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少年,低着头,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
只是他扁着小嘴儿,低头用手指一遍遍地卷衣角的动作,带了些女孩子气。
这个青衣小帽、少年打扮的人自然就是唐赛儿。若她真是个俊俏少年·没准那位有梦姑娘瞧这小正太粉妆玉琢、是一只鲜嫩可口的童子鸡,说不定还会帮她遮掩一二,既知她也是个女儿身·哪里还会替她隐瞒。张熙童一回船,有梦就把事情对他全说了。
张熙童把唐赛儿叫到面前,重新问了一遍,确认了她的身份和上船的理由。唐赛儿免不了又向他软语央求一番,张熙童这等老奸巨滑的角色哪肯为了她个小丫头得罪辅国公,当下没口子的答应,那慈眉善目的模样差点儿没把唐赛儿感动哭了,结果一扭头他就把唐赛儿给卖了。
于是,夏浔就突兀地出现在了这里。
夏浔沉着脸,严厉的训斥道:“你这丫头·疯惯了是不是?嗯?若换在那些规矩严厉的人家,一个女儿家离家出走,一次就生生打死了,还容你再来第二次?你当初跑到西凉,好!是因为你以为打死了于谦,仓惶逃命·那你告诉我,这一次是因为什么,说!”
唐赛儿吓了一跳,怯怯地道:“我……我娘给我说了一门亲,是对门开油坊的高家二小子高启明,他一说话就有些结巴的,人家不愿意……”
“嗯?”
夏浔这才省起,按照大明的法定结婚年龄,唐赛儿业已到了该成婚的岁数,在他眼里,一直还把赛儿当成个没长大的小姑娘,若不是她说,夏浔还未想起来。
“开油坊的么?”
夏浔悄悄皱了皱眉。
其实仔细想想,唐赛儿能找这么一户人家,还真的不错,已经算是高攀了。唐赛儿母女俩要不是跟他辅国公有那么一份老交情,在金陵城算是什么身份?不过就是一个给人作针线活的寡妇,独自带着一个半大不大的丫头,开油坊的家境还是很殷实的。
不过……
夏浔看看这个被他改变了一生命运的女孩,这可是本来历史上的白莲圣母,史上有名的女中豪杰呀,她指挥千军万马,同朝廷大打出手,甚至连永乐大帝都受到了震动,要亲自指定剿匪将领平叛的一位义军领袖,嫁给一个开油坊的…···
“一个粗布短褐的汉子赶着一头小毛驴回到家里,从驴背上卸下两麻袋收购来的麻菜籽儿,从腰间抻出一条皱皱巴巴的毛巾,一边拍打着身上的尘土,一边冲屋里喊:“娘……娘子,我······我回······回来了。”
屋里边,烟气昭昭,唐赛儿已经变一个黄脸婆,腰系一条油渍麻花看不出本色的围裙,头上包了一条满是油烟的布帕,正满头大汗地用铲子翻炒着锅里的菜籽儿,听见声音依旧翻炒如飞,粗声大气地答应着:“当家的回来得可巧,这一锅炒好正好没料哩!”
这时一个拖着两筒鼻涕的半大孩子跑过来,大声报告:“娘啊娘啊,弟弟香油吃多了,蹿了一炕的稀屎…···”
夏浔机灵灵打个冷颤,赶紧挥去了脑海中想像出来的画面。
唐赛儿站在面前,还在抽抽答答地抹眼泪儿,苏颖看了她一眼,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便贴着夏浔的耳朵,悄悄地道:“唐家母女俩全靠老爷你帮衬着才能在金陵过活,来日老爷一走,她母女俩如何度日?到时候成千上万的人同行,还差她母女俩么?莫不如到时一块儿带走。”
夏浔听了心中不由一动,他来自现代,自然是反感女孩儿还没长成便早嫁的,他自己的大闺女今年已经十五了,茗儿曾跟他商量过定亲成家的事儿,因为刚刚到了岁数,以他的家世也不愁嫁,所以暂时拖了下来。
他在码头上打趣女儿,说等回来就给她找婆家,其实是逗她的。那时候她也十七了。再加上他已打定“鲤鱼脱却金钩去,摇头摆尾再不来”的主意,到时候大事一忙,等一切安定下来,这闺女就有十九了,那时再给她找个婆家,才算比较合适的年龄。
颖儿说的也是道理,如果将来把唐赛儿母女带走······
那就不急着让她嫁人了,她才十五,也就初中毕业的年纪啊。
真要叫她嫁了,反而不好带走,她那夫家愿意么?
