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演义-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中年人看着身着一身戎装的徐达,点头道:“正是,不知将军来找在下有何贵干?”

    徐达闻言急忙放下身段,俯身施了一礼,说道:“徐某此来是有一事相求!”

    中年人,也就是刘基说道:“但说无妨!”

    徐达淡笑道:“徐某想让李先生助朱元帅一同成就大业!”

    听到徐达的话,刘基皱了皱眉头,道:“你说的朱元帅可是朱元璋?”

    徐达点了点头。

    刘基摇了摇头,说道:“刘某怕是要辜负将军的好意了!”

    徐达闻言急忙问道:“为何?”

    刘基淡淡道:“在下上有老母下有两子,实在是难以离家!”

    听到刘基的话,徐达淡笑道:“刘先生,徐某对你所做的诗句也略有耳闻,我想,像你这样的人,应该不会是因为家有老母和幼子就会放弃我的邀请,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这其中定还有别的因由!”

    刘基道:“忠臣不事二主,刘某既然为元廷效过力,做过元廷的臣子,那自然不会再为其他人效力!”

    徐达闻言便知道刘基话都是一些推脱之言,他也知道仅凭借自己无论如何都是不能说服刘基的。

    徐达决定还是将此时告诉朱元璋,看朱元璋会作何安排。

    徐达拱手说道:“既如此那徐某就告辞了!”

    刘基拱手道:“慢走,请恕在下不能相送!”

    徐达回去之后就拍了一队兵马,向朱元璋告知刘基的事情。

    接到徐达的消息之后,让此时正值用人之际的朱元璋大为高兴。

    但当他知道刘基不愿意入伙之后,朱元璋的眉头便皱了起来。

    朱元璋爱才心切就将李善长和朱升叫到了府中。

    朱元璋说道:“徐达在青田发现了一位大才,我欲将他请到府中,可是那位大才却是直言相拒!”

    朱元璋接着便对李善长和朱升说了一些关于刘基的事情。

    朱元璋又接着说道:“我真想亲自把刘先生请到应天,助我大业呀!”

    这时,李善长缓缓说道:“李某以为,应天与青田远隔千山万水,一来一回就要耗去许多时日,而朱大人现在公务繁忙,实在不宜离开应天一步!”

    朱元璋接着说道:“军师,那就让朱先生去青田走一趟如何?”

    李善长缓缓地摇了摇头:“李某以为,朱先生去青田,虽会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会太大,要知道,徐将军派去做说客的人,大都是刘基的熟人和文友,这些人都无法劝说刘基出山,甚至连刘基的面都难以一见,朱先生即使去了,恐也很难劝说得了刘基!”

    李善长说的当然不无道理。

    朱元璋不禁喟叹道:“如果不是难以走开,我真想亲赴青田,哪怕在青田住上一年半载,我也要把刘基请到应天来!”

    朱元璋这话,是发自内心的。

    这时朱升说道:“军师,照你这么一说,我们岂不是无法请动刘基了吗?”

    李善长微微一笑道:“军师不用着急,办法自然是会有的!”

    朱元璋闻言连忙说道:“李先生有何妙着?快说出来与我等听听!”

    李善长在朱元璋等人热切期待的目光中,不慌不忙地说出了一番道理来,惹得朱元璋眉开眼笑地夸赞李善长道:“军师,我看你越来越像那个刘邦身边的萧何了!”

    李善长带着一队随从就要离开应天了,朱元璋一直把李善长送到了城外。

    李善长临行前对朱元璋说道:“元帅,在李某从青田回来之前,请大人不要急着对张士诚用兵,李某以为,如果刘基来到应天,就必然会对大人做一番形势分析,依刘基的满腹韬略,说不定就会给大人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来!”

    朱元璋点头说道:“军师放心,我决不会仓促同张士诚开战,再说了,军师既然有把握将那刘基请来,那我就肯定会在这里等刘基到来,然后向他请教同张士诚开战的方略,还有,徐达那边也还没有做好北上的准备,我即使想同张士诚开战,恐怕也开不起来啊!”

