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风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风华-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猖狂——然后从自行车中摔下来死了。”

    白先锋所说的,乃是竺简,出使辽国之时,他闹出了不少花样,说来说去,就是想在宋辽之间生出些事端来,好体现自己的能力。为此他被郑允中训斥数回,等回到京师之后,他又竭力攻讦周铨,说周铨上回出使辽国太过强硬,以致有损两国关系。

    不过这厮也没有什么好结果,一日乘自行车前往酒楼,向一群京师的豪商吹嘘自己辽国之行的途中,因为违规逆行,结果在躲避对面来车时翻车。当时恰好在京师著名的虹桥之上,连人带车都摔下了桥,救起时已经断了气。

    “呃……”金富辙当然不知道这其中诸多内幕,眼见威胁不成,他向身边一人使了个眼色。

    那人会意,上前向白先锋行礼:“白先生,我们也是心急,还请白先生替我们美言……”

    就在行礼中,他已经将一个小锦盒塞入了白先锋的袖子。

    白先锋捏着那小锦盒,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转身离去。

    也不知道是小锦盒的功劳,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没多久,又一个少年过来:“你们随我来吧。”

    众人跟在那少年身后,金富辙心中还有些不安,便问道:“可是去见周制置?”

    “我不知道,莫要问我。”那少年没好气地说道。

    金富辙心里暗恨,面上却不敢表露出来。

    他可是深知自己此行的意义,经过长时间的争论之后,在金人大军距离开京不足百里时,高丽君臣总算达成了一致。

    先答应周铨,等将士被放回,击退了女真人之后,再与周铨翻脸。

    如此虽然有些背信弃义,但和东海商会讲什么信义!哪怕为此惹恼了商会背后的大宋,也是到时的事情。

    即使如此,金富辙也决意,为了高丽王国的尊严,在谈判时要尽可能维护高丽的利益。

    没多久,他们被带到了一幢楼前,就在这座两层小楼的二楼,金富辙见到了周铨和白先锋。

    周铨手中还在把玩着一个小锦盒,金富辙认出来了,正是他们准备用来贿赂白先锋的那个。

    锦盒里装着上好的东珠,价值千贯,周铨在手中摆弄了一番,又将之交给了白先锋:“既是送你的,你就收下吧。”

    白先锋心中微喜,经过周铨这一手,他收下锦盒就不是收纳贿赂了。

    “听闻你们是来讲和的,那么上回十条条约,你们是不是准备接受了?”周铨昂然问道。

    他态度算不上倨傲,不过居高临下的俯视总是难免。金富辙面上微微一红,忍着心中强烈的羞辱感上前道:“周制置,那十条协议,实在太过……鄙国虽小,却是万万不敢接受,还请制置体察下情,重拟内容。”

    “这如何不能接受,十条之中,可以令你们割地?”周铨讶然问道。

    那倒没有,甚至连济州岛的问题都没有提出来。

    “可有令你们赔款——就是输送岁币?”

    也没有,所有的条款中,都不曾要高丽朝廷直接拿出钱来。

    “可曾令你等称臣?”

    仍然没有,东海商会不需要所谓的称臣这样的虚名,要的是实利。

    “最后可曾要贵国纳质?”

    还是没有,换了与别国签署类似协议,怎么可能会不要派遣王子、公主为人质?

    周铨问一句,金富辙就摇了一下头,摇得后来,连他自己都觉得,对方的协议,似乎真不算过份了。

    “若是另拟协议,我少不得要贵国割地……”

    “我国愿割耽罗。”听到这,金富辙立刻道,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高丽朝廷内部许出的条件,就是放弃耽罗,将这座岛割给宋国。只可惜,周铨冷笑道:“这话有些好笑了,济州乃是我东海商会自海贼手中光复,再由耽罗土人纳土归附,高丽竟然敢割大宋之国土,你觉得这等事情荒唐不荒唐?”

    金富辙心中愤怒,正待再争,但一看到白先锋在旁跃跃欲试,顿时就没了兴趣。

    很明显,如果他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周铨肯定会打发白先锋来对付,然后以事务繁忙为借口,长时间不再出现。

    “割地之事,万万不可,赔款岁币,或可商议。”他勉强说道。

    “赔款那是理所当然,我上回调集兵马,耽搁了多少时间你可知道么,时间就是金钱,我的……”周铨几乎是顺口就说了出来,然后一笑,眼中怀念的神情一闪而过。

    “还请制置开口。”金富辙道。

    “银十五万两!粮食一百五十万石!”

    金富辙听得这个数字,立刻跳了起来:“制置,这也太多,当初贵国与辽订下澶渊之盟,也不及此!”

    当初澶渊之盟的数字,是银、绢三十万,周铨狮子开大口,让金富辙如何能接受。

    “岁币乃是年年输纳,赔款则是一次了结,我这提出的,已经是仁至义尽,贵国此次发兵,获费粮饷,难道只有区区十五万银、一百五十万石粮?”

