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人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小人物- 第2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是钟绍京那里出问题了!”

    “钟绍京那里出问题了,这可不好办了!”张宝儿自言自语道。

    原来,这天的傍晚,趁着天色昏暗,李隆基带领刘幽求、宋璟、李宜德等人偷偷溜到了宫城北面的禁苑之中。他们干什么去了?找钟绍京去了。

    钟绍京任禁苑总监,禁苑位置相当重要,在整个宫城的正北面,而禁苑的最南端就是宫城的北门,进了北门,就是皇帝的后宫所在了。李隆基他们要借此宝地,在钟绍京家里就近指挥政变。

    可是李隆基到了钟家门口,举手敲门,钟绍京却不肯开门。李隆基好话说尽,钟绍京就是无动于衷。

    李隆基既不能强行入内,因为那样势必惊动不远处的守兵,又不能回去,只能僵持在原地,无奈之下只好让人去请张宝儿。

    ……

    正当李隆基一筹莫展之时,张宝儿终于赶到了。

    “宝儿,陈玄礼那边怎么样了?”李隆基一见张宝儿心中大喜。

    “右羽林那边没有问题了,一切都按计划进行。钟绍京这边怎么样?”

    李隆基苦笑道:“我说破了嘴皮,他就是不开门。”

    张宝儿点点头道:“让我来吧!”

    张宝儿走到门口敲了敲门道:“钟总监,我是张宝儿!”

    里面还是没有声音。

    “想当初,钟总监为了周波一案,不畏权贵,对我慷慨陈辞,正是你的这种义薄云天的胆识感染了我,我才出手救了周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将你引见给了临淄王,同样也是出于对你的信任,临淄王此次的行动才没有隐瞒你。你也知道,我们这次行动对于大唐意味着什么,对国家社稷意味着什么。此次行动你也是同意了的。可你现在如此做法,将至我们于何地?”

    里面还是没有声音。

    张宝儿放缓了语气:“钟总监是五品京官,官职不低,俸禄不低,还能经常给人写两笔字,能拿点润笔费,小日子过得挺滋润。你有所顾虑,怕担风险,我可以理解。可是你想过没有?我与临淄王的日子难道不如你,我们冒此风险又是为了什么,我们就不考虑后果吗?我实话告诉你吧,你若如此不通情理,政变成功之后,便是你的死期。就算政变失败,你常行走于临淄王府,必定受此牵连,你以为韦氏会因为你没有为临淄王开门而放过你吗?这风险你担也得担,不担也得担,岂是你想躲便能躲得过去的?”

    李隆基在一旁暗自向张宝儿伸出了大拇指,先是动之以情接着是晓以大义,最后是明之利害,如此下来钟绍京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果然,张宝儿话音刚落,钟家的门便开了。

    钟绍京一脸愧色出现在众人面前,他噗通一声跪在张宝儿与李隆基面前:“钟某鬼迷心窍,愧对郡王,愧对张大人。”

    张宝儿上前将钟绍京扶起:“知错就改,钟总监还是真君子。”

    说罢,张宝儿对李隆基道:“郡王,进去吧,我先走了,一切按计划进行,成败在此一举了。”

    李隆基点点头。

    “我等着你的好消息!”张宝儿的声音远远传来。

    ……

    相王府的书房内,张宝儿与相王相对而坐。

    “相王,您为何闷闷不乐?”张宝儿盯着面前的李旦奇怪地问道。

    李旦叹了口气道:“二十六年前我就已经是大唐皇帝了,没想到现在还要坐那个位置。这世上除了你,恐怕没有人再相信我压根就不想做什么皇帝。”

    张宝儿笑嘻嘻道:“相王说的是,可是为了大唐社稷,为了临淄王,您老人家还得辛苦一次!”

