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苏坐定,环顾四周,笑道:“数年不见,太子殿下清减了不少。”
我笑了笑道:“天下未定,国中多事,我实在有些烦。”
张文苏道:“文苏已知太子殿下为何事忧虑,若殿下有心,这些事,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事。”
我“哦”了一声道:“说到这个,此前平定薛举父子,还要多谢先生和杜杀妹妹相助。”
杜杀突然开口道:“兄长的确消瘦不少。”
子闵看了看我,又转头对杜杀道:“大哥如今还稍微好些。”
张文苏道:“刘武周新败,接下来陛下只怕要挥师东进,对付王世充了。”
我点点头,“父皇本来属意李世民领兵。”
张文苏摇头道:“不可,若……”
我打断道:“我知道此事后,进宫向父皇请命,由我领兵东征,父皇总算答应了。”
张文苏看着我,诡谲一笑,道:“想不到太子殿下也开始计算利害得失了?想必这些年身为储君,颇有心得。”
我点头道:“张先生,我不日便要出征,杜康居的事只怕无暇顾及,我请一人来管理此处。先生既来,这间酒楼不日便可开张。”
张文苏哈哈一笑,对杜杀道:“如何?你可是输了。”
杜杀道:“输了便输了。”
子闵闻言问道:“你们打的什么赌?”
张文苏道:“其实我们很早便在长安,此间酒楼建好之后,听闻缺一位琴师。文苏便想到了太子殿下,阿止不信,偏说文苏自作多情。我们便打了一个赌,若果真是为文苏而开,她便输了。”
我其实并不如何开心,却还是勉强笑了笑道:“张先生,杜杀妹妹,你们很早便在长安?想必对朝中情势,也有所耳闻。”
张文苏啜了一口茶,缓缓点头道:“朝中情势文苏不知,不过秦王府如今声势不小,文苏倒是略有耳闻。”
我思忖了片刻,道:“张先生可知,他手下有一员大将尉迟敬德,被仇不度杀了。”
张文苏“哦”了一声,一旁的杜杀听到“仇不度”三个字,脸色稍微变了一下。
我道:“是我让仇不度杀的。”
我原以为张文苏会惊讶,没想到他听了这句话,竟没有太大的反应,倒是杜杀的反应要大些。
张文苏道:“太子殿下此番举动,可有人疑心是殿下所为?”
我摇了摇头。
张文苏似乎颇为失望地道:“可惜……也罢,即便传扬出去,只怕也无人会信。”
我苦笑一声,道:“旁人信不信倒不妨,可父皇……他若听说此事,是一定会相信的。”
张文苏又“哦”了一声,却朝子闵看了一眼。
子闵道:“张先生有所不知,大哥与父皇嫌隙已生,父皇似乎认定大哥气量狭小,容不下兄弟,因此对太子府颇多提防。”
张文苏摸了摸胡子,摇头笑道:“以文苏对陛下的了解,不至如此。陛下若果真疑心,为何会答应殿下所请?恐怕事出有因。”
子闵忙问道:“先生可知是何原因?”
张文苏想了一会儿,目光一闪,我以为他想到了,刚要相问,却见他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道:“帝王之心,实在难以揣测,文苏若想得到,当初便不会轻易离开了。”
我笑道:“无妨。父皇疑心已生,我做什么,都无所谓了。东征在即,先生可知此战之胜负?”
张文苏哈哈一笑道:“我与阿止一路行来,对洛阳的情形也有所了解。太子殿下放心,王师所指,必定望风而降。”
张文苏的话,想必不会错。
再一次披甲出征,子闵却不能同往,荀简告诉我,子闵已经有孕。
卧房中,子闵一边替我收拾行李,一边道:“此次出征,父皇为何会派许世绪为护卫跟着?”
对于这件事,我心中虽然不悦,但因为子闵不能和我一起去更加不高兴,只好把自己的心绪放在一边,安慰她道:“父皇大概是怕我出事,因此才派许世绪同往护卫。”
子闵摇头道:“大哥,这是父皇拿来搪塞你的话,你自己如何想?”
其实又何必多想,老爹这是摆明了不相信我。
如今太子府失宠,在朝中早已被人议论纷纷,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了。
我道:“身正不怕影子斜,子闵,你放心,此次东征定会如张先生所言,攻陷洛阳,消灭王世充的。”
子闵见我说得直白,竟笑了笑道:“你一定要快点回来。”说着手抚了抚腹部。
我笑着抱住她道:“放心。”
我以为人情冷暖,朝臣对我虽然都十分客气,却渐渐疏离,许世绪却似乎与从前一般无二,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怠慢,因为这个,我在出发的时候心情倒好了不少。
点兵的时候,李世民就在我身边看着,他帐中的大将一个个被我叫到姓名,其中我最为留心的当然是秦琼和程知节。
除了这两个人,我很久以前听说过的罗成并没有出现。
程知节和我想象中非常不同,在我的印象里,他应当是一个五大三粗手拿板斧的草莽大汉,结果他站在我面前的时候,却不见得有多强壮,而且一点也不鲁莽,反倒多了几分斯文气。
秦琼则是规规矩矩的一个人,方脸宽额。
他们二人为行军总管,许世绪却附在我耳边提醒道:“太子殿下,此二人为秦王心腹,以他二人为主将,只怕殿下调遣兵马多有不便。”
我心中一惊,转头看向许世绪,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许世绪见我如今有些落魄,同情于我?