再说,就她那精灵古怪的性子,和一身神鬼莫测的幻术,真要嫁那么一户人家,要么她被生活磨去一身的灵性,变成一个平庸的妇人,要么会把那户人家闹个天翻地覆,仔细想来,恐怕还是以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梓祺那位出家为尼的姑姑就是前车之鉴啊······
夏浔思来想去,渐渐意动。
唐赛儿何等机灵乖觉的主儿,虽然哭天抹泪的扮可怜,那双眼睛可一直偷瞟着他呢,一瞧他有些犹豫,“卟嗵”一下就跪到了他的面前,抱住他的大腿号啕大哭起来:“义父,赛儿真的不想这么早就嫁人,尤其不想嫁与那高家,求您与我作主······”
夏浔叹了口气,说道:“如果这样,你也不该跑掉,你娘该急成什么样儿?”
唐赛儿道:“我留了书信给娘亲的!上一次是逃得匆忙,再说……那时也不会写几个字,如今我与思杨她们一块儿读书,写封书信还不容易么?我……我跟娘亲说了,要跟义父出海·`····”
夏浔瞪了她半晌,才道:“幸好还未出海,我叫人送你回去吧,我给你娘写封信,叫她不要急着给你定下亲事便是了。”
唐赛儿忙道:“不成,万一娘亲不听,赛儿那时去哪儿求义父说话?义父,你就叫我跟着你去嘛,我还从来没坐过大船,下过西洋呢!”
眼见夏浔松了口,唐赛儿便打蛇随棍上,抱着他的腿撒起娇来。
苏颖一旁见了,便道:“赛儿一身幻术,在我大明尚且被视为神术,到了番邦,只消小试身手,还不被那些未开化的蛮人当成活神仙?说不定,对老爷所负的使命,会有莫大帮助。”
到底是枕头风厉害,夏浔沉吟半晌,终于点头答应下来:“来吧!那你就跟我下西洋吧,一路上,可得听话!”
“是是是,答应,我都答应!”
唐赛儿欢呼一声,雀跃而起,脸上还带着泪花儿,已是笑逐颜开,抱住苏颖使劲地亲上一口,喜孜孜地道:“谢谢颖姨,颖姨最好啦!”
夏浔瞪她一眼道:“磨墨去!怎么说也要留下一封书信,告诉你娘知道,免得她又为你牵挂!”
“哦!”
唐赛儿马上跑到书案旁,认真地磨起墨来,那样子真是要多乖巧有多乖巧。
苏颖叹道:“这孩子,比思浔、思浔那俩丫头可要老实懂事的多了
夏浔翻个白眼儿,没好气地道:“你可拉倒吧,她呀,装模作样的本事比她的幻术还要出神入化呢……”
巨浪如山求护航!
巨浪如山求护航!
夏浔的大船飘洋过海,
自东洋而南洋,
自南洋而西洋,
万里泛舟,极于天际,
展开了他的旅程。
还记得,去年五月发表新书的时候,2012还是炙手可热的一个话题。
上架之初,关关恳请各位支持,同舟共济,破浪远航。
时光匆匆,言犹在耳,2013亦不远矣,时间过的还真是快啊。。
我想,这本书十七个月左右的时间,差不多就能写完了。
十七个月是多长?人生百岁的话,业已超过一生岁月的百分之一。
航程滔滔,巨浪如山,还请各位书友倾力支持,陪同关关,走完本书最后的旅程,一同展开新的人生故事。
在动笔之初,我曾经想,这本书写完,会不会让书友们的粉丝值变成舵主,也就是订阅消费超过一百元?