    “恐怕连三郎都不相信我不愿做皇帝,不然,这么大的事情,他怎么会对我守口如瓶了。”李旦苦笑道。

    “临淄王当然是怕您有危险,想着成功之后才告诉您。”

    李旦摇摇头:“宝儿,你也不用替他遮掩,我的儿子我怎么会不了解他的心思?他是独自占了这政变之功,为今后做打算呢。”

    张宝儿笑道:“若郡王连这点智谋和想法都没有,我怎么会如此下力气帮他。”

    相王盯着张宝儿道:“你如此下大力气帮三郎,难道真的没有所图?”

    张宝儿叹了口气道:“其实,我的所图很简单,就是想安安稳稳过日子。我和相王的想法一样,不想牵扯到那些是是非非当中,可有些事情却由不得自己。帮临淄郡王上了位,他若将来做了皇帝,我想的我的日子就可以过的安稳一些了!”

第七百一十六章 举事() 
李旦良久没有说话,沉默了好一会,他突然道。“宝儿,陪我喝酒吧?”

    “喝酒?”张宝儿很是奇怪:“相王,你不是滴酒不沾吗?”

    李旦淡淡道:“漫漫长夜,光这么等消息也太熬人了,不如小酌两杯,时间打发的也快些!”

    “遵命!”张宝儿欣然应允。

    ……

    临淄王李隆基已将各方面都布置停当,约定放炮为号,宫墙内外,一齐动手,诛杀韦皇后及其党羽。

    右羽林军大营,陈玄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杀了韦皇后党羽,并当众宣告:韦皇后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身高有马鞭长者皆杀之。立相王为帝以安天下。敢有反对者将罪及三族。

    羽林将士们原本就是大唐的军队,他们的心依然是属于大唐的。陈玄礼与葛福顺一声号令,将士们便都欣然从命。

    太极宫内,韦皇后深深叹了口气。

    这些日子以来,韦皇后的心情特别糟糕,精神恍惚,心意烦乱,食不甘味,寝不安眠。

    李显死了,所有人都认为是韦皇后毒死了李显,可偏偏却无法解释。韦皇后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作不作贼也心虚。她不敢与任何人的目光相对,她从任何人的目光中都似乎看到对她的蔑视,对她的唾弃,对她的愤怒。

    张宝儿当初说过的话似乎又回想在了韦皇后的耳边,张宝儿说的没错,自己的一切都是李显给的,李显若安然无恙,自己还是皇后,若李显不在了,那自己便无依无靠了。

    虽然韦皇后可以通过掌控新立的皇帝暂时保住自己的权力,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李重茂现在虽然还能亲政,可过几年之后呢?再说了,李重茂不是自己亲生儿子,以后势必会冷落自己。

    韦皇后有些后悔,当初应该对李显好一些。

    可是,是谁害死李显呢?

    莫非是她?

    韦皇后想到了太平公主,可是她怎么会对自己的亲哥哥下毒手呢?

    不是她又能是谁呢?

    韦皇后脑子里一片混乱,唯一能让韦皇后安静下来的办法,就是多想想自己已死去的婆婆则天大皇帝:她那时怎么就那么平静?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毒杀自己的儿子。她的姐姐、外甥女,母女双双死于她手,居然心安理得,不惊不诧,没有分毫负罪感,皇帝当得有滋有味。我还没有亲手杀一个人,就这么稳不住。比她,我倒底差些什么呢?

    对了,韦皇后悟出来了,则天皇帝身材高大,威风凛凛,站在那里像座山,当然什么也不怕。

    想到这里,韦皇后立刻换上高底鞋,穿上如则天皇帝那样的长袍。那长袍太长,出入门槛,上下阶梯,都少不了有两个小宫娥在后面牵着。韦皇后便这样在皇宫里走来走去,心情似乎平静了许多。

    但是晚上不能不睡觉,可韦皇后却无法安寝。

    “陛下,我去亲自给您做碗鲜参汤来,喝了自然心境舒畅。”韦皇后的宠臣杨均说罢便出门。

    不一会儿杨均端上一碗热腾腾的参汤,但她只尝了两汤匙,就推到一边去了。

    “陛下,我去给您拿安神药来,只消吃上三五粒,保准心神怡然,酣至入梦。”杨均取过药来,韦皇后抓一把吃了,照样睡不着。

    最后,杨均无奈之下,只好让韦皇后躺下,通身上下,一一按摩穴位。渐渐地,她闭上眼,还传来轻微的鼾声。

    可是梦中,韦皇后更不平静,她一会梦见无数人举着刀要杀她,一会又梦见自己坐在皇帝的宝座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与韦皇后相反,太平公主在府上却表现出分外的安详,她守候在窗前,静静地望着皇宫方向。距与李隆基商量的起事时间还有一个时辰,今夜一过,一切便是另外一番模样了。

