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衣夜行- 第3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道衍目光微微一闪,淡淡笑道:“剿倭,没有人有异囘议,但是间接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就有人不开心了。看来,国公已知各地上疏弹劾的事了?”

    自从福州知府万世域上疏弹劾夏浔,最终只落得个贬谪辽东的结果之后,许多官员就像是觉察了什么,弹劾辅国公杨旭的奏章越来越多了。道衍本来还想提醒他一下,不过听他这么说,已然是察觉风声的语气,倒无须自己多嘴了。

    夏浔微笑道:“知道一些,我知道,皇上还在等,等我最终的结果。皇上一旦有所决定,九牛不移,现在任何人囘弹劾……我都不怕。只要日本之行能成,就算有人想拖我的后腿,他也鞭长莫及。”

    道衍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皇上固然信任,可是有时候也该敛翼藏锋才是。”

    夏浔听了不禁心生感激,道衍的身份地位十分超然,他不需要掺和到皇室内争中去以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只要他不愿意,也没有哪个皇子敢打他的主意。这句话虽然说的含糊,可他能对自己出言提醒,足见关爱了。

    夏浔微微一揖,谢道:“多谢大师提点,如今剿倭战场已然东移海外,杨某此番回京同,就是打算向陛下请旨,随日本使节一同赴东瀛的,出使日本,沿海这边势必不能兼顾,所以,我打算请皇上另择良将,以配合国内剿倭形势。”

    道衍先是一诧,继而欣然点头。身居高位而不骄,手握大权而不狂,知进退、识大体,这样的年轻人真是要令人刮丹相看了。

    道衍虽然洞察世事,终究不是一个活神仙,他只道辅国公杨旭虽然年轻,却是一个不骄妄、知讲退的能臣,却不知道京中愈演愈烈的“倒杨运动”,其中最大的推手,就是杨旭本人。如果他知道,恐怕得祭起紫金钵来,大吼一声:“真真一个妖孽!老衲收了你!”

    候得夏浔告辞离开,郑和不甘心地道:“辅国公何必交出五省剿倭之权呢?剿倭于倭国,乃剿倭于东海的延续,国公一并兼着,又有什么?”

    道衍微微一笑,对郑和语重心长地道:“呵呵,这世间道,你还得继续修行才成啊!”

    ※※※更※新※最※快※当※然※是※百※度※锦※衣※夜※行※吧※※※

    夏浔离开天界寺,便快马加鞭,赶向自己的府邸。

    经过一连串的宦海风囘波,夏浔已经迅速成熟起来,绝非吴下阿蒙了。

    他在京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策划对日渗透,搜集情报,了解日本如今的势力派系,为他最终剿倭与倭人本土打基础。

    他离京的时候,就开始安排京里的人准备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上囘书谏议开海市,这个适当的时候就是有人囘弹劾他的时候。大明剿倭,每一次剿倭大臣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受到主要是沿海籍贯的官员弹劾,从无例外,夏浔还没自恋到认为自己人见人爱,可以免俗。但是有时候弹劾未必是坏事,利用好了,就是他达到自己目的的助力。

    第二件事就是推波助澜,利用有人囘弹劾,发动更多的人囘弹劾,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依旧是为开海能引起永乐皇帝这个最高决策者的注意而服务。朱棣是个强势的统囘治者,不同性格的统囘治者,你想说服他做某件事,或者向他建议某件事,必须要有相应的技巧。哪怕你的目的如何囘光明正大,如何问心无愧,必要的手段还是必要的,不能学海瑞,遇事就是一条筋,只要大道在手,人挡撅人,神挡撅神,那是干不成什么大事的,夏浔觉得“忠臣应该比奸囘臣更奸……”这句话很有道理。

    利益不可能独享,把自己拔到一枝独秀真的是好事么?

    有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古人中庸之道的产物,是不积极不健康的,可是我们得明白,这就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你且看看,那些还没有站在金字塔顶端,就在官囘场上如明星一般,总在各种新闻里面穷折腾的,有几个终成正果的?