    李善长果然有本领,也不知他是用了什么方法,一到青田就说服了刘基。

    刘基经于答应去见朱元璋了。

    朱元璋得知刘基到来的消息时,正准备吃饭,他听说刘基来了,把筷子往桌面上一扔,就急急忙忙地奔出了宅院去迎接刘基。

    朱元璋奔出宅院的时候,天已经上了黑影。

    见李善长的身边傍着一位半大老头,朱元璋就直奔过去,一把攥住半大老头的手,说道:“这位一定是青田刘先生了!”

    刘基的手被朱元璋攥得生疼。从这有力的一攥中,刘基感受到了朱元璋的热切和挚诚。

    于是,刘基就真心真意地说道:“青田刘基,见过元帅大人!”

    朱元璋闻言哈哈一笑道:“刘先生,朱某盼星星盼月亮,今天终于把你给盼来了!”

    刘基闻言慌忙说道:“刘基何德何能,竟让元帅大人如此挂牵?”

    朱元璋一边大笑着一边执定刘基的手,双双走入元帅府。

    朱元璋一直把刘基领到了议事厅。

    在议事厅内,刘基问道:“元帅,不知您请刘某过来所为何事?”

    朱元璋淡笑道:“听徐将军说刘先生是大才,我朱元璋也是一位爱才之人,对于刘先生这样的大才自然不能视而不见!”

    朱元璋的话让一直受挫的刘基大为感动。

    刘基说道:“承蒙元帅看重,刘某愿追随元帅!”

    刘基说完就跪在了朱元璋的身前,以示臣服。

    朱元璋见状急忙上前将刘基扶起,说道:“刘先生何须行此大礼!”

    听到朱元璋的话吗,刘基索性便收礼而立。

    这时刘基又接着说道:“元帅,如果刘某所料不差的话,你现在应该是遇到难题了!”

第三百二十二章谋划() 
刘基话落,朱元璋说道:“我欲夺大元江山,可周身强敌环绕,想要夺下蒙元的江山,怕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

    话落之后,刘基一脸肃然的看着朱元璋,过了片刻,轻笑道:“刘某从青田一路走到应天,所见所闻,颇有感慨,刘某以为,夺大元天下者,非朱元帅莫属也!”

    刘基的一番话让朱元璋心中大为高兴,可他还是甚为忧虑的说道:“又哪有那般容易啊!”

    听到主元璋的话,刘基轻轻的摇了摇头,说道:“朱元帅未免太过虑了,放眼天下,能与朱丞相一争雄风者,寥若星辰!”

    这时,李善长笑道:“刘先生,寥若星辰,并不等于无人啊!”

    刘基又点了点头,淡笑道:“李先生说得对,就目前而言,确有人能与朱丞相一争高低,但是,只要朱丞相避虚就实,弃轻从重,假以时日,定无人能与朱元帅一争高低!”

    朱元璋闻言赶紧说道:“请刘先生说得具体点儿,朱某现在最想听到的,就是刘先生这样的话!”

    李善长也说道:“李某也在洗耳恭听!”

    刘基不疾不徐的说道:“大元疲废,群雄并起,势力强大者,莫过于北方的刘福通,但在刘某看来,刘福通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兵力太过分散,内部纷争不已,要不了多久,刘福通必将败于大元军队之手,只可惜,大元朝廷也像刘福通一样!”

