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诡三国- 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斐潜微微的叹息一声,扬起了头,目光穿过了厅堂,越过了围墙,向着远方的天际延伸过去。

    越是上位者,越是食脑者。

    想想自己从这一两年看过的书,比上一辈子看过的都多!

    后世唐诗宋词自己都记不得几首了,但是现在的《左氏春秋》、《六韬》两个大部头现在却能背得下来,若是当初后世的自己能够像现在自己这样玩命的努力,或许……

    谁知道呢?

    斐潜只能确定现在的自己如果不动脑子,肯定被人活活玩死。

    冀州牧韩馥说起来也是世家弟子,颍川才子,又做到了一州之长,多牛叉,现在还不是被袁绍玩弄在鼓掌之间?

    莫要以为历史上的失败者就意味着人蠢,举个例子来说后世是太祖获胜,但是不一定意味着光头强就是个一打就哭的软蛋,想想在森林派系林立的时候那种平衡调节的功底和强悍的政治手段……

    不想死的快,就要多动脑。

    黄月英仰头看着斐潜的表情,眨了几下眼睛,然后慢慢的往斐潜身边凑了凑,轻轻的将斐潜的一只胳膊抱在了怀里,然后把头靠在了斐潜的肩膀上。

    夕阳缓缓的落下,天边一片橘红。

    几只燕雀在空中划过,稍作盘旋,然后又飞往远方。

    秋天的晚风吹拂着,从田野到城头,从河流到山川,摇曳着沉甸甸的庄稼,拉扯着有些泛黄的树梢。

    在这个并州的黄土地上,在这个汾水的河畔,在这个红色的城池之中,在这个修复的平阳府衙内,一对年轻的夫妇就这样静静的坐着,谁也没有说话,只是依偎在一起,似乎彼此身上的体温就是这个世界唯一最舒适的温暖……

第五八零章 那一颗风干的泪滴(月票6/26)() 
在平阳,秋风还不是太寒冷,但是在河套以北,则已经是有些冰寒了。

    这里是一个小型的部落,十来个帐篷扎在一起,一旁则是用木头钉的围栏,圈住了部落内的牛羊。

    天色渐渐的亮了起来,帐篷内的人声也渐渐的嘈杂起来,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北地的牧民其实和中原的农夫其实在很多方面来说都是相似的,比如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要靠老天赏口饭吃,遇上天灾人祸一样倒霉。

    只不过中原的农夫一辈子可能就只在一片山头上劳作,而北地的牧民则是跟着水草不断的在迁徙。

    其实牧民也种地,只不过不怎么精耕细作而已,在定居下来的帐篷边上略微的刨一刨地,然后撒一些种子,多是青稞之类的高原作物,然后由部落里面的老人,妇孺之类的人在平常稍微打理一下,就等着收获了。

