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庄-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吃了最中间,软软的,亮亮的,用银勺挖出的那一小块,水果就撤下了。

    从起床到现在,吃完水果。崔莹莹脸上依然没有半点的表情,木然!

    “小娘,秦王府送来的!”有侍女双手递上一个请柬。

    崔莹莹眼睛一亮,伸手拿过请柬快速的翻开。李元兴亲笔,邀请参加秦王府秋收大祭。

    “速去准备!都用心一些,这关系到日后在秦王府的地位。想来她们六人也收到请柬了,还有两天时间。”两天时间很短吗?

    赴约,只是一个赴约。

    放在现代,提前十分钟打个电话,其余的时间就是在路上消耗的时间了。

    可此时,崔莹莹却认为,还有两天时间,时间太紧张了,真的很怕不够用。

    非但是崔莹莹这样想,其余六女也一样。

    特别是那四个连秦王见都没有见过的四女,更是火烧眉毛一般,这初次见面,自然是要留下一个好印象。更重要的是,要把因为自己入选晚而在秦王面前丢失的印象分抢回来。

    这是一场战争!

    此时的李元兴正在干什么?

    李元兴身穿一身用大唐粗麻布制作的,现代牛仔服样式的短衣,脚上穿的是鹿皮软底短靴。一只手上拿着一只玉米棒子一边走一边啃,还在一边对身旁的里正说话:“我说老李头,你要给秦王府长脸,我皇兄来秋收不是小事。”

    “是,老朽这些日子将农庄里外都检查了数次!”

    “别太累着了,我还指望你多干几年的。这庄稼种的不错,明年给你一个八品官职,去洛阳指挥他们把地种好了,亩产只要过五百斤就记你的大功。”李元兴看着玉米地,心里挺高兴。

    这片玉米是他的心血呀。

    里正老李头已经习惯了秦王的随和,如果自己此时太过计较礼节身份之类,反倒会让秦王殿下不高兴。农庄里的人也都知道,让秦王高兴才是正事,其余的都是小事。

    “分粮是大事,不要让庄户们失望了。我吃亏不要紧,大伙高兴就行。给娃娃一定要作上一身新衣,女娃娃至少要再多一条头巾。”李元兴笑呵呵的说着。

    里正眼睛一转,心中默默的计算着,突然对李元兴说道:“殿下,老朽有个提议。这次大丰收,世家会来换粮,洛阳那边的那位老将军也会派人换粮,算一算就是明天到,老朽以为分粮之事,不如就放在后天!圣上驾临秦王庄那天?”(未完待续。。)

    ps:  月底有暴发,请大伙期待。

    哈哈,……

第185节 老农的梦

    里正今年六十了,经历过战乱,经历过饥饿。

    现在就是他算是一个孤老头了,老伴饿死在武德元年,四个儿子有一个没有成年,因为饥荒所以送人了,这些年也根本不可能再联系到了。

    另外三个,都死了。死在战场之上,为李唐江山而死。

    还有几个孙子在身旁,倒是老头的一些安慰。其中有两个孙子都作了小武官,其中一个还在秦王府亲卫当中作到了校尉,八品上的校尉。

    要有老李头还有什么念想,那就是几个孙子都没有娶亲,因为家里穷。

    当兵的,身份也低下。

    秦王建庄,老李头的孙儿查了三代人,评为优秀。然后派入秦王府当亲卫队正,手下管着十几号人马,老李头则成了为秦王庄的庄户。对于老李头,还有这里一万多户的庄户而言,秦王、齐王还是什么王没区别,反正是当庄户就对了。

    可这个秦王却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谁见过亲王下地,虽然那干活的把式外行,可当真是抡过锄头,玩过板锹的亲王呀。

    这会终于快秋收了,秦王庄每个庄户都有好几张欠条,按着手印的欠条。

    欠下有粮、有布、有屋、有钱。

    秦王农庄,清一色的四开小院,有马房、没牛棚。门口那小片地,可以种菜,但不许脏乱。脏水要倒入专门的暗渠、净水是用陶管引入。院中无柴房,因为秦王农庄不让烧柴。要用煤,说那个干净。

