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大汉重生-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看关中平稳了,条件好起来,你又想回来拿回你的田地?

    哪来那么好的事?

    别看荀大帅哥平日里文质彬彬、人畜无害的样子,办起公事来那可是一丝不苟的。别试图挑战他的威信,不服?直接大军拉过来!要么灭族,要么你自己迁走!

    刘琦集团的地盘上,拒绝一切不安因素。

    所以在刘琦的集团内部,统兵者以关羽、赵云为上,治政者以田丰、荀彧为尊,精兵以高顺、典韦最强,谋者以郭嘉、贾诩最鬼。

    当然,一切基于忠诚为前提。

    忠诚!是刘琦集团的第一生存准则。

    忠于刘琦!

    这也是为什么刘琦敢把那么大一块地盘交给荀大帅哥来打理的原因。

    王佐之才是什么?那就是拥有一代臣相的才能,可以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大才。

    如果荀彧都处理不好的事,估计刘琦也不见得能处理好。

    当然在大方向上的决断和王者气度上那肯定是比不过刘琦的,不然他也不会甘心情愿地辅佐刘琦的。就象秦末的大才张良一样,哪怕你天纵奇才,也要那片给你施展的天;而痞子刘邦,就是他的那片天。

    同样的道理,刘琦就是荀彧可以尽情施展的那片天!

    刘琦早就想好要去长安看看了,一直因为改组影密卫、荆南叛乱、纳平妻甄宓等事情耽误,这一拖就是好几个月。

    当然他不只是想过去看看,作为集团的首席CEO和幕后大BOSS,就应该处在战争的最前沿,虽然有的战争并无销烟。

    并州大定,北方无患,东边的袁绍正处在曹操、刘备的夹击之中自顾不暇呢,现在的争斗中心是时候该往南移了。

    西部的诸侯也是时候考虑剿灭了。

    荆州,也该纳入考虑范围了!

    还有汉中……

    还有西川……

    长安,才是那个离中原战场更近、更合适他这个主子呆的地方。

第191章 南下长安,收张既() 
与田丰商议过后,刘琦带着典韦与两千神刀卫南下长安。

    一路南下,刘琦顺便巡视了河东、弘农、冯翊等郡。

    没有了白波匪患,也不打理军事,一心理政,王邑倒是把河东一郡打理得井井有条。

    河东,自大汉建国以来一直都是国之粮仓,王公贵胄及公主的重要封地之处。不管是东汉还是西汉都一直是富饶之地。只要没有战乱,它一直都是个好地方。

    说实话,还好河东先后遭到南匈奴和白波军的洗掠,士族大家迁出去不少。这倒给王邑在河东推行土改减少了许多阻力。所以,河东一地在并州新政的推行下,快速地恢复了生机。

    又因为这里实在离太原太近,晋阳叛乱刘琦的强势镇压,让士族们看不到一丝侥幸。相当一部分人实在不愿意接受并州新政的只好迁往河内或者冀州投袁绍,或者南渡黄河,进入河南尹投了曹操。

    所以,河东便成了并州以外,最贴近并州的一个郡。每年的税收已经能在刘琦治下的所有郡中排到前三。

    当然,这也证明了王邑此人确有治理一方的能力。

    刘琦还发现张白骑这人吧,若说真的统兵打仗能力差了一点,但是作为守城之将,保一方水土平安还是可以的。

    冯翊,长安的卫郡。相当于河内之于洛阳。

    不得不说徐庶的眼光还是不错的,赚来的这个张既确实有些能力。战乱后的冯翊在他的精心施为下,迅速地恢复生产,他落实荀彧下达的政策很坚决。且比关中其他郡县都执行得更好!所以,冯翊依然是三辅之地最富饶最平稳的地方。

    刘琦一路走来,对这三辅之地的认可度极高。所以他决定去见一见这个张既。

    临晋城中郡衙内,张既在一丝不苟地看着各县上报来的报表。

    “报……”守门的衙役突然急急忙忙地跑进来。

    “何事?”张既依然是那副淡定的模样。

    “禀告太守大人,骠骑将军来了!”衙役道。

    “啊?!将军人在何处?”这个没法淡定了吧?就算他没认主,他也在刘琦管辖的范围内任职,面对直属上司,不可能再象从前对徐庶那般无礼了吧。

    “在府衙外等候!”

