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重生雪豹周卫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重生雪豹周卫国-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城墙上已经有鬼子攻进来了。

    “胜利,你组织士兵,把小鬼子打下去。”周卫国道,“至于这伙偷袭的鬼子,我来解决。虎子,跟我走。”

    “是!”

    周卫国弯着腰在掩体内移动,又给了一名鬼子一枪,这才发现,独立旅士兵伤亡很大,“该死的鬼子,开始的爆炸一定是在人群中!”

    那伙鬼子想往城墙下撤退,周卫国看向城外的日军,咬咬牙,道,“虎子,你去通知桂将军,让他支援我们独立旅防区。其他人,跟我追。”

    “是!”

    周卫国知道,如果不将这伙日军歼灭,那,南京城内将无宁日。

    周卫国边追边射击,倒在他手里的鬼子,已经有6个了,刚刚倒在虎子手里的有2个,排除被其他被士兵打伤打死的,现在至少还有六七个鬼子。

    “竹下俊!”周卫国咬牙,看着前面奔跑的几人,也继续跟着上去,随即,从系统内兑换了一只巴雷特狙击枪,花去了50战争点,又兑换了10战争点的弹药。

    从光华门进入南京城,是一大块空地。被四面高大的城墙所包围,所以,剩下的几名日军下了城墙后,根本没有掩体,只能不断往城内跑。光华门,是南京明城墙内城十三座内城门之一,明称正阳门,光华门是京城的正门,位于南京御道街最南端。光华门是内外均为瓮城的复合型瓮城。1928年(民国17年),国民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江浙联军由此进入光复南京城,易名光华门,喻光复中华之意。次年4月由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题写“光华门”匾额镶嵌于城门之上。

    周卫国趴在城墙向下的楼梯上,瞄准了奔跑中的鬼子,以最快速度开了6枪,打倒了6名日军,想要开最后一枪时,那名日军已经跑进了内城。

    “该死!”周卫国怒了,他让竹下俊跑了,可现在,他没有办法再去追竹下俊了,城墙上已经开始白刃战了。

    “回去!”周卫国对着身后的士兵道,“把小鬼子从阵地上打回去。”

    周卫国正想将手中的巴雷特让系统回收,却发现系统界面多了一个仓库的选项,打开说明后竟是能储存任何死物,随即,就将巴雷特丢进了系统仓库。从士兵手上接过了一把上了刺刀的步枪,就快步走上了城墙。

    刚上城墙,就一刀扎在了一名小鬼子背后,救了一名国军。拔出刺刀,血液涧了周卫国一身。然后,周卫国继续拼刺,一连杀了好几名日军。

    可上了城墙的鬼子越来越多了。

    周卫国一人面对了4个日军。

    “啊!”一名日军喊着冲上来,周卫国一个闪身,躲开了这名日军的刺刀,随即给了这名日军一刀。就在此时,周卫国身后另一名日军,将刺刀刺向周卫国。

    周卫国早有所料,飞快的拔出插在日军身体里的刺刀,转身,然后侧身,将刺刀刺进了那名日军的脖子,又解决了一名。

    此时,第三名日军将步枪横在身前,从后面用步枪勒住了周卫国的脖子。

    周卫国左手阻止着这名日军用力,右手步枪随即狠狠的打在身后日军的腹部,而剩下的那名日军见此,又冲喊着向周卫国刺来。

    动作被禁锢,面前又有刺刀,周卫国随即矮下身子,将背后的日军一个过身摔,直接摔在了前面日军的刺刀上,然后一刀一个解决了两名日军。

    就在此时,一把刺刀从侧面刺向周卫国的左侧面门,周卫国还来不及抽出正插在日军身体里的刺刀,一个闪身,右手抓住了日军的步枪,然后从腰间抽出了手枪,也就是毛瑟m1932式冲锋手枪,俗称“二十响驳壳枪“、“盒子炮“,给了日军一枪。

    周卫国的危机暂时解除,可光华门阵地上,已经尸体满地。

    周卫国看向周围,红了眼眶,他没注意到身后有个日军慢慢举起了枪,“啪!”

    周卫国只觉得左侧肩膀一疼,随即转身一枪,结束了日军的生命。

    随后,周卫国快速的在阵地上游走,一枪带走一个鬼子,吩咐众人,解决完身边的鬼子,就立刻用枪战斗。

    一个小时后,枪声终于渐渐平息。

    有士兵在默默的哭泣,有的大声喊着战友的名字,有的也大哭着。

    “旅座,你受伤了。”虎子此时也终于与周卫国汇合,看见了周卫国满身是血。这个时候,周卫国才觉得身上疼的厉害,不仅仅是左肩,还有后背,好像被一个鬼子给划了一个大口子。

    虎子的一声惊呼,使得众人也聚集在周卫国身边。

    “卫国,你怎么样?”方胜利着急的道,他站在周卫国面前,只见到周卫国满身都是血,根本看不出伤哪儿了。

    “旅座!”