    是夜,月明星稀,凉风习习,羽林军大将军高嵩与卫尉卿韦璇正在朱雀门门镂上饮酒,还传来四个歌妓作陪。连日辛苦,甲不离身,难得今夜偷闲,解甲畅饮。

    酒至半酣,忽听远处一声炮响,高嵩一惊,忙对门外守望的中郎将葛福顺道:“快去察看是哪里放炮,逮住人后就地正法。”

    只听葛福顺应了一声,领十余名兵士推门而入,还未等高嵩、韦璇回过神来,二人皆作了刀下之鬼。葛福顺命割下两颗人头,挑到城楼上向下喊道:

    “众弟兄们听着,韦皇后毒杀皇上,弑君作乱。韦皇后党人,结伙成帮,乱我大唐。我等奉相王将令,已将高嵩、韦璇二贼处死,悬首级于此,望诸位弟兄共同努力,诛杀韦党,效命唐室,共建勋业;如有助纣为虐,甘心附逆者,定诛九族。”

    军士中多数对韦皇后党人深恶痛绝,今既有人领头,又奉了相王之令,便个个争先恐后参加讨韦行列。葛福顺下了城楼,整顿兵马,聚有千余人,向承天门杀去。

    陈玄礼在帐中听到炮响,便带上手下兵马一路杀去,所向无敌,与葛福顺的兵马恰在承天门会师。

    李隆基所领的陈玄礼的一支兵马,风驰电掣般率领羽林大军出禁苑南门,开始进攻宫城。宫城内人心所向的也是大唐的李家,防卫不攻自破,如坍塌的断墙,倾刻瓦解。

    转瞬之间,后宫里便马蹄嗒嗒,火光四起,杀声一片。李隆基在太极宫与陈玄礼、葛福顺会合,向韦皇后寝宫杀去。

    后宫中的韦皇后依然沉浸在她的王朝的梦想中,她是在梦中五色祥云丝丝缕缕的缠绕中被一片响声惊醒的,她并不熟悉那不断向她逼近的声响。

    已是三更时分,午夜的寂静被骤然划破。韦皇后吓坏了,她立刻意识到自己已经危在旦夕,做不成女皇了。

    于是,韦皇后慌乱地逃出寝宫,她此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逃跑,向着来兵相反的方向。被身后的骑兵围追堵截,韦皇后不知该向哪里逃,更不知能在哪里躲藏,她真的被吓坏了,只能在身后的一片喊杀声中拼命地跑呀跑呀。

第七百一十七章 邀功请赏()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韦皇后的身边竟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人能来帮助她救救她保护她。韦皇后的脚被石板路磨破,身体跌跌撞撞,脸上是血是泪,但她却依然不顾一切地拼命地跑着。

    后来,这个被逼得几近疯狂几近绝望的女人终于跑进了一个很空旷的院子,她冲进去。那里一片寂静。她不知道那里是什么地方,她太累了,她已经跑不动了,她只想停下来。坐在什么地方,宁可死也不再跑。

    韦皇后一屁股坐在那片寂静的空地上,就在此时,有一个身影出现在了她的身边。

    “你是谁?我大唐皇后,快来帮我,我会重重赏你的!”韦皇后见此人穿着便服,不像是叛兵,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大声喊道。

