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风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风华-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此次契丹内乱虽是由此而起,但是以辽主脾性,必定要强推此事,也唯有如此,方可显国主之威,所以榷城之事应当很快就可实施。”

    周铨点了点头,他并不怕契丹内乱会影响榷城之事,哪怕耶律章奴夺权成功、耶律淳成为辽国皇帝,他们掌权之后利益发生变化,也会推动此事。

    “按理说,榷城之事,无论是策划还是推动,都是你一力为之,这榷城大使之职,非你莫属。”童贯又道。

    说到这里时,童贯神情没有什么,郑允中就有些尴尬了。

    周铨顿时恍然,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

    他如今只是一个九品的芝麻官,还是临时差遣,只在此次出使之时有效。回去之后,立刻就要解除职务,但以他的身份资历,根本不可能成为榷城大使。

    “我年轻才疏,原本就不能担此重任。”周铨说道。

    郑允中神情更加尴尬了,童贯此时却冷笑起来:“你能这样想,有些人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周大郎,我就实说了吧,我听闻榷城大使的位置,有人看上了,不过人家可不想领你的情,又怕你在这事上作梗,故此回去之后,你就等着弹劾吧。”

    周铨莫明其妙,自己不争这个大使之位,好端端地弹劾自己做什么?

    童贯也懒得解释,只是说了一句:“你啊,太小看了那些文士的厚颜无耻!”

一零七、郎兮郎兮勿相忘() 
五日之后,辽主离开春捺钵之地,在皮室军护拥之下开始南行。

    表面上,内乱已经终结,叛军不是投降就是被灭,耶律章奴仅领着数百人逃往上京,而完颜部女真则逃回了自己的地盘。若换了周铨,此时肯定要集中力量,乘着女真人立足未稳之机,先将完颜部灭掉。

    可是耶律延禧、萧奉先等人的选择,却是先往南去。

    原因无他,魏王耶律淳是否真的也叛乱,对于耶律延禧来说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周铨很想提醒一下,女真人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可是此刻他连离开宋国使团也做不到了。

    自从归来之后,契丹人就借口保护使团的安危,将整个使团都监视住,不允许他们外出,更不让他们与馆伴之外的辽人或者女真人接触。

    而那馆伴有如聋哑一般,也是一问三不知。

    显然,辽国君臣并不希望宋国完全看透大辽的虚实,更不希望宋国使臣有机会同女真等族接触。

    只不过经此一乱,契丹人内部不和的消息,必定要传回大宋了。这一点就算是他们扣住使团,也阻止不了的。

    其实契丹君臣也商量过此事,是否要把宋人多扣些时日,但是商议的结果,是不能给宋人北伐的借口。

    而且为了避免大宋乘乱打劫,此前榷城盟约的执行就需要更快一些。

    随着耶律延禧的大部队南下,这一路上不再有余里衍前来骚扰,在让周铨觉得安静之余,也感到有点寂寞。

    他其实挺喜欢与这位大辽公主相处的感觉,比较轻松自在,更象是另一世中与朋友们相处时。

    去时有些慢,但回来的时候,无论是辽人还是宋使,都是日夜兼程,没用多少时间,他们回到了辽国的中京。

    原本以为辽主处理国事,要过段时间才能见他们,没曾想在此停留了不足三天,耶律延禧就见了他们。

    这一次接见的时间甚短,从神情来看,耶律延禧挺轻松高兴的,并且在接见中,痛快地同意了宋国使臣回国的请求。

    从耶律延禧口中,宋使得知,耶律淳并未谋反,倒是将耶律章奴派去唆使他谋反的几名使者抓了起来,解送中京,供耶律延禧处置。

    而且为了表示忠心,耶律淳还一改此前反对榷城的立场,转为支持榷城盟约。

    于是在政和二年二月十六日,这支宋国使团终于离开了中京,开始返回本国的旅途。

    再回望时,中京的城墙已经只是远处的地平线了,周铨微微叹了口气,转过身催马去追使团。

    他原本以为,余里衍会出现送行,关于二人的密约,他还有许多安排要交待,另外,周铨也有些想见见这位大辽公主。

    大宋使团离开中京不久,便是大兴府长兴馆,这也是使团第一日休息的地方。周铨正收拾草料,亲自喂养紫骝马时,突然听得身后有声音道:“周郎!”