    “你……唉!你这个天杀的蠢货,这关中一地都是骠骑将军治下,你敢将他拦在门外!”张既确实有些不淡定了,他不是会阿谀奉承之辈,但也懂得为官之道。不是他有多看重现在这个官职,只是要是为了这种事丢了官职,自己的一腔报负将无处施展,太不值得了。

    “不是你告诉我们,没有通传,任何人不见的嘛……”衙役被骂了,心里有些不痛快,却也不敢大声反驳,只好小声嘀咕道。

    “别在那儿嘀咕了,还不快带我去迎接骠骑将军!”这个真的没办法再坐得住了,张既连忙起身随衙役赶往郡衙大门口迎接刘琦。

    其实吧,这也真是不能怪人家衙役,一来人家是听他吩咐做事,二来刘琦也没有摆架子,就是怕打扰他公干。通报一下也是对他的尊重。

    “下官冯翊太守张既拜见骠骑将军!不知将军到来,下官有失远迎!”张既向刘琦深深地鞠躬行礼。

    “呵呵!德容不必多礼!我本来得仓促,也无意打扰你公干。看到你这一郡国泰民安,我实在忍不住想要来找你聊聊!”刘琦上前将张既扶起。

    “将军谬赞了!德容不过尽力施行荀先生所发的政令,一切只不过是照章办事而已,算不得有多大功劳!”被上司夸赞总是一件美好的事,张既也忍不住心里美滋滋地。

    “哎,光有好的政令可不行,没有得力的人去施行是成不了事的,看你把这一郡打理的这么妥当,确有大能啊!琦代表冯翊全郡百姓谢先生操劳!”喜欢被夸是人的天性,善于夸人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

    “将军的认可让张某受宠若惊!”张既是真的有些受宠若惊,他完全没想过刘琦会如此礼贤下士。

    “哈哈……先生不会是想在这衙门口与我长谈吧?”刘琦看到张既眼中闪出的感激之情,他知道离完全收复张既又近了一大步了。

    认可!是每一个认真办事的人心里渴望得到的东西。没有人真正能做到只埋头干事,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看法的。

    张既也是人,只是比一般人看得更透一些这世界。所以很多事他都能淡然处之!

    但那是他没见到他更尊重的人,若是遇到,他一样希望能被他所尊重的人认可。就如荀彧,就如刘琦!

    “哦!哦!下官失礼,将军里边请!我这就着人去准备酒席,为将军洗尘!”张既一直沉浸在没有迎接刘琦的愧疚中和见到刘琦的紧张中,完全忽略了这些礼节。

    “酒席就不必了,我就是来找你聊聊的。进去坐着,喝杯茶就好!”刘琦是想收服张既,所以也不想给他留下贪杯好酒的官场套路的形象。

    “如此,将军里边请!”张既对刘琦的感观是越来越好了。

    “请!”刘琦抬起手臂作“请”的姿势。

    没有在酒桌上客套,刘琦就是喝着茶与张既深谈了许久。从灵帝末年黄巾这乱到董卓专政,到汉帝东归,到平定李郭之乱,到刘琦的规划远景……

    一直谈到张既对刘琦崇敬万分,一直谈到张既跪地认主。

    这种拥有治理一州才能的大才,刘琦当然要收为己用!

    顶着汉室的官职在自己的地盘上独立施政算怎么回事?

    浪费人才是可耻的行为!

    ……

    长安,这座充满了历史底蕴的千年帝都总是给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

    相比于后从元明开始的帝都北平多了一分厚重与苍桑。

    它,是汉民族最强大、最鼎盛时期的向征!

    刘琦没有进过长安城!但他却深知他的刘氏先祖从高祖刘邦到武帝刘彻时,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将大汉民族推向了世界的颠峰!

    长安,刘氏一脉的无上荣光所在之地!

    虽然东都洛阳也繁华了二百年,但那种历史的蕴味和神圣的庄严感始终欠缺了一些。

    也许只有这里,才能让刘琦时刻牢记这大汉曾经的辉煌与没落的根源。

    外戚与宦官!

    他日问鼎天下,重振汉室该如何避免?

第192章 长乐未央() 
荀彧早早地带着徐庶等人到灞桥来迎接刘琦一行。

    从长安东门入城。

    好大的城!城市的轮廓确实比洛阳还大上许多。

    这时候的三辅可不象后世一样荒凉,黄土高坡上树木还是有许多的。后面变成荒凉的黄土高坡也许是因为历史上的辉煌国都所造成的吧。人口多了需要树木造房、打造家具、还要用来生火。大肆地砍伐,所以才造成后世的大西北黄土高坡缺少树木。

    这个问题在刘琦踏进长安境内就发现了。

    因为现在还是有许多的树林的。

    但是由于荀彧在修缮长安城及长乐未央两座宫殿,也正在大量地砍伐树木。

    这是大问题,古时候的人可没有那种水土保护意识,得给荀彧好好说道说道了。

    城中四处都在重建。

    长乐宫。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九月,由丞相萧何主持在秦兴乐宫基础上开始营修。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长乐宫竣工。史载:(汉七年)二月,高祖自平城过赵、雒阳,至长安。长乐宫成,丞相已下徙治长安。

    长乐宫周围筑有宫城,由于长乐宫是在秦兴乐宫基础上修建起来的缺乏系统规划,平面不甚规整、为不规则的方形,尤其南宫墙凹凸转折较多,宫城四面各设一座宫门,东门和西门外有阙。

