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风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风华-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大地主背后,不是杨戬那个死太监,就是与棉布商会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他们剥夺了土地不说,因为大面积耕作,他们雇用的佃农,只有原先佃农数量的一半。也就是说,那些失去土地的贫民,如今想给别人帮佃都极为困难!

    这些地主种棉织布,卖到富庶的江南去,或者繁华的京师去,甚至卖到辽国、高丽和日本这样的外国,赚取高额利润,可是失地的农民,却只能忍饥挨饿,熬不住了,就卖妻卖子。

    卖妻卖子可以撑一年,但明年呢,明年已经什么都没有了的农民,怎么样求活路?

    乞讨,可是连乞讨都没有地方可去的情形下,造反就是唯一出路了。

    “我们也不能坐等着……若真到那一日,我们须得有些准备,钱粮,兵器。”那位吴学究慢悠悠地又说道。

    这话说得在理,众人连连点头。

    “还有呢,吴先生,你莫卖关子,咱们生死存亡之事,你向来多智,定然不会只有这些安排。”

    “方才解兄弟说的不错,官府多是无能之辈,但周铨这厮,还有他的老子周傥,却是能打的!卢进义数万人马,尚且被他逼得只能远走海外,如今死活不知,咱们未起事之前,还须得算计一下他!”

    卢进义远赴海外一去不返,他败亡的消息,传回大陆之后,都变得不真切了。有人说他死于高丽人之手,有人说他在海外自建一国,还有人说他被大宋水师清剿。这伙新来梁山者,也没有确切的消息。

    不过大伙对卢进义的下场并不十分关注,更重视的,是这位吴学究所说的,算计一下周铨。

    那解兄弟是脸色第一个变的。

    “吴学究,周傥、周铨父子,真不是咱们能惹的,俺在这里说句丧气之话,诸位莫怪,若大伙定然要惹周家父子,兄弟俺就只能找个山沟沟里隐藏起来了。”

    解兄弟畏周铨如虎,让众人都是很吃惊,特别是几位大头领,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

    那个石三郎有些不屑,呸的吐了口口水:“解宝,我看你平日里也是条好汉,怎么一听到周铨就尿了?依我说,他不来惹我们倒还罢了,若来惹我们,我便要将他的脑袋拧下……”

    砰!

    话还没有说完,那位解兄弟暴起发难,飞出一脚,直接将石三郎踹飞起。

    石三郎正在口出狂言,不曾防备自家兄弟,被这一脚踹得正正的,他摔倒在地,口中大骂,翻身起来欲搏,却听得刷的一声,一柄钢叉点在了他的咽喉之上。

    解宝冷冷看着他,不屑地笑道:“你就是有两把着蛮力,以为自己真很厉害?莫说旧日梁山寨里卢进义、燕小乙、高腿子诸人,便是我,杀你这等蠢货,也不过是三两下的事情……你以为我们都是懦夫蠢货,自己英雄了得?告诉你,你这般废物,遇着周铨,只能坏了大事……诸位哥哥,非是我解宝不讲义气翻脸无情,但这般蠢物,除了祸害诸位兄弟之外,没有半点用处!”

    那黑矮胖子目光闪动了两下,旁边的吴学究轻轻一笑,上前扶住解宝的钢叉:“解兄弟,石三郎只是莽了些,他未曾在周铨手中吃过亏,有些不知天高地厚,解兄弟何必与他一个粗人一般见识?石三郎,速速向解兄弟赔罪!”

    那石三郎倒是个不怕死的,脖子一昂:“有种你便杀我!”

    旁边的黑矮胖子看不下去了,石三郎有千般不是,但有一点,对他足够忠心,仅此一条,别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三郎,你向解兄弟道个歉吧。”他上前道。

    一边说,一边抓开了解宝的钢叉。

    石三郎翻身起来,瞪着解宝:“看在俺哥哥的份上,俺不与你计较!”

