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船底部容易受到船蛆的吞噬和破坏,所以,每次航行归来,其实都需要维护。主要就是除蛆,免得船木被吞噬破坏。要是把船弄漏了,那可就惨了。一沉船,财产和人员损失巨大。
要知道,即使海战,专业的战舰中了铁球炮弹,也很难沉船。但是,船蛆在船底使劲地咬着船木的话,却非常容易让船漏水沉没。
因此,木质海船,其实经常需要除蛆,并更换被咬坏的木材。不然,这船肯定完蛋。
为此,阿方索亲自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些办法。比如,在涂抹船只水下部分的油漆中,掺入铅汞,好毒死那些敢张嘴乱啃的船蛆。
还有就是,把船驶入船坞中,然后在关上闸门的船坞中倒入生石灰,让船坞里的水煮沸起来,烫死船蛆。之后再抽掉水,重新抹一层含毒的油漆……
为了保护移民船,阿方索出动全部10艘铁甲战舰和50艘武装商船,浩浩荡荡地行驶在大西洋上,总算没出事。
同时,阿方索还出动了4000雇佣兵,保护移民的陆上安全。毕竟,这多达49。5万人的移民要在南非登陆定居,肯定触犯到当地人的利益。所以,流血冲突难以避免。
但是,此时南非地区的黑人部落,零散而实力弱小。阿方索只要在好望角和德班各安排2000雇佣兵,就足以击败当地人的进攻。
因为德班地区,荷兰的商船不一定路过,但荷兰商船必定路过好望角。所以,阿方索直接把海军力量全部安置在了好望角。
至于德班地区,只布置了很多陆上炮台,以抵抗荷兰人可能的袭扰。包括10艘铁甲战舰和20艘武装商船的常驻海上力量,全部被安置在了开普敦军港。
这支混合舰队,主要的任务,就是化身“海上城管”,对荷兰商船进行粗暴的打砸抢。同时,他们也负责巡视南非西海岸,保护渔民的渔船不被海盗和荷兰人袭击。
鉴于战船数量问题,阿方索其实已经在卡布拉斯大造战船,同时派人去英国订购武装商船,以适应海战和贸易的需要。
要不是阿方索搞小麦种植、晒盐以及获得金鸡纳霜的丰厚利润分成,光是造船的成本和维护,就会让他破产。加上刚刚移民50万,真够呛的,花费了阿方索大部分的积蓄。
好在阿方索每年都有巨额的利润产出,倒也不担心会财政赤字。只是,赚到的钱,还没捂热,就要哗哗地花费出去,让他很是肉痛。
远东地区的台湾,倒是有好消息传来。法瑞亚在台南站稳了脚跟,并开始向内陆渗透。而以郑芝龙为首的汉人雇工,也全部招募到位,并开始正式地运转起来。
在拿到大明朝廷的关防文件后,台湾的法瑞亚,终于可以开始派船到泉州和宁波进行贸易了。
至于具体的事务,被任命为大员伯爵府的管家的郑芝龙,早已派人在泉州和宁波组织了货源,就等法瑞亚派出的商船靠岸,就可以朝船上装运了。
同时,一批商人也和大员岛方面达成协议,同意长期供应丝绸、瓷器等物产。郑芝龙给的价格不低,比一般人的批发价都要高,但也低于大明的零售价。
并且,郑芝龙允诺——这将是长期稳定的贸易,而且货到付款,绝不拖欠。这对那些做大宗买卖的人,是诱惑力极大的。
大宗贸易,最怕拖欠。因为,很多买家不一定一下子能拿出足够的资金来大批量进货。能当场拿出真金白银的买家,总是很受供货商的欢迎的。更何况,人家给的价格还高一些……
同时,法瑞亚给阿方索传来好消息——大明的工匠很没人权,命运几乎由当地官员说了算。法瑞亚通过贿赂地方官员,就使得那些明朝官员,很容易地提供了5000名工匠,和他们的家属,令他们移居台南。而法瑞亚为此,只花费了2万两银子的贿赂……在法瑞亚看来,这简直赚翻了……
