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崖白鹿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崖白鹿剑-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祝照海摇了摇头,我们就是为了此事而来,这东西只有我三弟带着,今日却没见到。陆明远说道:“你三弟是不是使一把大刀的?”

    “不错,陆掌门见过他?”

    “嗯,不过你这三弟要好好管教管教了。”

    “哦?此话怎讲?”祝照海转过身来。

    “我知道新盟跟九盟向来不和,你这三弟口出狂言,在下不得不教训他一番。”陆明远淡淡地说道。

    “哼,陆掌门,我这三弟年轻不懂事,在下替他陪个不是。”

    祝照海也是一火爆脾气,冷哼一声道:

    “但是,若有人跟我祝家庄作对,我祝家也不是好惹的。”

    顿时,屋内气氛有些火药味,陆机云赶忙打了个圆场,说道:“好了,好了,都什么时候了。天下都乱成这样了,新盟九盟都是一家,应该合力对付外族才是。”

    “不错!还是这位小兄弟说的在理。”云姨说道:

    “时候不早了,都早些休息吧。明日我还要赶回西安城。”

    “啊,云姨,你明日就走?”陆明远站起来。他心中还有许多疑问未能解开,虽然云姨先前说道华山的事情一笔带过,但是似乎也并不是不想说。

    “嗯,眼下南方战乱,武王那边事情太多,我得替他分分心。”

    “南方真的战乱了?”陆机云和祝照海面面相觑,看来先前在树林中仇宝光和那汉子讲的都是真的。二人又将树林中发生的事情跟云姨和陆明远详细说了一遍。

    看来,仇宝光真的是叛变了啊,看来这人一直潜伏在太子面前,是个细作啊。

第171章 明远下山() 
云姨踱着步子,低头沉思了一番,对着众人说:

    “刚刚那道火焰就是通知他这事的,现阶段,外族的人又参与进来了,这个时候,新盟九盟就不要互相再争什么了,大敌当前,应该齐心合力。”

    “嗯,云姨教训的是。”陆明远站了起来,说道:“武王这边若是有什么需要在下出力的,还请云姨吩咐。”

    “好!”云姨笑道:“我就等你这句话呢。男子汉大丈夫,当顶天立地,你这个华山掌门,虽说江湖门派,乱世也应该为国出力。如今华山也重建了,我想武王现阶段需要的是人才,他会很欢迎你的。”

    “嗯,明日我就下山和云姨一起去西安城走一遭。”

    “好!”云姨满意地笑了笑,然后对孙玉泉说道:“孙长老,华山就麻烦你先照看着了,陆掌门我得带走一段时间。”

    孙玉泉苦笑着说:“云姐你说笑了。”

    云姨笑了笑,便朝门外走去。此时,陆明远心中还有另外一桩心事,这大目族既然在西安城出现了,肯定会去监视武王,自己若是能掌握到大目族的一些行踪,陆明镜的消息也会更加容易得到。

    想到这,陆明远对陆机云说道:“对了,小叔,你可知道,当年陆明镜为啥要杀我爹。”

    “我也不是很清楚。”陆机云说道,心中突然有些不安,但是又说不上来的感觉。“这些年,我也在找他,但是一直没有消息。”

    “嗯。今天就到这吧,二位也早些休息。”

    “不了。”陆机云说道:“贤侄山下可有快马,借两匹与我,我们得赶紧追上太子殿下,通知仇宝光通敌的消息,要不然就迟了。”

    “现在?可你们这伤?”陆明远惊讶地问道。

    “不碍事!”