我才刚刚这样想,便将这个念头抹杀了,这样的想法,太过小人之心了,而许世绪却绝非是小人。
若说顾念旧情,也不太像,我与他平素并无往来,他一心只效忠老爹,和朝堂中的争端半点关系也无,即便最后有什么变数,火也绝不会烧到他身上,他卖我人情,又是为了什么?
第271章 请命东征(三)()
当然,我不能不领这个情。
许世绪一脸肃然的样子,似乎有些紧张。
我笑道:“许将军,他们二人既入行伍,便得服从军令,军中论公不论私,我既不因此而为难于他们,想必他们也不会无故为难我。”
许世绪看着我,点了点头道:“是末将多虑了。”
他跟在我身后,话一向很少,总是让我想到一个人,只是天涯路远,音信隔绝,即便知道萧皇后如今已到了处罗可汗处,也不清楚他究竟是否还跟着他们。
洛阳城外,因为战乱,全都是荒草连天,本是应当收获的秋天,却不见半个百姓的身影。
我遥望洛阳城中,心里想的却是如何才能先把秦琼和程知节收归我所用。
因为粮草辎重的事情,老爹交给韦挺负责,我既无后顾之忧,便迅速行军,直逼洛阳城。
果然如张文苏所言,军队还未到达洧州,就有斥候自洧州传来好消息,原来是洧州刺史崔枢与长史张公谨举州投降。
除此之外,邓州守将也跟着就投降了。不战而降的,还有田瓒治下的洛阳之外二十五州,时德睿治下的七州。唐军所到之处,管州、荥阳、汴州等地也全都举城投降。
我一面看着地图一面观察洛阳周围的情势,发现王世充拥洛阳自立的郑国,竟只剩下洛阳一座孤城。
我看到各处将领纷纷派人来营中献城投降,又一次佩服老爹的威望。这些人大都是因为王世充猜忌心重,不体恤将领百姓,愤而投降的。
虽然几乎没动一兵一卒,我却非常满意。
在洛水边与王世充隔河相望,便开始等待时机打算攻城。
秦琼和程知节却觉得无比窝囊。
他们是武将,如果不打仗杀敌,便没有军功,自然不会乐意。
所以我才陈兵洛水,他们便要求出战。
“太子殿下,末将请求攻城,请太子殿下速决。”秦琼拱手而立,站在中军帐中。
我摆手道:“两军交战,王世充守株待兔,我们却是远道而来,待将士先休整数日,再做计议。”
秦琼自然不服,程知节朝他使了个眼色,秦琼便退回了队列中。
不出我所料的是,王世充眼见洛阳被围,早已成为一座孤城,料定败局,便派使者来到唐军营中请求和谈。
“有什么好和谈的?太子殿下,您再不发兵,这些人只怕会生怨。”许世绪又给我出主意。
他一向话少,这次却格外殷勤,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只朗声道:“既然如此,那便约定后日,在洛水相会。”
王世充派来的使者拱手准备退出去,秦琼一把拔出兵刃,拦在那人面前道:“太子殿下,不如斩杀来使,直接攻城,王世充败局已定,太子殿下又何必犹豫?”
我见他肆无忌惮,猛地一拍桌案道:“军中自有法度,给我退下!”
这一声怒喝连身后的许世绪都惊了一下,那使者更是差点摔倒在地,幸好前来拉秦琼的程知节扶了他一把。
秦琼闷闷地退了下去,我却听到他喃喃道:“难怪军中都说太子不过草包,果然如此。”
我猛地看向秦琼,他瞥了我一眼,竟没有任何怯意。
这个人,似乎比程知节还要鲁莽的多,我又一次觉得,原来千百年后的人们,所知道的人和事,其实早已不是本来模样。
这天晚上,我还没有走出中军帐,便有人来报,说秦琼和程知节带着亲信数百人,潜过洛水,竟入了城。
我听罢大惊,只觉得不好,洛阳城守卫严密,怎么可能让他们区区数百人大摇大摆地进去。
必然有诈。
果不其然,第二日王世充便在洛阳城楼上挑起了一溜人头,并且放话说,唐军不义,约定和谈,却密谋偷袭。
程知节和秦琼果然是被俘了。
我虽然恼恨他们不遵军令,却也无可奈何,我在来此之前,他也劝我多笼络军中之人,以便随后与秦王府相抗衡,既然如此,他们便不能轻易死在王世充手上。
我写了一封信,请许世绪亲自送往城中,大意是说这两人不遵军令,私自出营,请郑王将这两个人交给我亲自处置。
许世绪回来的时候,一脸不忿。
我见他神色不对,问道:“王世充怎么说?”
