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支撑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支撑者- 第5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笔墨纸砚是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笔、墨、纸、砚”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笔、墨、纸、砚”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徽州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笔墨纸砚”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

    湖笔亦称湖颖,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中国的毛笔,起源甚早,而“湖笔”之闻名于世,当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元以前,全国以宣笔为最有名气。苏东坡、柳公权都喜欢用宣州笔;元以后,宣笔逐渐为湖笔所取代。据《湖州府志》记载“元时冯庆科、陆文宝制笔,其乡习而精之,故湖笔名于世。”“湖州冯笔妙无伦,还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挥翰手,不嫌索价如珍珠。”

    湖笔的故乡在浙江湖州的善琏镇,南宋时期,地处江南的宣城为战乱而凋敝,使与宣城接壤的湖州十分幸运地免受兵锋的洗劫,成为南宋遗民聚居之所。宣城的部分笔工徙居临近的湖州,赖此江南硕果仅存的毛笔使用群体为生,并以他们的需求改进制笔工艺,湖笔就此诞生。

    湖笔又称“湖颖”,这是它的最大特点。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黑子”的深浅,就是锋颖的长短,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湖笔的蜚声四海,当始于元。钱舜举(钱选)的画、赵孟畹淖帧⒎胗频谋时徊⒊莆庑巳K孀耪宰值男劬岷D凇⒊敖挥悦项手中那枝握笔终日、日书万字而不败的冯应科“妙笔”,令名便不胫而走,深入人心。有元一代,湖州制笔能工迭出,冯应科、沈日新、温生、杨显均、陆颖等十余人留名史卷,“湖笔”之名就此奠定。

    徽墨份属南直隶,品种繁多,主要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高级漆烟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材料制成。徽墨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使墨本身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有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奉肌腻理等特点,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宣纸,同属南直隶,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宣纸分为生宣与熟宣,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生宣纸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而生宣的品类则有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

    熟宣纸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

    生宣质量有很大的差异,区别优劣的重要标准是墨韵的显示度,即所谓“润墨性”的程度。优质的生宣具有“泼墨处,豪放淋漓;浓墨处,发亮鲜艳;淡墨处,层次分明;积墨处,浑厚深沉”的特点。测试墨韵显示的方法,一般采用的是比较法,将几种不同的生宣着墨后进行比较,测试时用墨不宜过浓,太浓了就难以产生墨色的细微变化。由于造纸纤维的纯净度、浆化度以及皮浆与草浆的配比不同,加上制造技术的高低差异,着墨后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凡是优质的生宣经着墨后,墨色渗出的晕圈清楚,涨力均匀。质量差的生宣,墨色渗出后不能清楚地显示晕圈,墨色呆板,或墨汁渗透不匀。不能显示墨色的晕圈的生宣就无墨韵可言,就不能作为书画创作的用纸。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

    而明中信居然将这些家伙事都备了个齐全,看来,这小子对这次赏技会甚是上心啊!张延龄目光闪烁,心中暗暗有了决定。

    “候爷,还请留下墨宝!”此时的明有仁却是望着正在观看的寿宁候,轻声再次邀请道。

    “这是要作诗?”寿宁候望向明有仁。

    “非也,只要候爷将名字留下,表示参加了这次赏友会就可以,也算是对第一届赏技会的支持,当然,如果候爷想要留下诗句那更好!”明有仁笑着回道。

    寿宁候轻舒一口气,心中暗暗庆幸,幸亏啊,不用留下诗句,毕竟,自己那文才自己知晓,就不丢丑了。而留下名字,这就不在话下了,毕竟,自己掌握着张家的所有物事,平时也免不了要签一些帐单,当然,只是名字,对于这自己还是有把握的,毕竟,之前为了不露丑于人前,还是练了一段时间的!

    寿宁候抬腿来到桌前,看着正在砚墨的身着旗袍的女子,拿起湖笔,就待要签名。

    然而,寿宁候愣住了,只因为,眼前并没有宣纸,不由得抬手就要将旁边的宣纸取过。

    “候爷,慢着!”女子开口了。

    。

第九百一十七章() 
寿宁候一愣,随即不悦地看向女子,心中暗怒,你这女子什么身份,居然敢阻止本候?

    旁边的明有仁却是笑着解释道,“候爷,息怒!这女子并非想要冒犯于您,事出有因。”

    寿宁候却是难以释然,一个女子居然敢阻止自己,真真够胆!但终究这是在明中信的地盘上,且看他如何解释!