    听得不是年年交纳,而是一次缴清,金富辙愣住了,好一会儿之后,才回过神来。

    确实,若和岁币相比,这点赔款,当真不算什么。

    高丽虽然是小国,但搜刮出十五万两银子也是很容易的事情,至于一百五十万石粮食,确实有些困难,但高丽南部盛产粮食,若是能谈得分数年执行,倒也不会对国家有太大影响。

    “这一条可以!”金富辙咬了咬牙:“只是鄙国连年灾荒,又兴兵事,一时凑不足百五十万石粮食,可否缓上几载?”

    “具体方案,你与白先生商议。”周铨面色顿时冷了下来。

    一听要同白先锋这厮商议,金富辙立刻改变了主意,痛快地答应下来:“好,一百五十万石粮食便一百五十万石吧!”

    周铨神情有些淡,金富辙见他不说话,咽了口口水道:“高丽愿向大宋称臣,委一宗室入京师求学!”

    周铨打了个呵欠,懒懒地道:“这些虚头就不必说了,你向大宋称臣,委一宗室入质,这与东海商会何干?”

    “阁下是说……”

    “金大使,我时间宝贵,就不多说废话,就以我方上回提出的十条为基础来谈!”

    金富辙额头青筋直跳,这岂不意味着,他比上回还多了赔款、称臣、委质之项,却根本没有改变上回的条约内容?

    他愤然道:“既是如此,那就不谈了吧!”

    说完之后,他转身便走,原本以为周铨会劝一声,却听得周铨在后边道:“让他们乘船返回高丽,除了淡水,什么都不必给他们,让高丽派出能答应我们条约的使臣来——另外,金大使,转告高丽王,我在俘虏之中,发现了高丽宗室,或许我该将这些俘虏武装起来,扶植一个宗室为王,将如今的高丽王取而代之!”

    说完之后,周铨的侍卫一拥而上,直接推着金富辙等走。

    这时金富辙不想走了,因为周铨说的话实在太骇人了。

    拓俊京说周铨的后手,只有女真、民乱和日本人三招,但现在看来,周铨还有最狠辣的一手!

    若这四万俘虏在得知高丽朝廷无意将他们赎回后,真的被宋人蛊惑,起兵造反,杀回高丽去,如今的高丽朝廷,可就不只是雪上加霜了。

    “制置,周制置,且听我说,且听我说!”

    金富辙被推得越走越远,他拼命想要回来,但侍卫们却不让。眼见被推出了屋子,又被推到楼下,马上就要推回围墙,金富辙终于再也无法撑住,他嗵一声跪下,声泪俱下:“我错了,周制置,我……愿意答应!”。

二三九、高丽王妹() 
谈判重启。

    这一次,金富辙没有再玩什么花样,他的所有伎俩,都在高丽面临的艰难处境前乱了节奏。

    周铨希望削弱高丽,但并不希望目前的高丽政权立刻完蛋,故此,在谈到具体条款中,也做了一些调整。

    比如设立租界之事,由最初提出在开京设租界,改成了在江华岛与釜山设置租界,而高丽开放的港口,也由四座限制于这两座港。

    再如勘探权,限于租界方圆五十里内,至于高丽内陆,则仍然不准东海商会人进入。

    还有一些枝节条款得到修正,但是十条条约的总数未变。

    在这十条之外,又有所谓的补约。补约内容总算让金富辙觉得可以回去有所交待:东海商会支持如今的高丽王廷,愿意向其纳税,在其治下遵守高丽法律,不藏匿庇护高丽叛逆逃亡者;东海商会支持高丽与女真作战,愿以适当赎金,释放高丽俘虏,并在必要情形下,向高丽朝廷出售武器、盔甲等战争物资。

    大宋政和四年十月九日,在经历长时间逐字逐句的讨价还价后,双方终于拟定了和约,但当金富辙准备返回高丽时,却有新的高丽使者赶到。

    “高丽国王诚邀大宋海州沿海制置使周公讳铨至开京……”

    看到这份邀请函时,周铨也觉得有些发晕了。

    金富辙所不知道的是,此时济州粮食已经见底。

    十五六万人,只靠着减半的秋粮收入、缴获的粮食,支撑了大半年之久,已经是极为不易。若是再拖下去,周铨就算将高丽俘虏真全弄死,也养不起剩余的人口,除非他连现在极为恭顺的土人也一起杀光。

    那样的话,别说济州岛会出现严重的劳力短缺,就是剩余的汉人,恐怕也会对周铨产生“不仁”的印象。

    故此,周铨虽然掌握了和议的主动权,但是如同高丽人一样,也急于达成协议。

    “入开京签订和约?”周铨眉头微微皱起。

    “明公,万万不可!”董长青看了信函之后惊道。

    “哦,你说说看。”

    “整个东海商会,完全系于明公一身,高丽人未必能守信义,若是他们对明公有所不利,我当如何?”

    见周铨似乎有些不以为然,董长青又劝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明公,若是这点小事,都要明公亲自出马,那要我与白锐之有何用处?董某不才,愿为明公使者,赴高丽一行!”

    这可就上升到他二人存在的意义上来了,周铨原本还想着自己去,这样一来,反倒不好开口。

    但后来的使者与金富辙商议一番,金富辙求见周铨,苦劝道:“制置何须担忧,我主闻得制置英雄少年,故欲一见,陛下有言,若制置能至,则和约立订,若制置不至,则和约难成。制置若觉不妥,可领一队兵马入开京,如何?”