许世绪拱手道:“他说太子殿下虽然聪明,却不必在他面前玩弄心机,秦琼与程知节若果真是私自出营,那他愿意替太子殿下处决此二人,若不是……那明日洛水之畔,他要与殿下亲自谈谈。”
我想了想,也只好作罢。
第二日上午,我打马来到洛水边,仇不度和王伯当隐在暗处。
找王伯当来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他的箭术过人,为了防止王世充暗箭伤人。
隔着洛水,老远便看见秦琼和程知节被五花大绑推到洛水边。
王世充隔河叫道:“这位便是大唐太子殿下?李建成,多年不见,你还活着?真是不简单呐!”
他明知自己注定会败,却还如此猖狂,我懒得与他一般见识,只朗声道:“多谢挂念,我好得很。”
王世充道:“哦?李建成,我一向知道你不怕死,竟只带这么点人来?可我王某人乃是惜命之人,想要得他们二人,只要你答应我一件事。”
我道:“什么事?说吧。”
王世充道:“听闻唐王素有杀降之策,前有薛仁杲,后有刘武周,我可不想做李渊老儿的刀下亡魂。”
我道:“你想怎么样?”
王世充指着秦琼和程知节道:“先用他们二人,换我一命。将来如果落到你们手中,你答应不杀我,我便放了他们。”
许世绪低声道:“太子殿下,王世充狡诈之人,言不可信。而且他们二人违抗军令,本就该杀,不能答应。”
我道:“如今用人之际,他们二人一向勇猛,偶有失错,不至于身死,便给他们一次机会。”
说完我又朗声道:“既然你这么说,那我答应了你便是。”
王世充对他身后的人不知道说了什么,那人点了点头,便命人压着秦琼和程知节上了船,悠悠地渡河而来。
第272章 收买人心(一)()
我没想到王世充竟然这么爽快,王世充却已经说道:“李建成,这洛水之畔的两军将士,都听到了你的话。大唐太子殿下贤名远播四海,想必不会失信于人吧。”
我转头望去,见身后的人的确都在看着我。
洛水上的一叶扁舟轻轻地荡了过来,秦琼和程知节被他身后的白袍小将推上岸。
程知节似乎面有愧色地低着头,我才知道原来他并不是不想攻城,只是碍于我的身份,懒得跟我一般见识。
那小将却立在岸边,倒转银枪将小舟一挑,那小船又“嗖”地一下荡了开去。
我诧异地打量着他,却见他倒身拜道:“在下罗士信,只身来投,请太子殿下勉为收留,来日疆场对敌,在下愿为前锋。”
这突如其来的画面让我想到了传说中的一个人——罗成。
秦琼自知有罪,只道:“太子殿下,请您……”
他话未说完,我已翻身下马,亲自将罗士信扶了起来道:“罗士信?你年岁不大,却有胆有识,不错。”
秦琼见状住口,轻轻地呼出一口气。
我看了看秦琼和程知节,对许世绪道:“将他们二人暂且收押。”
罗士信见我答应他来降,转身对王世充拱手道:“郑王陛下,多谢知遇之恩。只是良禽择木而栖,来日沙场再见,你我便是敌人。”
王世充其实应该明白对岸早已生变,直到罗士信说出这句话,他才接受这个事实,用一种十分奇怪的语气道:“罗士信,你背主求荣,日后必定不得好死。”
我心中又是一惊,只想着若他果真是罗成的原型,那他不久便会战死,王世充莫非一语成谶。
这当然不行。
还没反应过来,只听“嗖”地一声,一支冷箭破空而来,目标并不是我,却是站在一旁的罗士信。
众人来不及救,眼见罗士信便要中箭,自我身后却相对而来,也是一箭,竟将那支箭拦腰折断,力道却不减,直没入洛水。
王世充见暗箭未能伤人,又知我早有防备,也只好作罢。
罗士信才反应过来,临危不惧,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回到军中第一件需要处理的事情,当然就是秦琼和程知节的抗命。
他们是明知有错,百口莫辩的人,许世绪一再劝我将他们杀了示众。
而罗士信,虽然刚刚来降,无尺寸之功,却也忍不住为他们说情。
我考虑的与他们自然不同,我是希望他们能够效忠于我的,除了王世充,还有太多割据势力需要平定,至少现在武将很重要。
洛阳城池未陷,先杀大将,便动摇了军心。
而且秦琼和程知节都不是普通的大将,他们手下忠心效力的人实在不少,否则不会轻而易举便带着几百人溜进城。
这些人被王世充杀了,军中竟无半点怨言。
我很清楚地向许世绪分析了半天,他还是摇头,我只好放弃说服他的念头。
夜已深沉,忙活了一天,没有说服王世充弃城投降,不算成功,但是得到了罗士信,还有秦琼和程知节,也不算失败。
我打了个哈欠,准备回寝帐睡觉,柴孝和却在帐外拦住了我道:“太子殿下,徐世勣请见。”
我是和他说过,无论徐世勣什么时候来找我,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