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减肥手册(亚洲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你的减肥手册(亚洲版)-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97年6月,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会议上,专家会们把肥胖界定为疾病,《世界健康报告2002:减少风险,促进健康生活》(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Reducing Risks,Promoting Healthy Life)把肥胖列为十大健康风险之一。同时,专家们提出了测量体重过重和肥胖的国际标准BMI(Body Mass Index),即:
  体重指数(BMl)=体重(kg)÷身高(m)2。
  根据这一标准,当BMI≥属体重过(超)重;BMI在~之间为预胖(临界)型肥胖;体重指数≥30kg/m2为肥胖。肥胖又分为三个级别:BMI在30~之间称为级肥胖;BMI在~称为Ⅱ级肥胖;BMI≥40kg/m2为Ⅲ级肥胖。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人群的体质并不完全相同,一些国家又根据自己国家人群的特点,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本国人群的体重指数分类标准。2003年,我国肥胖工作组汇集了1990年以来我国13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总计24万人的健康数据分析,制定出我国的肥胖标准:BMI在~为正常;BMI在~为过重;BMI>28 kg/m2为肥胖。
  需要强调的是,BMI适用于体格发育基本稳定以后(18岁以上)的成年人。
  例如,某成年男子体重为85千克,身高为米,那么其体重指数为:
  BMI=85÷()2≈。
  根据体重指数对照表可知,该成年男子身体属于预胖型肥胖。
  再如,某成年女子体重为80千克,身高为米,那么其体重指数为:
  BMI=80÷()2=80÷=
  根据体重指数对照表可知,该成年女子身体属于Ⅰ度肥胖。
  通常情况下,BMI能够反映出身体的肥胖程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特殊群体中应用 BMI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肌肉很发达的运动员用BMI标准衡量可能属于肥胖,但实际上并不肥胖;而对于处在衰老时期的老年人来说,由于他们的肌肉组织不断减少,而脂肪组织不断增加,即使他们的BMI在正常范围内,但也有可能属于肥胖。所以,这样的特殊群体不能单纯依靠 BMI来确定他们的肥胖程度,选择测定身体脂肪含量的方###更为准确。
  2.腰围(WC)法
  腰围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常用来衡量腹部肥胖程度,特别是对于那些体重指数虽然正常,但腹部脂肪多的人。腰围超标可以作为独立诊断肥胖的指标,也就是说,只要你的腰围超过正常标准,即使你的体重正常,也一样被视为肥胖。
  专家们指出,当一个人腰围超过厘米时,可以认定其体重超重,健康可能会出现问题。此时应提高警惕,避免肥胖症的发生。当腰围达76厘米或以上时,可以判断这个人已经发生肥胖。当男性腰围达102厘米或以上时,女性腰围达89厘米或以上时,可以诊断为中、重度肥胖。
  专家们建议,肥胖者每天最少应运动30分钟以上,健康的减肥速度是每周减少~1千克体重。绝大多数的肥胖者只要将体重减轻10%,健康状态就会有较大的改善。
  至于此方法是否同样适用于东方民族,目前尚未得到进一步验证,大家只需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3.腰臀比(WHR)法
  腰围与臀围长之比(WHR)也是检测肥胖的指标。腰臀比作为评价肥胖的方法源自国外,评价标准的制定基于对白种人调查的数据,当腰臀围长之比 (WHR)男性大于,女性大于,就可视为“中心型肥胖”,亦即“腹型肥胖”。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第一章 肥胖相关概念及基本常识(3)
关于腰围、臀围的测量部位,目前还没有完全标准化。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在清晨未进食条件下,保持直立体位,用力将肺中的空气呼出后屏气进行测量。腰围的水平位置为脐线(UMB),臀围为臀部的最高点(最大围,GL)。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在糖尿病流行病调查方案中提出的腰围测量点是自肋骨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ABAB),臀围则自股骨大粗隆水平进行测量。
  第一种测量方法比较简便,患者很容易理解,在临床上使用的最多。第二种方法则往往需要先请医生告诉患者具体的部位后才能进行测量。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作为人体测量学指标,在估计肥胖程度上,“BMI法”和“腰围法”比“腰臀比法”更为实用。
  我国肥胖者大多以腹型肥胖为主,即使体重指数正常,但腰围及腰围、臀围之比大于正常者仍属肥胖,对健康危害仍大。其危害程度依次为:苹果型,梨型,均匀型。有戏言:“腰带越长,寿命越短。”
  4.腰围与身高比计算法
  日本虎之门医院研究小组公布了一个简单计算肥胖程度的新指标。根据这一标准,腰围和身高比在以上者易患一些常见病。
  这一标准是根据虎之门医院就医的8500名病人实际情况制定的。医生们对病人腰围和身高逐个测量,然后在进行综合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腰围和身高比超过以上,高血糖患者为1%,高血脂患者为,腰围和身高比低于,高血糖患者为,高血脂患者为。专家指出,这些标准对那些腹部肥胖,使用正常标准不太适用者最为有效,而且计算方法简单,便于普及。
  5.简易计算法
