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风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风华-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同他料想的一样,护卫军截断长江、攻取杭州的消息,很快传开了。

    在江南,那些原本在摩尼教的攻势下苦苦支撑的地方突然有了生机,而被摩尼教控制的地盘则风云突变。方腊任命的知县、太守,纷纷挂冠而去,那些家里供奉着明尊圣像的,纷纷将之藏起,或者将之劈了当柴。被摩尼教查封的东海商会各地分会,一夜之间又重新开张,不仅收回了自己的财产,甚至还组织人手,将那些逃跑的摩尼教高层捕获。

    在淮北,原本因为摩尼教大兵压境而人心惶惶的,一夜之间就安宁下来。人们不再谈论摩尼教,而是讨论即将到来的淮北行省设置——按照大宋朝廷的承诺,他们将作为周铨的领民,生活在这个新建立的淮北省。

    “我就说过,年前这场风波会平息!”

    应天府,李纲一脸平静地看着眼前的人,目光里已经没有了第一次在这里见到他时的愤怒。

    姚平仲,当初强烈要求夜袭金军,致使宋军大败,汴京城再无可用之兵者,如今又坐在他的面前。

    姚平仲的神情还有些不服气。

    “不过是周公布局精妙罢了,换了我,我也可以做到……岳飞他是投得明主,我就可惜没有明主!”

    李纲摇了摇头,在朝廷与周铨达成协议之后,此前他对姚平仲的憎恨就没有意义了。

    “我明日动身,你还准备留在这里,想要投靠新主吗?”李纲问道。

    “什么,你要去哪儿?”姚平仲吃惊地跳了起来。

    “我要去济州,我要去见上皇,我……终究是大宋的臣子。”李纲说完此语,起身而行,再也不向后看一眼。

    “你胡说什么,李伯纪,上皇如今已是阶下之囚,你去那里……能有什么用?”

    李纲没有理会姚平仲的问话,他们原本就不是一路人,此次在应天府能够相见而不争吵,只是因为时局变化太快罢了。

    他并不知道,自己去济州后,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浪。但他心中总是觉得,自己无法侍奉一位新主,不能象姚平仲一般,跟随着周铨的脚步,每日去递拜书,只求拥有一个机会。

    他是赵佶任用的,虽然误了国事,但终究还要回到赵佶身边。(。)

五三六、身价五万银圆() 


    “李纲离开了应天府。”

    “姚平仲还留在应天,如同往常一样,每天往济王驻住递送拜帖,希望得到殿下的接见。”

    这两则消息传到纪春面前,很快就被归类归到了丙类之中。

    丙类意味着不太重要,乙类意味着一般重要,甲类意味着非常重要。因此,纪春目光停留最多的还是甲类。

    他马上就要去见周铨了,这份资料必须多看几眼,里面的事情要记牢来,才能够回应周铨的问话。

    想到这里时,纪春有些惶恐,他自己也不知道,当初徐州城中年轻热血的小捕快,如今怎么成了这等身份,半个天下的消息,源源不断地送到了他的面前,他的一个决定,一个想法,都可能决定数百上千人的生死。

    越是这样想,他就越兢业,生怕自己在哪里犯了错误。

    准备好这一切后,他动身出了门,走向周铨的房间。

    两间公廨相距不远,纪春很快就到了门前,稍停了会儿,有人为他通报,他才见到周铨。

    周铨旁边,梁红玉抱着一大堆卷宗,正面色不善地看着周铨,而周铨则是满脸苦笑,连连摇头。

    只是匆匆一瞥,看到这情形,纪春立刻就当自己瞎了。

    他面无表情地走过来,向周铨行礼,却作没有看到梁红玉:“殿下,有关追捕方腊之事,我要向你汇报。”

    “还没有找到这厮么,他倒是会躲。”周铨坐正身体,用手指头轻轻敲打了两下桌面:“他逃过江了?”