    宫垣东西长2900米,南北宽2400米,周长10600米,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约占汉长安城总面积的16。

    宫城平面形制略呈方形,南墙在覆盎门西有一曲折,其余各墙都为直线。宫城为夯筑土墙,厚达20多米。宫墙四面各设一座宫门,其中东、西二门是主要通道,门外有阙楼称为东阙和西阙。南宫门与覆盎门南北相对。东、南两面临城墙,西隔安门大街与未央宫相望。

    长乐宫周回二十余里,内有14所宫殿,均坐北向南。其中前殿位于南面中部,前殿西侧有长信宫(即长信殿)、长秋殿、长定殿、永寿殿(即长寿殿)、永昌殿、永宁殿等;前殿北面有大夏殿、临华殿、宣德殿、通光殿、高明殿、建始殿、广阳殿、神仙殿、椒房殿和长亭殿等。另有温室殿、钟室殿、月室殿以及秦始皇时在兴乐宫中建造的高达40丈的鸿台。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朝廷迁往未央宫,长乐宫改为皇太后以及嫔妃们的住所。

    太后所住宫殿为长信宫,是长乐宫建筑群中最重要的建筑物。

    未央宫。

    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

    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

    西汉以后,未央宫仍是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时也被划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未央宫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总面积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

    未央宫北距渭河南岸约2千米,位于长安城所在的西南至东北走向的龙首原地势最高点。

    “形胜”是汉长安城,也是未央宫选址的基本思想。《史记·索隐》引韦昭云:“形胜”即“地形防固、故能胜人也”。“形胜”即山川地貌、地形地势优越,便于进行军事防御。

    据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九·渭水〔下〕》十九载,秦朝时有条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经过的路线后来变成山脉,长六十多里,头临渭水、尾达樊川。萧何建造未央宫,“斩龙首而营之”,“山即基阙,不假筑”,正是体现了“形胜”这一点。

    “形胜”除了防范水患的需要,还考虑了别的因素,比如安全问题。从安全方面着想,地形、地势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军事中尤为重要,有了制高点几乎就有了制胜的基础;从心理因素上说,未央宫是帝国的政治中心,国家的象征,大朝正殿位于帝都长安的最高点,正彰显“非壮丽无以重威”。

    未央宫兴建的时间、主持人及修建目的,《史记》和《汉书》中均有明确的记载。但何以取名“未央”,“未央”有何意义,文献上却没有任何说明。

    作为吉语,“未央”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没有灾难,没有殃祸,含有平安、长寿、长生等意义。汉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当时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社会思潮的盛行。

    汉代文献中有关未央的记录绝大多数是以宫名的形式出现的,特指“未央宫”。除特指外,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及文物中的“未央”多与“万岁”、“延寿命”等语汇同时出现,包含吉祥之义。

    未央宫总体的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

    长乐宫与未央宫分列于汉长安城安门大街东西两边,因而它们又分别称为东宫和西宫。

    汉代尚“右”,方位以“西”为尊,西宫就是皇室正宫,即所谓“公宫”。未央宫又称紫宫或紫微宫,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分天体恒星为三垣,中垣有紫微十五星,也称紫宫。紫宫是天帝的居室,把未央宫称为紫宫,是因为它是人间皇帝的宫城。

    宫城之内的干路有三条,两条平行的东西向干路贯通宫城,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干路纵贯其间。两条东西向干路将未央宫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前殿是未央宫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居全宫的正中,其它重要建筑围绕它的四周。前殿北侧为椒房殿,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更北处建有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中国最早的国家档案馆——石渠阁;前殿西侧建有中央官署、少府等皇室官署;前殿西南侧为皇宫池苑区,建有沧池、渐台等。这种主要宫殿居中、居高,辅助宫殿居后及两侧的建筑配置,成为后世皇宫布局的典范。

    未央宫总面积约5平方千米,约占汉长安城面积的七分之一,较长乐宫稍小,但建筑本身的壮丽宏伟则有过之。四面建宫门各一,东门和北门有阙。东阙在东司马门外,正对长乐宫西阙。宫内有殿堂四十余屋,还有六座小山和多处水池,大小门户近百,与长乐宫之间又建有阁道相通。

    新莽始建国元年(8年)十二月,王莽称帝,以未央宫为皇宫。

    新莽地皇四年(23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火烧未央宫。

    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光武帝巡幸长安并对未央宫进行了部分的修复。

    东汉永和二年(137年),汉顺帝巡幸长安并对未央宫进行了部分的修复。

    东汉延熹二年(159年),汉桓帝对未央宫进行修葺工作。

    东汉初平三年(192年),因董卓被诛引发了在长安城内的激烈战争,未央宫再次被严重破坏。

    荀彧进入长安后,除了尽力恢复三辅之地的生产外,决定花费人力物力修缮长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