  成|人标准体重:男性=(身高-80)×(千克)
  女性=(身高-70)×(千克)
  儿童标准体重:年龄×2+8(千克)
  标准体重±10%属于正常范围,超重20%属轻度肥胖,超重 50%属重度肥胖。
  6.精确计算法
  长江流域以北的“北方人”: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50'×+50
  长江流域以南的“南方人”:
  理想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50'×+48
  体重大于标准体重30%~50%者为中度肥胖
  体重大于标准体重50%者为重度肥胖
  7.标准体重计算法
  标准体重也叫理想体重,简易的标准体重计算方法为: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如果身高在155厘米~165厘米,应减去100;身高在 166~175厘米,应减去105;身高在176~185厘米,应减去110。例如身高160厘米,减去100,标准体重应是 60千克;身高170厘米,减去105,标准体重应是65千克。
  用实测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若实测体重高于标准体重的~为超重,~为轻度肥胖,~为中度肥胖,50%以上为重度肥胖。
  假如你的身高是175厘米,实际体重是85千克,则标准体重=175-105=70(千克)

()好看的txt电子书
  85÷70×100%=121%
  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1%,所以体型属于轻度肥胖。
  8.标准体重指数法
  人体标准体重的指数是22。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米)2×22
  例如,一个人的身高为米,那么其标准体重=()2×22=千克。
  若实测体重大于标准体重,则属于超重或肥胖。
  9.肥胖指数百分比计算法
  肥胖指数百分比=(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指数百分比在±5%之内均为正常体重
  指数百分比在5%~10%之内为超重
  指数百分比在10%~25%之内为轻度肥胖
  指数百分比在25%~40%之内为中度肥胖
  指数百分比在40%以上为重度肥胖
  指数百分比在-5%~-20%之内为消瘦
  指数百分比在20%以下为重度消瘦
  10.脂肪百分比计算法
  皮下脂肪是人体最大的脂肪库之一,它的厚度与机体的肥胖程度大致平行。匀称型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脂肪含量的多少。因此,皮下脂肪厚度测定可以用来作为判断患者体内是否有脂肪堆积,以及是否发生肥胖的一种简便方法,同样也是诊断肥胖症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非匀称型和局部肥胖型患者,皮下脂肪厚度的测量也可以作为判断有无脂肪堆积的依据,帮助肥胖症的诊惭。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一章 肥胖相关概念及基本常识(4)
利用脂肪分析仪,测量出体内脂肪的比例,便可知身体脂肪含量是否过高。按体内脂肪的百分比计算,男性超过25%,女性超过 30%,就可诊断为肥胖。
  肥胖的类型
  肥胖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患者有无明显的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可以将其分为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药源性肥胖。
  1.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也叫原发性肥胖,是由于能量摄取过多而消耗太少所致,因此又叫膳食性肥胖。它在所有肥胖类型中占的比例最大,大约95%的肥胖患者都属于这种类型。
  单纯性肥胖一般是由遗传因素、营养过剩和缺乏运动引起的,具有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家族中肥胖者较多、找不出可能引起肥胖的特殊病因等特点。
  单纯性肥胖是独立于继发性肥胖之外的一种特殊疾病。这种肥胖的确切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因素,只要能够使能量摄入多于能量消耗,都有可能引起单纯性肥胖。这些因素包括进食过多、体力活动过少、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等等。
  (1)按照病理改变,可以把单纯性肥胖分为“增生性肥胖”和“肥大性肥胖”。
  ①增生性肥胖。增生性肥胖的脂肪细胞不仅仅体积变大,而且脂肪细胞的数目也有所增多。
  ②肥大性肥胖。肥大性肥胖的脂肪细胞则只有体积变大,而数目不变。

()免费TXT小说下载
  (2)按照发病年龄的不同,单纯性肥胖又可分为“幼年起病型肥胖”和“成年起病型肥胖”。
  ①幼年起病型肥胖。又叫体质性肥胖,它是指由于婴幼儿期营养过剩引起体内脂肪细胞数量增加,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所致的肥胖。这类患者自童年起就比同龄人显得胖,故而称作幼年发病型肥胖。这种肥胖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肥胖程度往往较重,肥胖甚至可以持续终生。此种肥胖对饮食减肥疗法不敏感,部分患者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人喜欢新生宝宝生下来时又大又胖的观念可能需要做一点改变了。