    陆明远皱着眉头,劝道:

    “不如休息一晚,明早再走吧,太子殿下肯定早已经发觉了,自己身边的南部护卫突然消失不见,定会有所戒备。再说了他身边还有殷前辈和其他众多高手。我心中有好多话想和小叔说。”

    陆机云点了点,但是还是坚持要走,便说:

    “贤侄,若此时不早点敢回去,心中甚是不安,这一夜怕也是难眠,回头有机会我们再叙旧,小叔有好多话想跟你讲,但是此时国家大乱,你我都要为国家做些贡献,私人恩怨可以暂时搁下,你爹的仇,我也要报。”

    陆明远点了点头,眼角有些湿润,他现在特别能理解陆机云急切的心理,于是说道:“好,马厩里有上好的报信马,我带你们去取。”

    “好侄儿!走!”陆机云用力地拍了拍明远,笑着说道,眼角也早已湿润。

    西安城内,武王望着青色的火焰冲上天空,知道了云姐已经将事情处理好了。于是放下心来。这是之前约定好的信号,若是青色,即表示云姐第二天便会回来,华山无甚大碍。

    但是眼下又有新的担忧,早些时候,益州城刚刚发来急报,说是三王的二十万大联合大军,已经进入黔贵腹地了,再过一月便要挺进川蜀大地,平王全部兵力加起来不到五万。

    更糟糕的是,三王的江湖势力已经渗透到益州城,各路高手都想擒贼先擒王,现在平王府已经戒备森严,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如今必须得分兵南下,奈何边疆那边又出现异动,大目族的一支军队已经隐约出现在离边疆三十公里处安营扎寨,守城的将军王粲这些日子也是连连发来信报,提醒着武王。

    翌日,仲秋时节,不冷不热,日出之际,日色还未完全显现,但就是这样,一大片风光已是无限,云姨眉头紧锁,虽然眼前的江山,心中却满是牵挂。

    这个地方,以前是她常来的地方,从山上望下去,华山美景尽收眼底,不远处的黄河和渭河与这冉冉升起的日光交相辉映,大好河山呐,一片安详。

    一旁的明远也是眺望着远处,想到了《卿云歌》,不自觉地哼了出来:“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这还是小时候父亲教他背的,以前完全不懂,现在哼出来,心中却又有了别样的心情。

    云姨见他哼出歌来,笑着说道:“明远,咱们走吧,要不然,就走不了了。”

    “不会的。”明远苦笑了一下,对云姨说道:“走吧。”

    山脚下,孙玉泉已经牵好了马匹在等二人。明远拍了拍马,望了一眼华山,这刚来没多久就要走,有些依依不舍,但是他知道前方有什么在等着他,等家国定下来之后,再考虑个人的恩怨吧。

    江湖,就是这样。脱离了国家,江湖还有什么意思呢?云姨已经上了马,深情地望着一眼四周,对着孙玉泉说道:

    “华山就交给你打理了。放心吧,等天下安宁了,我和明远一起回来,共同治理好这华山。”

    “真的!”明远听到云姨这话,一阵兴奋。

    “那还有假!云姨说话像来算话。”云姨笑道。

    驾~驾~两马疾驰而出,山脚下的孙玉泉,望着马飞奔而去,两眼泛着泪光。山腰上,两个人影站在树上,望着远去的骏马,其中一人笑着说道:

    “俞庄主,你输了吧,陆明远还是跟着永云公主去了武王那,你这攻心计怕是起了反效果。”

    俞庄主皱了皱眉头,叹了口气,说道:“唉,这下麻烦了,得重新调整计划。”

    慕容清眼珠一转,说道:

    “你是否原本是打算挑起新盟和九盟的不和,趁机让武王和太子产生隔阂,谁料到放回去的陆机云竟然是陆明远的小叔,武王派来的永云公主竟然还是华山的原掌门,之前可没想到永云会出现呐。”

    “唉,自作聪明了我,想不到这陆机云竟然成了连接九盟和新盟的关键人物,早知道一棒杀了嫁祸给华山。”俞庄主恶狠狠地说道。

    “此言差矣!试想陆明远是陆机云的侄子,嫁祸华山谁人能信。”

    “这倒也是,还是慕容老弟聪明,不如加入我大目族麾下如何?”俞庄主转变神情,笑着说。

    慕容清一惊,想不到俞庄主竟然打此主意,于是笑着说道:“俞庄主这话说了,不担心大庄主怀疑你笼络人心啊。”

    俞庄主面色一变,说道:“慕容清,话不能乱说!”