    见这厮还是嘴硬,吴学究摇了摇头,然后对解宝道:“解兄弟,我说的算计周铨一下,不是说要对付他,而是要捧他!”

    “捧他?”众人一愣。

    “自古以来做官家的惯会猜忌,现在的官家也不例外,咱们狂捧周铨,说他是星宿下凡,百姓归心,官家岂会不猜忌于他?他如今不缺钱财,不缺势力,就连甲胄兵器,有利国监在那儿,他也不缺。咱们多捧捧,捧得他头昏脑涨,没准年轻人自个儿就得意了,不知检点,更易忘形。”

    “学究之意,是去那些失地的百姓当中吹捧他?”黑矮胖子道:“可若官家和他不上当呢?”

    “由不得他不上当,宋家哥哥,百姓们已经走到绝路了,到时他们听说,唯有周铨能救他们,自然就会往利国监、往海州拥去。各地官府,都是庸聩之辈,巴不得这些不安之人离开自己境内,只怕还会给这些百姓开逃荒证,将他们礼送出境。可到了利国、海州,哪里有这么多粮食地方来安置这些百姓?到时再稍有煽动,比如说,打着周铨的旗号起事,这些百姓必然跟从……”

    众人听得这里,都是倒吸了口冷气。

    好毒的计!

    无论官家和周铨如何反应,这一计只要安排出去,朝廷与周铨,就只能按着吴学究的推断去行事!

    唯有石三郎,他是一个粗人,只知拼命不知轻重,歪着脑袋道:“当真能等到那一日么?”

    “当然,那一日不远了!”吴学究很肯定地道。

二五七、叛火() 
“那一日不远了!”

    五国城,周铨望望着眼前的一片建筑,脸上浮起了丝笑意。

    他已经离开了流求“金山”,那座据点被他命名为金山镇,顾诚成为流求金山总督。

    在“重赏”的诱惑下,金山附近的土著纷纷寻找各种各样奇怪的石头,将之送到了金山,因此在金山方圆百里之内,除了金矿之外,煤、铁、铜、石英、陶土、石灰石……几乎建立一个工业区的所有原料都已经找到,并且储量不低!

    而且在流求北部,就有大面积的平原,粮食问题也能很快自给。到那时,流求就是周铨的一个稳定的基地,足以支撑他进行一场巨大的变革!

    不过,仅此还不够!

    周铨很清楚,自己要掀起的变革,会给大宋造成多大的冲击,故此在变革之前,他需要有足够的劳动力、兵源,更广阔的市场。

    那一日不会太远。

    回到五国城,周铨现在所立的位置,是距离五国城约十五里的地方。这里有一座小港,比不得五国城那么大的规模,但也已经可以用了。

    小港外,则是用木栅栏围起的一大块地方,足有一座小镇那么大,许多木板拼接而成的板屋,在这里整整齐齐排列着。

    这些板屋可以拆下,移到别处去再装起,为了延缓霉烂,都刷了漆。在板屋当中,还有几座比较高大的固定建筑,那是仓库,有人以仓库为中心,时不时出来巡逻。

    这是一处临时聚所,其可容纳人数约是一万五千。

    从三月份起,周铨就下令济州总督府完成此事,到现在,小半年时间过去,事情终于完成了。但很少人知道,这临时聚所是作什么用的,周铨在此囤积了不少粮食、物资,派了专人看守,唯独没有让人入住。

    “衙内,我觉得……我能力有限,恐怕担不好如今的重任。”

    周铨正憧憬着未来之时,突然听得身边的余阳开口了。

    身为总督府民政官,这处临时聚所是他在负责,这厮今日一直有些异样,此时说出的话,让周铨有些不可思异。

    一个月领着一百五十贯的薪资,年底还有全年薪资两倍左右的分红,换言之,余阳一年的收,接近六千贯,他竟然想辞职?

    “余先生何出此言?”