    “是,皇后娘娘,我来帮你!”来人走近韦皇后身边。

    韦皇后还没来得及说话,便见刀光一闪,她的头颅已经滚在地上了。

    那汉子刚将韦后的首级提在手中,便有几十匹高头大马瞬间到了眼前。

    “你是何人?快快弃械投降!”马上的校尉大声喊道。

    “我乃临淄王的贴身侍卫王毛仲,奉临淄王之命特来取韦皇后性命!”说到这里,王毛仲将手中首级一举道:“韦皇后已经伏法,我要去向临淄王复命,请诸位将士行个方便。”

    羽林军的将士见此情形,便带着王毛仲与韦皇后的首级,向李隆基邀功请赏去了。

    韦皇后失了头颅的尸体孤单地躺在空地上,被午夜明媚如流水的月光照着,她脖腔中的血依然泉涌般汩汩地流着……

    ……

    王毛仲政变前擅自逃离,如今他又带着韦皇后的首级回来了,李隆基并没有责怪于他,相比政变的成功,王毛仲之事对他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韦皇后死了,下一个便是李隆基此次兵变要诛杀的第二个重要目标:一心想做皇太女的安乐公主。

    李隆基的羽林将士们于夜半时分冲进了安乐公主府,夺门而入。他们一冲进来就用剑戟逼着几近赤身裸体的安乐公主和驸马武延秀。

    武延秀见此情形,赶忙起身抽出身边的长剑,便同那些来兵格斗起来。

    武延秀边杀边砍边大声喊道:“裹儿!快跑!快从侧门出去。”

    安乐公主却站在武延秀的身后一动不动,她摇摇头道:“延秀!我等你,我们一块儿跑!”

    武延秀武功高强,一会便砍倒了一大片兵士,保护着身后的安乐公主。他且战且退,毕竟势单力薄,围过来的兵士越来越多。

    终于,武延秀愤怒地吼道:“听到了吗?裹儿!不要管我,快跑,跑到肃章门去,在那里等我,我这就来!”

    安乐公主在武延秀的催促下,在他为她杀出的那条血路中,终于穿过了那刀光剑影,逃了出去。

    安乐公主她一边哭一边跑,她牵念着她的丈夫,那是种几近绝望的牵念。直到现在她才明白,以前自己要的那些东西都是过眼烟云,只有她的丈夫才是她真正拥有的,才是她生命的全部。

    安乐公主一路跑着,既然已经逃出重围,如果她可以趁着黑暗,找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完全有机会逃过死亡劫难的。可安乐公主不能不信守等待丈夫的诺言,几经波折她终于到了肃章门。

    安乐公主就那么傻傻地站在肃章门前,站在那个月光如水的空地上,她自己明明白白地暴露在所有人的视线之中,就仿佛是个靶子。

    那些闯进安乐公主家的羽林将士们已经开始向肃章门挺进,结束家中的那场力量悬殊的搏斗,对他们来说是举手之劳。他们也听到了武延秀要安乐公主在肃章门等他的那个公开的秘密。当然会急起直追,因为毕竟逃走的安乐公主,才是他们年轻的统帅李隆基真正的目标。

    羽林军将士远远地就在肃章门前的空地上看到了那个女人。如此空旷的长夜。美丽的安乐公主就站在月光下,身上只披着一件蝉翼一般的透明的丝衣。她就那么执著地站在空旷的广场的中央,并不躲闪。她当然也看到了那些正逼近她把她包围的那些兵士们。

    他们终于靠近了安乐公主,并向她逼来。

    安乐公主在夜色中抬起头环视着那些马上的勇士们,淡然道:“延秀呢?你们把他怎样了?”

    安乐公主毕竟是中宗的血脉,她的镇定让这些军士们停了下来。

    骑兵中不知是谁突然义正辞严道:“武延秀是逆臣,他已伏诛,你身为大唐公主,竟密谋杀了自己的父亲,如此弑君弑父之罪,还罪不当诛吗?”

    当安乐公主终于得到了武延秀的死讯,她便顿时安静了下来。然后安乐公主就走到了一个看上去异常勇猛的兵士前。因为她看见他的战刀上的血还一滴一滴地流下来。

    安乐公主走过去,用手去抚摸那战刀上的血,惨然道:“我知道了,这就是他的血。这血还是热的,是他的。他就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