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风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风华- 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佶刚想以种师道为副帅,却不曾想,第三场败仗的消息就又来了!

    不但来了,而且这一仗比前两仗输得还惨,不是骑兵突袭,而是在正面交战时,为辽军所败,甚至令原本保持比较完整编制的西军,也近乎覆灭!

    这一下,征燕的北伐大军,真的可以说是全军尽墨,而大宋的河北门户,也因此洞开!

    赵佶只觉得耳中嗡嗡鸣响,他身体摇摇晃晃,听得有人惊呼,有人奔来,然后他就向后栽倒下去。。

四二七、归罪() 
此前从前方传来的战报里,童贯避重就轻,虽然承认失利退却,但对自己的损失一直没有详细的汇报,只是推说诸军纷乱,还陆续有人归营,不可统计。

    他每次都会重点强调,西军编制尚在,军力受损不多一是证明自己还有能力挽回局面,二则是给西军诸将上眼药,暗讽他们当初不肯出力死战,而是先行退却,导致河北禁军与京师禁军受挫失利。

    所以,无论是赵佶,还是高俅,或者是推说身体不适在家里躲着的蔡京,都以为北伐之事尚有挽回的余地,最不济,也不过是放弃周铨献出的那些州县,退回原来的边境,再多赔点钱,反正周铨不是取消了岁币嘛,重新拾回来就是。

    可是童贯的第三败,却让这最不济都变得不可能了。

    在两败之后,其实赵佶就知道,童贯不是合适的主帅,表面上他控制西军多年,结果西军诸将却仍然不听他的,他在京中势力盘根错节,但当败仗来临时京中禁军同样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

    至于河北禁军,原本众人就没对这支部队寄予太大希望。

    那时赵佶就想着以宿将种师道取代童贯,特别是在李邦彦提醒,郓王赵楷身居险境之后,他就想着,用童贯为兵马大元帅,坐镇大名府,以种师道为副帅,统领前线部队,如此既照顾了童贯的面子,又将他从他所不擅长的一线指挥上解脱出来。

    可现在晚了。

    “童贯……种师道……误国!”

    在彻底昏迷之前,赵构咬牙切齿地说道,全然不顾童贯是逃跑,而种师道是阵亡。

    他这一昏倒,艮丘最高峰上,跟着他一起的诸人顿时手忙脚乱起来,大伙都慌了,呼太医的呼太医,喊陛下的喊陛下,还有吓得瑟瑟发抖想要找地方躲起来的。

    好一会儿,才听得一声怒喝:“你们这是乱什么!”

    众人望去,却看到蔡京拄着拐杖,不怒自威,不知何时出现在此!

    最近杨戬重病,所以一直伴随在赵佶身边的是李彦,他名字与李邦彦只差一个字,俩人却没有什么关系。这个太监,此前的名声都被梁师成、童贯、杨戬等所遮掩,但若细说起来,其余太监所做的每一种坏事,他也都没少做。

    虽然每一种他都不是做得最多的那一个,却什么好处都没少过。

    李彦在喊太医,见蔡京到了,顿时一惊,这老头儿在家装病,此时怎么出来了。

    不仅是他,在场的高俅等人,也同是如此。

    然后听得又有一声轻咳:“宫内不能乱。”

    他们再回头,却看到梁师成站在树荫之中,面色平静,而赵佶不知什么时候,被他扶到了树荫下,正有小太监奉上蒲团,让赵佶坐下。

    这位最近也是称身体不适,因为他与周铨关系比较近的缘故,颇受到赵佶的冷落,宫中都有传闻,说他圣眷已失。

    可这时,他也出现了!