    除非有一天,我们这里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普选,否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谚就始终有它存在的道理。

    有舍,才有得。

    然而,有几个人懂得放手呢?

    道衍之所以对夏浔心生钦佩,就是钦佩这个世俗中的年轻人,能有这般的眼光见识和胸怀。

    “走一步,看三步,哥现在也很了不起呀!”

    想着自弓的种种安排,夏浔也不禁为自己的日渐成熟而有些自鸣得意起来。

    眼看着夏浔驰去的路途似乎不对,一名亲兵终于忍不住提醒道:“国公,咱们走的路好象不对吧,不是说夫人们已经迁到新居去了么?”

    “啊?”

    夏浔正想得入神,忽得侍卫提醒,一看自己走的果然是往王宁驸马所借的老宅去的,不禁哑然失笑,忙又拨转马头转向皇城西面的辅国公府。

    他是奉旨钦差,回京得去朝堂上缴旨,一旦岔过了早朝的时辰,就得等待第二天再朝觐天子,此前,是不得径往后宫请见的。其实严格来说,未缴复旨意以前,钦差连家都不能回的,而是应该住在驿馆里,等着缴旨之后卸了差使再说。

    不过这条规矩实在不通情理之至,外地官员也罢了,在京官员何必如此呢?要说是为了避免泄露什么秘密那就扯淡了,奉旨钦差哪个不是堂而皇之离京执行公务的,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况且他们如果真得需要与什么人有所沟通,方法手段多的是,住驿馆能解决什么问题?就只为了表示公务在身,三过家门而不入么?所以规矩是规矩,却少有人对此奉行不渝。

    谁料,夏浔不想三过家门而不入,可是等他到了自家门。儿,却进不去了。

    因为,辅国公府应门的家丁们,根本不认识自家这位大老爷,夏浔也没想过回自己的家还得准备一副“穿宫牌子”,结果,因为没有凭据,竟被堵在了自家大门口儿。

    人人都爱十三娘人人都喝木木奶——锦吧更新组为您奉献——。等双倍的盆友赶快投了吧,不用等了,春节是不可能双倍滴,春节要是搞双倍,岂不是作者们连大年都没法过了?和谐社会哪有那么不人性化滴再

第526章 洗尘

    bsp;看小说就到……绿@色#小¥说&网……~bsp;

    

    style=〃bht: #a6cbsp;1px dashed; border…top: #a6cbsp;1px dashed; border…left: #a6cbsp;1px dashed; border…bottom: #a6cbsp;1px dashed〃》

    

    

第527章 以退为进

    梓祺的闺房布罾得比较简洁“所以显得清淡雅致。;;。j;;;;o;s;h;u;bsp;虽然她们都希望还能住在同一个院里,可是国公府的建筑布局注定了不可能如此,同一个大院落里,只有一套主屋,各个房间之间都是相通的,而左右厢房长长一趟,明显是给下人奴婢们住的,所以她们只能各住一院儿了。

    一如既往,温情款款地sh候了夏浔烫脚,n,灯火熄得只剩一支,梓祺方宽衣n,只着一身贴身小衣,无声无息地滑入锦被,轻轻搂住了夏浔的身。

    所做的一切,虽然依旧,可是今晚梓祺的态度上明显更加温柔,相对于梓祺一贯的爽朗和粗枝大叶,这举动就变得特别明显。

    因为她很开心,不管二叔说到话是不是真的,对一个如同溺水的人来说,哪怕是一根稻草她也要当真的,梓祺只觉希望大增,自然非常开心。

    再一个,夏浔对她娘家人的态度让她非常开心,夏浔如今虽贵为国公,可是在她二叔和哥哥面前,却依旧没有半点架,对他们非常客气,晚宴一家人其乐融融,作为夏浔的媳fu、彭家的女儿,这自然是她最乐意见到的。再就是,对于她二叔提出的事情,夏浔也毫不犹豫,一口就答应下来。

