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那十条条款,李、金二人险些跳将起来!
“这些条款,绝无可能,这是逼我高丽亡国!”
如同当初拓俊京一样,李、金二人,都看出这些条款中隐藏的危险。
“你大宋乃礼仪之邦,以仁孝治天下,何苦逼我一小国至此?”金富辙近乎哀求。
“大国不可欺凌小国,小国亦不得欺凌大国!”白先锋**地道。
“我国哪里欺凌贵国了?”
“不识恩义,发兵征讨济州,这不算欺凌,怎么才算欺凌?”
眼见双方又要吵起来,董长青笑嘻嘻介入:“勿争,勿争,二位贵使,此国事,非我等私下争执可定,贵使暂请休息,商议一番,然后再决定去留——反正我们不急。”
“急倒不急,但我们不可能白白养着几万人,目前他们自己带来的粮食还够足一个月,一个月之后,粮食吃尽,就休怪我们了!”白先锋道。
他二人一唱一和,让高丽的两位使者实在无话可说。
在送走二人之后,李资谅与金富辙室内对坐,这个时候,两人的神情都阴沉下来。
“副使以为当如何行事?”李资谅问道。
“事关国体,不可答应!”金富辙毫不犹豫。
若是答应了那十条条款,他们回国之后,少不得背上丧权辱国的奸贼骂名。
“我为正使,我决意冒险,赴宋国京师一行,请副使先行归国,将此间事情禀报朝廷,如何?”李资谅又道。
二三五、五国城新制(一百五十张月票加更)()
金富辙知道李资谅与李资谦一般,只是倚仗国舅身份,得任显官美职,实际上才能有限,对他出使宋国,并不报多大希望。
而且周铨敢放他们去京师,分明就是不怕他们告状。
但李资谅的应对,也不能说有错,中规中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急切之间,金富辙自己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
他们兄弟虽然以轼、辙为名,但比起真正的苏轼、苏辙,那是差得远了。
次日大早,二人又求见周铨,但这一次只有白先锋和董长青见了他们,听说他们将一分为二,一路去京师,另一路则回国,白先锋一脸怒色,还是董长青将他按住。
“二位既是如此,我们也不作阻拦,不过,我也说句实话,时不可失,机不再来,一月之内,贵国若是没有回应,那么俘获的贵国将士,恐有饥寒之忧了。”
董长青说完,竟然没有再劝,便开始安排两人行动。
且不说李资谅前往汴京吃闭门羹的事情,单说金富辙,他领着几个随从想要回国,正准备去港口询问可以前往高丽的商船,董长青却又来见他。
“我禀报了贵使之事,制置相公可怜那些俘虏,便为副使安排了一艘船,由我作陪,请副使先往济州一行,然后再归贵国。”
金富辙心中一凛,只道周铨要将他扣住,他喜欢汉文化,常慕汉时苏武风骨,故此冷冷一笑,捻须不语,任由董长青安排。
结果出乎他所料,董长青真安排了一艘快船,正是青鸟号,随船前往济州岛。
青鸟号航速极快,哪怕此时是偏东南风,仍然只用了四日便抵达济州。遥望见济州岛,金富辙吸了口冷气:宋船如此快捷,岂不是意味着,宋人从海州到高丽,也只用六七天时间便可?
他此前没有到过济州,不过身为高丽大臣,对这个地方还是比较熟悉的。此地产巨木,高丽常征耽罗之木造船,然后就是有大片草场可以放牧。但当船靠在五国城时,他还是吃了一惊:这哪里象是高丽治下的城市,分明就是一个体量略小的海州!
这一切的变化,也只是不足一年时间吧?
五国城现在已经不能算是小邑,生活在这里的足足有两万,大约四千汉人,六千土人,还有一万是高丽俘虏。
这些高丽俘虏受到严格限制,都只能居住在指定的窑屋里——那些窑屋正是当初周铨为了安置第一批流民所建。现在有了充足的高丽俘虏,就是有了充足的免费劳力,所以济州岛的砖产量可以说是逐月翻翻,汉人流民已经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了。
有住有食,再加上从海州运来的各种商品,流民已经迅速安心,不少人开始琢磨着如何学得一技之长——按照总督府的规矩,愿意参军作战者和习有一技之长者,可以优先将家人从辽国接来,或者优先成家。
但无论怀着什么心思,在这里,第一要遵守的就是秩序。
周铨以为,秩序乃是效率的关键。故此,码头中的建筑有秩序,无论是民房还是码头建筑,或者是商业建筑,都必须整齐方正,绝不允许东一间西一间的散落。街道也有秩序,无论是东西向还是南北向,大多都是笔直的阔道,不允许路边建筑侵占道路,也不允许道路歪歪斜斜扭来扭去。就连路上的行人车马,也必须遵守秩序,行路靠右乃是每一个在五国城居住生活者最先掌握的基本常识之一,帮助他们熟悉这秩序的乃是巡检们的皮鞭与木棍。
但秩序并不意味着压抑活力,相反,这里人们的脸上,有种非常蓬勃的生机,人们脸上的笑容,比起任何别的地方都多。
不仅宋人如此,就是土人都如此!
