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如今商业发达,特别是京师,汇聚四方财富,但是因为铜不足的缘故,所以铜钱出现短缺,不足以应付如此发达的商品经济。再加上大宋对外贸易中,质优通行的大宋铜钱,是周围各国抢着收的硬通货,大量的铜钱外流。这两个原因,使得大宋发行的货币量完全不能满足经济运行需要。
而蔡京也欲借改变货币政策来聚敛财富,故此曾经发行一文当十文的大钱,整个大宋的经济,因此出现严重动荡。
若蔡京又想推行大钱,对周铨的影响绝不会小。
“暂时是不会,辽国无物可卖,铜也向我大宋出售了,倒是不无小补……周郎,你榷城之策,果然见效。”秦梓哈哈大笑。
二人聊了一番京师中发生的事情,秦梓又问道:“你这次究竟是在弄什么名堂?”
“放心,此事必不会让梁公吃亏,你且等着就是!”周铨笑道。
这一等,就是两天,两天之后,秦梓被人从寓所中请来,直接带到了龙川别业。
其实这两天里,秦梓已经不只一次来龙川别业看了,但每来一次,他都有不同的感受。
他还看到了来人之中,除了京中的豪商派来亲信掌柜,还有不少是他这样,京师某位权贵的门客。比如说杨戬、童贯、何执中、郑居中、高俅等都派有人来。蔡京虽然没有直接派人来,但利国监三十六冶中的姚家,与蔡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蔡家。
“周铨这厮,究竟是要做什么名堂,竟然……把这么多人召了来,关键是,他竟然能够把这么多人召来!”
看到坐在这间大厅中的大约三十余人,几乎将大半京师权贵豪商的代表都请了来,秦梓心里颇为叹服。哪怕是梁师成,恐怕都没有这样的号召力,只是一封书信,问是否愿意一起发财,便召集这么多人。
正思忖间,却见周傥笑吟吟地走了过来。
众人纷纷上前见礼,不过周傥心里快活之余,又有几分惆怅,因为大伙见礼可不是因为他这位利国监知事,而是因为他是周衙内老爹。
好吧,儿子有成就,也确实让人欣慰,就是压力大了些。
“诸位,时辰已至,诸位且随我来。”
今天对于周家来说是个关键的日子,所以周傥来给儿子打下手,专门专招这些客人。
将众人引入龙川别业的大食堂中,这座食堂可以同时容纳五百人进食,算得上是现在别业中一座标志建筑了。众人入内之后,因为高处开的窗子全部打开,所以不觉得阴暗。
此时一道阳光,从偏东南的窗子处照了进来,大食堂内显得非常亮堂。
在众人面前,放着一个大案几,案几上的东西,被布蒙盖着,因此看不清是什么。
将众人领进来之后,周傥告了个罪,便闪到了后面,将大食堂中的一切都交给了儿子。
周铨站在那案几边上,待众人纷纷落座之后,他笑着道:“诸位赏脸来狄丘,实在是让区区万分荣幸,我不多说废话,邀诸位来,是请大伙与我一起发财的!”
他说完之后,有人上前来,将一匹匹布呈在众人面前。
“吉贝布?”
对众人来说,这些布并不是太稀罕的事情,毕竟在座之人,都是见多识广之辈。
“棉布,以新织机织成,一熟练妇人在家纺织,每日可织十二尺布,仅以端布、沂布为价,市值即是三百五十文。”周铨缓缓说道。
众人顿时骚动起来。
“棉布轻柔保暖,更胜过麻布,棉布只要价格不高于麻布,必大行于世。而且棉布尚可为袄,诸位可以试试。”
于是又一件棉袄呈上来,这其实只是件小夹背,不过穿在身上,还是让众人感觉到暖和。
此时冬日御寒,有钱的穿皮裘,没钱的麻衣中塞芦絮,棉袄确实比起麻衣要保暖得多。
周铨给众人算了一笔账,这是一个每年可以高达数万万贯的市场,其利润哪怕仅是十分之一,也有千万贯的收益。
“据我所知,此布在儋州一带黎人中盛行,故此又称黎布……周郎,黎人那儿产棉,咱们这不产棉啊。”
“我已与海州苏太守约定,在海州先试种棉十万亩……实不相瞒,大伙都知道我是个爱发财的,但是要想让百姓种这十万亩棉,非我一人之力能及……我要组建商社,集众人之力而行之!”
周铨的意思很明确,第一年种棉花的百姓,由商社出面,给他们口粮供应,以每亩一百五十斤计算,种一亩棉花,无论收成如何,就可以先得到一百五十斤粮食。
然后,第一年棉花收购,也是由商社包销,每斤棉花,可以换钱若干,这笔钱,等到棉花收获时由商社支出。
整个过程中,官府只起监督作用,由商社直接面向农户,尽可能减少中间的盘剥,让农户见到实利。
“请诸位来此,便是要成立商社,共同促成棉布之事。凡入商社者,便可得包销州府甚至一路棉布之利!”