要知道,在欧洲,工匠那是叼得一比,其工资,比拿命换钱的雇佣兵,都要高一大截,几乎是普通老百姓收入的三倍之多。
但在大明朝,工匠的地位,也就比家奴高一些。而那些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们,压根就把工匠们当奴才对待的。匠籍,根本就是明朝的下等人的户籍,基本和欧洲的农奴差不多。所以,法瑞亚仅仅花了2万两银子的贿赂,就使得明朝官员开开心心地奉上5000匠户……
这些明末的官员胆子很大,因为明末灾害频发,他们只要抓住一次自然灾害的机会,就敢偷偷给一大批匠户注销掉户籍,然后上报说他们“遇难”。接着,郑芝龙就可以安排“江湖朋友”带着他们偷偷出海,前往台南……
法瑞亚的来信,就问阿方索——需要不需要廉价的大明工匠?不用给多高的工资,只要能让匠户全家吃饱穿暖,他就肯死心塌地地为你干活……
阿方索收到信后大喜过望,他也为工匠的事情头疼呢。欧洲工匠太大牌了,薪水又高,哪有吃苦耐劳、待遇又低的大明工匠来得实惠?所以,他赶紧回信,让法瑞亚多搞些工匠来。未来,阿方索打算弄一批大明工匠,到一些殖民地去,从事一些重要的生产活动……
第83章 移民粮食问题()
为了移民,阿方索调集了50艘500~1000吨的大型商船,全力来往于不莱梅和南非之间。甚至,练那10艘铁甲战舰,也顺带了不少难民。
为了尽快运人,每艘船,至少装了上千难民。这些难民很是拥挤地在船上的任何空间,打上地铺。甚至,连甲板上都睡满了健壮的年轻人。
幸好阿方索的商船,速度比一般穿要快。要是慢悠悠地在大海上,光是食物和淡水,就会愁死人。
也幸好阿方索手里有很多柠檬酸,可以让桶装的淡水不变质。不然,运送这么多人,光是喝水问题,就能让人崩溃。而且,因为人太多,船上无法开伙。所以,大家吃得最多的,就是硬得能砸人的黑面包。这些黑面包都被阿方索下令用防潮的油纸密封包装好,并压出空气,避免变质。不过,让阿方索郁闷纠结的是,那些包装用的油纸,不比包装的黑面包便宜——欧洲纸价真特么贵……
整个1625年下半年,阿方索麾下的10艘铁甲舰和50艘武装商船,就忙着运送难民了。而且,德意志地区,随着丹麦大军的一路向南,天主教徒的难民越来越多。多达50万新的难民,再度加入了移民浪潮……
也幸好,蒂利的大军,在科隆城拦住了丹麦大军,双方进行了对峙。不然,以丹麦军队的尿性,还能多制造出上百万的难民来。不过,因为克里斯蒂安四世只带了4万军队,而蒂利带了3万人过来。蒂利伯爵统率能力比克里斯蒂安四世要强。所以,尽管帝国军人数占劣势,双方还是斗了个旗鼓相当。
对于南非两大殖民地——开普敦和德班的难民们如何生存的问题,佩德罗和洛菲斯都进行了报告。
原本以为,难民们生存会很艰难。但根据报告,难民们过的竟然还不错……
佩德罗的开普敦,看似条件不如德班一带。但根据佩德罗报告——开普敦的难民过得要比德班的难民要好。
为啥呢?原来,开普敦地区,西边大海上有优良的渔场。而在陆地上,2000雇佣兵快速地横扫了当地的零散的小部落。
而这2000雇佣兵里,有1000人是骑兵。他们只要骑上马,带着火枪和弓箭,到南非的大草原上晃一圈,就能猎杀到数不清的猎物,以羚羊和角马等猎物居多。
一只羚羊就足够上百人吃一天,多猎杀一批猎物,就能让整个开普敦人,都吃上肉。
当然,照这么个杀法,附近的野生动物肯定锐减。但管他呢,只要熬过一两年的光阴,使得当地的农田被开垦出来,以后就不要么天出去猎杀成千上万只的野生动物了。
作为难民的移民,前期最是难熬。因为,前期难民最缺粮食。而如果纯粹地靠从欧洲运粮过来,以目前欧洲价格奇高的粮价。即使阿方索是超级富豪,也是会破产的。