“这些土人为何如此高兴?”金富辙忍不住问道。
“自然高兴,当地土人,若能为东海商会效力,其子女便可进入东海商会学堂之中,学习汉人文字语言,并且在考试合格之后,录上商会名册。在商会名册十载后,便可申请汉人附籍,附籍满十载之后其子女便可申请汉人身份!”
“三代人,前后数十年,只为一个汉人身份?”金富辙讶然道。
“听闻贵国先王之中有庙号文宗者,****念诵《华严经》,数十年如一日,只为能来自转生于汉地中土。这些人只要数十年,便可令后世子孙转为中土之民,为何不愿?”
听得此话,金富辙张嘴欲言,却又无可辩解。
那位高丽文宗,三十余年前在位,离此时并不长,故此这事情,他也知晓。
“金副使觉得这五国城如何?”董长青见金富辙一脸尴尬之色,笑着问道。
金富辙既无法违心说不好,又不能称赞,因此他只能哼了一声不作回答。
船靠岸之际,恰好看到另一艘船也靠上了岸,金富辙注意到那船上“东海甲”三个字,按他所了解的东海商会规矩,那三个字就应该是船的名字。
然后他注意到,从东海甲上面,大量的人一个个被运上岸来。
这些人看起来都是衣裳褴褛面黄肌瘦,不过当他们到时,码头上隐隐有骚动,这在处处都非常强调秩序和规矩的五国城中,是很罕见的事情。
“那是怎么回事?”他好奇地问,也有揭宋人伤疤之意。
“不知道,我遣人打听一下。”董长青道。
很快打听的人回来,却是从武清回来的船,之所以会骚动,是因为随船而来的数百人中,有不少第一批移国的家眷亲人。
“大辽竟然将人口送与你们!”金富辙听完后再次吃惊。
对于各国来说,人口都是重要的资产,如何能让其轻易流失?
“这可不白送,每个人都有价格,他们在辽国受苦,契丹贵人又不抚恤,为避免祸乱,倒不如送给我们,还可以换些铜钱,去购大宋的货物。”董长青解释此事时,隐隐带着笑意。
对于周铨的这个举措,他是举双手赞成的,如今东海甲、东海乙等快船,带着十余艘旧式帆船,基本每个月会往返武清与济州一趟,少则带来几百人,多时可以带来一千余人——上回与高丽之战中,济州能募集如此多的汉人投军,与此也有密切关系。
“鼠目寸光……他们用这些人口换取铜钱,然后铜钱又买来你们的雪糖、玻璃、车驾、瓷砖等诸多奢侈之物,又回到了你们手中,贵上当真是好算计,既赚了对方财富,又夺了对方人口!”金富辙满腹怨气地道。
“金副使倒是好见识,只可惜还不够。”董长青哈哈一笑。
金富辙很奇怪,他为何说自己的见识还不够,但董长青就是不说,憋得金富辙心里发闷。
同行这么久,他现在也渐知道,那个白先锋若是坏在面上,这位看似和气的董长青则是坏在肚皮里。
“贵使且随我来,四国城不比海州,各方条件都稍差些。”董长青领着金富辙要离开,金富辙最后望了东海甲号那边一眼,然后看到那此下船的人们,并没有立刻去和亲人在一起,相反,他们被隔离开来,进了一片专门的围墙之中。
金富辙并不知道这是为了防止疾疫,他只是注意到,在这些人之后,东海甲上又下来了一批人。
契丹人!
只从服饰,金富辙就能认出这是一些契丹人,而且似乎是契丹贵人。看来宋国的这个东海商会,与辽国果然有极深的勾结!
但因为董长青并不停留,的以金富辙只将此事记在心中,随他到了馆驿所在。如同董长青所言,这馆驿比起海州要差多了,只是普通平房,晚上起夜,难免有骚臭之气。
到得夜间,金富辙奋笔疾书,记载自己一路上所见所闻,才写了百十个字,却听得有人敲门。
自有随从开门,便见董长青笑吟吟地在门前:“夜间无事,恐贵使寂寞,特意带了一人来相陪。”
金富辙最初以为带了一女伎来,正待拒绝,突然看到董长青身后之人,身体一颤:“董先生……这是何意?”
董长青带来的人,竟然是拓俊京!