现在看来,大概是要止步于执事了。
每完成一本书,我都会汲取一些创作中的经验教训,我希望下本书能让大家的粉丝值至少变成舵主,前提是:字数虽多,始终有精彩动人的故事展示给您看。
日以继夜,辛苦耕耘,关关一年有关,长达十七个月的创作,所需订阅一共不足百元。所以,衷心希望订阅不全的、攒着订阅的或者杂七杂八各种原因订阅不齐的书友们能够把您的支持也落实到实处。我的辛苦和努力,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这是我创作的动力。
同时,向一直订阅支持的书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真的,真心的感谢你的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也是我的饭碗。
故事是我创作的,是你让它面世的!
这是我的一番心里话,说与诸友知道。
最后,正值周一,向诸位书友们求推荐票!
推荐榜每周一换,故而周一的推荐票尤其重一,各位书友,还请投下推荐,多多支持!
同时,今天20号,马上进入下旬了,各位书友有攒出月票的,也请慷慨地投下。
我爱你们,是你们帮助我实现了理想,改变了人生,幸运地把爱好与工作合为一体,如果我的故事,能在你的人生旅途中,为您带来过一些欢乐和趣味,那将是我莫大的荣幸与成就。
感谢我的人生旅程中,有你相伴。
你的人生旅程中,有我的陪伴,我很开心!
!#
第1006章 严肃点儿,打劫呢!
第1006章严肃点儿,打劫呢!
舰队在广州口岸停歇了两天,便再度踏上了征程,第一站就是占城。《》
大明舰队在占城停留了较长一段时间,因为安南战事刚刚平息,安抚占城,对治理安南很帮助,之后他们便到了达爪哇,在这里短暂停留后,来到了满剌加(马六甲)。
满剌加此时还没有一个独立的国家政权,只是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住在这里的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需要一个首领,渐渐就由势力最大、最有威望的人,成为了这个地方所有人共推的首领,如今这里的首领叫拜里迷苏剌。
拜里迷苏剌统治满剌加,服属于暹罗(泰国),每年向暹罗象征性地纳贡四十两黄金,郑和上一次下西洋归来时,拜里迷苏剌曾委婉地向他表达了愿意臣服于大明,并请求大明支持,帮助他们自立一国,摆脱暹罗控制。
郑和回朝后,向永乐皇帝转述了拜里迷苏剌的愿望,朱棣欣然允诺,这一次郑和在达爪哇停留的时间并不长,直接赶赴满剌加的目的,就是向他传达大明天子的诏旨,封其为王。
大明愿意扶持拜里迷苏剌有其深层意义。这里是南洋的一个重要港口,大明要把下西洋作为常事,需要在南洋有一个稳定的中继站,这个地点就选在了满剌加。
满剌加位于印度和大明海途中间,是航船必经的一处海峡,这里四面环岛,是海上暴风雨的一处天然良港,同时这里还是重要的香料集散地,是中国瓷器和印度纺织品的集散中心,是印度洋贸易的主要中心之一。
在这里扶植一个忠于大明的政权,这里就可以成为大明的一处海外基地,大明舰队可以从这里补充继续西行所需的新鲜食物、饮水和木材,并把这里建设成大明辐射整个南洋地区的贸易中心。
郑和的到来,受到了拜里迷苏剌的热烈欢迎,当郑和代表大明天子,宣布立满剌加国,封拜里迷苏剌为满剌加国王,并赐诰印、袭衣、黄盖时,拜里迷苏剌激动得浑身发抖。
满剌加太小了,没有大明这样强大的国家为后盾,他不敢称王,更不敢摆脱暹罗国的控制。可是现在有了大明皇帝的圣旨,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拒绝向暹罗纲贡、拒绝接受暹罗的管辖,堂而皇之地自立一国。
那种感觉,就像一个一文不名、到处受虐的落魄》)
拜里迷苏剌倾其所有,以最隆重的礼遇款待大明一行官员,并请郑和与张熙童正副大使为他封山题字、盖庙留念,搞起了一系列的轰轰烈烈的开国庆祝活动。
随船而来的众多商贾也没闲着,他们一窝蜂地冲上岸去,兜售中土产品,购买本地香料,一些有远见的商贾开始在当地买地皮盖房子,开起了商铺。还有一些喜欢捞偏门的商贾在这里开起了赌坊、酒馆等各种娱乐设施。
做为中土人物,他们在这里享有崇高的地位和权力,拜里迷苏剌手下那些刚刚名正言顺做了官员的小头目们就像满清官员侍奉洋大人似的,屁颠屁颠地跟在他们身边,为他们跑前跑后,提供各种便利。
只要这番努力能换来明大人的一句赞赏,那真比猪八戒吃了人参果还要美啊!上司面前,也显得自己卓有政绩不是?
