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下敌军的首级,就可以多换几个钱,多吃几块肉,杀了敌军的主将,就能立刻顿顿有肉吃,这样的等级差别才能激发起兵卒对于军功的渴望。
“并且军爵不更以上,同样也有识字千数方能授爵的要求,因此,军中识字之事,绝对不能有半点松懈……”斐潜看着黄成,着重嘱咐道。
“唯!”黄成严肃的拱手道。
斐潜点点头,说道:“那你去忙吧,对了,顺便叫人把张云张逸阳找来……”
黄成点头,然后起身拱手为礼,退出了厅外。
张云很快的就来了。
张云的身高并不高,年龄不大,但是却有些风霜之色。张云自称曾经有幸跟着华佗学了一段时间的岐黄之术,这一点倒是令斐潜有些意外。
不过问及华佗的时候,张云也不知道当下华佗云游去了何方,让斐潜不免觉得有些尴尬……
不过更为尴尬的事情,却发生在后面。
见到张云来了,斐潜也没有过多的绕圈子,便直接说道:“逸阳,救护营组建的如何了?”
不提这个事情还好,一说这个,张云就有些郁闷,摇着头说道:“君侯,唉,人倒是招了一些,可是这些家伙五大三粗的,手重得要死……连搬个伤员都能越帮越加重伤势,简直无话可说……”
斐潜眨眨眼,这倒是个问题。
成立救护营,是斐潜一直以来都有的想法,但是一直都没有合适的人选,毕竟这个事情专业性比较强,而自己对于华夏古代中医一窍不通,虽然知道中医依靠望闻问切来进行诊断,但是要让斐潜来望闻问切,则是完全不可能做得到的。
原想着既然好不容易来一个懂得医术的,成立救护营不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么,但是实际上问题也是不少。
汉代招收的这些救护人员,大多数都是流民或是贫苦家中的儿郎,根本没有什么医学的基础认知了,因此手法粗糙也就不足为奇了,骨折的去拉扯也有,按压伤口直接把伤员按得奄奄一息的也有,甚至还将沾染上了泥土等杂物的脏布直接用于包扎的……
当然这些经验或者知识,对于斐潜来说,或许很简单,但是对于现在汉代的人员来说,就未必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培训吧……”斐潜说道,“嗯……我是说,先从救护营当中挑选出手脚麻利些的,人数控制在二十人左右,由你来授课,等教会这些人之后,再让这些人各自去带领小队,这样就会比你要一个个的传授要容易一些……”
张云琢磨了一下,却有些迟疑,沉默着,并没有马上就答应下来。
斐潜看了张云的神色一眼,然后又想了想,便多少猜到一些张云的想法。
对于方士而言,嗯,方士不仅仅是会懂得鬼画符那一套,同样医学什么的也是其必备的技能之一,甚至什么占卜术、星相学、房中术等等也懂得一些,嗯,好像是加进了一些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但是方士也是要吃饭的,同样也是讲究一个学术上的传承。对于张云来说,其他的方面或许还好,对于医学这一块的东西,没有华佗的允许,要大规模传授,这个就有一些难度了,除非所传授的内容是张云自己的。
不是代表张云不能传授,而是必须是建立在师徒的关系之上才可以,而在军旅之中,又明显不可能让张云跨越了军队等级制度,或者是在军队当中又建立起一个额外的师徒关系……
古代原始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就是如此,这也就是张云迟疑的主要原因。
这个也是自己没有说清楚,搞不好张云以为要全数传授,自然就迟疑了下来。
斐潜揉了揉下巴上的短胡须,沉吟一会儿,便说道:“这样吧,岐黄之术么,逸阳你看看有什么比较合适的人选,找三五个,收做弟子,传授些辨别草药,病理诊治之类的方法,至于其他的人……便简单教一些粗浅救护方法即可……”
张云闻言,便是松了一口气,连忙答应下来。
“瘟疫者,热毒也。关中最近瘟疫大盛,”斐潜特别强调道,“这方面就要辛苦逸阳了,多准备一些清凉败火的草药,早点让人送到雕阴,让兵卒百姓多少免除一些大疫之害……如若能让雕阴上下免除瘟疫之苦,逸阳可谓立大功一件!”
张云也是收了笑意,严肃的拱手称是。
在汉代的当下,瘟疫就跟后世的非典那种感觉差不多,谈及必然色变。雕阴是卡在关中和并州上郡的重要的交通关隘,如果说能够通过草药等等手段进行预防,让瘟疫止步于雕阴,那么确实是极大的维护了并北的安定。
并且如果张云所提供的草药能够起一定的作用,那么斐潜才敢试探的派人进驻左冯翊,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否则贸然在瘟疫蔓延的时候进入关中,这不是送人头么?
“……至于战场之上包扎之事……”斐潜想了想,说道,“这样吧,光凭口授难免会有些不到位的地方……城外鲜卑奴隶营地当中,也有一些伤员,逸阳不妨先用这些人练练手,还有,再拨二十只羊给你……先别高兴,不是给你杀了吃的,而是让你们练习包扎手艺的……”
这年头,有点肉食不容易,看战云听到有羊时那眉飞色舞的表情,斐潜连忙强调一下,要不然说不定张云真的去瞬间日羊了,嗯,去吃羊了。
“另外,最后一件事情……”斐潜看着张云,说道,“听说逸阳你……晕血?嗯,就是看见他人流血就头晕?”