    青壮的男**民,一般情况下都是放牧,有时候会组织在一起进行狩猎,这个时候就会比较相似原始社会了,狩猎得来的猎物一般都会在全族人均分,老老少少都有一份……

    游牧民族的人活动量比较大,乘坐马匹,使用弓箭兵刃的机会都比中原的农夫要更多,因此在双方对抗的时候,在单兵的体能和技能上面占据一定的优势也就是必然的了。

    今天,这个小部落的习惯依旧保持着。

    中年牧民们骑着马吆喝连声,带着老人的祝福,带着妻子的期盼,带着孩子的羡慕,带着自己趁手的弓箭,出发了……

    半大小伙子解开了栅栏,驱赶着牛羊到不远处去食用新鲜的水草,顺便继续昨天的摔跤大赛,不管输赢,都想再挑战一次……

    小孩子则是多半成群结队的在一起,玩着永远都不会腻的打仗游戏,有时候摔倒了,碰到了磕到了,除非是流血了,否则多半都是一声不吭的爬起来继续玩……

    妇女们收拾着帐篷,清洗着衣物,然后琢磨着去找点布料还是皮子,将昨天晚上发现的帐篷上漏风的裂缝补一补……

    老年牧民体力就会到一旁的青稞地里面去转转,整理一番,然后再去查看一下牛羊的围栏,将一些松动的,被牛羊拱坏的部分再敲敲打打一下……

    繁琐,杂碎,却又温馨。

    但是这种平缓的氛围,却很快的就被打破了。

    三五个骑兵从地平线上出现,很快的就到了部落之前,为首的在索头之上还扎着一根长长的雕尾,在风中飘荡着。

    鲜卑人的发型多半也是长发,但是并不是像汉人一样盘起带头冠,而是一根根的编成小辫子,嗯,有点像后世的非洲兄弟的发型,然后会在头上附着一些战利品作为装饰,比如为首的这个人显然是曾经射下过大雕……

    当然,随后鲜卑部落里面也有“杀马特”的人出现,比如秃头鲜卑部落,嗯,这个就有些像后世的猪尾巴,金钱辫了……

    为首的鲜卑骑兵将在马侧的一杆旗帜展开,在风中高高的举起,旗帜当中绣着一只金色展翅雄鹰,在旗面上似乎即将跃然飞起……

    鲜卑骑兵将马匹勒住,朗声喊道:“谁是族长?”

    部落内的巴特老爹连忙的走上前去,向着鲜卑骑兵,抱胸行礼。

    鲜卑骑兵说了几句,然后巴特老爹连连点头,又让人拿来了几个皮囊水袋和几块肉干,送给了几个鲜卑骑兵。

    鲜卑骑兵也没有客气,笑笑接过,便又胡哨一声,将大旗卷起,减少风阻,然后调转马头,带着人,又重新出发了,显然是向下一站而去。

    巴特老爹站在部落前,脸上的表情难以描述。

    巴特的妻子见鲜卑骑兵走了,而巴特老爹又呆呆站着,没有回来,便往前走了几步,凑了过来,有些担忧的问道:“老爹……出什么事了?该不会是……”

    巴特老爹叹息了一声,说道:“大人召唤……要打仗了……三日之内,五十名汉子要到狼山集合……”

    “……”巴特妻子顿时呆住了,因为她知道,作为部落内的勇猛之人,巴特肯定是要带队去参加的。

    狼山,属于阴山的一个部分。

    如果说蒙古高原是之前的匈奴,现在的鲜卑的大舞台,那么阴山就是这个舞台的最重要的中心点。

    在这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上,之前的匈奴与中原汉王朝,展开了长达百年以上的的争夺战。

    前秦和前赵,都有建设北面的长城,也围绕着这一块区域,和匈奴争夺过,到了汉代就更不用说了。

    阴山,横亘东西的山脉作为屏障阻挡了北方的寒流,南面的又有大河之水的灌溉,形成了一片千里沃野,宜农宜牧,水草丰盛;而其北则是平缓的山地与半干旱草原乃至荒漠、戈壁,相比较之下就贫瘠了非常的多。

    汉匈战争时,汉王朝派兵越过阴山北击匈奴,经常经由定襄、云中、五原、朔方等几条路线进军,跨越阴山,进入高原地带。而匈奴从漠北南下时,也有自己的途径,最经常走的便是阴山南麓的昆都仑沟,通过这一条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南下劫掠。

    巴特老爹原先的部落也曾经在阴山南面待过,那时候部落里面有八百余人,属于不大不小的部落,自然是可以跻身到阴山南面的丰美草地,但是一场战争之后,很不幸作为先头部队的巴特老爹所属的部落的精壮人口几乎全军尽墨,也因此导致整个部落的地位一落千里,现在只能是在阴山北面找草甸子,忍受着北面吹来的刺骨寒风。

    是的,战争是可以带来各种闪亮的金银,厚重的铜釜,柔滑的布匹,还有各种精美的器具……

    但是,战争更多的是带来死亡,属于双方的死亡。这一次去,又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永远的回不来,或许一个都没有,或许……