    大伙不由东张西望,想看到另一位病了杨戬会不会出现,不过这次倒没有看到,这让众人松了口气:看来不是所有人都装病啊。

    “封锁宫禁,许进不许出,高太尉,你速速出宫,与横班诸军在一处,莫在让人随意传递消息。”蔡京吩咐道。

    “李彦,你盯好这里的内监宫女,若有人敢不奉令出艮岳一步,立刻打死!”梁师成同样吩咐道。

    这二位只是俩句话,顿时让众人的魂又回了过来,不知不觉中,众人的慌乱都没有了。

    蔡京与梁师成交换了一个眼色。

    虽然二人有合作也有争斗,但他们都很明白一点,现在是他们出来收拾残局的时候了。

    此前因为他们二人与周铨走得太近,所以受到赵佶的怀疑,赵佶冷落梁师成,而且还通过蔡攸来逼迫蔡京放弃权力。他二人面对这种情形,不得不暂时退让,但现在,收复失地的时候到了。

    “你们这些废物,平时一个个满嘴都能摘星拿月,关键之时地,却都无半点用处!”梁师成骂了一声,然后指着一个宫使:“魏宏,你去传御医,不要说废话,只讲……嗯,官家多饮了几杯酒,有些头疼。”

    那宫使是他的亲信,闻言会意,一溜烟就跑掉。

    “宫中有梁公,老夫先去政事堂。”蔡京道。

    梁师成点了点头,至少这一刻,他与蔡京是盟友。

    蔡京出去的时候,看到有个武官打扮的人,一脸惶恐地呆在宫门前。他虽是老眼昏花,但记忆力还不错,看到此人正是折彦质。蔡京咧开嘴,无声地笑了一下,还向折彦质点了点头。

    被传唤而来却又被拦在宫前的折彦质,见到蔡京向自己点头致意,顿时大礼拜下,心中更是惶恐。

    一开始宫使来召他入宫奏对,分明很急切,怎么转眼间,又不让他进宫了,甚至连那个宫使,也被拦在宫门外。但在这同时,又不放人出去唯一一个出宫的人,就是蔡京。

    对了,最近蔡太师不是说身体不适不能外出么,他怎么会出现在宫中?

    他满心不解,不过片刻之后,宫内有人匆匆出来,对着宫使嘀咕了两声,那宫使神情微变,对折彦质道:“今日官家倦了,来日有空,再召汝问对,现在还请折朝请先回吧。”

    折彦质如今以朝请郎身份在直秘阁参军事,原本被召,他知道是为河北之事,准备了扬扬洒洒一大堆内容,现在却被打发回转,失了一个在天子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他心中有些惋惜,再加上感觉到宫中的异样,因此回去的途中,便有些失神。

    直到有人拉住他的衣袖,他才回过神来:“赵公,你怎么在这里?”

    拉住折彦质衣裳的人名为赵鼎,他与折彦质都是崇宁年间的进士,俩人向来认识,也颇有交情。只不过赵鼎如今为洛阳令,按理说应当呆在洛阳,却不知为何,此时来到了京师之中。

    象他这般的守土官,等闲可是离不开职守。

    “我落职了,回京待选。”赵鼎苦笑道。

    “这怎么可能,你当洛阳令当得很好!”

    “你知道西京中的那群老人们,只要他们看不顺眼,自然就要挑来挑去,所以我落职了。”赵鼎对自己的遭遇倒没有什么抱怨,不过旋即他又道:“你方才失魂落魄,所为何事?”

    折彦质正在苦恼,他知道赵鼎足智多谋,当下将自己今日的经历说了一遍,特别还提到蔡京之事。赵鼎初时也是啧啧称奇,但听得最后蔡京向折彦质点头致意时,他神色变了。

    以蔡京的身份,折彦质算什么东西,哪怕背着个进士名头,可终究是武臣出身,蔡京能看他一眼就算是抬举,点头致意……

    “不好,河北又有变故了!”赵鼎悚然道:“前方败绩的消息……恐怕比京中的传闻还要严重!”

    国难思良将,国家如果没有面临危局,折家这样的将门世家,只会受排挤猜忌,哪里能轻易得到皇帝的赐见、宰相的致意?