    他又惊又喜地回头,却看到耶律余里衍一身宋国女郎打扮,俏生生站在他身后。

    “还以为你不来送我呢。”周铨笑道。

    “我向父皇说,要留你在大辽为官,父皇不允,我生气就跑了。”耶律余里衍嘟着嘴。

    她原本一直是契丹人打扮,现在这身装扮让周铨既感到熟悉,又有些新鲜。放下干草和豆料扮成的食物给紫骝马,周铨拍了拍手,与余里衍并肩而行:“若是有机会,我们还会见面的,只是到那时,你这位堂堂公主,可不要装作不认识我这个宋国的小小百姓……”

    叭!

    他这话换来的,当然是余里衍的一鞭子。

    虽然没有用上十足的气力,可这一鞭子还是在周铨手上抽出了条印子。

    “萧奉先向父皇恳请,说是我在这次平乱中立有大功,当加封邑,你猜,封邑是何处?”

    这封邑就是周铨向余里衍建议的,属于他们控制的“榷城”。

    周铨心中微微一动,想了好一会儿道:“莫非是来苏?”

    来苏在辽东半岛,若真是这里,那么他们的“榷城”就方便了。

    余里衍却得意的一笑,摇了摇头:“武清!”

    周铨先是一愣,然后脸色微变,也知该高兴还是反对。

    武清的位置他很清楚,就是后世的天津附近,此时黄河入海,正是从武清之南汇入渤海之中!

    这里的地理位置倒是不错,只不过位于辽宋交界之处,真要想做些什么,恐怕会被边关所查觉。

    “怎么,你不喜欢这里吗?”余里衍见周铨这模样,不免有些不高兴。

    武清虽好,却是边关之地,她为了获得此处地方,很是做了些利益让步,这才有此收获。而选择武清,她的目的非常单纯,这里离大宋近,那么离周铨就近些。

    周铨笑道:“喜欢,如何不喜欢……不过我喜欢没有用,关键还是你自己要喜欢,毕竟是你的封邑。”

    话说到这,两人突然间都沉默起来。

    余里衍心里有些烦恼,隐约觉得,两人之间因为分属不同国家,所以变得生分了,远不及他们一起在混同江畔射猎、战斗时亲近。她心中气恼,手中的马鞭就挥了起来,有一下没一下地抽着跟边的树。

    今年天气特冷,虽已经是二月,那路边树上虽然已见绿色的嫩芽,仍然积有雪花,她这一抽,积雪纷扬而下,周铨慌忙躲开,却看到余里衍站在雪中,就是不躲。

    余里衍眼中,还隐隐有着某种闪光的东西在晃动。

    “咳咳……公主……余里衍,我和你说,武清是个好地方,你在那里第一要事,便是修建一港口,今后我会遣人造舟,用船运大宋货物来此与你互市,保管让咱们都赚得盆满钵满!”

    周铨看得虽然心疼,却只能装作不知。

    他滔滔不绝地开始说着未来的计划,余里衍默不作声地听着,也不知道她是否记了下来。

    两人说话就说了大半个时辰,到后来,周铨的计划已经阖盘托出,他也说得口干舌燥,这才停止。

    天色也已经晚了。

    到了告别之时,余里衍抬脸看着周铨:“把你的手拿过来给我看看!”

    周铨愣了:“怎么?”

    “拿过来!”

    周铨举起左手,余里衍却指着他的右手。在右手手背,有一道淡淡的红印,是余里衍刚刚用马鞭抽出来的,虽然不重,却也不是大半个时辰就会消失的。

    “疼吗?”余里衍问道。

    周铨心中微微一漾:“还好,还好!”

