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诡三国- 第2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北地么,自然是没什么太大问题,一个是离得近,二是也都听过斐潜这个中郎将的事迹,而离北地比较远的地区,这个中郎将的大印的效力就逐渐的衰减了,有可能甚至还不如当地县令的大印直接有效……

    斐潜呵呵一笑,说道:“无妨,量大者,以物易之,若有些许物品欠缺之时,可姑且试之。”

    崔厚闻言便点头说道:“如此,或应可行。”

    如果说要将大量的物品都拉走,然后就给一张白条,谁会心甘情愿的接受啊?但是如果反过来,大批量的物品都兑换了,而有少量的物品因为暂时缺乏,给一张延后兑换的凭据,这样一来自然就容易接受多了……

    又交代了一些具体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斐潜就让崔厚去找杜远,去领取一些这样的凭据。

    看着崔厚离开的身影,斐潜微微叹了口气。

    这其实也是另外的一种借鸡生蛋的模式……

    没办法,物资自然是越多越好,不借着这最后的时间窗,等风头过去了,想要飞起来,便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了。

    信用么,自然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易当中累积出来的,当然,这个凭据不仅仅为了将来的新货币做铺垫,更重要的是还有其他额外的功用,只不过到时候能用到什么程度,便只能是将来再说了。

第六八八章 浑水摸鱼() 
一  现在各地的秋收基本上已经完了,那么就将进入冬闲的时间了,而在没有农活的时候,除了应付一下官府的派发的劳役之外,田间地头的农夫们会做一些什么事情呢?

    在后世,多半是盘腿在炕上,喝点小酒唠点嗑,扯一些家长里短,说一下十里八乡……

    斐潜想打乱一下周边这些大佬们的储备粮草的进程,也想掩盖一下自己囤积粮草的行为,自然就需要找一点事情出来,转移一下世人的注意力。

    袁绍和公孙瓒,嗯,斐潜一边琢磨着,一边招呼着徐庶跟到自己身边来。

    在历史上,公孙瓒和袁绍反目之后,似乎就瞬间从巅峰落入了谷底,曾经正面硬扛乌桓和黄巾的公孙瓒,就像是吃了枣药丸子一样,昏招迭出,不仅将手头上的兵力分散,甚至更是不再亲自指挥部队,让妇人进行传令……

    其中发生了什么,斐潜自然是无法得知,不过现在袁绍所作的真的是非常的漂亮。

    平衡之道,不是身在汉代的这个时刻,真心无法体会得出来。

    袁绍虽然占据了冀州,人口密集,富庶之地,但是周边的关系也是非常的复杂,北方有公孙瓒和刘虞,鲜卑和乌桓,西边有斐潜、黑山,东面有刘岱、徐谦,南边基本上就属于是一辈子的对头了,曹操和袁术。

    但是现在袁绍却玩得风生水起,在北面方向上表示要表刘虞为皇帝,然后打压公孙瓒,随后又和公孙瓒眉来眼去,拿下冀州之后又开始挤兑不肯当傀儡的刘虞;西边就不说了,东边的和徐谦进行联盟,然后还和南面的陈留太守张邈交好,又同时派遣曹操打入兖州作为和南面袁术的缓冲……

    四处煽风点火,袁绍却安然坐在冀州募兵,积极备战。

    在这种情况之下,斐潜自然琢磨着,是不是需要给袁绍掺一点沙子……

    斐潜示意左右护卫往外扩展一些,以防止自己和徐庶的话语被其他的人听到,然后低声说道:“元直可曾听闻有一言……代汉者,当涂高也……”

    汉代是最讲究谶言的一个朝代,或许是因为这个时间段的宗教的神秘观才逐渐形成的原因,许多事情都离不开谶言。这句话有一说是出自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当时汉武帝感叹道:“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如果单纯按照字面上来解释,就是代替汉的人,就是在道路中的高大之人……

    当然,实际上汉武帝并不是觉得汉朝气数将尽的感叹,多半是汉武帝喝高了些,感慨汉朝的不易,说将来汉朝也会碰到一些苦难,这个时候不知道是哪个宗室子孙挺身站出来力挽狂澜?