    “其实,她说得没错,您得慢着点,只因为,这签字乃是就在这彩边绢上题!”明有仁继续道。

    啊!寿宁候却是有些愣了,抬眼看去,哟,自己没注意到,却原来,桌案之上居然已经铺好了一张彩边绢,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恍然明悟了自己误会了这女子。

    不过,他当然不会表示什么歉意,只是点点头。

    上前一步,细细端详着这张彩边绢。

    丝织品作为绘画的载体,在我国绘画上出现得最早,使用得最广,持续得最长。丝织品开始作为绘画的载体时,采用的是经过初加工的“生绢”,汉代的帛画的表现手法还比较稚拙,在设色上以轻施薄染为主,对画绢吸水渗透润化的现象没那么苛求,所以就显得粗犷简约。到晋时绘画风格已由“古画皆略”发展成精微细密,因此对绘画载体就提出了新要求。这样就需要对画绢进行再加工,以胶液、明矾、米浆等液体为主,对生绢进行刷浆处理,使其变为生丝织物的粗绢,这就是“缣绢”。这种缣绢比生绢细密韵泽,所以能画出细腻流畅的线条和变化丰富的色韵墨彩,细如游丝的线条只有在这种缣绢上才能表现出来。唐人为了能在绢上精细入微的刻画和细腻的润染,在画绢的深加工上更加考究,采用“以热汤半熟,入粉槌如银板”的捶制法。经过这种加工的熟绢表面光滑细洁,温晕柔软而有一定的厚度,特别适合精勾细染。宋人画风更加细致阗密,因此对画绢就有进一步的要求,它们在唐人制作熟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加糙、加捶、砑蜡和上浆等工序,制造出了丝纹细密、光韵柔韧的熟绢。“宋有院绢,匀净厚密,有独凌绢,细密如纸,宽至七八尺”。由此可见,宋代画绢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出类拔萃。

    画绢是中国早期绘画的主要载体。绢分熟绢和生绢两种,生绢是一种未经加工制作过的绢。这种绢丝园、粗疏、经纬线密度底,纤维之间的空隙大,因此透色,不容易留住色墨。这种粗圆疏漏的绢很容易使墨、色到处润化,很难控制。熟绢就是将生绢的经纬绢丝捶平,使其纤维变扁,减少它们之间的空隙,再在捶压加工过的生绢上刷上胶矾液,以填补空隙,使它更加平整紧密。绢的质量以织丝的密度为标准,细密均匀者为上品。以前的绢按纤维的密度、丝的质量和纺织的均匀程度分等级,最上品者为“彩边绢”,这种绢在绢边上织上红绿相间的彩线;次者为红边绢,下品者为白边绢。

    而明中信这题字的绢居然是最上品的彩边绢,可真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同时也看出,这明中信还真是舍得下血本啊!要知道,现在的绢可比纸更加贵重。

    “兄长,咱们快点题字!”旁边的张延龄催促道。

    寿宁候笑笑,取过湖笔,洒然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顺便将张延龄的名字也写在了上面。

    张延龄倒是没有说什么,毕竟,他自己知道自己事,写字这事不适合咱这种纨绔,有兄长代劳更好!

    “候爷,伯爷,请!”明有仁见寿宁候题字,伸手延请道。

    至于他们提的字,却见那研墨女子上前一步,郑重其是地将写有名字的题字彩边绢挂上了那报栏。

    “这?”寿宁候一愣,一指报栏,看向明有仁。

    明有仁笑笑,“每组来宾咱们都会将其题字挂于报栏之上,以示尊重,当然,每组来宾仅有一张彩色绢,到时,来宾齐至,咱们会将这些题字进行装裱,以供留念。”

    啊!寿宁候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这明中信花样还真多,这是要将这些人道义绑架啊!只要今日来的宾客,只怕皆会被明中信将他们的题字留作纪念,哦,不,应该是将这些人绑上他的贼船,今后只要有人针对明家,也总得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

