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1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管明王朝获得了战马产地,但该限制还是要限制的,以免明王朝的军力膨胀过快,转而对他们下手。不过只要明王朝肯用铠甲、兵器来换,战马还是愿意大量卖给明王朝。

    达成了这些共识之后,林丹汗也就退兵了。

    一场战争下来,虽然没有如愿以偿的征服漠北,还损失了一些兵马,但起码也不是没干成什么事。在退而求次之下,结盟了漠北蒙古,倒是让林丹汗感觉多了一份自保的实力。

    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的这场战争,也是明王朝高度关注的周边局势,当朱由校接到锦衣卫传回的情报之后,不由有些失望。

    双方尽管大打出手,但都很理智的没有杀红眼,而且最后竟然还特么的结盟了,这是什么鬼啊?

    这一变化,让大明对蒙战略又发生了变动。

    朱由校立即召开了御前会议,商讨新的对蒙战略。

    “诸位爱卿,根据锦衣卫的情报,这漠北和漠南竟然结盟了,这下我们大明想要继续看好戏显然是不可能了。朕欲彻底解决蒙古威胁,将蒙古全面纳入我大明管辖之地,诸位以为当如何实现?”朱由校对诸位大臣问道。

    “启禀陛下,蒙古此番各部结盟,可动员的兵力可能超过了四十万,若是这些蒙古人突然对我大明发动进攻,而我大明防备不足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臣以为,当加强北疆军力。”孙传庭建议道,“待朝廷从西域抽出手来,再收拾蒙古。”

    “臣以为,近几年朝廷正在进行内部改革,财力并不是那么充足,若是陛下此时征伐蒙古,极有可能导致内外动荡。不如待北方各省完成改革之后,财政充足之时,再对蒙古进行征讨。”沈潅沉吟片刻之后,出来对朱由校建议道,此时沈潅担心的是,皇帝是不是被一连窜的胜利给冲昏头脑了。

    要知道如今可是改革的关键时期,内部随时可能跳出第二个、第三个福王,这个时候要是抽调军力去打蒙古,战争必然是损耗国力的,而且还会导致内部兵力空虚,一旦出了什么问题,那很可能就会一步错、步步错。

    “爱卿所言有理,朕也不急着马上就要把蒙古收拾了,只是提前做个打算,制定一个接下来的对蒙战略。”朱由校微笑着对沈潅说道,打消了沈潅的担忧。作为穿越者,他焉能不知明末时期的巨大危机。

    此时既然已经打开了局面,自然是要稳扎稳打,没必要太去冒进。

    在朱由校看来,只要大明接下去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国力的进一步提升,蒙古必然沦为打酱油的存在,将被永远排除争霸世界的舞台,到时候蒙古也就只能沦为大明的附庸。

    所以朱由校只是把蒙古视作一块蛋糕,一块可以为大明产出大量羊毛的草原经济原材料产地。

    “陛下英明。”沈潅松了口气,皇帝能听进去就好,否则脑子一热,节奏一被带乱了,那就是花样作死。

    “陛下,如今大明与蒙古开放贸易,只要增强军力,蒙古也不敢主动进犯我大明。而蒙古此时也是唯一能够威胁大明边疆的势力,在北方完成改革之前,大明应以积极防范、主动贸易为主。日后未必要大明动武,蒙古必然沦为大明附庸。”孙传庭提出了新的战略思路。

    以大明如今积极改革的节奏,加上不断涌现的技术发明,只要北方各省完成改革,不用几年大明的国力就可以急剧上升。

    到时候那群蒙古贵族只要敢跳,对付他们就像是捏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请访问

第345章:大明电报公司() 
推荐一下友写的重生南明当皇帝,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

    这次御前会议,商讨的结果就是增加军力,巩固边防,以避免蒙古人突然难而手忙脚乱。

    并且在北方改革完成之前,尽量稳定局势,不再对外动较大规模的战争,不过对外殖民战争还是会继续进行。

    朝廷未来几年的重心还是放在内部改革上面,所以需要一个稳定的局势,确保改革能够顺利完成。

    特别是在当前,那些旧有利益阶级已经对改革充满警惕,随时可能跳出来搞事。在这个紧要关头,确实不宜到处动战争。

    为了应对局势需要,御前会议之后,朱由校又召开了统帅部会议,重新对军事进行变动。

    这次变动主要是增加了大明国防军的编制,国防军规模定为1oo万人,以生产兵团为主,兵员以义务兵为主。

    另外就是大明野战军的规模,将提升到4o万,编成25个步兵师、2o个骑兵师,3个炮兵师。

    海军6战队规模扩编为1o万人,编成1o个步兵师。

    守备军则编练5o个守备旅,兵力为25万。

    地方武警部队规模定为1o万,分布各新政地区,为当地官府可直接调用的军事力量。

    总兵力为185万,职业兵数量较少,大部分都是义务兵。同时大部分都是生产兵团,地方守备旅都将进行生产。

    只有野战军、海军6战队这5o万兵力不用从事生产,这些部队要么打仗,要么练兵。地方武警则用于维护治安,也需要经常训练。

    国防军的生产兵团则将在国防线上进行分布,重点还是分布于在与蒙古的边境线上,这些生产兵团尽管用于训练的时间不是那么多,但毕竟是火器部队,训练几个月就能上战场,何况是服役五年。农闲时期都可以进行训练。