所以,吃喝就地取材,对于移民,才是最重要的。而南非大草原上,数不尽的野生动物,给初来乍到的难民,提供了丰富的肉食。
要是移民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野生动物就远没有南非草原多,无法养活几十万难民。
而且,开普敦地区还获得了上百艘大小不一的渔船,和从撒丁岛调来的一批当老师的渔民。
上百艘渔船出海,一天也能弄回上百吨海鱼。虽说非洲西南海岸的渔业资源,不如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和秘鲁渔场的渔业资源丰富。
但在17世纪,非洲西南海岸的渔业资源根本没有人开发。所以,天然的渔业资源还是很丰富的。
因此,开普敦的难民们,过着“有鱼有肉”的美好生活。甚至,因为海鱼多的吃不完,被晒成鱼干,大量支援德班地区。
德班地区,按理说气候湿润,更适合农业。但是,因为当地已经被黑人开发了不少,野生动物资源被赶往他地。所以,在这里的难民,反而没有开普敦的难民方便吃上野生动物的肉。而且,当地沿海,渔业资源也不是太丰富。
所以,移民到德班地区的难民,有些吃不饱。要不是开普敦支援了大量鱼干,德班的难民还真的难以维持。
不过呢,若是德班的农业发展起来,那就另一个样子了。可以肯定的是,德班地区的农业条件非常好,至少远胜开普敦地区。
因为,根据农业专家的考察,德班地区水利情况非常好,有很多天然灌溉河道,非常方便搞农业。
而开普敦地区,气候相对较干燥。而河流,也没有德班地区密集。水利专家考察过,需要在开普敦地区,开沟挖渠,将当地几条主要河流的水,引到当地的平原和谷地。如此,才能在开普敦地区大搞农业生产。
但开普敦地区的畜牧业条件太好,大部分地区,都是天然的优良草场,很是适合放牧。
为此,阿方索特地从西班牙国内,调集了几千只品种极好的美利奴羊,去南非放牧。
美利奴羊是西班牙的国宝,既能当肉羊食用,也很适合当毛羊,获取优质的羊毛。一直到18世纪,西班牙都严格规定——决不允许把活的美利奴羊贩卖到国外,违者处死。
也幸好阿方索是西班牙王子,南非名义上也是西班牙的属地。所以,阿方索才能获得批准,把三四千只美利奴羊运往南非。
饶是如此,阿方索还是办了多道手续,获得许可后,才能把几千只美利奴羊装船运走。
经过专业人士的考察,最终,南非两大殖民点的最终安排为——德班地区主搞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以及甘蔗和棉花等;而开普敦地区,开普敦及附近的沿海平原地区,河流经过的方便灌溉的区域,主搞农业。而内陆的广大草原地区,主搞畜牧业。同时,开普敦及南非西部的几个渔港,很多难民主搞渔业。
经过推算,南非两大殖民区,容纳100万人也就够了。而接下来的难民,只能选择同南非隔着大西洋的阿根廷拉普拉塔平原了。
说起来,拉普拉塔平原地区,水系发达,水量充足,是极为适合发展农业的。而平原南部的潘帕斯草原,更是适合畜牧业发展的地区。
后世的阿根廷,就是著名的农牧业国家。其牛肉出口,世界第一,小麦产量也非常大,是世界著名的粮食产国。
而且,和北美不同,阿根廷的拉普拉塔平原地区,大河边上都是草原。不像北美地区,想开垦农田是吧?先把满地的森林砍伐掉先。这个工作量,首先就很巨大。
而如果在拉普拉塔平原地区开垦农田的话,就很简单。只要在秋天(南半球的秋天,相当于北半球的春天),放一把火把河边的枯草烧掉,就能空出荒地。而草木灰,又能给土壤带来丰富的钾肥。
移民所要做的,就是直接给耕牛套上曲辕犁,直接开垦。而拉普拉塔平原地区水下发达,灌溉也极为方便。