    “不曾,目前所有线索证明,他还在江北,最大的可能,是在泰州。”

    纪春将自己方才记下的情报说与周铨听,然后还做出自己的分析,最后却沉默,等着周铨的决断。

    方腊在战场上败绩之后,并没有随大部队一起西去,而是逆向向东。但哪怕他身边都是亲信精锐,面对这种书面也很快就失去了信心,彻底崩溃了。当岳飞在收容俘虏之余腾出手来抓他时,虽然将他最后的部队也击溃,但擒获的却不是方腊本人,而是他的心腹爱将方七佛。

    此人对方腊甚是忠诚,以自尽保住了方腊的行踪秘密。不过可以判断出,方腊已经脱离了大队的摩尼教徒,应该是化妆改名,潜伏在泰州附近。

    这些年江北淮南的工商业在淮北的带动下,也迅速发展起来,工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流动人口增多,原先的户籍管理跟不上去,因此,短时间内,找不到方腊这人。而且岳飞的部队并不适合来寻人,于是追捕方腊的工作,就转移到了纪春手中。

    “那就去擒住他,这一次不会再放过他了。”周铨说道。

    声音里带着少有的后悔之意,当初他还是看错了方腊,原以为此人将儿子都送到济州当人质,应当会老老实实,没有想到,他最终还是野心膨胀,干出勾结金**害江南的勾当来。

    虽然这是方腊自己的选择,不过周铨还是认为,当初自己或许该更绝一些好。

    只不过那个时候他的力量有限,手伸不到江南去,等他手能伸到江南时,却又没有什么好的时机。

    这种事情,一次就够了。

    “如你所愿!”纪春应了一声,眼中闪动着锋利的光芒。

    方腊此时已经不在泰州。

    他传教多年,很长时间内都被官府缉拿,因此养成了极为敏锐的性子,哪怕这些年养尊处优,可是当危险来临的时候,仍然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前几日他还躲在泰州,但今日,他就已经来到了通州,就在通州利丰监,袖着手,象是一位普通的盐商一般。

    利丰监在其盛时,年产盐四十八万九千石,但是自从海州盐崛起之后,利丰盐就开始没落,到如今年产量不过区区十万石。

    只要有盐,就有利益,摩尼教很早就向这里伸了手,所以方腊在这儿也有一个身份,这个身份如此隐秘,就连方七佛、方肥这样的亲信也不知道。

    “这不是黄先生么,大半年未见,去哪儿发财了?”他正在街头闲逛,却听得身后有人招呼道。

    他在这里的化名,就是黄善,盐商黄善,当然,也有人背后称他为滑不溜手的黄鳝。每年他以这个形象来此地一两次,因此在这儿既有认识的人,但又没有熟识的人。

    方腊相信,就算是周铨,也无法追查到这里。

    他准备在这儿呆上一段时间,等到风声渐息后,再潜回杭州——不仅仅因为他大多数财富隐藏在杭州,也因为在那儿,他又有另一个身份。

    一个可以帮助他出海远离这块大陆的身份。

    方腊很清楚,随着他的失败,这片大陆上再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周铨了,甚至他现在去投靠汴京城里的小朝廷,再加上金国的余孽、四川的钟相,还有那得到了不知什么狗屁名字国家支持的西夏,所有的势力绑在一起都没有用。

    周铨有他自己的计划和步骤,很快,他就会统合好已经控制住的地盘,然后休养生息,三年,或者五年,当他培养出来的新一批人手可以担当大任时,他就会再从大宋身上撕下一块肉来,比如说……

    江南。

    到那个时候,他在大陆上不但不再有机会,而且还会有生命危险,以他对周铨的了解,周铨绝对不会再给他一次机会了。

    “哈哈哈,原来是你,贾员外,你怎么在这里?”回过头来看到这个熟人的面孔,方腊笑了起来,神情亲热。

    “还为什么,不就是为了盐么,到这儿来的,十个有九个是为了盐,唉,谁让我们挤不进海州,弄不得海州盐,只能弄利丰盐了,黄先生,咱们有快一年没有见面了吧,前些时日,魔教之乱时,你的生意有没有受到影响?”

