超过46吨最高品质无烟煤才能得到一吨主食,就是现状。

    在副食品不足的状态下,一个一万人的地下城每月需要两百吨以上的主食才能维持体力活动的强度,就要九千多吨煤!

    实际上非热气旋袭击的状态下,还是可以在地面上种地,有热气旋时才需要转入地下,持续时间长的话

    “不对,不需要这么多煤。”沈文剑摇头反驳刘香湘的观点,“热气旋的温度很高,如果种植需要转入地下,我们同时可以利用热气旋的温度和风力来制造能源!”

    刘香湘楞了下,看向刘工。

    刘工点头:“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利用两个不同的功能模块配合,在最低温度八十度时就启动热灵转化。但是按照每月一万吨煤的需求换算,建造成本只怕受不住。”

    刘香湘挑眉,瞪沈文剑:“成本啊!”

    这里所说的成本,是根据买卖双方的形式计算的,如果是计划经济,就不存在问题,让普通人去支付只怕会是个天文数字。

    沈文剑想了想,老实点头。

    当几个门派决定移动时,留在地面或地下的,今后难以持续给团队带来弟子、资源、人力方面的支持,所以设备投入也不可能赔太多人力物力,需要考虑到对方的支付能力。

    “既然如此,还是从两个方面出发,其一是找到品质和储量都足够优秀的石油来源铺设管线,其二是设法提高亩产以获得更高的地下种植能源利用率。”他这么说,其实是把大半个锅甩给空寂岛了。

    至于石油,一直在勘探,也在几个岛礁的的浅层发现了几个,只是品质和储量都不尽如人意,如果没有更多进展,稍后有更好的驱散海底魔物的手段时会去采样。

    此外,还有一个沈文剑没开口说的办法,核能。

    不过核能这东西,需要等芯片工程告一阶段并有一些衍生技术才能启动,否则缺乏足够完善的数控体系,核能的利用风险还是很高的。

    另外灵气环境是否会对核能的利用造成影响,都要一个个慢慢试验,最终形成成果有的等,还不如不提。

    最后讨论的城市类型,海底城市。

    “海底城市算两个类型好了,一个是不可移动的海床城市,一个是移动城市,各位怎么看?”沈文剑抛出问题。

    这回工程院来自香风崖的主管吴长生先发言:“海床城市感觉可以试试,海下移动城市要做大太难了。”

    来自海龙山的工程院总工似乎有不同看法:“做大太难,可以做成分开的嘛,睡觉的地方管睡觉和吃喝,生产的地方管生产,种田的地方管种田。只要能有效驱赶海中魔物,我看装个两、三万人问题不大。”

    吴主管说太难还没什么概念,总工老温说完,大伙反而觉得更难了。

    这一套船也好潜艇也好,能做到一样大小么,零部件能通用么,不能的话如何量产零件,如何保证工期?整个系统所需的推进器、船体的维护工作量有多大?其他的困难都不提了。

    随后几人也都发表意见,觉得海床城市可以等机会尝试,海下移动城市还是别蛋疼了,不如多造几个小点的浮空山出来。

    海床城市和地下城市有两个很大的区别或者说优势。

    海床城市能源困境很小,地下热能开采、海底石油、浅海海床能利用的潮汐能,都是不错的来源。此外,活肉在海下有更充分的食物来源,如沉在海床上的大型魔物尸体、海藻、虾米,理论上这个系统也能提供比地面多的多的能源。同样的,海床城市的食物来源也足够多,甚至不需要去刻意养殖,稍微把海床翻动一下让矿物质释出,大量的藻类繁衍就会带来鱼群。

    难题在于稳定的驱赶魔物,现在对海洋生物的研究还是太少,虽然改造触手能够驱散魔物,可是随着时间过去,魔物突破本能枷锁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长时间在同一位置的海床城市,必然需要更可靠的驱散与防御手段。

