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诡三国- 第6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是靠食物活下来的,不是靠钱币的数值,一石粮食,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供给食用的数量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当斐潜将黄金的价格直接和粮食挂钩起来,也就等于是让黄金的价格有了一个固定的标准。

    至于未来可能几十几百年后,社会稳定了,粮食大量增长,黄金自然随之贬值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不过么,眼下粮食就是硬通货,就跟后世某阶段的石油差不多。

    这就是物品之间价值,相互竞争的结果。

    而且这样做,也有极大的好处,也就是方便斐潜向四周诸侯进行交易,毕竟有了一个固定的标准之后,大家也会比较接受和认同。

    只不过枣祗仍有些疑虑,拨弄着这些通宝说道:“若是他人私铸,又当如何?”

    斐潜指了指通宝,说道:“若说精良品相,工房所处自然不差,不过若是有人愿融铜私铸,便也由他,只需值重相同即可。”

    枣祗皱着眉,想了想,想不太明白,但是既然斐潜表现得心有成竹的模样,枣祗也就不再在这个方面上多说什么呢。

    斐潜心中清楚,仿制肯定是禁止不了的,汉王朝都没有办法禁止私铸,更何况斐潜这一地诸侯。

    但是黄金白银的重量就在那边,虽然说重量只有九成,但是惯例基本上就是如此,而且斐潜的通宝双面都有花纹,采用的也是天圆地方的结构,除了花纹之外,还有内外廓的阴文纹路防止剪边磨盗,形态上自然比原先的五铢钱好了不知道多少。

    而使用量最大的铜元通宝来说,在重量上六铢钱和原本的五铢钱的差别不多,因此也就断绝了可能被消融盗铸的可能,甚至反过来还有可能会有人消融原有的五铢钱,铸造仿制斐潜这里的六铢通宝。

    原本在汉武帝时期的精致五铢钱,也就是三官五铢钱已经大部分消失殆尽了,在市面上大多都是汉恒帝和汉灵帝时期的五铢钱,尤其是汉灵帝时期的“四出五铢”,重量还多少是足额的。所谓所谓“四出”,是指钱幕从方孔的四角向外引出一道阳文直线到达外部,是为了防止锉磨钱背盗铜用的防范技术。

    但是后续诸侯铸造的五铢钱就一个不如一个了,什么当十直百的,董卓做过的事情,曹操做过,刘备也做过,大家乌龟不笑王八,老大不笑老二……

    所以斐潜根本不害怕他人仿制,甚至在钱币铺开使用的这个阶段,欢迎仿制。

    举起双手,热烈欢迎。

    换句话说,斐潜现在铸造六铢钱,也就贬值了两成不到,再加上精美的工艺也是需要成本的,所以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完美的原有五铢钱的替代品,若是从重量这个角度来说,斐潜的六铢钱则是“劣币”,若是各地诸侯争相仿制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原有正常的五铢钱这个“良币”最终会被驱逐出市场,最终剩下的便是斐潜制定的六铢通宝。

    至于各地诸侯制造多少六铢通宝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斐潜一开始定下来的一枚黄金通宝置换五大石粟米的价格。

    “子敬,借此秋获之时,各地赋税归纳上缴之机,于平阳,安邑,壶关,晋阳,离石,临晋,槐里,长安,南郑之地,建倾银铺,安排人员,着手兑换通宝事项,”斐潜对着枣祗说道,毕竟枣祗在并北普通农夫当中的声望还是很不错的,因此利用枣祗的声望对整个的五铢钱和交子的替换升级,自然也就成为了斐潜最佳的选择,“某已经传令各郡守,配合子敬,与讲农学社一同办理,不知子敬可有其他问题?”