拓俊京也算是高丽大将,只因为没有后台,故此有些蹉跎,为李资谦所用。但金富辙也与其打过交道,知道他被李资谦任为先锋,乃是军中大将。都以为他已经殉国,却不曾想,他还活着,而且成了宋人的俘虏。
拓俊京面有愧色。
上回成了俘虏,还给他乘乱逃脱,这一次成了俘虏,看守得比梁山寨要严格得多,他几次试图逃走,都是还没有行动就被识破。
“败军之将,见过郎中。”他用高丽话向金富辙道。
金富辙没有回应,他不相信,董长青竟然有此好心,让这位重要的高丽将军来与他夜会。
但董长青笑着退了出去,竟然将这间屋子完全留给了他们二人。
金富辙示意随从出去门外,只留下拓俊京在此。二人窃窃私语,最初时还是在说高丽战败之事。李资谦回去之后,将责任推托得一干二净,朝中虽然颇有争议,但对八万人如何败给不了到一万的对手,都极为好奇,如今从拓俊京口中,总算知道一些细节。
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宋人的“妖法”。
二三六、千年变局(第三更达成)()
在妖法问题上,金富辙反反复复,问了数十个问题,拓俊京能回答的不多,即使回答了,也多半靠猜。
聊完这些之后,拓俊京才问起金富辙为何会来济州。
他现在耳番目染,也把耽罗称为济州了。
当得知他们身为国使,去大宋递交国书,结果送到了周铨门上时,拓俊京呆住了,他想到被擒之夜,周铨和他说的话语,还有那份在他看来完全不可能同意的条约。
“海贼私扣国使?”他急切地问道。
“他们倒不曾这样做,李正使已经被送往京师,我则被送到此处,说是要送我归国。”金富辙神情难看:“正因如此,我更觉得……可怖!”
正是可怖,说明周铨完全不在意他们告状之举!
“对了,他可曾说过他下一步会如何?”拓俊京压低声音问道。
“这倒不曾,怎么?”
二人都是聪明人,想到董长青安排他们会面,肯定是有所目的,这时齐齐变了脸色。
“糟糕……他有后手,他说了,他不手下留情!”拓俊京大急,将周铨的三步后手说了出来。
听说要让女真人入侵、在高丽内煽动内乱、再令日本人骚扰,金富辙也是骇然变色,这三手若真用了出来,高丽亡国之忧,就在眼前!
“难怪他不惧我们告状,也有意让你我会面,分明就是借你之口,说出他接下来的举动!”
“好大胆好猖狂的贼子!”
“大宋诗书之国,礼仪之邦,有苏家兄弟那样的大才子,为何还会生出周铨这等卑劣阴险之辈?”
金富辙一向以君子自居,此前就算是背后议论周铨,也不曾口出恶言,但这一次他真急了,忍不住破口大骂。
但是骂人有用么?
“金郎中,此事不可怠慢,须得早些禀报国内,我等失陷于敌事小,可是若真被对方挑起数路乱局,亡国之祸,就在眼前了!”
拓俊京见金富辙失态,慌忙上前将他按住,压低声音道。
金富辙只能沉重地点点头。
到得次日,董长青带着金富辙参观五国城,第一个带他去的地方,竟然是学校。
因为有近万移民过来,其中十六岁以下的少年数量有三百一十余人,故此,周铨决定在五国城建起的第一座公共建筑,就是学校。甚至黎清这位总督的总督府,都未曾建成之前,学校便已经立起。
学校选择了一块非常好的位置,背风向阳,而且还预留了今后的发展空间。看到这区区一座岛上的学堂,比起高丽的太学都要好,金富辙心里满是嫉妒,但当他发现学生们所学内容,并非经义、诗词,而是算数、格物、工艺、文史四门。
其中文史是基础,除了教会这些孩童们基本的千余汉字之外,就是背诵诗词歌赋,背《诗经》等倒还勉强和儒学扯得上边,但背到本朝诗词,王安石与苏轼的都有,就让金富辙有些不明白,这究竟是何倾向了。
算数则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金富辙觉得教一教也不算太过,但格物与工艺二课,实在是让他大开眼界。
象格物课,既不支持盖天说,又不支持浑天说,而是拾起了宣夜说,以为宇宙无穷,日月星辰皆为球体,浮于其中,因为磁力相引,故此合为一体。又以为太阳乃是恒星之一,地、月、金、木、水、火、土诸星皆绕其转,而月又绕地而转。
金富辙看到这里时,极为震惊,再看其教材中解释大地为球之说时,以海上望船来说,若大地为平,则船帆同现,若大地为圆,则帆在船先。金富辙还特意往海边眺望良久,不得不承认,这说法还是有几分道理。
然后月亮为球之说,甚至还说有一秘器,称之望远镜者,可观月面,识其上山脉平原,与地面无二,故可知月亦为星,乃地星之卫星也。
金富辙不知教授这类知识有什么用处,忍不住相询,董长青也不是非常明白,不过他听周铨解释过:“儒家经义,科举用之,格物算学,航海用之。济州远在海外,这些人都要为东海商会效力,不通航海如何能行?”
金富辙感觉到了一股深深的恶意。
宋人现在的航海技术,已经是远远胜过高丽、日本等国,若再更进一步,大海与陆地没有什么区别,那么海疆之上,还有什么能阻拦宋人?
他已经没有心情再细看五国城学校的授课了,只是向董长青要一套教材,结果董长青却是笑了:“若是要儒家经典,便是十套八套,我也不会吝啬,但学堂教材,乃是五国城保密之物,便是这些学生,也不得带回家中,只能在学堂时翻用!”
金富辙便是想玩一场读书人偷书不算偷的把戏,也来不及了,他有些后悔,自己方才该多翻一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