    “而且,宫中恐有变故!”折彦质也不傻,若是前方真的大败,传入宫中,以当今官家那性子,宫里怎么不会发生点什么事情?

    正是因为宫里有变故,所以原本很迫切地向他咨询的事情也取消了,也正是因为宫中有变故,所以长时间都未曾出面的蔡京,竟然会突然出现在宫中!

    “事关重大,我们也得做些准备才是。”赵鼎眼中闪动着奇光。

    “我们能做些什么准备?”折彦质不以为然,他们二人一个位卑职低,另一个干脆落职,能有何为?

    “我们不能做,但有人可以……比如说,太子!”

    赵鼎低声说道,折彦质心中一凛,看着赵鼎的神情,就有些不对。

    赵家的皇帝,已经有好几位都是岁数不高就驾崩了,若是当今天子真有什么意外,太子和在外执掌兵权的郓王,谁先得到消息,谁就拥有优势!

    “如何才能接近太子?”折彦质旋即摇头:“我们见不到……”

    “我们见不到,但有人能见到,耿南仲,他是太子右庶子!”

    折彦质怦然心动,通过耿南仲,联络上太子,若此事得成,他们就是大功臣,折家的富贵,他个人的前途,就又有数十年的保障。但旋即他又想到,若是不成呢?

    赵鼎去职之后,眼前这事情,就成了他的一个机会,他会全力去抓住,可是自己要不要如此?

    不等他做出决断,突然间,听得前方轰的一声响,紧接着,不知多少人,向着一个方向跑去。

    看到这一幕,赵鼎顿足:“晚了!”

    不过旋即他又是一愣:“那边是何处?”

    “却是东海商会的地方,那边总有热闹……不对,拦个人问一下!”折彦质反应慢些。

    旋即他们就知道为什么了。

    大宋连输三阵,前线惨败,三十万北伐大军,已经灰飞烟灭,连西军宿将种师道,都已经死在火炮之下!

    对,死在火炮之下!

    京中还在想着守住前线大败的秘密,想着挽回一点,可是有人已经急着推卸责任,要将前线失利归罪于火炮,然后……

    归罪于将火炮“送”给辽人的周铨!

四二八、奉承() 
童贯现在与辽国皇帝耶律延禧有了一个共同点,就是夜晚睡不着觉。

    自从第二次失利之后,他就一直在琢磨一个重大问题:如何推卸责任。

    原本西军是最好的推卸责任对象,西军诸将跋扈不敬不听指挥,其中种师道自恃宿将,更是遇敌先退,正合背这个黑锅,童贯还可以乘机将西军中对他阳奉阴违的将门世家都拔除干净,这也是赵佶暗中的意思——夏贼既然已经被赶跑,朝廷就不需要一支由将门控制的西军了。

    虽然赵佶没有明说,可是童贯惯会揣摩,一个皇帝的合格奴婢,必须学会揣摩上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就离被淘汰不远了,就象朱勔那样。

    但种师道死了,一个死人,可以承担责任,却承担不了所有责任。

    那么……就只有另一个活人可以帮着分担一点了,虽然童贯其实极不愿意,他甚至愿意对上西军将门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不愿意对上那个才二十余岁的年轻人。

    “但怎么办呢,现在我只有这一个方法,才可以拖延一些时间,不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我就没有足够的功劳脱罪。那一位那里……他最看重的是利益,反而不在乎虚名,到时我拿出足够的利益给他就是!”

    一边在心里暗暗嘀咕,另一边,童贯轻轻拍了拍某人的肩膀,和声和气地道:“事关重大,不仅是我的身家性命,你这么多年来的志向抱负,也尽在其上,你……”

    “元帅放心,我定然会联络上金人,金人就在锦州外,离这里不远,我熟悉各种小道,快则三五日,慢则十日,便能将消息送到。到了之后,我必然会说服他们!”在他面前的人,高大健壮,一脸坚毅,正是周铨曾经见过的马植。

    “对,对,就是这样,有你这样的忠臣,何愁功业不成呢!”童贯大喜,但随即犹豫了一下:“不过……嗯,金人那边,金银布帛上,你口可以松一些,二百万贯以下,你可以随意作主!但是疆土,一定要要来,争取……能以长城为界!”