    枣祗琢磨一下,觉得似乎问题并不大,所以点点头,也就接手了这个事情。虽然枣祗确实不懂得什么经济学上面的事情,但是作为斐潜拿出的通宝来说,枣祗甚至觉得比交子更习惯一些,毕竟这么多年下来,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还是喜欢钱袋子沉甸甸的感觉,皮夹子么,毕竟太轻了一些……

    而且在枣祗看来,斐潜不过是将五铢钱改成了六铢钱而已,这已经算是仁政了好吧,比起那些动不动就铸造一些当十直百大钱的家伙已经强了很多很多了,所以枣祗觉得推动起来问题不大。

    “对了,”斐潜忽然想到个事情,毕竟之前答应下来的,“子敬,派人运些粟酒到上党壶关之处,某战袁军之时,曾允战后将校赐酒一坛,嗯,给龚、魏二校尉也送一坛。”

    这等小事,枣祗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也就记下了,然后说道:“君侯,这袁大将军……”

    身为颖州出身的枣祗,怎么会不清楚袁氏在山东一代的实力,听闻斐潜打赢了袁军,枣祗是既高兴又担心,所以也忍不住问一下,主要还是想要知道斐潜对于袁绍袁术二人后续的策略。

    “无常之贼,唯永之利。”斐潜笑着说道,“不知子敬可用听闻此言?”

    枣祗摸了摸下巴上渐渐发出来的山羊胡子尖尖,琢磨了一下,点点头,说道:“嗯……此言大有道理……君侯之意是……袁氏亦可以利驱之?”

    斐潜哈哈笑着,说道:“为何不可?非不功也,乃价不足也!战马,兵刃,甲胄,皮货,甚至庄禾良种,皆为袁氏所需,合则两利,分则两败,如今之局,若子敬为袁氏,当为之何?”

    随着长安雒阳的衰败,平阳已经完全取代了这两处,成为汉朝最大的商贸中心,而且对于胡人来说,有一个比较近,又相对公平安全的交易地点,谁会傻不愣登的跑更远的地方和不熟悉信誉不好的家伙进行交易啊?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流向冀州等区域的胡商基本上就断绝了,要不是斐潜的派遣出去的商队,这些地区的就只能是依靠自给自足了。

    “对了,虽说如此,但凡事皆有万一……”斐潜看着枣祗,说道,“某已传书元直,可迎其母,沿荆襄之北,过武关至关中,子敬若是……不妨书信一封,令尊令堂若愿,自可一并而行,路上也好有些照应……”

    枣祗听了,不由得一愣,然后点了点头。

    这个事情也算是斐潜未雨绸缪的地方,徐庶的母亲原先是在荆襄,虽然说庞德公照顾之下大概率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庞德公一来年龄也大了,二来么斐潜也想干脆让庞德公来接替守山学宫大祭酒的领头人,因此如果庞德公一离开荆襄,那么形势自然就有所变化……

第1277章 钱财自然最是动人心魄() 
“此乃征西通宝?”袁绍皱着眉头看着高干敬献上来的东西,目光闪烁了好几下,然后才说道,“征西另有何言?”

    高干咬着牙,又将怀中的征西书信递了上去。

    袁绍瞪了高干一眼,明显是嫌弃高干怎么不先拿书信,然后将竹筒当中的巾帛抽了出来,只见巾帛上面写着:

    “潜顿首袁大将军足下,知将军无恙,幸甚!”

    “昔日大将军志气高洁,才品世出,弃冠于东门,得鸿鹄以高翔!至今思来,何其忠也!今大将军于冀北,开府立衙,朱轮华毂,拥旄万里,戍边守土,功勋卓越,何其义也!如何一旦沦为同室操戈之辈,袭同僚而亲胡虏,掠友军而馈贼寇,又何其劣邪乎!”

    袁绍重重的“哼”了一声,继续往下看去。

    “大将军挂冠而去之际,非由他故,乃外有贼,内有奸,朝廷不容将军之直,以至大将军远走渤海。潜孤军转战并北,外受流言,沈迷猖蹶,故亦深知大将军之不易也。大将军胸怀四海,赦罪责而重功绩,不因瑕而弃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潜深以为然,常思自身,亦不及大将军万一也。”

    “然大将军之知潜,不过假奴婢一二市井之谈也,亦可信其真乎?潜所求之,不过是功臣名将,佩紫怀黄,乘轺建节,纵然奉疆埸之任,并做刑马以誓,直传荫至子孙,便可足慰生平矣。”

    “潜亦知霜露所均,皆为天恩,奈何姬汉旧邦,岂容杂胡?北虏僭盗,劫掠地方,多历年所,恶积祸盈,天怒人怨,正值兵讨其,以顺民心也。潜不敢称功,唯趁其昏狡,引相夷戮,迁其部落,令其猜贰,假以时日,便可使其自系脖颈,悬首藁街也!然大将军经于此时,引军相迫,岂不亲者痛,仇者快乎?”