  ②成年起病型肥胖。又称获得性肥胖或外源性肥胖,多因20~25岁以后营养过剩,使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所致。很多女性到中年后不注意控制饮食,身材开始变形走样发胖,原因就在于此。一般认为,这种肥胖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并不增加,仅仅表现为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获得性肥胖的患者一般都特别喜欢吃甜食或油炸类食品,这类患者往往是在成年以后因为营养过度才引发肥胖,故而称作成年发病型肥胖。采用饮食减肥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获得性肥胖的发展。
  (3)按照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特点,单纯性肥胖还可分为“腹型肥胖”和“臀型肥胖”。
  ①腹型肥胖。此类患者的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腹腔内,身体最粗的部位在腹部,腰围往往大于臀围,四肢则相对较细,是成年男性肥胖的常见表现,因此又称为向心性肥胖、男性型肥胖和内脏型肥胖。从外观上看,腹型肥胖的患者体型很像苹果,故又称“苹果型肥胖”。
  ②臀型肥胖。臀型肥胖患者体内脂肪沉积基本上呈均匀分布,臀部脂肪堆积明显多于腹部,身体最粗的部位在臀部,患者臀围大于腰围,多见于女性,因此又称为非向心性肥胖和女性型肥胖。从外观上看,臀型肥胖的患者体型很像鸭梨,所以又称“梨型肥胖”,它的危险性相对于苹果型肥胖要小一些。
  相比之下,腹型肥胖者患并发症的危险要比臀型肥胖者大得多。有人观察一组白人女性,发现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的倍,而腹型肥胖的女性患糖尿病的机会则高达普通女性的倍。当然,与非肥胖者相比,臀型肥胖仍然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危害,仅仅是比腹型肥胖略小而已。需要指出的是,对上面的命名不能望文生义,比如说,男性型肥胖就不是男同胞的专利,也有很多女性的肥胖是腹部型的,也就是说,女性也可以出现男性型肥胖。
  2.继发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是由内分泌或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遗传性疾病引起体内新陈代谢紊乱而导致的一类肥胖。肥胖仅仅是患者出现的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仔细检查就可以发现患者除了肥胖症状之外,同时还会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比如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胰岛β细胞瘤、性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颅骨内板增生症等多种病变。
第一章 肥胖相关概念及基本常识(5)
对于继发性肥胖患者来说,如果原发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肥胖症状往往也不能得到明显改善,因此继发性肥胖的治疗主要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运动及控制饮食等减肥方法均不宜采用。
  继发性肥胖又可再分为下丘脑性肥胖、垂体性肥胖、胰腺性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肥胖、肾上腺功能减退性肥胖、性腺功能减退性肥胖等不同类型。
  (1)下丘脑性肥胖
  原因:下丘脑有两种调节摄食活动的神经核,腹内侧核为饱觉中枢,兴奋时发生饱感而拒食,腹外侧核为饥饿中枢,兴奋时食欲亢进而增加,二者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在生理条件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食欲处于正常范围而维持体重正常。当下丘脑发生病变,如炎症,创伤,新生物刺激及其它病理变化时,下丘脑腹内侧核的饱觉中枢被破坏,解除了对腹外侧核饥饿中枢的抑制,临床出现多食,易饿,并由于大量时食而导致肥胖。
  症状:下丘脑性肥胖患者可出现疲倦、嗜睡、性功能低下等症状。
  下丘脑性肥胖在儿童中最常见的病因为颅咽管瘤,在成|人中则炎症,创伤及新生物刺激均可引起。治疗上主要是对引起下丘脑性肥胖的原发病因进行处理。
  (2)垂体性肥胖
  原因:由于腺垂体功能低下所引起的肥胖称为垂体性肥胖症,属于下丘脑综合征中的一种类型。其引发的原因可能与腺垂体功能低下所导致的生长激素、促皮质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使机体代谢率下降、体内脂肪分解减少、合成增加有关。
  症状:全身骨头,软组织,内脏组织增生和肥大。
  (3)胰腺性
  原因:胰岛素分泌过多,代谢率降低,使脂肪分解减少而合成增加。
  症状:全身肥胖。
  (4)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肥胖
  原因:甲状腺功能减退。
  症状:肥胖和粘液型水肿。
  (5)性腺功能减退性肥胖
  原因:脑性肥胖病,伴有性功能丧失,或性欲减退。
  症状:Ru房,下腹部,生殖器附近肥胖。
  3.药源性肥胖
  临床上有时为了治疗疾病的需要,医生可能会给患者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有时稍有不慎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肥胖。比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治疗过敏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等病症时,也可使患者身体发胖;治疗精神病的吩噻嗪类药物,也能使患者产生性机能障碍及肥胖。这类肥胖患者约占肥胖病的2%左右。一般来说,当患者停止使用这类药物后,肥胖情况可自行消失。但遗憾的是,有些人竟然发展成为“顽固性肥胖”患者。也有人将药源性肥胖归入继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