    把各种问题都讨论了一圈,沈文剑突然把话题拉到原点:“工程院今后可以把一部分精力放到穹顶工程上,现有的海下研究进度太慢,我想着能不能用穹顶加浮空石的方式,建造可以下水的研究站与休息区。”

    老牛激动了:“太好了,我早就想要个潜水的平台了,有些天魔在空中做试验还是有危险,水下就不怕它们跑掉。”

    天魔和天魔瘟疫们的互殴测试,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如果把试验场地移动到水下上千米,那个深度跑出试验场的天魔自动就死了。至少从现在的研究成果看,陆生魔物中少数会游泳的,最多也就到水下几十米,即使考虑到有的魔物会有特殊的邪能特技,在海下上千米也不可能有机会浮起来,毕竟海里的魔物也是要吃东西的。

第261章 热流解析() 
通过论证会,决定了今后普通人的生活工作环境。

    浮空城还是主要发展方向,在未来二十年内不存在人口溢出的可能,过程中只要有更好的浮空石来源,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但是浮空石的开发难有个准信,地下城市和海床城市都需要做技术储备。

    地下城市的预研工作现在就在工程院展开,由几名工程师慢慢弄。海床城市则需要等到芯片工程告一阶段之后,由工程院和设计院组成联合预研小组。

    顺带的,沈文剑借机进行了一波技术转移,将一大批铸铁、合金钢材的热处理工艺转让到工程院,并要求工程院尝试开发更优秀的热处理技术,免得其他三个门派借调来的炼金师们浪费。

    此外,就是盯着结界涡流,看看到底什么状况会让这东西漏气,为此调动了一颗同步卫星执行转移动作,同步卫星只是调动就随随便便花掉个把月。

    结界涡流是个很特殊的地形气流,含有超高温蒸气的气流,借助地形像冲浪一样进入海拔一万两千米以上的区域,一部分会在贴近二十千米的区域向东反向移动,遇到热气流后再次下降重复冲浪动作而形成涡流。

    这个涡流在几个气流自东向西移动的区域,都有超高山脉挡着,说不定还存在极寒精铁或类似的降温体,正常状态下是不会有大块的高温气流团突破的。

    那么bug出在哪里呢?

    同步卫星以热成像模式,对结界涡流地区连续追踪了几个月,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

    解析之后真没什么特别的,仅仅是全球日照不足平均气温下降带来的部分地区气流异常,结界涡流地区也没逃脱这种影响,受寒带气流影响,气旋偏移在热带区形成了几个漏气的点。

    很失望,并不是神仙鬼怪作乱可能有,毕竟现在的卫星拍不到鬼物,不过物理环境的确出了问题,有没有它们作怪结果并不会差很多,鬼物法力摆明不可能比真仙更高,所以它们也没能力把“安全”气旋变成极度危险,最多能增加一两个风力级别就不错了。

    两个危险时间点是年末和六月底,受冷流刺激,这两个时间点气流错位增大,然后碰运气。卫星系统于六月至八月观察到的两个逃离气旋都很弱,离开结界涡流不过一千多千米温度就被同化。

    至于是真的碰运气或真有妖魔作怪,那就要等下一代卫星了。

    也有怀疑过是某种气象武器,不过很快否认了,气象武器发动总不可能毫无成本,不能摧毁有价值的目标,发动起来干什么呢?还不如直接把冲浪山脉毁了呢。

    到2017年八月,芯片工程已经有部分芯片定型,借此机会,设计院部分人员转到新一代计算机的开发工作上。

    一块计算芯片里包含了多少种技术呢?