张云略微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这才是最为尴尬的地方,要成为战场救护,哪里有办法不见血的啊!况且真要是晕血,洞房怎么办?
“这样吧……”斐潜扭头喊道,“子初,派个人去前面问问最近城中可有捕获什么贼盗?”
黄旭答应一声,然后过了一会儿前来禀报道:“君侯,狱中是有三名,两人偷盗,一人劫财。”
斐潜点点头,然后转头看向了张云,笑了笑,说道:“逸阳,你这晕血之症,也是不治不行啊,要不真上了战场,多少也是个隐患……这样,正好狱中有贼盗,不若逸阳辛苦一趟,亲手去处以刑罚如何?放心,肯定是捆绑好的,伤不了你……”
张云迟疑了一下,虽然心中还是有些忐忑,但是还是点头承诺同意了,毕竟就像斐潜所说,战场之上哪会没有血腥,想要不看见血根本就不可能。
看着张云远去,斐潜也有些无奈。
晕血大都是心理因素,不过现在斐潜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慢慢的去沟通,寻找出具体的原因,只能是下猛药了,只不过这样一来,要是药效过头了,或许哪天张云就反倒是因此喜欢上了捆绑艺术也不好说啊……
第九九八章 阴山披棘路()
距离阴山三四百里处,有一处草甸子,中间有一处淡水湖泊,被称之为庹若湖,这湖水似乎连着地心,一年四季都是常温的,极少结冰,因此这里水草丰美,很是适宜放牧,也是鲜卑一个较大的聚集地。
在庹若湖的北面,有一片树林,刚好挡住了从北面吹来的寒风,因此大多数的鲜卑人都将帐篷搭建在此处。
林子里面多少有些动物,而湖里面也有一些鱼类,因此在这个庹若湖周边的鲜卑人,过的也算是安逸舒适。
不过现在,在庹若湖周边的却挤满了远道而来的各个地方的鲜卑人,乌压压的一大片。他们是鲜卑大王步度根调集起来的鲜卑战士。
鲜卑部落间隔都比较大,所以需要一点点的汇集起来,而距离阴山不管是距离还是环境,便只有庹若湖这里才算是比较合适。
这一次带队的,依旧是俾小王拓跋郭落。
拓跋郭落是最早抵达这里的一批人,其下自然还是带着临银钦和阿兰伊这两个部落作为先头部队。
拓跋郭落在这里,对于阴山方向上派遣出了不少斥候,几乎每一天隔一两个时辰,就有斥候回来禀报阴山汉人的动向。
不过也不能将斥候靠得太近,否则也容易被阴山的汉人守军发现。
这几天斥候陆陆续续的将探测到的消息一点点的汇集起来,也逐渐的让拓跋郭落勾勒出了阴山整体的兵力情况。
对于匈奴人,拓跋郭落还不怎么放在眼中,虽然看起来他对于临银钦和阿兰伊两个人笑嘻嘻的,似乎没有什么芥蒂,也没有什么歧视,但实际上拓跋郭落认为匈奴人就是怂蛋,是胡人里面的耻辱……
所以虽然临银钦和阿兰伊的也有斥候,但是拓跋郭落都根本不用,而且於夫罗近在咫尺,要是这两个人又起什么心思了,谁也不敢打包票不是么?
拓跋郭落其实也渴望和步度根一样,成为鲜卑的王者,但是拓跋郭落却将这样的野心掩饰得很好,对于步度根也是毕恭毕敬,然而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拓跋郭落却对于步度根颇不以为然。
步度根既没有足够的魄力,也没有超人的武勇,唯一可以还算是可以称道的,便是步度根的血脉,除此之外就并无其他了,至少,拓跋郭落在步度根上看不到任何的檀石槐的影子……
要和汉人作战,就必须和檀石槐大王那样,充分的调动起各个部落起来,然后对于汉军必须扯动起来,然后再乘虚而入,攻城拔寨根本就是下下之策,而且主要是这一次的汉人,在阴山修建要塞的速度,确实是太快了一些。
正常来说,只要不是临时性的营寨,都是要夯土为墻的,一层层往上,只有底下结实了才可能往上累积,而这样来回搭架子,建模版,运土方,夯土墻的整个过程,没有一两年,休想建好一个有足够防御力要塞。
而现在,根据斥候穿回来的消息,汉人的要塞已经几乎是要成型了,只差土墙之上的女墙和角楼等建筑物了……
如此一来,说不定等集合完毕进军的时候,汉人已经完工了!