    马植听懂了他的暗示,所谓争取以长城为界,也就是说若不成,长城都可以放弃,可是放弃了长城,收复燕云又有什么意义,无非是将一个“人质”塞在了敌人的兵锋之下罢了。他欲言又止,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他已经搭上童贯的线,回不得头了。

    望着马植毅然远去,童结松了口气,脸上浮起满意的笑容,这恐怕是近来他的第一次笑了。

    此时京师之中,自己派回去的人已经开始传递败阵消息了吧。

    嗯,接下来还有一件事情,也不知自己的孙儿童渐,是否能够按照自己书信上的安排去做。

    童渐被他打发到了大名府,在郓王赵楷的身边效力。

    这段时间里,赵楷可谓风光无比,在他身边,围绕着不知多少勋贵、达官家的子弟。这都是送到他身边来镀金的,伐辽复燕这是多大的功劳,大伙只要能够蹭上一星半点,接下来这一辈子便都有光彩了。

    原本这些勋贵达官是最会投机,在储君之争中,他们骑墙观望,对赵桓或者赵楷都是一视同仁,两不得罪。但伐辽的大幕展开之后,事情就有变化了,这种变化在赵楷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时达到第一个顶峰,在他抵达大名府后成了第二个顶峰。

    这种被众星环伺的感觉,让赵楷非常高兴,也让他越发对储位渴望起来。

    仅仅是兵马大元帅,都已经如此风光,若是到了九五至尊之位,那会是何等风景?

    “王黼,前方有没有消息传来,童贯不是十多天前就开始进逼燕京么?”

    不过这时,还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就是连续十余天,赵楷都没有收到前方的任何消息。

    王黼嘿嘿干笑了两声:“军情机密,若非有决定性的胜利,想来童贯也不会向这边传递消息。”

    这几天,他都是用如此方法来搪塞。赵楷虽然聪明,可生长于深宫之中,对实务并不了解,因此也能胡弄过去。但王黼却知道,前面肯定是出了什么问题,否则情况不会这样。

    说来可笑,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伐辽总管的赵楷,离前线并不算太远,却在十余天后,连童贯第一次败阵的消息都没有收到。

    这当然是童贯有意对后方封锁消息的结果,败敌或许童贯不拿手,可是瞒骗“自己人”,他一向很拿手。

    但是到今日,赵楷也意识到不对,不仅童贯不派人来禀报前线战况,就是他派出去“慰问”前线将士的使者,也一个都没有回来。

    “王黼,你实话实说,前方是不是出现了什么意外?”他沉声问道。

    “前方……或许会有点意外吧,不过我大宋三十万大军,辽国虚弱至极,哪怕有点意外,也改不了辽国败亡的命运,大王只管放心。”王黼也顾不得掩饰,有些焦躁地望了北方一眼,他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到现在也没有回来。

    他停了一下,看了看围在赵楷身边正接过话茬满口谀辞的人们,然后微微怔了一下:“大王,若想知道前方的消息,可唤童渐来,童渐……或许与童贯有联系!”

    童渐不在!

    赵楷驻在大名府,头几天还是做出了与军士同甘共苦的模样,宿在军营之中,但几天之后,他就受不得这苦了,军营的榻太硬,营帐不够挡风,军中规矩太多,还有不能携美人在军中酒宴……故此现在赵楷是住在大名府中一户人家宅邸中。这些日子,童渐每天老早就会来此,与别的前来镀金者一起奉承赵楷,可是今天,童渐却是不在!

    也是奉承的人太多,少一个没有谁会注意。想到这里,王黼有些懊恼,若是蔡京,只怕第一时间就会注意到这个细节了。

    赵楷听得王黼的话,也转着脖子看了看自己周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