    而且古代在讲究数字的时候总是虚指的居多,六七四十二未必是真的就指四十二个皇帝,按照汉武帝的意思,应该是说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统领汉朝者,应该是一位险峻环境中临危不惧的大人物。显然,汉武帝他认为汉朝即使遇到问题,也会有刘氏子孙站在道路当中,统领着众人继续前行。

    但是显然其他的野心勃勃的家伙们不这么想,比如将自己的字取成了高速公路的男人……

    徐庶明显也听过这一句话,顿时有些愕然,沉思了一会儿后说道:“谶言多有含糊不清,若是要附会某人,单有此言……恐怕尚不足为信……”

    反正这个谶言都是这样子,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都是含含糊糊,谁都好像懂得,但是谁也不能说个清楚,到了事后,便一个个跳将出来,表示这个事情早在什么什么时候就已经有言在先了。

    斐潜忽然想了想,忽然露出了一点怪异的笑容,说道:“元直,若是不特指某一个人,而是将好几个人都一起拉下水……”

    “好几个人?”徐庶低声道,“除了袁车骑还有他人?”

    嘿嘿,原来徐庶以为斐潜是在说袁车骑啊……

    斐潜也很好奇为何徐庶会扯到袁绍身上,便也低声问道:“元直说说看,若是袁车骑要如何解法?”

    徐庶左右看看,然后捡起了一根小树枝,在地上写了两个字,然后将声音压到了极低说道:“袁者,辕也,绍者,继也,当于涂高代汉也……”

    车轮这玩意不就是在道路上中间跑的吗?

    绍也有光复继承的意思,比如绍真,意思就是继承正统,绍天明命等等……

    斐潜捏了捏下巴上才长出不久的软胡子,也蹲了下来,说道:“元直这么一说,倒也真有几分道理,不过你看这两个字如何?”

    然后斐潜也捡了根小树枝,在地上写了“公路”两字。

    徐庶歪了歪脑袋,说道:“这两字……也是可以说的通的……”

    徐庶忽然低声嘿嘿笑了两声,然后又写了一个字:“岱者,大山也,自然也是途中高者,又与代音相同……”

    斐潜也嘿嘿嘿的笑着,也写了两个字:“景者,大也,升者,高也,嘿嘿嘿……”

    讲真的,斐潜也想将这个代汉涂高者拉扯到曹操和刘备身上去,给他们两个增加一些小小的摩擦力,但是奈何现在这两个人都暂时还没有什么多大的势力,如果硬扯上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毫无意义,因为只有一县一郡之地的人,就算是讲了也没有人相信的……

    相反,不管是袁绍还是袁术,或者是刘岱刘表,这样已经是权掌了一州之地甚至还要更大的人物,当流言开始传播的时候,人们才会相信,也才会再次的进行传播扩散。

    就像是说村口那个歪脖子树下的二狗子说他想当皇帝,肯定比不上说当朝宰相想要篡位来的震动人心,使人感兴趣。

    所以暂时就这样罢。不过就算这样,也基本上将几个大佬都拉扯下水了……

    斐潜和徐庶两个人蹲在一起,毫无一副什么官员的模样,就像是两个流氓痞子,蹲在街头,发出阵阵的猥琐笑声。

    水浑了,才好摸鱼啊……

第六八九章 未雨绸缪() 
一  斐潜觉得自己就像是被无形的鞭子抽起来乱转的陀螺,丝毫就没有停下来过,刚刚才和徐庶、崔厚敲定了关于商队的贸易和传播相关流言的事项,便又找到了枣祗,在田间地头,查看关于试验田的相关数据和问题。