    “暮秋八月,粼粼庄禾,毁于兵灾,庄寨坞堡,坏于战火。见汉国之旗鼓,忆畴日于太行,不胜怆然!”

    “当下大将军收拢幽北,冀豫安乐,明德茂贤,吊民青徐,伐罪中原,成不世之功,潜自然献币于前,供兵马之驱。”

    “以此布聊往怀,望大将军其详之。”

    “征西将军,斐潜。”

    袁绍一口气看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皱着眉,挥挥手,让高干退下去。虽然说高干损兵折将,但是毕竟高干是自己的外甥,袁绍也不太舍得大义灭亲。

    斐潜在书信当中的所言,除了一部分指责的话语让袁绍有些不快之外,其余的言辞倒是挠到了袁绍的痒处,觉得这心中颇为熨贴,多少有些遇到知音的感觉。

    袁绍又重头到尾再看了一遍,然后闭上眼,沉吟片刻,一面令人传审配田丰许攸前来议事,一面下意识的拨弄着高平带来的征西通宝,叮叮当当作响。

    钱财,兵器,战马,斐潜说的这些东西,确实是袁绍急需的物资。这一段时间,袁绍在忙着各地收拢粮草物资的同时,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对于公孙瓒发出最后的一击。秋收之后正好用兵,但是时间也就只有两三个月的空档期,然后冰天雪地的,基本上也就谁也动不了了,然后接下来又要春耕,接着再有机会便是要到明年的夏天了……

    这些时日,公孙瓒十分的低调,并没有对袁绍的地盘有什么举动。虽然说公孙瓒当下颇有些众叛亲离的模样,但是毕竟在幽州纵横多年,架子还在,要说公孙瓒就这样躺下等死,就连袁绍都不相信,但是公孙瓒背地里面安排了什么,袁绍也不是很清楚,烂船还有三斤钉不是么。

    前些时日的战争,纵然是冀州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多少也有些吃不消,之前鞠义的事情也几乎就是冀州士族联合起来的一个态度,可惜鞠义那个蠢货还真的以为冀州的这些士族豪右会支持他,嚣张跋扈。

    迟早有收拾他的一天!

    袁绍哼了一声,然后目光又落在了斐潜的书信上。

    若是说不恼,也是假的,只不过在看了斐潜书信之后,对于征西将军的怒火,袁绍忽然感觉似乎觉得并没有那么强烈了。话说回来,自己这个大将军之位,似乎还是当时征西将军斐潜上表建议的……

    而且从这一段时间一来,征西斐潜的商队,从河内转运到冀州,也是带来不少袁绍急需的物资,比如兵刃器械,甚至一些牲口战马等等,作为冀州的老大,袁绍自然从其中也获取了不少的利益。

    若是正常将贸易进行下去,袁绍也可以从其中获益。至于金银财宝什么,都是身外之物,等到自己成功的那一天,天下的财富不都是自己的么,又怎么会在意一时钱财的得失?

    所以这些通宝么……

    袁绍叮叮当当的玩了一下,便随手在了桌案之上。

    “明公。”过没有多久,田丰审配许攸就到了,齐齐拱手行礼。

    “来了,坐。”袁绍摆摆手,示意就坐,然后将手中的征西将军的书信递给了一旁的侍卫,让侍卫给三人传看。

    “征西将军竟然未亡……”田丰上下几下,迅速的扫完了书信,将其交给了下一位,连忙拱手向袁绍说道,“属下轻信谣言,未能明查,还请主公降罪。”

    袁绍摆摆手,显然对这个话题没有什么兴趣,说道:“元皓亦被蒙蔽,此事无需再提。只是征西当下……又当如何应对?”

