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天国当附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天国当附马- 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落在了太平军的手中。

    然后,太平军照样是杀人,而且杀了个一干二净。

    杀完之后,第一军团继续挺进。

    下一个目标,爱嫒。

    这已经是日军临时统帅部高知前面的最后一道屏障了,只要此县一破,太平军将可以直面明治与他的日军指挥部了。

    也就是说,黄旭离他的樱子也不远了。

    而就在第一军团前进到爱嫒城下,准备攻城的时候,黄旭也赶到了。

    黄旭向崔敏了解了一些情况,着重询问了高知日军的动向,但他得道的答复是,高知还是按兵不动,任由各县各自组织力量抵抗。

    黄旭见此,摇了摇头,然后向崔敏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既然不认输,那就攻到你认输为止。

    而到了这个时候,攻防之间的较量已经是程序化了,日军照样是激烈地抵抗,然后还是被杀光了,最后,他们也没能保住爱嫒城。

    这一次攻城,太平军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可见,第一军团的攻城效率是越来越高了。

    而下城之后,他们还是干着相同的事,屠城。

    而对第一军团的士兵来说,他们现在屠城都有点屠得麻木了,杀人更是变得犹如家常便饭一般,这只能说,明治太不将日本人当人看了,弃之于不顾,视之为草芥。

    也许明治也麻木了吧。

    而爱嫒之后便是高知了。

    高知便是明治的指挥中枢。

    黄旭便挥军直指此处,他要在高知彻底解决明治与伊藤博文这些残余。

    在经过一番准备之后,第一军团包围了高知县城。

    就在黄旭准备派人去接洽明治,让其主动认输的时候,却收到消息,明治又跑了。

    他丢弃了高知,丢弃了四国,又带着他的那些残兵败将跑了,他这一次跑得很快,跑得很决然,一点也不象前几天那样扭扭捏捏。

    难道明治也转性了吗?

    不知道,总之,在太平军攻下高知之后,他们真的没有找到明治等人,而据可靠情报,这些人已经逃到了日本四大岛国中的最后一大岛北海道,他们将在北海道做最后的抵抗,或者说是苟延残喘吧。

    而黄旭在高知县汇齐大军之后,便督促大军进发北海道。

    他这一次要一口气拿下这日本国最后一岛,扑灭明治这些残余的最后希望,当然,他还要迎回他心爱的人,樱子公主。

    黄旭有信心,这最后一战,他必胜。

    于是大军马不停蹄,继续向北海道开拔。

    北海道是日本四大岛国中的第二大岛,其行政中心是札幌,而明治也就是跑到了札幌,准备在此与太平军做最后的决战。

    事实上,明治不决战也不行了,他已经没地方可去了,除了北海道之外,日本大部分国土已经被黄旭掌控在了手中,如果再失去北海道,全日本都将落入黄旭的手中,成为中华帝国的属地,到了那个时候,明治将再无立锥之地,留给他的也只剩下两条路,要么死,要么降。

    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而留给明治与他的残余们的时间也已经不多了。

    而太平军推进的实在是太快了,他们几乎只用了三到四天的时间,就占领了札幌周围的所有城镇,正式进逼扎幌城下。

    黄旭是迫不及待地要与明治进行这最后一战了。

    而此时的明治,他又是什么想法,他难道真的是对黄旭的一举一动都不在意吗,即使面对黄旭攻一城就屠一城的行为,他也真的是无动于衷吗?

    或许这只有明治自己明白。

    总之,黄旭已经兵临城下,就等明治接招了。

    或者说,不管明治接招与否,太平军都必下札幌城。

    明治已经没有退路了。(。。)

    :

第五百四十六章 拼死而战() 
战争的阴影再次笼罩在高知的每一位日本人心间,当然,这还是其次,更让日本人胆寒是太平军取一城之后屠一城的壮举。 ◇↓,

    毫不夸张地说,此时的太平军已经成了日军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了。

    而有了这样的前景做为铺垫,日军的士气越显低落,他们甚至提不起丝毫与太平军交战的勇气。

    面对这种情况,明治正与伊藤博文二人也是束手无策,兵败如山倒啊,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札幌帅府中,二人相对而坐,久久无语。

    而就这么静坐了好长一段时间,这才听到伊藤博文用他那低沉的声音道“陛下,臣已与南洋国王阿基诺一世取得了联系,他同意我等前往南洋暂避,以便等待时机再重新光复故土。”

    伊藤博文这只狡兔将后面的窟都已经挖好了,不容易

    但是,明治对伊藤博文的话却似乎充耳不闻,他紧皱的眉头不仅没有任何舒展的迹象,反而是越皱越紧,而他的心更是沉入了谷底。

    此时的明治已经没有任何心思来考虑暂避之事了,他现在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他装孙子已经装得够久了,他受够了,他这一次一定要做一回真正的男人。