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拉普拉塔平原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不多,无法养活几十万移民。
所以,阿方索下令,增加南非西部的渔船,大量晒制鱼干,以支援隔海相望的阿根廷。当下一批难民抵达阿根廷时,前期的食物,就指望南非渔民供应了……
而一旦阿根廷的拉普拉塔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起来,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粮食产地,妥妥地供应大量人口的粮食需要……
第84章 给移民洗脑()
除了开普敦附近的沿海湿润地区,以及德班等南非东部地区比较湿润。南非广大的内陆地区,其实算是半干旱地区,雨水不多。
当然,因为这些地区河流也不少,颇有些淡水资源。因此,倒也非常适合放牧。尤其是,阿方索弄来的美利奴羊,很适合再这样半干旱的地区放牧。
阿方索前世的时候,听说过这么一件事——美利奴羊不适应湿热的环境,但对较为含早的环境却很适应。
比如,英国殖民者曾经走私了一批美利奴羊到北美地区放牧,但是,北美地区太湿了,很多美利奴羊得了烂蹄病。但把美利奴羊弄到干燥少水的澳大利亚,那些羊却如鱼得水——然后,澳大利亚成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南非内陆地区,和澳大利亚一样的半干。所以,放牧品种优良的美利奴羊,绝对再合适不过。
为了把美利奴羊的养殖发展起来,阿方索下令——5年之内,除了羊自己死亡,不准杀羊……
运到南非的美利奴羊,总共才3800只,要是让难民们吃上了,那还不很快消耗光了?好在南非草原上动物多,大家也不愁吃肉。
另外,阿方索还从土耳其,走私了大批的马牛,运往南非。其中,有1万匹马,和8000头牛。以后,还会有多批牛马运往南非。土耳其是个畜牧大国,马牛羊多得是,价格也不贵。
而且,阿方索所在的撒丁岛,虽然可以放牧,但地盘不大,容纳的牛马也有限。南非草原那么大,为何不弄到那里放牧呢?所以,阿方索决定大批量地把牛马运往南非。同时,荷兰地区培养出的奶牛品种,也被晕了一些到南非。
为了掌控移民到南非的移民,不至于让他们和自己离心离德,而脱离自己的掌控。萨丁尼亚大学卡利亚里分部的一批100人的神学专业的毕业生,被派往开普敦和德班,以及刚开始有开发的阿根廷地区。
前几年,在神学专家黎塞留的运作下,萨丁尼亚大学神学专业,开设了针对阿方索的个人崇拜课程。为了拍阿方索的马屁,黎塞留征募了一批画家,批量画了很多阿方索的肖像。当然,鉴于阿方索的年龄,这些优化年年更换,并特意画的成熟点。
然后,这些肖像,被张贴在政府里、大学里、军营里、工厂里和农庄里等地方的最显眼位置,几乎到处都是。
然后,和特殊时期一样,黎塞留组织一批作家和诗人,创作出了很多赞美阿方索的诗句,让各阶层的萨丁尼亚人民,经常对着阿方索的肖像,唱赞美诗……
这种个人崇拜,几乎类似于宗教崇拜了。阿方索本人也非常乐意,并根据对那个特殊年代的记忆,帮忙整出了不少经典,并创作出了几部样板戏,专业歌颂阿方索本人。要是同有穿越者发现,一定很鄙视阿方索——丫要不要脸?自己编戏赞美自己……
但神奇的是,17世纪的百姓,还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