    这些生产兵团虽然不如野战军精锐,但是战斗力也不会太差,在拥有大量靠谱的火器之下,对付蒙古人是绰绰有余了。完全有能力撑起边防。一旦生大规模战争,这些国防军都可以抽调出来作战。

    这些部队又分为东北军区、西北军区、中央军区、南洋军区。

    东北军区的中心设在沈阳,西北军区中心设在后世的乌鲁木齐,中央军区的中心设在保定。南洋军区的中心设在吕宋马尼拉。

    各军区按照局势需要分配兵力,野战军隶属中央军区。为朱由校直接统帅,同时因为战马数量的增长,朱由校决定给野战军步兵都配备代步马匹,以增强野战军的机动能力。再加上公路的不断建设,未来野战军可以快的赶到战区。

    西北战区、东北战区、南洋军区都是以国防为主要目的,不可能对中央政权构成太大的威胁。

    海军方面,则成立中央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三支舰队,中央舰队力量最强,负责对外海战。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则负责协助海关、清剿海盗,以及救援商船、渔船。探索各海域、协助海军6战队镇压暴乱土著等等。

    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将以装备巡洋舰、护卫舰为主。

    中央舰队将装备2o艘2ooo吨级战列舰,这些战列舰将装备大口径重炮,这些战列舰建成之后,这批战列舰最少可以服役三十年以上,是个比较划算的军事投资。

    而小吨位的战列舰,有的将退役,有的编入北洋舰队、南洋舰队。

    经过这次的改制,军事建制已经正式完善了起来。

    而旧有的边军,到天启八年就能完成全面裁撤,新政地区的地方卫所也已经完全裁撤。

    在军事方面。朱由校已经彻底的抓牢。

    这军权也是朱由校穿越到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本钱。

    这次改制将在三年内大致完成,届时就是朱由校登基十年的时候,真可谓是十年磨一剑。

    那些跟随朱由校成立新军的将领。此时一个个都升了职,改制之后,冒出了八个军长,都是朱由校当初编练新军的那些老部下。

    而军区总司令则是由文官担任,孙传庭担任东北军区总司令,卢象升则被朱由校提拔为西北军区总司令。南洋军区总司令则由高邦佐担任。

    这些任命圣旨一道道的了出去,蹿升度最快的莫过于卢象升,同样也是坐火箭的级别。不过卢象升刚刚统帅大军收复西域,功劳是足够大了,尽管年轻一些,但提拔为西北军区总司令是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

    不过群臣对皇帝这样的行为已经见怪不怪了,当初孙传庭同样也是如同坐火箭一般的往上窜。

    对于这些像坐火箭一般上窜的家伙,别人也只能看着羡慕,能入皇帝法眼的却是不多,但是这些被快提拔上来的人,一个个能力都非常不错,不少大臣都对皇帝的识人之才感到佩服。

    实际上朱由校的识人之才只能说是一般,但穿越者自然能分辨出一些忠奸。

    人员的变动并未结束,孙承宗与袁可立被朱由校调京师,袁可立担任兵部尚,孙承宗担任统帅部参谋长。

    建奴已经被扫灭了,东北地区如今也稳定了下来,孙承宗和袁可立两位老臣自然是要调来了。

    而孙传庭、卢象升正好年富力强,也是时候放到地方上主持军务。

    朱由校心里打算着,孙传庭和卢象升这两个对朝廷忠心耿耿又有能力的臣子,最少还能为他打工三四十年,调出去车马劳顿一些也没什么问题。而孙承宗、袁可立这两个老臣调来,也不用到处车马劳顿。

    孙承宗在接到调令之后,算是松了口气,孙传庭一来,便将职务移交给了孙传庭,然后赶往京城。

    此前孙承宗这些年在东北手握重权,也担心皇帝猜忌,此番皇帝把他调京师任职,自然是如释负重。

    作为帝师,孙承宗造反的可能性非常低。此时东北地区平定,野战军6续撤出东北地区,孙承宗手上的军事力量已经大大削弱了,朱由校并不感到担心。

    调京师的孙承宗。担任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地位仅次于朱由校,不过军权却是抓在朱由校手上,为此更没有什么隐患了。

    调京师的孙承宗和袁可立,很快就接管了工作。

    此时兵部就相当于是国防部。最高统帅部则是具体的军事指挥部门,是朱由校搞军事集权的产物。

    改革则在继续进行,军事改革和行政改革都在做。

    山东、山西、河南三省此时纳入改革范围之后,新政区域就更加广袤了,不再是只有一个北直隶和东三省,以及那些海外地区。

    这三个省纳入改革之后,新征地区增加了6ooo多万人口,而北直隶人口则达到oo多万,东北地区的人口也突破了1ooo万,新政地区的汉民人口数量加起来。已经过了1个亿。