    “衙内,非是我不知好歹,而是……我发觉,我不值这价钱。衙内身边派出的任何一个少年,都比我要强,无论是眼界见识,还是做事应变,我在这位置之上,只能耽搁了他们。”余阳惴惴不安地道。

    在济州已经两年多时间,他攒下了数万贯的家当,而且他是聪明人,看到周铨身边的少年一个个成长起来,特别是顾诚被任命为流求总督,更是让他意识到,周铨身边,只怕已经没有自己的位置了。

    人不知进退,就要受活罪,余阳最初的志向是功名,不幸从贼之后,志向就变成了活下去,被周铨暗中控制后,又变成了有朝一日能够行走于光天化日之下……到了济州,他的这些志向都已经实现,可这个时候,他却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此言差矣,东海商会之基业,越来越广,何愁没有我身边人的机会,却要夺去你的位置?余阳,我实话实说吧,若是我要罢去你的职位,只可能是你不胜任,而不是为了身边人腾位置。你自觉才能不足,此事很简单,边做边学就是。”

    余阳并不是周铨的嫡系,不过既然立过不少功劳,周铨还是给了他一个机会。他还想再说什么,周铨摆了摆手,笑着道:“况且,今日唤你来,我不是为了这事情,而是想问问你,与梁山诸人是否还有联系?”

    “梁山贼?小人来济州后便与他们断了联系。”余阳道。

    “莫要在意,我说此事,是因为启年传来消息,梁山那边,似乎又有些不太平呢,一伙强人,劫了杨戬搜刮的金银,击败了官军一次清剿后逃入梁山。这伙贼人的首领,名为宋江……”

    说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周铨的声音有些飘忽。

    原本以为灭掉卢进义、燕小乙一伙,所谓的梁山三十六将就不会存在了,却不曾想,仅仅两年之后,宋江这个名字就出现在他的面前。

    王启年接替了养老的狄江,成为他的情报总管,再加上投靠过来的纪春,两人配合得相当出色,在徐州、海州乃至京东和淮南织出了一张情报网。虽然这情报网还做不到事无巨细都能查出,但当那些失去土地家园的贫民,口中开始传诵周铨的名字,他们还是很快就察觉到这背后的问题。

    顺藤摸瓜,便发现在这些贫民当中,暗地里说周铨乃天富星下凡,将主神器的,正是新上梁山的一伙人。

    前后时间,也不过是两个月,消息就递到了周铨手中。而周铨看到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初时很是吓了一跳。

    旋即周铨意识到,就算这伙人如同演义中那样,掀起滔天大浪,对于现在的他来说也不算什么了。

    “宋江、吴加亮……解宝?”    “衙内,这个解宝以前是山上的头领,虽然排序不及何顺,但相当厉害。”

    周铨略一沉吟,点了点头。他正待安排余阳想法子与解宝联系,看看能否将之争取过来,从而在新的梁山贼当中安插一个人手,就在这时,却见叶楚飞奔过来。

    周铨心中一凛。

    叶楚被派往日本,在日本呆了大半年的时间,当周铨赶往流求时,他被从日本召回。

    将他与李宝召回来,自然是为了准备辽国讨伐女真之战。

    这一片临时安置所,也是为这一战做的准备。

    无论耶律延禧征伐女真的事情是胜还是负,都会制造出大量的流民,这些流民中的汉人,将会成为东海商会的基石力量。

    叶楚此前都呆在辽国的苏州,也就是另一世的大连,监视着北国战事的进程,他此时回到了五国城,证明那边出问题了。

    “余先生,你回去拟一份报告,关于解宝这个人的,给我建议,看看能否争取此人。”周铨向余阳道。

    余阳也知道肯定有军情到来,因此行礼退开。周铨没有同意他的请辞,让他的心安定下来,而周铨所说的“边做边学”也让他幡然省悟。

    在请辞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自己只需要跟着那些少年们学着点,不敢说今后能有很大成就,保持现在的位置总不成问题。

    “大郎,辽国的渤海人起事了!”小跑到周铨面前,叶楚微微喘了两口气,神情肃然。

    “渤海人?”