    “还好还好,我呆的都是乡下小地方,魔教之乱乱不到我头上来。”方腊面不改色地跟着对方一起,将摩尼教称为魔教。

    “我可就惨了,折了两条船的本钱,好不容易积下来的家当,毁掉了十之七八,这些天杀的贼种,小娘养的东西,那个方腊,更是个魔头,放出这一群豺狼来……”这位贾员外咒骂了一番,方腊面色微沉,目中有寒芒闪动,但却还是忍了下去。

    贾员外越骂越起劲,好一会儿之后,才低声道:“听说朝廷悬赏五万圆买方腊的下落,啧啧,若是我知道他的下落,这被魔教折腾掉的家当不就回来了么?”

    “那是,那也得你知道他的下落才成。”方腊应付了一句。

    然后他看到贾员外的神情有些不对劲了。

    “怎么了?”方腊问道。

    “我瞅着……你就有几分象那位方……方……方腊?”贾员外道。

    方腊心神一凛:“开什么玩笑,我怎么象是方腊,我若是他,每年还会来这里贩盐?”

    贾员外深深看了他一眼,然后笑道:“自然是玩笑了,你若是方腊,我就是……我就是赵楷了,那个被金人立为皇帝带走的赵楷!”

    赵楷被赵桓当作人质送到金营,后来斡离不败退,他也被金人带走,到了太原之后,还被拥立为“大宋皇帝”,甚至下“诏书”给天下,号召天下人都来讨伐国贼周铨。

    只不过赵家两代人,这些年实在是将天下百姓折腾得够狠了,所以他的诏书理所当然没有得到什么回应,只有两三只小猫小狗,抱着投机的心理加入他的麾下,然后就和他一起,被金人带到了塞北。

    两人都是干笑了几声,然后,贾员外就离开了。

    贾员外才转身,方腊的脸色就变了,他毫不犹豫,向着自己的家走去。

    他心中后悔,今日实在不该出来的,没有想到,在这个小地方,也险些会被人认出来。

    想必是他的画影图形已经传遍大江南北了,他虽然改了妆扮,还特意在额头贴了张膏药,可是有些明眼人,仍然能看出几分来。

    不用多,只要几分象,就足够让这些明眼人前去检举他了,毕竟,他的脑袋可是值五万银圆!

    方腊决定回到住处后,立刻收拾行囊,离开利丰监,这一次,他要北上,前往楚州。在那里,他要想办法弄一个合法的身份,然后从海州出海——想来周铨想不到,他会从最危险的地方离开吧。

    只不过,他才收拾好东西,就听得外头有急促的脚步之声。

    方腊不敢从前门,直接走了后门,翻墙而出。只不过因为当了小半年的圣公皇帝,他体型发胖了不少,更重要的是,他带的金银细软太多了,沉掂掂的银圆让他行动迟缓,所以他在落地时声音大了些。

    然后他就看到了一张惊讶的面孔。

    那是一个往盐监里送柴的樵夫,看上去甚为苍老,方腊不只一次瞧见过他,知道他在这里干了二十余年。

    “我抓住了!”不等方腊说话,老樵夫手中挑柴的铁冲就伸了过来,直指他的喉咙,然后是兴奋的呼声:“我抓住方腊了!”

    “我不是……”

    “不是你为什么要跑?”老樵夫得意地道:“我抓到了,五万银圆!”