    刘基停了下来。

    显然,他为元廷内部只顾勾心斗角不顾国家安危而痛心疾首。

    朱元璋当然不会和刘基有同样的想法,他只是从刘基的口中听出了这么一个意思。

    刘福通虽然在北方闹得红红火火的,但要不了多久便会完蛋了。

    刘基对刘福通的这种预测,朱元璋虽说颇有些不信,但使得他的还是非常的兴奋。

    朱元璋本来是这样想的,等自己把南部天下都打下来之后,再与刘福通公开翻脸。

    其实,在朱元璋的心目中,蒙元是他的第一个敌人,刘福通则是最后一个敌人,也是最强大的敌人,可现在看来,刘福通不仅不强大,也不是什么最后一个敌人了。

    但问题是,刘基的这种预测,准吗?

    这时李善长低声问道:“刘先生,如果刘福通真的战败,那元军岂不会大举南下,直接威胁朱元帅的地盘?”

    听到李善长的话,刘基微微颔首,接着幽幽说道:“李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元军打败刘福通之后大举南下,那朱丞相就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但是,在我看来,元军之所以能够打败刘福通,是因为刘福通已经直接威胁到了元廷的存在,故而元廷内部才会暂时团结起来。

    待打败刘福通之后,元廷内部又必将陷入混乱之中。

    这恰恰是朱元帅在南方大力发展的最佳时机。待朱元帅完全控制了南方天下,即使元廷内部又团结起来,恐也为时已晚,更何况,这种团结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刘基显然对元廷完全丧失了信心。

    而朱元璋却对刘基的话听得入了迷,急忙问道:“刘先生,我朱元璋怎么样才能把南方天下完全控制住?”

    刘基闻言,反而笑眯眯地反问道:“刘某在来应天的路途中,偶尔听说了朱丞相已经有了一个大的行动计划,不知可否说出来与刘某一听?”

    朱元璋看了看刘基,在心中细细斟酌之后,便直言不讳的说道:“我确实有了一个计划,而且正在加紧准备,我的计划是,东边的张士诚所占的地盘最富有,我要集中全力先把张士诚打败,只要夺得张士诚的地盘,大军的粮草供应就永远没有问题了!”

    刘基闻言之后将目光转向李善长,问道:“莫非李先生也和朱丞相的看法一致?”

    李善长闻言点头应道:“确实如此,撇开粮草问题不说,就地理位置而言,我们的地盘与张士诚的地盘已经成犬牙交错之势,即使我们不主动地同张士诚开战,我们的军队也会和张士诚的军队经常地闹摩擦,与其这样,还不如主动地同张士诚大打一场以定输赢!”

    刘基闻言看了朱元璋一眼,然后轻轻地说道:“我以为不然!”

    李善长一怔,朱元璋也一怔。

    二人显然是不明白刘基为何会说出这般话语。

    接着朱元璋盯着刘基的眼睛说道:“愿闻刘先生高见!”

    刘基不慌不忙的说道:“天下诸雄,除去刘福通和朱元帅外,只不过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和陈有定四人尔,此四人中,陈有定最弱,虽对元廷忠心耿耿,但也终难成多大气候,又偏居福建一隅,实难有较大的发展。

    朱丞相目前完全可以把他放在一边不理,那方国珍虽有一定的实力,但却是个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之人,他时而降元时而又背叛,目的只有一个,保土割据,以维护他在江浙沿海一带的霸权。

    故而,朱丞相也大可不必把方国珍放在心上。待剿灭了张士诚和陈友谅之后,朱丞相再去对付方国珍和陈有定也不迟。

    此四雄中,张士诚最富,陈友谅最强,最富者,顾虑最多,疑心也最大,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

    所以,张士诚现在最紧要的事,就是设法保住自己的地盘,不让别人把肥肉从自己的口里抢走。而实力最强者,野心最大,欲望也最高。

    那陈友谅就是这样的人,他杀死倪文俊,就是要实现自己的野心,他架空徐寿辉,正是要满足自己的欲望,野心越大,欲望就越高。倪文俊死了,徐寿辉成了傀儡,陈友谅就必然要向东扩张。

    这样,朱丞相就成了他陈友谅最大的敌人了。我以为,即使朱丞相不找陈友谅开战,陈友谅也会主动地来找朱丞相开战!”