    然而不参加是不可能的,小部落更没有话语权。现在已经是一个小部落了,如果人口再缩减,精壮的汉子如果再损失了,那么今年的冬天,或许这个部落就将被迫不再存在,不得不并入其他的部落。

    而现在属于部落的所有财产,包括牛羊,甚至是妇女和孩子,都将是属于新的部落。

    巴特老爹默默的低下头,背着手,再也没有了去青稞地转一转的心情,默默的回到了帐篷里去了……

    巴特妻子忽然觉得脸颊边有些凉意,伸手一摸,竟然是不知何时流下了泪水,在冷如刀的秋风当中迅速的干涸了。巴特妻子用粗糙的手用力揉了揉脸,然后转身大声的喊着自家的半大孩子,让其去抓几只羊回来。

    长生天啊!

    至少,在出征前,让自家的男人,让部落的汉子们,吃一顿好的……

第五八一章 没意思的工作(月票7/26)() 
关于枣祗出使袁绍的事情,斐潜已经和枣祗说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不过就是让枣祗本色演出一下,带些礼物表示一下对于袁绍的尊敬而已,毕竟现在和袁绍并没有任何的交恶,又暂时不存在什么利益上的冲突,所以说这个任务并不是太难。

    但是今天,斐潜带着枣祗和太史明出了平阳城,往北走,并不是为了出使的这一件事情,而是斐潜想和枣祗、太史明两个人单独的谈谈。

    这两个人其实在斐潜这里的非常的重要,是斐潜整个大蓝图当中至关紧要的两个环节,一个管农桑,一个管工匠,这样斐潜才有办法将更多的时间抽出来去经营谋划整个的局面,而且农桑和工匠,对于现在来说,其重要程度同样不亚于兵事……

    沿着平阳的道路往永安方向,在昕水河畔,就建有一个庞大的营寨,岗哨林立,戒备森严,这里就是斐潜的工房所在之地。

    斐潜带着枣祗和太史明站在工房营地外面,看着工房的寨墙,也望向远处水渠旁的稻田,忽然说道:“众人多以汝二人所作者,皆无趣也……”

    没等枣祗和太史明反应过来,斐潜继续说道,“一为农者,终日黄泥为伴,一为者……噫,匠者,毕生以铁具为伍,皆非舒意也。常有人言,立于世间,当舒胸志,战以谋略兵法,政以教化立言,方为正途……”

    不仅仅是汉代的某些个别的人,就连后世当中也有好多的人也是怎么认为的。

    三国么,自然就是要你算计我,我算计你,带三十个兵卒横扫三十万的那种,才叫做三国,整天一些儿女情长,鸡毛蒜皮,研究发明的,能叫三国么?

    搞后勤算粮草,进行工匠研究多没意思啊,只有两军对阵,杀来杀去,你放一把火,我泼一瓢水,那才有意思……

    就好象后勤兵就不是士兵,只有特种兵才叫做兵一样。

    谋略和武勇重要么?

    当然。

    但是资源和技术同样重要。

    什么叫“一汉顶五胡”,就是凭借着冶金技术对于匈奴的全面压制,才打出了各方面的暴击,而不是汉人比胡人有更强悍的武勇和更聪明的谋略……

    其实这一点斐潜找就在太库当中的一些书籍记载当中看出来了,汉代和匈奴之战,严格说起来匈奴并不是被打败的,而是被活生生的拖死了的,匈奴在汉武帝长达三四十年的战争当中,被从强大拖成了弱小,从一个强横无比的部落联盟拖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到最后汉人穿着铁甲提着精炼的环首刀冲上去,而匈奴最后连一套破烂的皮甲都凑不齐,还有要拿骨头做箭头……