    这不,家家户户又打上了欠条,欠下秦王庄煤饼三千块,折一百文钱。

    秦王农庄第一个村子是秦王看着建好的,之后又建了七十八个村,每个村一百五十六户。一个村子负责秦王农庄一万亩地,现在各村良田已经占了四成,想来明年,每村良田就满数了。

    村子可能还会再建。每个村都要照着老村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错。

    院子多大,渠多深多宽,路打几层土,有多宽那都是有定数了。秦王殿下是喜欢规矩的人。这定下的规矩那个后生敢改了。里正老李头会打断他的腿。

    马上秋收了。这玉米老里头尝过一次,也就尝了那么几粒,还是上次有个大人物来庄子。秦王殿下煮了赏给的。看着这田,老里头不敢吃,也不让任何一户吃,谁敢吃了,打断腿,绝对没有半点商量的。

    这几天,村里吃上白米了,还有细面,烙饼子的香味让学堂里的娃娃都不老实读书了。

    圣上要来,这是大事。

    老李头就一个心思,咱也长长脸,给秦王殿下长长的脸,让圣上知道秦王庄的农户过的好,这秦王仁厚。听说秦王让罚俸了,不知道秦王殿下家里粮食够吃不,就在圣上那天来的时候分粮,要是粮多了,那怕各家少些,也要求圣上给秦王多留点。

    这马上过冬,明天青黄不接的时候,秦王庄里可不敢断粮了。

    说要罚俸,庄里的农户有许多都是军里出身,也懂一些道理,听说是杀了一个什么都督,那种货色打仗的时候拖了程大将军的后腿,要说这种人,杀他全家都不为过,所以庄户里的农人们都认为秦王冤,这罚俸一定是那些酸书生们干的坏事。

    这些话,老李头自然不会给秦王讲。

    他只是说:“殿下,老朽就让想圣上看看庄子的兴了,圣上也高兴!”

    很简单,很朴实的一句话。李元兴没有拒绝的理由,秋收,本身就是一个喜事,大唐皇帝与民同乐,史册上记载之下也是一段佳话。

    “准了。”李元兴回头对身边的亲卫说了一句:“给那洛阳来的说一声,晚一天进庄子。还有让长安城那些来换种子的,都在后天进庄。头车要披红,整的喜庆些。”

    亲卫跑着离开了,李元兴背着手继续往田里转着:“收了玉米,修渠!今年冬里良田种麦子,先深耕下肥。”

    “记下了!”李老头在旁边应了一声。

    李元兴是外行,这农活说的最多就是三成水平,不过老李头才不会多嘴说秦王殿下你不懂农呀。那怎么种,什么时候下种,地怎么理,他心中有数。秦王殿下说麦子那就种麦子,只是怎么种,到时候几个老家伙坐下了商量,拿出个好办法就是了。

    “种麦要多少天?”李元兴又问道。

    “殿下要用工?”老李头问了一句。

    李元兴摇了摇:“不,把荒地整一整,明天开春就用。种的就是我让你们挖地窖存的那东西,不挑地,沙土多的也能种。”

    “那粮一亩打多少?”老李头好奇的问着。

    李元兴笑了,回头看了看四周。李元兴这个动作引起了亲卫们的警觉,也在向四周看了看。发现最近的一个外人,也在一百步之外,这才恢复了正常。这庄子里现在是有些外人,七世家已经划地了,划好的收了就是他们将来的种子。

    所以庄子里,不全是庄里的农户。

    “那东西,黄皮的一亩收两季,头一季打理的好,近七千斤。秋那一季也有一半。”李元兴说完,老李头双手紧紧的捂着嘴巴,生怕自己发出半点响声来。亩产万斤!如果不是有了玉米之前的亩产千斤打头,老李头能当场吓晕过去。

    李元兴笑着在老李头身上拍了两下:“莫惊,那东西只是杂粮,不是精粮。”

    “那不能当饭吃?”