    所以,明治打算战,与太平军决战,即便要死,他也要找回做为男人的尊严。

    说实话,这一段时间以来,他都是为了那一丝并不现实的幻想退了一城又一城,一退再退,直到现在退无可退,他受够了。真的是已经受够了,这一次,他要做一回真正的男人。

    再说了,根据现在的情况来分析,战是死,不战亦不会有好结果。既然都不得善终,那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战一场呢,至少可以出一口心中的恶气。

    而且,太平军取一城就屠一城的行为更是让明治的耐心到了暴发的临界点,虽然他一直在伊藤博文的劝谏下隐忍不发,但是,现在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

    既如此,那就不要再忍了,战吧。即使是死,他也要象一个真正的男人那样死去。

    所以,伊藤博文再提这个再逃的提议,他是不可能采纳的了,更何况,寄人篱下这种事,他明治干不出来,他更不会同意任何日本人这样干。

    “伊藤君。你的这个提议,朕是不会同意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明治轻轻叹了一口气,然后道。

    这等于就是直接拒绝了伊藤博文的提议。

    “陛下,时不我待,现在走还来得及,如果再迟一点,想走都走不了了。”伊藤博文仍是执着地劝道。

    他明知明治会反对。但是,时局危急,太平军攻破高知已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他们可作的选择并不多,要么继续撤退至南洋暂避。要么留下来与太平军一战。

    所以,他得选择一条好一点的路,至少算得上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后路,他更是要说服明治朝这条后路上靠拢。

    而伊藤博文选择这条后路也并不是心血来潮,他也有他的道理,试想,如果选择战,那最后的结果无外乎是一个死字,而且还不仅仅是一个人死,极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而撤则可能生,只要留着命在,就有可能等到东山再起的机会。

    所以,伊藤博文认为,只要一息尚存,他都不愿意就此与太平军死战。

    而除此之外,伊藤博文还与南洋国主已经说好,明治以及日本帝国的所有人都可以前往南洋国暂避太平军的锋芒,因为,南洋国主也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只要日本国一亡,南洋国必定有亡国之忧。

    而所有的这一切,似乎都已经伊藤博文的计划之中。

    可惜的是,他忽视了明治的决心。

    “寄人篱下,这算什么,伊藤君,这种事,咱们大日本帝国不能干,而且,朕即使是死,也不会同意做这样的事,你就不要再说了。”明治一句话就否决了伊藤博文的提议。

    明治觉得自己以及大日本帝国的臣民还没有沦落到这样的地步,需要象丧家之犬一样去向别人摇尾乞怜,这,他办不到。

    而且,他,明治天皇,如果要活,就要活得有尊严,否则,他宁愿轰轰烈烈地死掉算了。

    “可是,陛下,如果拼死一战,臣等是死不足惜,只是,只是大日本帝国可能真的要,要亡了。”伊藤博文在犹豫中有点痛心地道。

    其实,他一直很忌讳说这样的话,但是,现在都这样了,要说的,他还是得说。

    而做为日本国的臣民,帝国的首相,伊藤博文有点不甘心,他不甘心帝国就这样没了,在他心里面,他还残留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只要有一息残存,他就得为国为君保留下光复的希望。

    他要为东山再起留下火种。

    心思虽然不错,但却毫无意义。

    而明治听了伊藤博文的话,脸色不由一变,这个事实,他知道,但是,如果要用国人的鲜血来换取他苟活于世,他不干,如果是这样,他即使活着,那也比死了更难受。

    所以,他选择战。

    “伊藤君,你走吧,朕是绝对不会走的。”明治摇了摇头,不为所动地道。

    他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走了。

    “陛下,这,这,臣愿追随陛下与敌人决一死战。”伊藤博文扑咚一声,跪倒在地道。

    伊藤博文让明治的话吓出了一身冷汗,明治这话不等于就是要他的命吗?让他走,然后将明治留下,怎么可能,他就是再想走,那也得陪着明治一起走,他又岂能独自逃生。

    况且,如果明治没了,他活着也没任何意义了,因为,如果明治没了,他去打谁的旗帜,用谁的名义来光复他们的帝国,明治这话等于是将他逼上了绝路。

    而正因为此,伊藤博文也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陪明治留下来,与太平军决一死战。

    这也是现在伊藤博文所能选择的唯一的路,虽然他是情非得已才走这条路,但是,他还是得坚定地走这条路,因为这是明治选择的路,他得奉陪到底。

    “伊藤君,起来吧,朕明白你是忠心为主,但是,有些事,我们明知可为但却不能为之,而有些事,我们明知不可为但却偏偏要为之,人生最痛苦的莫于过此,所以,委屈你了。”明治上前扶起伊藤博文,然后拍了拍他的肩道。

    他完全理解伊藤博文的心情,只不过,他必须得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也许这个选择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正确的,但在明治的心里,他一定是最合适的。