    这就叫做一汉顶五胡。

    而在此之间的正面战争,嗯,汉人其实并没有占据多少的便宜,也没有多少的谋略得以实现。

    平城之战,惨败。

    马邑之战,被提前识破。

    然后第一次正面打败匈奴是在元光六年冬,遣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

    卫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级。

    这七百级,多是卫青这一路获得的,另外三路不是被杀败,就是迷路……

    随后的战役也基本上是这样,各有胜负,汉军整体刚开始算下来还是杀敌一千,自损千二,有好几次甚至正如军队都被匈奴吞没……

    “右将军苏建亡军,独自脱还,赎为庶人。”

    “李广杀匈奴三千余人,尽亡其军四千人,独身脱还……当斩,赎为庶人。”

    “浚稽将军赵破奴二万骑出朔方击匈奴,不还。”

    “骑都尉李陵将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与单于战,斩首虏万余级。陵兵败,降匈奴。”

    “因杅将军公孙敖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敖与左贤王战不利,皆引还。”

    “贰师将军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广利败,降匈奴。”

    难道这些带兵的将领们就没有谋略,没有武勇么?

    而斐潜面对的是大草原上新型的新一代的霸主,取代了匈奴的鲜卑部落,仅仅就靠谋略就能将鲜卑击败了?

    开什么玩笑。

    并州本身人口就不多,若是再在战争当中消耗掉太多的元气,不管是现在针对于鲜卑的防御,还是未来,都是一件悲惨的事情。

    斐潜作为领路之人,自然是需要看得更远,想的更多,在正式的将权限交出去之前,自然是要明确一下两个人的态度,别只是一时的冲动,然后过一段时间后悔了,这样不仅是误人,也是误己。

    枣祗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的说道:“上古之人,厥地生民,薪柴篝火,方维后稷。舜既躬耕,禹亦稼穑,庄禾茂茂,卉木荣荣。孔鄙樊须,不履田园,困于陈蔡,七日不食。家国耕作,勤则不匮,儋石不储,赋税何有?兵饷何来?吾欲遵节,黄泥为伍,青苗为伴,劝农进桑,终不悔也。”

    斐潜也没有任何的评价,而是郑重的向枣祗拱手为礼,表示对其志向的敬意。

    枣祗也正容还了一礼。

    一旁的太史明此时才说道:“吾……才不如世叔士元,智不如兄长元直,敏不如兄长子敬……”

    枣祗在一旁微微拱拱手表示谦虚。

    太史明继续说着:“……决胜千里,运筹帷幄,明也曾想过,然非吾所长也……自幼曾观家父与家兄扶犁而耕,见其辛劳,曾夸言将作一物,可免其劳……中郎请宽心,明非哗众之人,也愿与钢铁器具为伴,若能惠及后人,亦可慰足生平矣……”

    太史明讲的短短徐徐,也不像枣祗那样的文采,但是意思却是一般无二,斐潜也郑重的向太史明行了一礼,然后对着枣祗和太史明二人说道:“无农则仓无粮,无工则器不利,善战者未有赫赫之功,吾当择日拜授二位农、工之印!”

    正说话间,忽然远远的在北方有一骑狂奔而来,在烟尘当中,隐隐的看出似乎是驿站里面专门来传递信息的驿卒……

    斐潜心中不由得一紧,难道说……

第五八二章 鲜卑军的目标() 
鲜卑一只万人军,过阴山南麓,往南扑来,西河崔钧急发信使求援。

    平阳城内,府衙大堂之中,众人汇聚一起,商量对策。

    贾衢和徐庶主持,两个人正在围绕着西河郡和斐潜的平阳这一块的地形地势,还有鲜卑军队的可能进攻方向进行研讨,并且对于整体的兵卒安排,还有在那里建立防线,哪里设置岗哨等等一些细节的问题争论不休。

    大堂之内,气氛似乎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战争的乌云笼罩在上空。

    人们对于不了解的东西,总是下意识的会感觉到畏惧。

    就像是上古的时候,风雨雷电之类的自然之力,人们并不清楚究竟是从何而来,就开展出了神秘学,当雷声隆隆,闪电灼灼的时候,难免会心生恐惧。

    但是后来当知道了是怎么产生的时候,心中的那种畏惧感就大为减少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