大明朝廷对商贾们的行为是持鼓励态度的,要把这儿牢牢控制在手中,当然不能只靠强大的武力,武力不能征服民心,动人心的是财帛。
通过大明商贾的动作,整个南洋群岛和东南亚的贸易都将集中在满剌加,中国商贾们在这里遍地开花,很快就能控制这里的货物和通货市场,并且控制这里的商品价格,源源不断的财富将从这里流向大明。
但是与此同时,这个小国的国民也将在大明的带动下,接触更多的文明,享用更多的财富。别的不说,光是眼下,大明商贾在这里投资开办种种商铺,就为多少当地人带来了赚钱机会?
更不要说,修桥铺路这种人人得益的基础建设了,实际上就连拜里迷苏剌准备投巨资修建的王宫,也是由中国商人承建的,当地可找不出那么高明的建筑师。揽到了这个活儿的商人已经兴高采烈地派小船回国去招聘工匠了。
郑和、张熙童,包括众多低阶文官、武官,都被满剌加的各级官吏奉若上宾,请去饮酒赴宴了,夏浔因为身份需要保密,却无需参加这种官宴应酬,这倒是让他轻松自在的很。
这天上午,官员们又被拜里迷苏剌亲自请去赴宴,夏浔静极私动,便和苏颖带着唐赛儿一行三人,由一些双屿卫官兵和潜龙秘谍的明暗保护下,踏上了满剌加的国土,这已是大明战舰赶到满剌加的第四天了。《》
朱允炆如果真的南逃了,那么他是不大可能留居在这个地方的,朱允炆如惊弓之鸟,对一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人来说,这里距大明还是太近了。
所以郑和的舰队是直接驶到这儿的,夏浔并没有带着双屿卫,先扮海盗杀奔过来。以大明此时的战斗力,这个地方只需几条船、几百兵就能拿下来,双屿卫如果真的浩浩荡荡杀来,还不吓坏了这里的小朋友?
眼下,大明商贾在这里处处开花,深深地扎下根去,如果真有什么人隐藏在这里,是根本藏不住的,所以夏浔压根儿没把满剌加列为他的探察目标。
不过,籍察访之名,去散散心也好啊。说起来,前世今生,这还是他第一次到南洋呢!
※※※※※※※※※※※※※※※※※※※※※※※※※※※※※
这时候的南洋诸国,海洋贸易还是不太活跃的,因为对南洋来说,最大的商品供应地和商品消费地都是大明,而大明帝王自朱元璋开国以来所执行的海洋政策,使得这儿的商品贸易大为萧条,远不及唐宋和元朝时期。
这个时候,欧洲人的大航海时代还没有来临,一直以来的海上贸易的霸主是阿拉伯人,而阿拉伯人虽然也时常出现在这一代,但是他们的触角还没有牢牢地控制这一代,他们现在在东方的贸易中心还集中在印度的几座沿海城市,比如古里。
此前郑和虽然下过一次西洋,回程时也从南洋诸国采购了大量商品,但那终究不是经常性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