    汉代耕作,整体来说自然是没有后世那么的精细,田间的株距、耕深、追肥等等问题,都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农的个人经验,看着天时而定,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规范的模式。

    不过这只是相比较后世而言,而在现在这个时间段,估计也就只有罗马的农业才可以和汉代大略相抗衡。

    在汉代,基本上绝大多数的后世见到的蔬菜瓜果,都已经见到了,当然那些舶来品暂时还是没有的。

    “麦”是北方主产,也是平阳这一带种植最多的,同样也占据一部分的是“黍”和“粟”,至于“稻”,则是大河以南种植的较多,主要在荆州和扬州一带。

    虽然汉代的时候,多数人还是喜欢“粟”,但是因为小麦磨成的面粉可以提供出大量的热量和养分,也可以制作成为军用硬面饼之类的提供长途行军使用,所以出于综合方面的考虑,平阳这一带区域,自然是要求以种植麦为主。

    除此这些作为主食的作物之外,平阳这边还有种植“菽”和“粱”,另外还有一部分“麻”,这些都是适宜在大河流域生长的农作物。

    蔬菜类的,基本上就是以“菘”、“蕹”、“韭”、“芥”、“芸薹”、“蔓菁”为主,当然像什么白萝卜,大冬瓜之类的也是有一些。

    似乎是所有统治者的共同观念,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是最好粮食生产者,也是最好的兵源,同时还是国家的赋税承担者。这种观念,甚至是横贯中外,纵穿古今,现在在西方的庞大的罗马帝国当中,甚至表示,从事农业的人,是绝不心怀恶念,是国家最坚强和最骁勇的战士,所以称赞一个人是一个好庄稼人,一个好农夫,也就是对他最大的赞美。

    就像是诸葛出山的时候也以乡野村夫自称……

    乡下人,这个词在汉代真不是一个贬义词。

    “子敬,接下来的麦暂时不种了……”斐潜蹲在田间地头之上,用手握了一把泥土,感觉了一下泥土的粘度和湿度,对着枣祗说道。

    枣祗有些迷惑,不理解为什么斐潜会说出这样的话语来,“不种麦?那么要种什么?”

    小麦,份冬小麦和春小麦。

    长城以南,基本上都是以冬小麦为主,而春小麦则是在更北的区域。冬小麦,如果要种,也就是基本就在这个时间点翻田播种了,然后春天的时候冬小麦就会开始拔节,在五六月份的时候就进入成熟期,可以收割了。

    但是问题是……

    斐潜将手中的土壤抛回地上,皱了皱眉,土壤有些干燥,这样就不太好了,不知道今年的冬天会不会下雪……

    现在斐潜既担心下雪,又担心不下雪。

    “子敬,有没有感觉今年更冷了些?”斐潜哈出一口气,望着气息在空气当中变成长长的一串白烟,然后迅速在寒冷的秋风当中消散。

    枣祗思索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麦是需要过冬的,如果这个天气还是持续这样严寒下去,到了春天的时候还不改善,那么……”斐潜叹了一口气。

    枣祗听了斐潜的话,不由得瞪大了眼睛,“这个……真要是这样就麻烦了……”

    枣祗原本就对于庄稼之类的植物很感兴趣,从荆襄开始就基本上天天往田头跑,现在也算是大半个的庄稼专家了,因此对于斐潜所说的话语,也是感觉非常的棘手。

    冻害,基本上就是冬小麦的大敌,因为冬小麦越冬的植物特性,在冬季的跨度时间长,气温骤降,持续低温的情况下,就会遭受灾害,导致减产,严重的就是绝产。

    “改种春麦吧……”斐潜说道。

    枣祗沉默了一会儿,也点点头说道:“若是今年寒冬,便也只好如此了。不过若是全数不种,农户一则无事可做,二者恐生非议……”