    “俞庄主言重了。”慕容清赶紧打了个圆场,说道:“咱们就此分别,有一个人老朋友等着我会会呢。”

    “谁?”

    “域外七圣洪荒老大,白云族三太子拓跋洪。”

第172章 镐京长安() 
西安,同西京一样,史称长安、又称镐京,到了本朝以来,共有十三任王朝曾在西安城建都,可见这西安城的重要之处。自古以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在此处留下佳句。

    无论是班固的《两都赋》还是张衡的《二京赋》,都极尽华丽辞藻修饰这西安城。诗词歌曲,更是数不胜数。初唐四杰的卢照邻,大诗人李白等人在长安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九盟之中,更是有终南山太乙观和华山镇岳宫两座山靠着这西安城,与西京洛阳城的少林和太行山通天教一样,交相辉映。

    一直以来,西安城都仗着西北处的大沙漠无人区的防护,又有渭河和黄河之险,是个易守难攻之地,又因此处群山绵延,从高空望去,像极了一条真龙蜿蜒盘旋。

    本朝永家夺得了这天下后,本打算定都西安城,可谁知道,突然有一天,大目族的军队派遣骆驼军队试图穿越大沙漠进攻西安城,而西安城居然全无防备。

    所幸上天怜悯,一场大地震阻止了大目族的军队,守城的将士这才发现前来进犯的大目族。

    接着,大目族预感到此次出师不利,便打道回府,由此,西安城的守城才意识北部也不是万无一失之地,便开始加派重兵把守。

    可惜的是西安城北一座叫龙头山的地方,正是龙脉的首端,遭地震破坏比较严重,结果朝中大臣认为不吉利,龙脉有损,便纷纷建议重选都城的地址。

    经此一劫,永家意识到此处也不安全之后,便举国之力,将都城搬迁至东海旁的临安城。而永家八王永武王则被分配到西安城,镇守北方,以防大目族再次入侵。

    永家武王,骁勇善战,先前也说过,八王之中就属他武力最盛,行军打仗屡立战功,大目族自从第一次偷袭失利之后,后续有过几次小规模的骚乱,但都被武王给平定下来,便不敢再侵犯,几十年来,也是一直太平无事。

    只不过,近些日子,边疆的探子又开始报告,说是发现有一小股大目族的队伍在边疆活动。

    武王心中明白,这是大目族的佯攻之举,借着南方战乱,若是自己分兵去救平王,则西安城则会遭受大目族的进攻,而若是不分兵救,则只能看着益州城沦陷。

    已是隔天的正午时分,算算日子,云姨应该快回来了。武王此时在王府内室中踱着步,双眉紧锁,正当一筹莫展之际,一个仆从从门外匆匆走进来道:

    “王爷,云姨回来了。”

    “哦?快请进来。不,我亲自去迎接。”

    武王匆匆宽好衣,走出门外,到达厅内。只见大厅中早已站着两人,其中一人是云姐,另一人则是个白发少年。

    武王一愣,问道:“云姐,这位是?”

    白发少年则是陆明远,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王爷,顿时被一种说不出来的霸气所震撼到,这种感觉跟太子给人的感觉不同,不过明远从小也是在江南一品长大,从小也学了不少规矩礼节。

    明远朝着王爷施了个礼,刚准备自我介绍,这时云姨连忙把明远拉了过来,笑呵呵的对着王爷说道:

    “八弟,这次你可要感激我了,我可是给你找来个得力的帮手哦。来,明远,这位是永武王爷。”

    “明远?这位是?”武王一脸不解。

    “我乃华山派掌门陆明远。”明远微笑着对着武王说道。

    “你就是那个……”武王吃了一惊,说道:“……江湖上传言的九重混元少年。”