    “我身上有银圆,你快放了我……”

    方腊这个时候已经顾不得狡辩,一边说,一边在怀里掏。

    然后,乘着老樵夫被他的话吸引,他猛然扑上去,匕首刺入老樵夫的胸脯。

    没有确认老樵夫死活,方腊撒腿就跑,离这里不过五十丈的地方,是他的另一处狡窟,那里养着一匹好马。

    可是才跑了十余步,他脚一软。

    因为他看到,在他前面,四五个盐丁迎了上来。他只能折向,向着东面跑去,可同样是十余步,他又被拦住。

    四面八方都是来抓他的人,方腊绝望地坐了下来:“五万银圆,就是这么重要么?”(。)

五三七、窃国与偷鸡() 


    方腊终于赶到了海州,只不过,并不是象他设想的那样,自己逃到海州,而是被囚车押到这里来的。

    囚笼被送到海州的路上,至少发生了四次摩尼教徒欲劫囚车的事情,结果当然失败了,护卫军从不掩饰押运的行程,甚至利用这行程,有意将一些潜伏的摩尼教徒引诱出来加以铲除。

    所以这段路程很慢,足足过了一个月,他才到了海州。

    此时已经是所谓的靖康二年三月,想到这个时间,方腊脸上就有嘲意,也不知道靖康这个年号还能打多久。

    大约当大宋灭亡的时候,这个年号也会终结吧。

    他来过海州城,在摩尼教与周铨关系可的时候,他秘密潜来此处,为的是近距离观察一下周铨的行事风格。

    只不过就如此前他多次观察的那样,当他自以为看透了周铨时,总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

    比如说这一战。

    方腊琢磨了很久,然后肯定,自己是上当了。

    海州与此前他来的情形有些不一样,更加繁华了。据说因为此地被周铨定为特别市,不纳入山东、淮北二省,所以有传闻,若是周铨定鼎新朝,这里将会成为新朝的首都。

    虽然有那守旧的书生认为绝无可能,海州并无为都的底蕴,也有识风水的人嘀咕,此地不宜为都,还有通晓兵法的人认为,海州无险可守,国都不该于此,可是海州将为都城的传闻还是传出去了。

    传出去的结果,就是天下富商,特别是各大商会,纷纷在海州附近置田购地大兴土木。

    所以方腊看到的是这样一个非常繁忙的海州。

    他的囚车经过街道时,也有人在围观,原本方腊以为,自己所到之处,一定是万人围观,哪知道看的人三三两两,就算是知道了他的身份,也没有几人说什么。

    这让他很惊讶,忍不住问了押送的军士,押送的军士咧开嘴笑了起来:“你是什么东西,这边连太上皇都见过,还在乎一个你?”

    这句话对方腊的打击特别大,他一直认为自己是这个国家里的重要人物,可是那位护卫军军士的一句话,让他意识到,自己在大多数人心中终究还只是一个小人物。

    哪怕他的脑袋值五万银圆,哪怕他曾在江南掀起滔天巨浪,可是被擒获之后,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盗首。

    不,不会这样的,他是堂堂圣教圣公,永乐皇帝,怎么能只是一个小盗首?

    方腊此时已无幸免之心,故此开始考虑身后之名了。

    被押入一幢守备森严的楼中,有人送来食物,虽然简单,但是热的。方腊默不作声吃完之后,便看到一个人出现在门前。

    纪春瞅着他,微微笑了起来:“方圣公,当真是久仰了。”

    “你是谁?”方腊觉得这张脸有些陌生,便开口问道。

    “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请方圣公回答我几个问题。”

    纪春第一个问题就是有关无面的,无面究竟是谁,还有复仇又是谁,这一直困扰着周铨的情报系统。

    最初时纪春推测无面就应当是从济州岛逃走的方毫,方腊的次子。可是后来派往金国打探消息的,还有从吴乞买那边得到的口供,都指出那位无面很早就出现在兀术身边了,而那个时候,方毫还在济州游手好闲。

    但除了方毫,还有谁会这么熟悉济州的事情?

    无面的身份,就连吴乞买都不知道,阿骨打或许知道,只不过这厮一直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