    改革得到了国有资本财团这个利益集团的全力支持,还有新征地区那些民资工厂主的支持。

    这次新政改革意味着更多的人口被纳入这个体制内,市场将变得更大。而且不是变大一点点,而是成倍的增长。

    市场大了,赚的钱自然也就更多了。

    官方和国有资本财团的投资建设,让老百姓有了就业岗位,财富不断的往基层百姓渗透,基层百姓就有了购买力,对商品的需求量就能进一步的增长。

    而且圈地运动展开之后,城镇化水平将继续提升。人口集中在城镇。农村自然经济将会迅被商品经济取代。

    到时候吃穿住行等等产业都会被带动起来。

    新政改革对于国有资本财团来说,绝对是一次资产大量的过程。先新征地区的各个矿业将被国有资本财团垄断,所有民资矿产都将被收归国有,禁止私人开采。

    冶金业也是被国有资本财团垄断的行业。金属加工之类的民资则可以进入。

    各国有银行也将在行政地区铺设,对存款进行吸纳,并对地方上的钱庄、当铺进行关停。

    那些山西晋商,这次算是要吐血了。他们也是北方商人之中,最反对改革的一群人,不过福王造反失败了。他们现在也不敢跳出来和朝廷作对。

    实在没有办法的晋商,已经6续将票号关停结算,这生意实在是没办法做下去了,山西票号的网络都已经被搞得支离破碎。而国有银行的崛起,这些票号也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除此之外,公路也是国有资本财团的资产,这些公路都是由国有资本财团旗下的企业建设的,不过也接受民间投资。

    国有资本财团同样也在新政地区圈地,圈地运动的主力还是这些国有资本财团,手上的土地反正是越来越多,优良资产到了国有资本财团手上,基本上是只进不出的。

    这些土地来源很多,有的是花钱买的,有的是商人抵押贷款破产后被银行清算所得的,有的是抄家弄来的。

    房产开什么的,国有资本财团自然也是不会放过的,这些都是存在利益的。当然在有些领域,国有资本财团是会与民资展开竞争的。

    不过这年头最赚钱的还是工业,工业方面国有资本财团目前垄断者矿业、冶金,同时凭借着专利法,靠那些技术专利垄断着诸多商品的生产。

    特别是那些新兴产业,基本上都是国有资本财团垄断着。例如机械制制造业、化工业等等。

    一旦改革,有太多的新利益产生,在一群新兴资本势力的推动下,传统利益集团已经被压制了下去。

    在朱由校专心进行内部改革的时候,技术明却是在不断的涌现、进步。

    第一条电报路线终于是搭建完毕,从京师到天津,虽然不是很远,但是这条电报线路投入运营之后,马上取得了成功。京城到天津的通讯度简直快得让这个年代的人们感觉难以想象。

    电报的出现,让国有资本财团的商业运作变得非常容易。

    这年头赚钱靠什么?

    就是靠比别人更快的通讯,这样想要赚到钱就太容易了。

    在这个通讯不达的时代,市场需求与生产规模能不能对得上,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搞不太清楚的。于是商品价格波动就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了,而且有时候波动得比较大。

    就像是后世做什么茶叶、蔬菜贩运生意,在电话没有普及到农村的时候生意非常好做,贩卖商可以掌握价格主动权,可后来电话普及到农村的时候,贩卖生意就逐渐不好做了。

    所以信息获取度是商业盈利的关键,而在后世,大部分有价值的信息都是被垄断的,普通人接触不到太多。

    哪里有需求,最近的地方哪里有货,电报绝对是一个商业运作的利器,有了这个玩意,日后统筹货物就非常方便了。

    先进一步就是神器,落后一步就是****。所以电报虽然比不上后世的通讯工具,但在这个时代的价值却是无比巨大的。

    而且关键是这个技术是掌握在朝廷手中,铺设线路,开办电报公司都是需要朝廷点头民资才能进入,显然电报行业也是将要垄断的东西。

    第一条电报线路成功投入内部运营之后,大规模铺设电报的计划就产生了,杨国瑞建议成立电报公司,先将电报铺设到新政各地区。

    “电报公司确实是要成立一个,不过先不要开放民用,朝廷内部先用几年再说。”朱由校对杨国瑞吩咐道。

    “是,陛下。”杨国瑞记了下来,随即前去让人筹备开办电报公司。

    天启七年七月,‘大明电报公司’正式成立,电报这种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可以建设的东西又多了一个,一个产业就出现了,经济就是靠这些新技术产生的新需求所带动的。

    不过这些电报暂时是不开放民用的,这东西是个商业利器,有了这个玩意,国有资本财团就能玩死很多民资商人。资本就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国有资本财团如今变成大鱼,自然是到处吃小鱼了。

    电报之后几年时间里,都不会开放民用。开放民用也是逐步的开放,例如国有资本财团占据绝对优势的地区,才会开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