    先谈玄学,一块普通型计算芯片里集成了六十八个阵法,如果把这些阵法放大,几乎每一个都能形成古墓里,能对金丹以上修士产生作用的致命或非致命机关。这是只有大量应用三符文定式才能完成的工程,否则即使初代芯片采用的125纳米工艺,也无法在巴掌大的空间里集成太复杂的阵法。

    它的内部有好几层,通过分化灵气,初始型芯片同时能处理五种灵气由阴阳分别构成的信号,相当于直接就是五核芯片其实不止,它可以合理的把五种灵气信号通过载板转移到处理单种灵气信号的区域,做进一步处置,然后根据需求借助相应的模块,向外传送电信号或灵气信号。

    这一块普通型芯片,就能替代掉上一代计算机的全部功能并且更强大,当然只靠一块芯片它也工作不了。

    材料方面,在原料组的帮助下,它首次采用了超材料基板,通过一系列的炼器手段,让材料表层可以在灵能超导态和等离子态之间切换,这也是芯片计算形态和模拟形态的切换。

    然后,集成了部分显示芯片的功能只是工程师们为了降低工作量的折中方案,不过测试中结果居然意外的好用,就留了下来。

    此外,为芯片设计的载体基板,能直接将计算过程中产生的额外热、电、光储存起来并转化回灵气重新利用,该系统在地面用处不大,应用于天基与海底系统时能节约不少能量。

    技术集成度之高,可以说即使三符文定式扩散,也没有第二个团队能在十年内拿出相似的成果,因为他们找不出磨练了二十几年的团队。

    由于暂时还没有足够的途径引导量产,玄学芯片的单位重量价值远远高于黄金,封装之后也有等重黄金的五倍。封装的过程也是保密的过程,如果进行暴力破解,封装结构里储存的微量灵气能破坏基板上十几处重要结构。

    新一代计算机的开发,实际上也不算是开发完整的计算机。根据沈文剑最新做出的要求,设计院重设的计算机组会进行标准定制,做出一种可以完全公开技术细节的芯片搭载主板。

    项目完成之后,扩散主板技术与接口标准就能形成一个体系,只是现在还没有足够多的人参与到该体系,设计院还是得自己动手做一些成品计算机出来。

    以沈文剑的规划,新计算机出来之后,就要做下一代卫星,可惜还没等到项目完成,下一代卫星的需求就急迫起来。

    “师父,这是天文台搜集到的情报,我把它动画化了。”刘香湘带着个投影仪器来汇报。

    画面中显示的是灵月全景。

    灵月靠近,对大地的影响很大,对灵月本身的影响更大。

    2013年五月,灵月地表首次形成大面积积水,同年底,灵月平均气温更趋于稳定,大气中的高温蒸汽凝结,大量河湖出现。

    2014年,灵月出现了被天文台命名为玉湖的超大湖泊,长度超过两百千米。

    2015年,高海拔湖拔地区首次出现积雪。年均气温下降到七十度左右。

    2016年,灵月地表水域面积大幅度增加,同时似乎有大量地下气体释出,灵月大气厚度略微增加。同时天文台的观测数据显示截至年底,灵月的自转速度相较于万魔吞天之前,提高了30%。

    刘香湘来汇报的,是上个月的事,随着灵月地表出现绿色,出现了疑似人工建筑或者称为城市的图形。

    同步卫星的成像系统和近地情报卫星属于同一代产品,因为拍摄距离的关系,以及没有为灵月大气构成做专门的匹配,对灵月地表的拍摄精度极为有限。

    被观测到的疑似城市的图形,外形呈“凸”形,线条很直,不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是人、魔还是神?

第262章 人口挖一挖总有() 
因为当初通过天文观测,算出降临日的时候灵月的距离并不会卡住同步轨道,所以没有发射灵月轨道卫星。

    现在看来,真真有些蛋疼。

    “我们的储备零件能凑出几颗卫星?”

    “一颗同步卫星,两颗近地卫星,但是要送到灵月轨道可能有点难。”刘香湘如数家珍给出答案。

    沈文剑点头,没有追问。

    灵月比同步轨道高很多,而且这破天体还会改变运动速度,要借助航天飞机初步投放,再把卫星用重力弹弓的方式送上去难度很大,即使卫星有搭载不少的额外能源,成功率也不会高于30%,除非是载人的,有人在上面直接控制。

    “继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