    “能当,就是吃多了,肚子泛酸水。所以我说是杂粮,不当正粮!不过,那东西让工坊好好整整,却是能存多年的好干粮,有个饥荒什么的就顶大用了。”李元兴解释着。

    泛酸!泛酸有什么。连观音土都吃过的老李头还怕他个泛酸,真正的粮食能吃饱还不梦里笑醒了。没吃过几餐干饭的人,那个还敢挑三捡四的。

    李元兴又说道:“不过,那个紫皮紫心的,可要看住了,那个是为我皇兄种的!”

    老李头用力的点点头,识几个字的老李头自然明白,那什么诗也写着,紫气什么的,这紫色的粮食自然要给圣上了。普通人吃了杀头都不为过。

    转过头。李元兴又对亲卫说道:“那地窖再挖二十个,看好了!”

    亲卫一躬身:“殿下放心,秦王庄之中那个小贼敢来,定叫有来无回!”亲卫杀气十足的回答着。他可是听着清楚。这东西亩产万斤呀。

    亲卫的家人也在秦王农庄之中。有了这东西,谁还会饿肚子。

    李元兴满意的点了点头,眼看快中午了。对老李头说道:“老李头,本王中午吃你家吃饭,如何?”李元兴说完,老李头激动的几乎要发疯了,当下就跪倒:“某家祖坟上冒青烟,某家大兴!”

    唐人的纯朴,李元兴心中只有感动。

    此时,在洛阳与长安的官道上,屈突通亲自押车,带着五百辆大车正从洛阳赶来。

    洛阳在隋时就有东都之称,与长安之间不但有直道,而且还有运河。

    五百辆大车拉着的是丝、帛、银、钱。而还有数百大船,装的是粮食、羊、猪。屈突通是武将,大唐皇帝与大唐秦王亲自下的令,他执行起来不打半点折扣,开荒的进度极高,许多田里只是粗种些麦子。

    几天之前,当他看到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新鲜玉米棒子,激动的整夜都没有睡。

    亩产千斤!

    整个秦王农庄所有的产出,七成都留给他洛阳作种,新开荒的田,稀种,也可以达到亩产五百斤。这就是李元兴给他承诺的,洛阳田地出产几亿石粮食的实证!

    洛家士族家仓、洛家官仓,被屈突通捡好的搬了个空。

    谁家敢不出粮,谁家不钱,谁家不出帛,谁家不出人,谁家不出力。仙粮五年禁种,并且上报长安。各县直接就给差评,各士族三年不得入仕,五年不能科考。

    谁不服!

    屈突通一手拿着圣旨与秦王令,一手拿着钢刀。手下一万精锐和你讲道理!

    秦王殿下说过,洛阳就是大唐的中原粮仓,那么洛阳就必须是粮仓,明年粮食一定收过亿石,这才对起得圣上与秦王的期望!

    屈突通可是憋着一口气,就算是拼了命也要达到洛阳过亿石。

    洛阳与长安八百八十里,再有一天就赶到长安了,屈突通脸上多了一些笑容。连日来的劳累让老将军头上多了些白发,却是精神抖擞。

    与此同时,李元兴也到了村子里,学童放学成群结队的往家里跑。

    村与村之间的距离不算远,李元兴以五里为界,五里内的村子在居中的村子设置一个堂,秦王农庄一村的已经不用在祠堂之中聚集上千人同时学习了。

    新建的学堂可以有三百个孩子同时读书。

    至于年龄再大些,学问高深些的,能参加县考的都在秦王庄旁边新修的大学堂学习。

    “看到这里,本王心中真是高兴!”李元兴是真高兴,这才是平和的景象。

    老李头施了一礼:“这一切都是秦王殿下仁厚,娃娃们才书可读,老有所养!”