攻打一个正在建筑没有完工的要塞和一个已经完工设备完善的要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而如果现在就要进攻,自己手头上的战力还不够。
於夫罗那边的匈奴人,就交给临银钦和阿兰伊去对付好了,顶多再加两个千人长就差不多了,但是汉人那边就现在所知,已经有近三千的汉人骑兵,那么这边至少也要四千至五千的鲜卑战士才能相抗衡,再加上防备和攻打要塞的,就还要两千左右的鲜卑战士,这样合计起来最少要七千,最好是要一万,而现在汇集起来的数量也就是才五千出头一点,这还是加上了那些匈奴兵卒……
现在正好是牲畜开始准备繁殖的季节,很多族人都要忙碌起来,为这些大家伙们准备一个好环境,甚至还要多搞一些营养餐给那些怀孕的牲畜,这样这些大家伙们才能生下健康的小宝宝。
因此对于步度根的征集令,来的慢吞吞,拖拖拉拉的也就自然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以现在手头上的骑兵来攻击阴山,明显是不够的,但是放任下去,等到汇集好了兵力,恐怕汉人的要塞也修建完成了……
拓跋郭落当任希望汉人的工程进度没有那么快,但是万一呢?
攻打汉人要塞的难度,不仅是拓跋郭落知道,就连普通的鲜卑战士也同样清楚,因为这些年头,没少和汉人交手过,打小山寨,小坞堡什么的还好说,若是要攻打大城,又或是像现在汉人在阴山修建的要塞,简直就是血肉磨盘。
怎么办?
在大帐之内,拓跋郭落斜斜的靠在毡毯之上,然后旁边摆放着些酒水肉脯干果之类的,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着些什么,下一步要怎么做……
在拓跋郭落的大帐后面不远处,匈奴降将临银钦和阿兰伊坐在一起,嘴里叨着一根草茎,好半天才说一句话,几个字。他们原本是在闲聊,可是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渐渐的沉默下来,相视无言,只能是各自枯坐着。
说临银钦和阿兰伊作为匈奴人,现在投降了鲜卑之后有没有后悔,这个问题,如今这两个人已经不愿意去想了,因为想了也没有用。
在鲜卑的日子,并非是像他们两人原先想象的一样,受到了不少人的歧视,被人当作反复无常的小人,懦夫,甚至自家的族人当中也渐渐的有不少的怨言……
鲜卑人虽然也一样是追逐水草而居的胡人,生活习性和匈奴人并没有多少的差别,但是这些鲜卑人同样也是对于匈奴人有无法掩饰的轻蔑,就像是拓跋郭落,虽然是尽可能的不表现在脸上,可是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傲慢,临银钦和阿兰伊却能够清楚的感受得到。
对于拓跋郭落,其实临银钦和阿兰伊同样也是有些看不起他,因为在临银钦和阿兰伊心目当中,一个王,或者是想要成为一个王的人,必须都是从血与火当中走出来的,玩什么头脑,耍什么心眼,只会让人越发的觉得不可靠。
临银钦嚼着草根,心中多少还是有一些后悔的,当初是不应该投降鲜卑的,就算是跟於夫罗低头认错,赔上些人口和牛马,但终归是还有机会翻身的,而现在,这个重新翻身的机会似乎越来越渺茫……
看着鲜卑上上下下,都是拿着临银钦和阿兰伊作为先头部队来使用,虽然说这也是惯例并没有错,但是也不能只懂得用人,不给好处啊。现在族人被迫一次又一次的登上战场,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补充,部落的衰败似乎就在不远的未来了。
这样的担心,压在阿兰伊和临银钦两个人心上,也压在每个投降的匈奴人的心头上,因此也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有事没事都会聚在一起,坐在一处,就算是没有话说也是如此,只不过这样一来反倒是和鲜卑人更加的隔阂,始终融不到一处去。
………………………………
阴山草原之上,张济缓缓的勒住了战马。
跟在张济后面的大队骑兵也纷纷的在角号声当中,停了下来。
张绣从队列中段策马跑了过来,问道:“校尉,有何吩咐?”
张济指了指一旁不远处的一个草甸子,说道:“原地修整。斥候散出六十里。”
张绣立刻大声的领命,然后拨转战马,去传令去了。张绣是张济的从子,之前一直是待在西凉,前一段时间才从西凉到了关中,听闻张济在并北,又从关中找到这里,成为了张济之下的一个军侯。
听闻张济的号令,汉军骑兵便纷纷下了马。有的牵着战马到了草甸子的水洼之处饮马,有的整理着战马的马具,有的则是抬起战马的马蹄,检查马掌的磨损情况……
张济和马越在这里练骑兵,已经差不多算是练成了。
骑兵,除了和步卒一样需要掌握旗号,知道令行禁止,懂得进退法度之外,还需要熟练的骑术,并且懂得时时刻刻掌握战马的情况,打理照料自己的战马,甚至在必要要的时候吃睡都和战马在一起,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骑兵。
草原之大,便只有骑兵才能掌控这里,其余的兵种都只是辅助,这样的情形一直到了机械的诞生,战马才算是退出了这一种战场的王者之位。
“叔父,最近都没有见到匈奴人了……”张绣传完号令,又重新走到了张济的身边,翻身下马,拍了拍战马的脖子,然后自然有亲卫将张绣的战马牵走打理。
张济“嗯”了一声,然后问道:“你怎么看?”
张绣说道:“恐怕这群家伙,也察觉有些不对了……鲜卑快打过来了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