众人听到这里,呼吸猛地停顿了一下。
周铨描绘的情形太诱人了,这里三十余家权贵、豪商,千万贯的利润哪怕平均分下来,每家每年也有三四十万贯!这不是一锤子的买卖,而是长期的收益。
更何况大伙心中都有杆秤,若真能做到周铨所言,一年利润何止千万贯!
而包销一路之利……
“京师和京畿路,我家要了!”不知是谁,突然吼了起来。
“河东路归我家……”又有人大叫。
多亏了周铨一向的声誉,越来越多的人叫了起来,仿佛真在瓜分大宋棉布市场一般。
一七六、没有说出全部真相()
周铨笑眯眯地听着这些人大叫,其中有两位,还是他安排的托。
等众人安静些之后,周铨开始说起自己的详细计划。
“棉布商社!”
这是一个土得掉渣的名字,由各家共同出资来建成,起步之时,每家出资可以不等,最少出资一万贯,多则没有上限。会集众股,建成这个棉布商社。
然后将全国各路按人口与富庶程度进行区分,由各家出资多少,来确认各自可以获得哪一路的包销权。
若是资本不足或者又不愿意在此项目上投入太多,那也无妨,周铨说了,允许各家合买一股,共分一路,他甚至鼓励这种情形发生,很是露骨地说道:“一路之下,不少州府,大伙再根据各自所出金额,去瓜分州府份额。”
具体到出钱,众人沉默下来,没有急着说什么。
周铨便又开始将自己在海州的计划抛出来:这笔钱中,只有一部分,约是十五分之一直接给周铨,充当他的织布机、纺纱机的使用费用,其余部分,由商会各家派出账房,共同监督其使用。
一整套的监督措施被周铨拿了出来,众人看完之后,都有些不敢相信。
这一套制度之下,周铨自己几乎没有拿到什么好处,若说有,那就是他获得了棉布的海外诸国专销权。
此时大宋权贵豪商们,并不在乎海外诸国的贸易,在他们看来,风高浪急的大海,绝不是什么好去处。
“榷城棉布的专销权,是算在河北东路,还是算在海外诸国?”就是这样,还有人提出疑问。
自榷城设立之后,谁都知道,辽国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咳咳,我觉得,榷城之事,关系重大,须得官家亲自过问才是。”周铨很含蓄地道。
众人恍然大悟,都会意地笑了起来。
榷城这块面饼,是留给赵佶的,想想也是,虽然在座众人背后势力聚拢来,足以决定大宋内外大政,但若将皇帝也拉进来,岂不更好。
∝dǐng∝点∝小∝说,。≦。o↓s_; 他们七嘴八舌,不少人还离开位置,与向来交好的人在一起低声商议。原本君子不言利,可来的人里,大多数都是商人,象秦梓这样的门客都少见,他们之间的交流,要直接得多。
“我们商议了一下,这棉布商社之事,我们愿意去做!”好一会儿之后,有人大声开口,众人听得他说话,也都安静下来:“只是有一件事情不解,周大郎,你听了莫怪我。”
“请说。”
“周大郎拉大伙一起发财的原因,大伙都清楚,但算来算去,大郎在此事上,似乎赚得不多啊。”那人笑道。
“哈哈哈哈……周某岂是愿意吃亏之辈?”周铨也笑了。
笑了一会儿之后,周铨拍了拍手,只见几个少年上来,将盖在那案几上的布掀开。
“这是……”
阳光正好照在案几上,因此众人看到的是一片晶莹剔透。
窑场中隐藏的秘密玻璃窑,在周铨离开的这段时间里,终于能够稳定地烧制出玻璃液来。再请最为手巧灵活的工匠,采用吹制法,制成了如今这些器具。
六个玻璃碗,十二个玻璃杯子,再加上九件玻璃饰品、十五个玻璃挂件。
虽然这些玻璃中还是有点杂质,并不是绝对纯净,可是在阳光之下,这点杂质泛出异样的光彩,反而让这些器具更显得华美。
“这是……”
“这是自大食而来的玻璃,想来大伙应当不陌生。”周铨缓缓说道。
西方的玻璃器具,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数量虽然稀少,可在场的众人即使未曾亲眼见过,也有过耳闻。
“我在海州请办船场,募集天下能工巧匠,造可远行天涯的大舟,便是准备去海外贸易。我将棉布、丝绸、瓷器贩至大食诸国,甚至更西的泰西诸地,然后将玻璃、香料、象牙、犀角等诸多海外奇珍运回国内,其间利益,诸位可以想想看!”
众人一片哂然。
虽然玻璃器具让大伙都心动,可是谁都知道,海上烟波浩渺风急浪高,出海一次就是赌一回生死,既然能在国内安稳赚大钱,谁还愿意去海外谋那相差无几的利益。
事实上,大宋航海技艺,此时冠绝天下,但却未能走到大航海时代,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大宋太过富庶,华夏太过富有。那些富有进取精神之人,只要在自己国内,通过努力就可以赚取个人的富贵,自然不会将视线投向更为危险的海外。
除非有更大的利益,能够诱使他们出手。
秦梓也在哂笑,他才不认为,周铨会为了玻璃、香料带来的利益去往海外冒险,这背后,肯定还有他所不知的东西。
就在这时,他听得有窃窃私语声响起。
“衙内在说谎!”