    “最不喜欢你这样,什么事情都是敷衍,疼就是疼,不疼就是不疼,哪里有什么还好!”

    余里衍抓着他的手,不满地说了一声。

    周铨想要抽回手,却被她紧紧抓住,她发了一会儿怔,然后细声道:“方才你问我,会不会忘了你,我怎么会忘了……倒是你这汉儿,会不会忘了我?”

    “象你这般又美丽又高贵的公主,我如何会忘!”周铨顿时说道。

    “我不信!”余里衍道。

    “那你说,要如何你才信?”周铨问。

    然后他就看到余里衍猛然俯下头,在他手背上狠狠咬了一口,直咬得手背皮开肉绽,疼得他哇哇大叫,余里衍才松口。

    在余里衍嘴角,还沾着他的血迹。

    但这位大辽公主此时却灿烂地笑了起来:“如此我就相信,你忘不了我……就算你要忘了我,可看到自己手的时候,必然又会想到我!”

    说完之后,余里衍转过身,飞快地跑走,跳上自己的枣红马。她在马上回头望了周铨一眼,又是嫣然一笑,然后扬声唱了起来。

    她唱的是契丹话,在辽国呆了好几个月,周铨如今已经隐约能听得懂她唱的内容了。

    “时如流水兮春还乡,原野无垠兮披绿装,江河深长兮船将航,郎兮郎兮勿相忘,郎兮郎兮勿相忘……”

    那唱词虽然浅白,却情深隽永,周铨听着歌声缓缓远去,特别是那“郎兮”之句,温婉柔转,一时之间,不禁痴了。

    哪怕余里衍的身影再也看不见,歌声也听不到,周铨仍然呆呆站在那里,也不去处置手上的伤口。

    “咳咳……”他正呆着的时候,突然间听到咳嗽声,然后,郑允中踱着方步走了过来。

    “周贤弟,大丈夫何患无妻,温柔乡中英雄冢啊。”郑允中经过周铨身边时,漫不经心地说道。

    不等周铨回应,他就迅速消失了。周铨苦笑了一下,也不知该如何解释,回过头来,却发现童贯那死太监面无表情地出现了。

    “童太尉这是何意?”发觉童贯死死地盯着自己,周铨问道。

    “女人有什么好的?”童贯嘟囔着说道,不知为何,周铨感觉他这话里有着某种酸意。

    “你这死太监当然不知道女人的好……”周铨心中腹诽,然后看到童贯和个魂一般飘走。

    这死太监在宫中可能是偷听偷窥惯了的,走起路来竟然无声无息,以后看来对他再更防备些,免得他看到听到某些东西。

    周铨暗自警惕,再回头时,又吓了一跳。

    却是狄江,一脸愁容,同样用复杂的眼光看着周铨。

    “狄叔,你这又是什么模样?”周铨头皮发麻。

    “这个,大郎,你能得大辽公主倾心,那自然是了不起的事情,扬威于域外嘛,不过,你可千万莫忘了,家中还有师师在等你回去呢。”狄江吞吞吐吐地道。

    周铨大怒:“你们在胡说些什么呀!”