    高,实在是高啊!寿宁候眼中闪过一丝钦佩。

    寿宁候心中对这次赏技会更加期待了。

    在明有仁的陪同下,寿宁候与张延龄缓缓步上了红毯,走向前方。

    “咦!”突然,寿宁候面色一变,看向旁边站立的旗袍女子。

    “兄长!”张延龄疑惑地看向寿宁候。

    然而,寿宁候仿佛没听见一般,目光灼灼地望向一个方向。

    张延龄一阵疑惑,顺着兄长的目光看了过去。

    咦!一瞬间,他双目圆睁,不可思议地看向那个方向。

    却原来,那个方向有一把椅子,下面乃是一个底座,呈圆柱型,圆柱型上面乃是一个座,这把椅子居然是透明的。

    刚才他们一时没注意,居然忽略了,毕竟,这把椅子乃是透明的,如果不注意,根本就发现不了。

    寿宁候显然是发现了这把椅子,惊讶无比。

    明有仁却是心中有数,笑道,“候爷,此乃是我明家工坊出产的琉璃椅,此番放于此处乃是为的这些礼仪女子,毕竟,从现在到赏技会完结还得很长一段时间,我家家主为了体恤这些为明家服务的女子,所以,才做了这些椅子,当然,普通的椅子也可以,但却有些不象话,故此,我家家主直接让工坊做出了这些椅子,一则,占地面积不大,二则也不易被人发现,三则,她们如果支撑不住,还可以保持姿势坐于椅上,安坐休息片刻。”

    这些?寿宁候一皱眉,他听到了这个词,目光四处扫射。

    哟,却原来,不只是这一位女子身边有,每位女子身旁皆有一把。

    寿宁候眼中闪过一丝震撼,要知道,用琉璃制作椅子,还放置于这光天化日之下,这手笔,可真心不得了啊!这明中信究竟想干什么?难道是想要炫耀一番财力?还是炫耀一番技艺?

    琉璃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就有过记载。

    到了元代,博山琉璃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其早期产品以珠、笄为大宗,还有簪、扣子等。笄,颜色以蓝为主,另有水晶、黑、白、茶晶诸色。明洪武年间,除内宫监在此设“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等贡品外,民间琉璃生产也日趋发展。景泰年间,博山西冶街有大炉4座,生产水响货和珐琅料。

    虽然琉璃在弘治年间已经有了极大发展,但是,毕竟琉璃工艺实在太过精巧,想要做到这般无色透明可真心是难啊!也不知这明中信究竟如何做到的,这工艺,如果放出去,可是要引起轰动的!

    哦,对啊!寿宁候想到此,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这明中信将这些琉璃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并不是他炫耀,而是想要将这制作琉璃的技艺展现一下,这必然与今日这赏技会的背后原因有关,且看明中信如何做吧!

    既然如此,他也就不再惊奇,收回了目光,望向明有仁,笑笑,“中信还真是大手笔,看来,他对此次赏技会极其重视啊!”

    明有仁笑笑,伸手延请,并没有再行解释。

    寿宁候笑笑,抬脚迈向了前方。

    然而,随着寿宁候、张延龄向前迈进,瞬间,五光十色的色彩闪烁眼前。

    二人瞬间吓了一跳,不由得看向脚下。

    却只见红毯之上一片五光十色,赫然镶嵌着一粒粒大小的琉璃,而这五光十色的光芒赫然就是它们发散出来的光芒。

    此时他们才发现,脚下的红毯之上不只是脚下有琉璃,好似整个红毯之上皆是琉璃,每两个琉璃之间不过间隔着一寸左右。红毯之上一有人走动,必然会有琉璃滚动,自然会发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耀人眼芒。

    二人震惊无比,这家伙,明中信这是将多少琉璃用在了这里啊!

    “候爷,请!”旁边的明有仁催促了。

    二人惊讶地看了一眼明有仁,却是不再询问,急步向前,直奔明宅里,现在的他们是如此的急切,想要见一见明中信,有好多事要问啊!

    然而,令他们沮丧的是,进门之后,他们被福伯引领到了大厅,奉上茶茗,让他们静候,只因为,现在的明中信忙碌无比,根本就没有机会见他们。

    他们向福伯表示,自己此来乃是帮忙来的!

    然而,却被告知,中信少爷已经下令,无论什么客人到来,只需要在大厅中奉茶即可,至于帮忙,心意领了,还是不要了!

    二人无奈地对视一眼,摇头叹息,看来,明中信有安排了,根本就无须自己插手。此番白来了!来得太早了!

    无奈,他们只好品茗,静候下一位客人的到来。

    而此时的明宅外面,还真来了几位。

    明有仁满面笑容地上前接待,引领着他们来到桌前,放下请谏,留下墨宝。

    刷刷刷,三个名字出现在了彩边绢上,显然是李东阳、刘大夏、李兆先。

    明有仁也是笑容满面,迎候着他们。

    自然,三人也是对这些安排深表讶异,明中信既然在宅门之前这般隆重安排,那这次赏技会还真心有点意思。

    当然,李东阳与刘大夏皆是官场老油条,心中明白,但却也不说透,只是在明有仁的陪同之下,进入了明宅。

    同样地被福伯领到了明宅大厅。

    他们与寿宁候兄弟自然是一番寒喧,随后也向福伯提出要前去帮衬一番。

    然而,福伯依旧是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