    “陛下,臣的这条命早已交给了帝国,交给了陛下,而能与陛下一起奋战到底,那是臣的荣幸,而且臣也想通了,不论是死是活,臣都与陛下在一起。”伊藤博文激动地道。

    他是豁出去了。

    “好,不愧是我大日本帝国的股肱之臣,你有这份心,朕也十分安慰,现在,什么话都不用说了,就让我们携手与太平军痛痛快快地大战一场吧。”明治豪情外露,指天大叫道。

    他们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

    于是,二人重新召集人手,调整部署,意欲与太平军决一死战。

    而就在日军忙碌着准备死守高知的时候,伊藤博文与明治接报,太平军的使者来了。

    使者?太平军的?想干什么?明治与伊藤博文得报之后,不由互视一眼,然后心中冒出很多嘀咕。

    可是,他们猜不到。

    沉默了半晌,明治决定还是见一见,这一来,看看太平军的使者想说什么,如何说,二来,他已决定斩杀来使,以表其与太平军死战的决心。

    所以,明治命人请太平军的使者相见。(。。)

    :

第五百四十七章 日军不行了() 
太平军使者在入见明治之后,便按程序行礼并表明来意,他是受黄旭委派,前来送信给明治天皇的。   w w wnbsp;。  。 c o m⊙,

    明治一听是黄旭所派,心中甚是困惑,他不知道黄旭在这个时候派人送信给他,到底意欲何为。

    不过,虽然疑惑,但明治还是命人将信呈上与他。

    他也想知道黄旭想对他说些什么。

    于是,信很快被交到了明治的手中,明治平静地将之打开,然后认真地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明治抬起头,面无表情地问了那使者一句,你们皇帝现在何处,然后使者如实回答道,我主正准备督军攻城。

    明治听罢,大叫一声,拖出去,斩接着更是扯烂了黄旭的信。

    借杀人以立威,更表其死战到底的决心,这是明治早就计划好的,而扯烂信则是后面加上去的。

    扯斩使,他这招也真够狠的。

    而明治喝声刚落,便有亲兵抢上前来将太平军的使者拖了出去,然后一颗沾着热血的人头便被呈到了明治的面前。

    明治随意瞟了一眼,然后便挥挥手,命亲兵将太平军使者的人头拿到日军各部逐渐展示,以彰其誓死抗敌之心,同时,意欲以此鼓舞大军的士气。

    而将这一切做完之后,明治便向大军下达了死命令,他们将在高知与太平军决一死战。

    不过,经明治这样一折腾,日军的士气还真的逐渐有了起色,明治见此,心中甚喜,而且。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死战的信心。

    而既然要战,那就先来说说双方的兵力部署情况以及实力间的对比。

    太平军参加此次攻城的大军总计有二十八万人,包括第一军团的二十万人,以及火器军团的一部计八万人,除此之外,太平军还有一个特战分队做为预备队。

    而在海上。太平军的无敌舰队已经开到了高知附近的海域,随时准备配合大军作战。

    无敌舰队上配备的水兵虽然是专攻海战,但他们原先都是陆战的精英,所以,一旦有需要,也可以立即被整编为一支特殊的有生力量,随时支援大军作战。

    由此可见,太平军的实力着实非常之强大。

    而日军,可就没这么好运了。

    他们虽然在总人数上与太平军相较也差之不远。但质上面就远有不如了。

    日军总计有接近三十万人,这包括,一直驻守高知的三万人,加上一路随明治败退下来的残兵败将计有十万人左右,后续又从北海道抽调了精壮的男壮丁大约是十多万人,这样总计算来就是三十万人。

    日军这三十万人说起来数量是不少,而且据城而守,应该说要占据上风才对。可是,他们差就差在战斗力低下。士气更是比不上太平军,所以,多种因素比较,日军还是处于下风。

    而仔细分析日军这三十万人,其综合实力也是良莠不齐,高知的守军那只能算做是地方军。欺付老百姓还可以,如要真正与悍勇的太平军拼个你死我活,那似乎远有不如。

    而随明治退下来的那些残军到是战力不错,但他们已经被太平军杀得有点胆寒了,再加之这一路撤退使他们的士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综合来看,他们也是今不如昔。

    再说说从北海道抽调的那些壮丁,这些人多半未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能够有这上阵御敌之心已算是勉为其难了,如再想让其与太平军拼个旗鼓相当,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总之,从总体来看,太平军要比日军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所以,这仗还没开打,日军已经输了大半。

    而明治对双方之间的力量是心知肚明,所以,他这才做出扯斩使的姿态,以示死战到底之决心。

    而那颗被明治砍掉的太平军使者的人头在日军中做完展示之后,便被挂到了城墙上,以向太平军示威。

    由此看来,明治与他的日军真是死猪不怕滚水烫,活腻歪了,他们竟然有这胆如此对待太平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