    李元兴笑笑没有接话。

    老李头家两个年龄在十四五的孙子已经和好的面,白面。这是七世家换种子时分给各家的白面,老李头认为这是好日子,应该让几个孙子吃一餐好的。不但有白面,大锅里还煮着羊肉,真正是要开荤呀。

    白已经起了,可李元兴的到来,却让老李头反应过来,这面起的少了。

    李元兴却在此时挽起了袖子:“看本王亲自下厨!”(未完待续。。)

    ps:  大唐的秦王农庄,会越来越好的。

第186节 秦王的泡馍【求月票】

    秦王要下厨房,可是吓坏了老李头!

    呼啦啦的跪下了一地,不止是老李头紧张,秦王府的亲卫也紧张。

    唉……,李元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好吧,那本王不就下厨房了。这次你们听本王的,按本王的安排来作。”

    只要不下厨,秦王殿下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老李头的白面并不多,一共就只有十斤,全部倒进了那个已经发了的面盆之中,兑在一起加水再和面。

    大唐的面并不白,这可已经是百姓眼上最好,最上等的白面了。

    李元兴在现代,时候也算农家孩子,他摸了摸了面粉,这就相当于现代人吃的一九粉。不过在现代,一九粉已经没有人吃了,市场上卖的面粉都是三七粉再加增白剂的结果,就是农家面,一般也就是三七,连二八都已经是非常非常少了。

    这个一九、三七。指的是麦子磨面之后,麸与粉的比例,自然是麸的比例越高,面粉越白越细了。

    秦王庄给秦王吃的粉,就是小石磨磨出来的头道细粉,那个可以说是精华了。

    要真的按比例说,那就是七三。然后那个七会再磨一次,留下的麸子则加上野菜等就是奴隶这个级别吃的食物。对于低贱的奴隶来说,能用这个吃饱饭已经是非常幸运的。

    “大锅煮些花椒水。”李元兴在指挥着。

    老李头生怕自己的手艺太差,专门把村里烙饼手艺最好的找来。就是煮花椒水的,都是当然干过厨子,手艺相当不错的人。

    大唐的香料不多,就是盐都是极贵重的物资。

    被村里人称为雪盐的盐,是专门从秦王庄里快马取来的,这里的粗盐有苦味。

    “这个盐,一年,最多一年就让村里人吃上。要是作不到,本王以后吃饭不放盐了。”雪白的,珍贵的盐撒入肉汤之中。李元兴并不知道。许多人的心都在颤抖。这么多盐,放在平时要作多少饭呀。

    盐,百姓必须之物,李元兴感觉到惭愧。可也无奈。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呀。

    起面与死面兑在一起。那就是半起面了。

    “烙饼,不要厚了。就刀背那么厚就行,七成熟!”李元兴真想自己动手试试。可他知道自己要是一碰到这些东西,怕是又会跪上一地,算了,自己看着指挥吧。

    蒜苗是贵重菜,因为吃了蒜苗就没有蒜头了。

    可秦王要,庄户人家实在,丝毫没有半点犹豫,转身就去自己家门前那块小菜园子挖了一筐过来,生怕不够,还准备再去挖些。李元兴赶紧阻止,这挖太多了就是浪费。

    “香菜,有一点就行了。”香菜在这个时候,还是半野菜的状态,当下就有人去挖了。

    没有粉丝,这是一个遗憾。

    不过李元兴相信,最多再过一年时间,就肯定会有粉丝了。至少会有粉条了。

    第一张饼已经出锅了,可这种七成熟的死面饼要怎么吃呢?

    李元兴拿一个大碗。

    秦人豪迈,这碗口直径就有二十厘米,碗深十厘米,整个粗瓷大碗,没点手劲的人都没可能一只手捧起来,李元兴手劲不算小,可一只手捧着碗底要把这碗捧住就有些吃力,如果这一碗装满了饭,那李元兴根本就拿不动。

    “来,这么整,各人整各人的!”

    李元兴开始掰馍,都是小拇指甲大小的小馍丁。

    第二张饼也出锅了,众人推让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