    夏浔对于彭万里的要求,当然会答应。只要贸易一开,他是一定会帮彭家促成此事的。

    有恒产者,始有恒心。夏浔是赞同这句话的,只有破落户会整天想着造反”百姓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家业,会考虑夹长远的事情,会对社会负起更多的责任。

    再者,一弹廷与〖日〗本重开贸易关系,那就有来有往,除了官方十年一贡的进贡,其实平时双方会有许多经贸往来,只要你有勘合在手就成,后来〖日〗本商团争贡,在宁b大打出手,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到时候最先得到这些利益的,必然是沿海大族,必然是那些原来走s频繁的大商团,他们要化暗为明最容易”夏浔不想让他们对海市形成垄断,要打破桎梏,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开海市,必须得有更多的社会阶层参与进来成。彭家自己有船、有护送的武力、有采办的资本,就算没有梓祺这层关系”他也会同意的。

    不过在梓祺看来,这却是丈夫因为她的缘故对娘家额外照顾,又想到二叔对自己为妻之道的不满和训斥,反思之下,变得柔情似水,温顺异常也就不足为奇了。

    夏浔刚从谢谢那儿回来不久”谢谢再有一个多月就到预产期了,胎动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夏浔贴在她肚上,感觉着宝宝在里边的淘气,同她温存了好久,待她感觉疲倦了这过来,待得梓祺n,夏浔搂住她那再熟悉不过的香软su滑的身”柔声道:“我在外边忙碌,谢谢又有了身孕,这个家里里外外多亏你的操持,辛苦了。”

    “你的家不是我的家呀?”

    梓祺j嗔道:“自己家的事,辛苦也开心。对了,你要找那口刀做甚么?”夏浔有些歉疚地道:“东海剿倭事未了,我这次回来,不是大功告成了,而是要请旨随〖日〗本使节一同去〖日〗本的,下一仗,得在那儿打,恐怕又得几个月时光,唉!思旭和思杨出生的时候,我就不在,这一回谢谢生孩,我恐怕又得在外忙碌了。”

    “你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二叔一向目中无人的,我哥就更别提了,要说他们现在对你这么客气,不是因为我的相公是有本事的,我不信。”

    梓祺在他脸上甜甜地ěn了一下,柔柔地道:“人家不是说小别胜新婚么?每次分开一段时间,再躺到你身边的时候,人家的心都跳得特别快,好象头一次……,相公,累了么?”

    夏浔眨眨眼,促狭地笑:“你都说小别胜新婚了,新婚嘛,男人怎么能说累?”

    “去你的!”梓祺j嗔,在他n口轻轻打了一下,咬着嘴hun,晕着两颊,眼b似醉地瞟他一眼,忽地埋头钻进了被中,向下潜去,粉hun轻裹金刚杵,桃腮鼓起,香舌似蛇吐信……

    “哦……”夏浔舒服地shēn吟了一声,放松了身体,享受起了她的温存……

    ※※※※※※※※※※※※※※※※※※※※※※※※※

    翌日,金鉴殿上,夏浔向皇帝缴旨,说明〖日〗本国王足利义满已然答应大明关于建立朝贡贸易的条件,遣使正式觐见皇帝的事情,朱棣龙颜大悦,立即吩咐宣〖日〗本国使节上殿。

    祖阿、肥富上殿见驾,宣读国书:“〖日〗本国王源道义上书上明皇帝陛下:天启大明,万邦悉被光贲;海无惊浪,〖中〗国兹占太平。凡在率滨,孰不惟赖。钦惟大明皇帝陛下,四圣传业,三边九安,勋华继体,从昔所希。〖日〗本国开辟以来,无不通聘问了上邦冖今贡节不入,固缘敝邑多虞:行季往来,愿复治朝旧典。

    是以谨使祖阿、肥富,仰视国光,伏献方物。臣源道义诚惶诫恐,顿谨言。”〖日〗本国谨献的礼物在祖阿所携礼物之上,由肥富又带来一些,合在一处,共计金千两、银万两、马十匹、硫黄一万斤、玛瑙大小二十块、刀壹百把、枪一百把、扇一百把…………,等等以下,自然不必搬上金殿,只将礼单呈上即可。