    从春小麦改成冬小麦,不仅仅是在时间上的改变,更是春秋到战国时期农夫的智慧结晶。最早的小麦,是和其他庄稼一样的,春种而秋收,但是在长期种植的过程当中,华夏勤劳的农夫们发现,小麦相比较其他的农作物来说,更加的耐寒而不耐旱,而在大河流域这一带区域,春季有是多风而干,如果在小麦播种的时候没有充足的水源灌溉,又容易受到风害,因此就尝试着从春种改成了冬种,并且因为这样的改变,冬小麦可以在五六月份收割,缩短缓解了在往常八九月份秋收之前的青黄不接的时间。

    斐潜也是沉默,今年冬天会有霜害么?这个事情谁也说不准,大概率是会有,当然要是西伯利亚的寒风被阴山挡住了些,或许今年没有,明年才有,那么改种这样的举措,也自然会被诟病不已。

    强令下去基本问题也不大,如果今年冬天严寒,那么自然是皆大欢喜,但是反过来,要是没有严寒,那么自然会对于斐潜的声誉有一些影响。

    “子敬之言,也有道理,这样,冬麦就种四分之一,其余的就说明年要改种粟黍……”斐潜最后下了决定,不是完全为了中庸,而是如果不种一些让农夫们亲眼看到,总是会有一些流言蜚语。

    关键是现在在平阳这一带的农夫大都是才定居一两年而已,归属感并不是非常的强,若是被有心人煽动,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斐潜继续说道:“……冬闲之时,就组织农夫将田地深耕吧……”这个不仅仅是让农夫有点事情做,不会太过于闲暇,也同样可以破坏蝗虫的虫卵的生长环境,减少蝗虫的成虫数量。

    “唯。”作为典农从事,这些事情自然是枣祗管辖的范围。

    斐潜站起身,拍拍手上的泥土,说道:“说到麦子,这段时间新出的馒头,不知子敬有没有吃过?天色已晚,城东有一家酒店做得不错,就让我请子敬去尝尝如何?”

    枣祗也站起身来,笑着说道:“吃过,确实不错。中郎要请客,祗自是从命……”

    馒头,也就是后世的包子。不过要吃馒头,在汉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粉这个玩意,可不是随便说说,想有就能有的。

    斐潜一直到了黄氏工匠大量到来之后,连续修建了几个水力磨坊,才有办法将小麦完全粉碎到可以足够精细的程度,否则仅仅是依靠人力推那种小石磨,产量是绝对提供不了多少人食用的。

    也正是因为水力磨坊的大量精细面粉的产生,现在平阳地面上也出现了更多的花样做法……

    生产力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不论古今都是如此。

第六九零章 意外之获() 
一  如果单单从於扶罗的相貌来看,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认为於扶罗是一个凶神恶煞的人,甚至略有一些滑稽。

    或许是因为於扶罗长了一个大菱形脸的原因,所以扁平而短的眉毛和同样扁平的眼睛,就形成了两个反八字挂在脸上,再加上高大的鼻子和因为鼻子太大而显得有些小的嘴,反正五官凑在一起就显得有些莫名的喜庆感……

    但是相貌这个玩意,是做不得数的,如果不说,单是看这一张脸,有谁能看得出来於扶罗其实也算是杀人不眨眼,翻脸如翻书的人?

    斐潜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想起了后世的一句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於扶罗绝对就是这样的人……

    父亲遭遇族人谋反被砍下了头颅,自己的王位被夺去,带着仅有的族人四处流浪,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历史上最终也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但是现在看起来,於扶罗却从未表现出有什么愁苦的神色。

    真正凶残的狗咬人从来都不叫,而见到人就瞎吵吵的狗,其实都胆小得很。就像是后世在论坛上或是在什么其他不用露面的地方,动不动就上窜下跳叫嚣着要杀杀杀的人,仿佛其他的人稍微考虑一下各方面的因素就等于是懦弱无能的小市民代名词,其实在真实的生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