“嘘,也不算说谎,衙内只是没有说出全部真相罢了!”
两人的声音压得很低,因为众人在哂笑,所以除了附近几人隐约听到之外,别人都没有注意到。
秦梓用眼角余光望了望,说话的人他认识,乃是利国监三十六冶的两位冶主,据说跟周铨一起办水泥窑,这小半年颇赚了些小钱。
他没有回头,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你觉得衙内上回说的是真是假?”
“雪糖,水泥,玻璃……这些都是真的,那么衙内所说的当然也是真的!”
秦梓心里一惊。
或许是周铨推出赚钱的东西多了,大伙有些习惯,故此没有去深思,可现在,他再仔细一想,包括冰棍和自行车,周铨弄出的这些名堂,实在是有些不对劲。
他一个京师市井小儿,没有读过多少书,也没有多少游历,哪来的这些见识聪慧?
那个传闻又浮在秦梓心中。
周铨曾救一明州来京师者,此人得海外番商指点,感周铨救命之恩,便将雪糖、水泥诸术,转授予周铨。
最初听到这个传闻时,秦梓根本不相信,如果真有这样的番商,他不借此让自己发财,怎么还会教别人。
可现在,秦梓又有别的想法了。
身后那两人在窃窃私语,声音压得更低,但秦梓还是听到了无意流露出来的一个词。
“仙人”!
如果周铨遇到的不是一个明州人,而是一位仙人,得到那仙人所授……
秦梓觉得自己这个想法有些无聊,他周铨何德何能,可以得到仙人传授?
但这个想法一产生后,就让他生出强烈的好奇心,周铨为何执著于出海,甚至为了出海,不惜放出那么多的利益。
莫非是出海求仙?
他在思忖此事,和他一般同样思考这件事情的还有不少,一时之间,人群沉寂下来。后面的两人此时也不再说什么,周铨见大伙都不再问话,便笑道:“这棉布商社之事,大伙若是想办,今日下午便可报名,对于具体章程,若还有什么修改意见,待报名之后,咱们聚拢来好生商议,争取将此事做成来!”
他示意众人可以离座商议,于是众人纷纷从食堂中走了出来,三三两两,聚在院间议论。
秦梓盯着孟广与申胖子二人,他总觉得,这二人应当知道更多的东西。
然后他发现,和他一样盯着这二人的,还有别的人。
孟广和申胖子似乎是想到一个角落里继续嘀咕,结果身边始终跟着三个人,他们非常尴尬,半晌没有说话,到后来准备离开时,秦梓突然开口道:“孟员外,申员外,我从京师中来,是奉隐相之命来此助周郎君一臂之力的。”
“隐相?”孟广与申胖子都脸露惊容。
“刚才我听你们二位似乎说,周郎君曾经遇仙?这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不妨说与我们听听,我回去之后,没准隐相将此事说与官家听,你二人也可以得份功劳。”
看起来是拿梁师成诱惑这二人,实际上,秦梓是在警告他们。
孟、申二人都是聪明人,他们对望了一眼,梁师成或许不会寻周铨麻烦,可真要找他们二人麻烦的话,他们身后那小小的靠山,还真保不住他们。
反正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情,因此孟广推了申胖子一把,申胖子满脸无奈:“这只是我二人私下猜测,周衙内赚钱的本领,可不象是学来的,若非仙人指点,他哪里学来的雪糖、水泥和自行车制造之法?我二人也曾问过周衙内,他却不承认……不过有一回,我二人打听他为何去海外,他曾说过,海外仙山虽然难求,但是金山银山铜山,却不难求……”
“金山银山铜山!”旁边一人低呼了句。
秦梓不满地望去,却是石轩,这让秦梓神情微凛。
这石轩看是奉蔡行之命来的,实际上谁都知道,他背后是蔡京。
如今大宋铜钱不足,金银也远远达不到流通所城的充裕,蔡京为此伤透脑筋,甚至不得不弄出当十钱之类的手段来。
蔡京哪里不知,这种手段肯定是要挨骂的,但没有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贵金属,他也变不出钱来。
至于会子、交钞之类,他也想过,可连当十钱的铜钱都被骂,更何况是一张纸。
石轩身为蔡攸的亲信,自然也知道这事情,因此,周铨一说海外有金山、银山和铜山,他立刻将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
若有足够的金银和铜……这得是多大的功劳!
一七七、这可是周铨啊()
“此事我二人并不相信,若海上真有金山银山,那些番人为何不早去运金运银,还要跑到我们大宋来,因此我二人觉得,周衙内肯定是以金山银山为名目,实际上还是去寻仙人……不是说海外有三座仙山么?”
申胖子满脸肥肉嘟嘟的,将自己知道的事情都说了出来,然后他就发现,这三位京师来的贵人,再也不理睬他,反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