    听到刘基的话,朱元璋简直听得入迷了,幽幽说道:“听刘先生这么一分析,我们好像不应该先找张士诚开战!”

第三百二十三章敲定,池州() 
刘基重重地点了点头,说:“不错,如果朱丞相同张士诚开战,那陈友谅必定大举东进,朱元帅就要面临东西两线同时开战的危险,而如果朱丞相同陈友谅开战,那张士诚极有可能按兵不动,朱元帅到时就可以集中全力与陈友谅大打一场,像陈友谅那样的人,兵马虽多,实力虽强,但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介匹夫之勇,只要朱丞相巧妙周旋、沉着应战,打败陈友谅也当在情理之中!”

    刘基话落,朱元璋急忙问道:“刘先生的意思,是叫我朱元璋首先与陈友谅开战?”

    刘基淡淡道:“把方国珍和陈有定置之不理,对张士诚以守为攻,对陈友谅以攻为守,如果刘某没有估算错误的话,少则三五年,多则七八年,南部天下将尽属朱元帅,待朱元帅据有南部天下之后,便就算是夺得大元江山了!”

    李善长这时甚是佩服的说道:“刘先生,当年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今日你刘先生刚来应天就明确了天下大势,我李某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刘基见状赶忙说道:“李先生切莫这样说,刘某只是说出自己的看法,仅供朱元帅参考而已,至于如何还是由朱元帅决定!”

    李善长笑模笑样地望着朱元璋,问道:“不知朱元帅是否已经在参考刘先生所说的话了?”

    这时只见朱元璋,突然之间“啪”地一拍桌子,“腾”地就站了起来,说道:“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在我看来,就是读上一百年的书,也抵不上刘先生刚才讲的一番话!”

    的确,如果没有刘基,朱元璋就很可能走错了路,而有了刘基,朱元璋就至少明白了自己该怎么走。

    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正确的道路,又如何能不欣喜激动万分?

    李善长哈哈一笑道:“朱元帅,刘先生一直饿着肚子呢。”

    朱元璋忙着道:“李先生放心,今天我破个例,要与刘先生痛痛快快地对饮几杯!”

    朱元璋接着便急忙让伙房的人备上一桌酒席,这么三个人,围着一张大桌子,一边吃喝一边谈论,直到东方破晓才算作罢。

    临散席前,朱元璋对李善长说道:“你曾经对我说过,我那个老乡刘邦,最后之所以从项羽的手里夺得了天下,主要是依靠了三个人,一个是萧何,一个是韩信,还有一个是张良,现在,我就是刘邦,你就是萧何,徐达是韩信,刘先生便是张良了,我有萧何、韩信和张良在身边,我愁夺不了元人的天下?”

    听了朱元璋的话后,刘基对朱元璋说道:“朱元帅,你现在并非是要从元人的手里夺得天下,你是要从陈友谅的手里夺得天下,陈友谅就是当年的项羽,你打败了陈友谅,就等于是夺得了整个天下了!”

    朱元璋有些恶狠狠地言道:“刘先生,光打败陈友谅不行,还要把他彻底消灭,当年项羽妇人之仁,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从而埋下天大的祸根,我朱元璋绝不会这样做。只要有机会有可能,我就一定要把陈友谅杀死!”

    就这么着,朱元璋在刘基的帮助下,彻底改变了原先的要与张士诚大打一场的战略方针,而是调兵遣将向西,准备与陈友谅一决雌雄。

    当然,朱元璋也没有对张士诚完全掉以轻心。

    他在张士诚的大本营苏州城的北西南三面,依然陈设着一定数量的兵马,对苏州城形成一种遏制的态势。

    就在朱元璋加紧准备同陈友谅开战的当口,一条战报从皖南传到了应天,陈友谅的部将赵普胜领兵攻打池州。

    朱元璋得到战报后,不禁自言自语的感叹道:“一切果然如刘先生所料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