    “江湖上的人过誉了。”陆明远笑了笑。

    武王虽说久经沙场,但也是个练家子,这也是拜太上皇所赐,太上皇对这几位儿子,用心的很,每个人都必须学习武艺,只不过后来大了之后,就随便他们了。

    武王自身的武功也在七重天左右,只不过没有时间闭关潜心修炼,所以也到此为止了。而云姐则是闭关了三年,现在功力在八重天左右。

    “好年轻啊。不错。能否让老夫见识一下这九重天的功力?”武王转了一圈,笑呵呵地问道。

    明远谦虚道:“王爷在此,不敢造次。”说完眼神求助云姨。

    云姨笑了笑,说道:“明远,你也不要谦虚,就露一手给王爷瞧瞧,要不然,他可要怪我不会挑人了。”

    陆明远尴尬地笑了笑,然后四下望了望,走到了府中的一块大字石刻旁边,接着在石刻的前面放了一个装水果的瓷盘。

    二人搞不清明远在干什么,便上前道:“这是要干什么?”

    明远笑了笑:“王爷见笑了。”

    说完,陆明远离了瓷盘约一丈远,开始养气,不一会,白发上冒出阵阵红光,仿佛烟雾一般。武王大吃一惊,还是第一次见头上能冒红光的。

    突然,陆明远眉头微皱,双眼微睁开,眼睛变成了血色,只见他伸出手掌,凌空朝着瓷盘推去。大喝一声:“五丁隔山掌!”

    砰的一声,只见云姨脸色大变,已经感觉到了这掌法的威力。连忙把武王拉到身后。

    武王则是一脸莫名其妙,看着完好无缺的瓷盘,问道:“结束了?”

    陆明远点了点头。这时候,云姨上前拿开瓷盘,手都是抖的。只见瓷盘后面的石刻上,现出了一只手掌的印记。

    武王瞪大了眼睛,长大了嘴巴。完全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云姨也是后怕,那日在华山上,跟明远对招的时候,似乎明远也使出了类似的一招,只是当时微微有些感受到空气撕裂的压力。

    明远恢复以往的神态,深吸了一口气,道:“献丑了。”

    “好!好!好!”武王大笑道:“我太喜欢了!厉害!只是可惜了我那王羲之的大字石刻!”

    “都啥时候了,你还在乎你那些破玩意。”云姨嗔怒道。

    “哈哈,说笑,来,明远,坐坐!”

    武王大笑了一番,接着转向云姐,神情严肃地问道:

    “这次去华山有什么收获?那道白色焰火是怎么回事。”

    “初步断定是太子身边新盟的人误放的。”云姐说道。

    明远一听两人开始商议国事,便识趣道:“王爷,云姨,我们商议要事,我先避避。”

    “不用,明远,这些你也要听一下,接下来王爷有一件事情还要托你你去办呢?”

    “什么事?明远定当效劳。”

    “不急,云姐你先接着说华山的事情。”

第173章 四海皆准() 
三人坐了下来,永云将在华山的所见所闻都说了个遍,另外胖瘦二人也去四周打探了烟火的消息,并未出现外族的军情。

    “只不过,在华山遇到了燕族的一个轻功极高的家伙,好像是专门获取情报的,本想擒来探探虚实,想不到居然被他跑了。

    王爷皱着眉头,纳闷道:“这个燕族可是慕容姓氏?”

    “不错,王爷你怎么知道?”

    “这个燕族呐,乃古燕国,后来被灭国,逃亡极北之地。现任国主叫慕容明,二十年前,老夫曾跟他打过交道。”

    慕容明?陆明远一听这个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过,但怎么想也想不起来。

    “噢?我怎么没听你说过。”

    “是这样的。二十年前,这个叫慕容明的男人曾到府上来拜过,自称燕族后人,想加入我的麾下,我那会年轻气盛,见这人心术不正,便赶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