    人啊,往往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袁绍自然也是如此。

    袁绍当年确实是豪情万丈,意气奋发,可是今时不比往日,而且现在袁绍年龄也渐渐大了,不像年轻的时候那么冲动和激情了,尤其是当上了冀州牧之后,位高权重,就算是当年在雒阳,也未必能像现在这样一言之下,万人景从,要是让他在内一次挂官东门,自然是绝不可能了。

    审配看完了书信,拱拱手说道:“明公,征西书信之中,言辞虽谦,实际傲然,此人绝不可留,当寻机除之。”

    袁绍一怔,还未曾开口,却听到旁边田丰冷笑了一声:“好生不明事理,此时明公大敌在北!原进军并北,乃是传闻征西身故也,如今既然征西仍在,并北岂是轻易可下?且征西此封书信,亦言只是自保,并无觊觎之意。如今明公只需平了幽北,转向中原,大业自然可成,又何须急于一时?”

    许攸却摆了摆手说道:“元皓此言差矣,如今高将军新败,军心动荡,惧征西兵卒者众,若就此罢手,岂不堕了主公赫赫威名?”

    袁绍看看左右,觉得有些奇怪,今天这三个心腹臣子,似乎对于征西的态度完全不同啊,不由得微微有些讶然。

    不过么,原本袁绍就不想看见自己的下属都是团结在一起,完全是一条心,所以也根本不予置评,而是问道“正南,若依汝之见,应当如何?”

    审配淡淡的说道:“如今征西握之资财,已然太富。又征三辅,更多人口,假以时日,必然祸患。明公若不进军太行,亦不可与其贸易往来。再者,粮草器械,岂能仰仗旁人鼻息,冀州岂非无人耶?”

    这番话审配说得是义正词严,却听到许攸噗嗤一笑。

    袁绍转首问道:“子远为何发笑?”

    许攸连忙正容说道:“明公,属下失礼!只是听闻正南言及商贸一事……嗯,听闻甄氏今日拜访正南,恐怕亦是为了主公大业吧?”

    “哦?”袁绍转头看向了审配,说道,“可有此事?”

    审配斜了一眼许攸,然后拱手对着袁绍说道:“正要与明公启禀此事……甄氏寻某,乃欲与明公结亲也……甄氏有一女,年方金钗,已是出落大方,端庄明艳,实为公子佳配也……”汉代婚姻都早,萝莉就开始婚配的也是一堆一堆的。

    “甄氏?”袁绍皱起眉头。

    甄氏若是在西汉末年,那简直是威震冀州,响当当的角色,但是毕竟押错了筹码,然后跟着王莽同志大输特输,输得底裤都差点没了,导致到了东汉现在,甄氏家主不过是个千石而已……

    当然这个只是甄氏在官职方面上的短板,因为毕竟是绵延了几百年的大户,积攒下来的家财资产也不是小数,更何况甄氏对生意上也颇为精通,现在也是大汉当下数一数二的大商家。

    田丰默不作声,对于这种事情,他向来不是很在意。甄氏两百年前投注王莽,现在又想要投注袁绍,也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田丰他自己不就是也站在了袁绍一边么?

    “甄氏属意何人?”袁绍说道。

    审配拱手说道:“二公子熙也……”

    “熙儿啊……”袁绍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若是熙儿,倒也不差……某允了……”袁谭和袁尚是嫡出,袁熙是庶出,所以千石官员之家大概也可以配得上了。更何况甄氏家业丰厚,这个袁绍早有耳闻,若是袁熙真的娶了甄氏的女儿,想必这钱财么,呵呵……

    许攸笑呵呵的拱手道:“如此,恭喜主公,又获佳媳也!”

    袁绍哈哈大笑。

    “咳咳……”田丰咳嗽两声,也朝着袁绍拱手贺喜,然后将歪掉的楼重新扯了回来,说道,“明公,征西之事……”

    “哦,对对,征西之事,诸位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