一零八、童贯的秘密() 
与余里衍依依惜别之后,直到燕京,都算顺利。

    而且众人归心似箭,原本花费了十余日的路程,仅用了九天就赶到。

    燕京永平馆比起上回来时更显萧条,因为此前赶路赶得急了,文官出身的郑允中身体略有不适,便准备在此多休息一日。

    一大早的时候,天还蒙蒙亮,周铨就醒了。

    早起是他一直保持的好习惯,在起床之后,他活动了一下筋骨,暗暗骂了一声。

    实在太冷了,此时虽有火炕,却极简易,至少周铨到现在还没有睡过。故此夜里若没有火堆,睡到后半夜就会越来越冷。

    到了门外,睡在他前屋的狄江、武阳二人也已经醒了,三人出屋稍稍活动身体,就在这时,周铨看到一个身影贴着墙角小心翼翼地闪过。

    周铨愣了一下,宋国使臣队伍只有他们三人起得最早,往常这个时候,都在睡觉,没有谁会起来。

    不过细着晨曦微光,他发现那人穿着辽国南面官的服饰,似乎是辽国的一个官员。

    周铨觉得那人身形隐约有些眼熟,不过他对记人脸很不擅长,一时之间,想不起此人是谁。

    此人也看到了周铨,笑着拱了一下手,然后匆匆离开了。

    “这不是那马大郎吗,他怎么会在这里?”周铨记不得,却有人记得,狄江斥侯出身,记忆力原本就是他所擅长。

    “哪个马大郎?”周铨还有些茫然。

    “我们北来时,刚过界河,大郎还曾在路边寻他问过话的,当时他自称为马大郎。”

    周铨恍然大悟,但旋即又生出疑窦。

    当时这位马大郎可是百姓打扮,最多不过是一民间富家翁的模样。可现在,他不但穿了一身辽国官服,还出现在了接待大宋使臣的馆驿之中……此人究竟是什么身份?

    “从童太尉那边过来。”狄江又说道。

    周铨瞄了童贯一眼,自从进入馆驿之后,童贯就说身体有些不适,一直缩在屋中没有出来。

    他心中生出疑虑,倒不是怕童贯与辽国有所勾结,而是担心这个死太监弄出什么麻烦来。

    “这两日盯着童太尉一些,有什么事情,速速告知于我。”周铨低声道。

    狄江会意。

    在燕京休息了两天,郑允中身体恢复了,便再度开始南归。整个宋国使臣队伍有一百多近两百人,当他们离开馆驿时,狄江突然凑到周铨身边道:“那个马大郎,也在使臣队伍之中!”

    周铨愕然回头,就看到童贯身边的亲随里,有一个人微微低头,依稀就是那个马大郎。

    只不过原本马大郎是留了契丹式的大胡子,现在胡须被刮,看起来倒有几分象个太监。

    周铨眉头拧紧,童贯将此人收在身边,其中要冒极大风险!

    甚至有可能将他们这次北使全部收获都葬送掉!

    只不过身边都是辽国“护送”的官吏与兵卒,周铨不好过去询问,他只能心中暗暗担忧。

    队伍前行了没有多久,突然间被辽人拦了下来,周铨看到那个马大郎神情自若,但童贯面上却微微有些紧张。

    只见数名辽数在几个南面官的陪同之下,开始计算人数。

    这是惯例,为了防止守国使臣夹带逃人,每每进入之时,都会计算一番。周铨只觉得自己心中一揪,但奇怪的是,辽国人算了两遍,所得的人数却是与出使时完全一致。

    周铨有些莫明其妙,不知童贯是使了什么手段,得了这个结果,他再看童贯,紧张神情已经荡然无存,只余一丝兴奋。

    使节队伍过了这一关,接下来就是一路疾行了。不过两日功夫,他们回到白沟驿,到此算是正式回到了大宋境内。

    待辽国国境消失在身后,周铨立刻来找童贯:“童太尉,你做得好大事情!”

    他隐忍了两日,此时有了机会,哪里还控制得住。

    听他如此说,童贯倒不惊慌,而是哈哈一笑,颇为自矜地道:“就知道瞒不过周郎,不过嘛,看到周郎你立功于前,老夫又如何甘心落后!”

    周铨心中一凛:“童太尉,你想立何功……”

    “自然是收复燕云,因功封王!”童贯昂然道,双眼中光芒闪动,几乎不可遏制。

    身为太监,因为生理问题,心态难免扭曲,哪怕能长出几十茎胡须,童贯也难例外。

    好钱、好权,对他来说都已经有了,他不能好色,那么剩余的就是好名。若是收复燕云,按照大宋太祖太宗的遗训,他就可以凭此功劳,得封为王!

    “那人对太尉收复燕云有帮助?”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