    这个消息,完全出乎周铨意料。

    在唐时,渤海国曾经统治极北,乘着唐灭高句丽,它还将统治范围扩大到了辽东半岛。只不过后来契丹崛起,耶律阿保机灭了渤海国,立自己一子为王,为东丹王。

    再后来,辽干脆将东丹国取消,改成其东京道。但是原渤海国遗民,却始终怀有异念,总想着摆脱辽的统治。

    此次辽与女真之战,耶律延禧强征汉番各族出兵,从辽东抽调了不少人马,行到半途时,得知饶州渤海人古欲起兵造反,军心震动,耶律延禧令南面副部署萧陶苏斡为都统,领兵平叛,于是又抽走一万人马。耶律延禧大军则囤于原地,待陶苏斡胜后合兵。

    可是五月,耶律延禧等来的是萧陶苏斡败绩的消息。

    耶律延禧又遣两万兵马前去支援,这样下来,他聚拢的二十万大军,只剩余十二万还在身边。而且因为出征时间渐长,将士俱有疲意,此时萧奉先劝耶律延禧乘士气尚存,早些与女真人决战。

    耶律延禧原本荒唐就不逊于赵佶,他信了萧奉先之语,当真催促疲兵作战,以耶律讹里朵为都统,率兵攻黄龙府,为女真人所拒,耶律延禧正待全军压上之时,后方再度传来噩耗,渤海国遗种高永昌占据辽国东京,起兵反叛!

    叶楚就是得到这个消息后,意识到耶律延禧已经陷入困境,若他能孤注一掷,先灭女真再返回平乱,尚有可为,相反,若他就此撤军,所聚二十万兵甲、五十万民夫,恐怕瞬间就要土崩瓦解!

    “我得到消息,高永昌反乃是七月初四的事情,如今已经是七月十日,想来事情已经有了定论。”叶楚道。

    周铨眉头紧皱,高永昌这厮夺了辽国东京,不仅仅是给了耶律延禧沉重一击,也同样是给周铨的计划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原本周铨想要的,就是辽东半岛南部的汉族百姓,高永昌夺取辽阳,就直接与他争夺人口。

    不仅如此,周铨给耶律余里衍的建议,是在战局有变时,自辽国东京逃往辽国苏州——周铨会准备好船队,在那里接应她。在周铨看来,耶律延禧肯定会向西逃往辽国上京,余里衍不与他在一起会更安全,但高永昌此举,就断了余里衍的退路!

    一念至此,周铨目光凝聚,心中怒火翻涌。

    他喜欢余里衍,所以,无论是谁,都休想伤害到余里衍!

二五八、蜀国公主何在?(补上月二五零月票)() 
混乱,混乱,混乱!

    余里衍耳边听到的都是哭喊之声,原本在她心中,天下无敌、战无不胜的皮室军,现在乱得就象是一群失了头羊的羊,或者说象是一堆胆小的兔子,在广阔的原野上亡命狂奔。

    这一幕给余里衍带来的震憾,完全颠覆了她此前的认知,也给她带了巨大的恐惧。

    “父皇,父皇!”

    余里衍大叫着,但她知道,她父皇并不在这里。

    虽然她随父出征,可她是公主,总不能真上战场,所以她所在的营地,离真正的前线还有很远,足足六十里。

    在辽国高层看来,这是一个安全的位置。

    但现在,这却成了被人遗忘的位置!

    耶律术者反了!

    若说渤海国人高永昌反,还不能让辽国伤筋动骨,但紧接着锦州刺使耶律术者与魏王之子耶律阿撒联手谋反,就给了耶律延禧致命一击,他再也按捺不住,下令撤军。

    两军对垒之时,下令撤军岂有那么容易,加上消息走漏,辽军都知道耶律术者谋反之事,军心涣散,原本有序的撤退,变成了一场混乱的败北。

    女真人乘机猛攻,辽军又由败北变成了崩溃,仓皇逃命之时,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