    开京距离海港仅仅是二十里,如果真允许周铨带一队兵马进入开京,若有什么不对,或者掩护周铨撤退,或者固守待援,二者皆可确保周铨的安全。

    董长青还待劝谏,但这一次周铨却同意了。

    “明公为何要答应他?”在金富辙带着喜色离开后,董长青顿足问道。

    “安危之事,既然许我带兵入开城,就不必担忧。高丽国王要请我前去,必是有所打算,这条约若能尽快签署,我们粮食危机就可解除,下一步可将精力集中到流求去。”周铨目光闪动:“此事在今年之内,必须准备好来!”

    董长青愣了一下:“明公何必如此急切?”

    周铨笑而不答。

    比起白先锋、董长青等,周铨要看得深远得多,他已经预见到即将发生的一场风暴。

    棉夺人田!

    因为这两年棉布盛行,将原先的麻布甚至绢帛都打得落花流水,故此,接下来两年中,棉花的种植将会极度扩大。那些权贵们已经在大规模兼变土地,其中以杨戬施力最甚,在京东东路和淮南路一带,特别是山东苏北等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一场民变,正在酝酿之中,别人看不到,周铨岂会看不出来!

    但他无力阻止也不愿阻止这场变化,唯有更多的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走出来,他才能拥有更多的劳动力,将之投入到工业与殖民扩张之中。

    只是周铨并没有意识到,看出这一点的远不只是他一人,还有别人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

    “明公若是欲去高丽,安全如何保障?”董长青见他不答,又问起第二个问题。

    “你与白先生、武叔、叶楚一起,拟个方略出来,到时执行就是,哦,对了,为避免意外,玄鸟号可以随我一起去高丽!”

    “若有玄鸟号,则无忧矣!”董长青听得这个,顿时舒了口气。

    玄鸟号与别的船不同,它是一艘炮舰,舰上经过改造,装有八门青铜舰炮!

    董长青曾见识过玄鸟号的威力,虽然严格来说,它只是一艘小炮舰,在海上面对敌人时,可能轰出数十甚至百炮,都未必能击中对手,但若是中近距离,轰中目标敌船,其破坏力远胜于一般的火攻船。

    而且它此次去,面对高丽人战船的可能性比较小,倒是面对高丽陆上兵卒的可能性大些。

    除了玄鸟号之外,还抽调了两千兵卒前往,其中五百人将作为周铨的卫队,随他到开京,另一千五百人则将在港口等着,一是保护战船,二是随时准备接应周铨。

    政和四年十月十九日,周铨带领着护卫船队动身,二十五日,船队抵达江华岛,驻于仁川。董长青作为使者,先行抵达开京,与高丽王国礼部商议周铨来开京所有礼仪事宜。

    因为周铨对礼仪并不看重,所以双方达成的协议很快,周铨无须对高丽国王行大礼,平揖即可。

    双方会面的地方,不在高丽开京,就放在江华岛高丽国王的行宫。

    高丽曾经险些被契丹灭国,那时高丽国君便避在江华岛,故此江华岛上,有高丽王之行宫。围绕着行宫,亦有堡寨城池,虽然不大,倒也算繁华。

    十一月十二日大早,周铨从营帐中起来之后,便看到白先锋、董长青二人守在门前。

    这两人神采奕奕,一副极为兴奋的模样,看得他们如此,周铨笑道:“二位为何如此不淡定?”

    “今日将见高丽国王,如何能不兴奋,我们这也算是扬威于异邦了吧?”董长青道。

    白先锋则是叹了口气:“可惜,未曾扬威于西贼。”

    按照约定,周铨今日便要去行宫里拜谒高丽国王,故此这二人如此兴奋。

    洗漱之后,略微吃了些早点,高丽国的接使便已经到了。

    使者正是金富辙。

    “周制置,车马已经备好,请制置上车。”他向周铨恭敬施礼道。

    周铨出来一看,见到一辆金碧辉煌的马车,他笑了笑,指着其中一匹高大的骏马道:“我不乘车,只乘马去。”

    金富辙没有意见,反正他来时既备了车也备了马,甚至轿子都备了一顶。

    周铨自己上了马,他的五百亲卫护拥在侧,离了港口,开始向着高丽国王行宫而去。

    这一路上,高丽人纷纷围观,有不少人甚至跟着队伍,若不是高丽军士驱赶,只怕要将周铨一行围得水泄不通。

    到行宫还有段距离,待到了中途,金富辙指着一座庙宇道:“周制置,鄙国在这庙中,聊备酒宴,请制置稍事休息。”

    周铨一笑,坦然下马。

    这庙宇中有座佛塔,塔上第六层,正有几人居高临下,向着这边望来。

    “不意区区一个宋国商会,竟然有如此精锐之军,李卿,你败得不冤!”说话者正是高丽国王王俣。

    李资谦面有愧色,在旁拱手:“陛下,臣无能……”

    “岂能说是你无能,你看这队护卫,唉,朕之近卫,亦不如远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