    朱棣使人接收,温言抚慰,接见礼毕,由礼部官员引着他们退出大殿,夏浔立即上前再奏:“皇上,臣请旨剿倭时,曾对皇上言道,yu毕全功于一役,必决战于〖日,犁庭扫u、断其根本。今〖日〗本国王已答应我天朝水师赴日共同剿匪,臣向皇上请旨赴日,以求全功。”

    夏浔顿了一顿,又道:“今倭寇大部,见我沿海陈兵以待,无机可乘,已然退回本土,这是聚而歼之的好机会。臣去〖日〗本,海路难行,

    尾不能兼顾,为恐倭寇狗急跳墙,流窜沿海,再度荼毒我大明百姓,沿海需有干将镇守。臣请辞五省剿倭总督一职,另举荐五军都督府水师都督陈暄,辖领沿海诸省诸卫,协同作战,恳请皇上恩准!”

    昨天郑和回到宫中,朱棣就知道夏浔要辞去剿倭总督一职了,朱棣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准!

    朱棣确实同乃父朱元璋同一n格,喜欢斗,喜欢针锋相对。

    他决定了的事,看准了的人,那就是他的逆鳞,你越想碰,他越要保护。

    集浔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引势利导、推b助澜,推动更多人弹劾自己,其结果就是铺天盖地的弹劾只能让朱棣逆反心理加垂,对他派出去的人,表现出更强势的支持和维护。

    不过过了一夜,怒气消了,反过来再一想,他觉得夏浔的决定也有他的道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夏浔一旦去了〖日〗本,再让他统率五省军队,指挥上根本无法兼顾,所以已然有些意动,此时听见夏浔主动请辞,他便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准奏,着即免去杨旭五省剿倭总督一职,领出使〖日〗本国钦差一职,兼巢湖、福州、双屿远洋舰队之统帅。由陈暄出镇淅东,节制五省,直至杨旭自〖日〗本归来。”

    “臣领旨,谢恩!”

    陈暄出班,与夏浔同时下拜领旨,偷偷瞟一眼夏浔,满怀感j。

    丘福站在武臣班,沉着脸一言不。他们费尽心思,动人马进行弹劾,就是想把夏浔搞下来,结果夏浔只一招以退为进,轻轻卸下差使,荣宠不减,反把这兵权交到了与徐老三关系最好的陈暄手里,这一来五军都督府继徐景昌之后,又要被他挖走一员大将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这就是丘福此刻的感觉。

    ※※※※※※※※※※※※※※※※※※※※※※※※※※※

    早朝议事已毕,朱棣瞟了夏浔一眼,说道:“杨旭留下,陪朕用膳。退朝!”

    朝臣们又是一阵s动,熟朋友都互相递着眼sè:“看见了吧?皇上要留人问话,用得着朝堂上公开说么,皇上这是摞话给咱们听呢,辅国公,扳不倒!”

    群臣徐徐退出,朱高煦一派的官员走出去的时候,都黑着脸sè。

    还是那间光线昏暗的厅堂,坐在那儿的人微微佝偻着身,咳得更厉害了,看样,他是生了疲,身一直不大好。

    “老爷,您的病……”匆匆从外边走进来的人见他咳得厉害,不禁担忧地道。

    那人摆了摆手,带着痰音喘了一阵,嘶哑着嗓问道:“有什么消息?”

    来人把今日朝堂上的事说了一遍,那人沉默片刻,低低地笑了起来:“这个杨旭,越来越难对付了。专务总督,事毕复名,他这军权早晚都要交的,如今借着剿倭未了,主动交出兵权,那这兵权交给谁,他的话,皇上就得听,再说,皇上正为他主动请辞而心生歉疚呢。”

    他轻轻叹了口气,喃喃地道:“到了他今时今地这种地位,个人权位已升无可升,对他而言,最重要的已经不是自己攫取多少权力,自己能爬多高,而是他能拥有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