    周卫国觉得身体有些没力气,随即向后倒去。

    “旅座!”

    “医务兵!医务兵!”

    

第10章 10。撤退() 
光华门上,鲜血顺着城墙,已经染红了护城河。

    当周卫国醒来,已经是12月12日下午2点了。周卫国默默的调开了系统界面,发现战争点居然有了1w之多,不禁悲从中来。又看向了时间,已经是12月12日了。中华门和中山门,已经被日军突破了。

    周卫国苦笑,此时,指挥部那群大老爷们,应该在考虑撤退的事儿了吧。他知道,当国军放弃了抵抗,数万人的部队,就会变成溃败。那根本不叫撤退,叫溃败!

    “虎子!”周卫国叫了一声。

    “旅座!”虎子作为周卫国的警卫员,还是十分称职的,“你醒了?”

    “兄弟,你醒了!”刘三在一旁,道。此次周卫国受伤,刘三十分自责。他是周卫国的警卫员,却在周卫国受伤的那天晚上请假去了市内。

    “战况如何了?”周卫国问道。

    “我们这边还好。”虎子语气有些低沉,“光华门还在,只是,兄弟们,活着的已经不到800人了,而且大部分带伤。现在光华门阵地,大部分是教导总队在负责防守。不过昨天早上的时候,我们用大炮让小鬼子狠狠的吃了一个亏,打掉了小鬼子的王八壳子20多辆,然后炮火延伸出去,打死了许多小鬼子。原本这次攻击之后小鬼子的攻势是有所缓解的,但是,小鬼子好像又来了一个师团,又不忌性命的冲上来。”

    “还在就好。”周卫国语气也有些低沉,“指挥部有什么命令吗?”

    “中华门和中山门已经失守了。”徐虎道,“指挥部命令我部今夜往城内撤退,与大部队集合,伺机反攻。”

    “虎子,你去传命令吧。”周卫国道,“我这是在哪儿?”

    “在市救护队!夫人知道您受伤了,只是她现在也十分忙碌。”徐虎说了一声,随即和周卫国告辞。

    “兄弟,对不住,如果昨天那会儿我在的话,你就不会受伤了。”刘三自责的道。

    “三哥,自家兄弟,说什么呢。”周卫国苦笑,“这也是命。你事情都处理好了吗?”

    “都好了。我瞅着,南京是守不住了,就把身上的钱都换成汇丰的兑票了。”刘三道,“都怪我。”

    “三哥,不怪你,我是军人,受伤也很正常。”周卫国道,“更何况,三哥你这么处理是对的。”

    挣扎着起身,周卫国倒吸一口凉气,身上的伤口疼的挺厉害的,才清楚的感受到自己大概有哪几处伤口,左肩处、整个后背与右手臂,苦笑,难怪自己会晕过去,三个伤口,不失血过多就奇怪了。

    “你小心。”刘三赶紧扶着周卫国。

    过了一会儿,萧雅进来了。

    “卫国!”萧雅激动的道,“你怎么起来了?快躺下!”

    “萧雅,我没事儿。”周卫国此时脸色苍白,额头上还有汗珠,是牵动了伤口疼痛引起的。

    “你还没事儿!”萧雅都快哭出来了,“你差点就死了!”刘三见状就退了出去。

    周卫国看萧雅红了眼眶,心里一慌,想要拿手擦掉萧雅的眼泪,可两只手都受了伤,只能看着萧雅哭,“萧雅,我没事儿,你别哭。我真的没事儿。”

    萧雅只是看着周卫国,也不敢去抱他,周卫国身上有伤,确实不能碰他。

    周卫国无奈,随后叫起来,“诶哟!伤口好疼。”

    “卫国,”萧雅带着哭腔,弯下腰,道,“哪个伤口疼?”

    “心疼。”周卫国的双眼看着萧雅的双眼,眼里的心疼都能看见,道,“你一哭,我的心就疼了。所以,不哭了好不好。我真的没有事儿。”

    萧雅咬着自己的嘴唇,擦去眼泪,深呼吸,而后道,“恩。我不哭。那你躺下休息,我喂粥给你。”

    “好。”

    吃完东西,周卫国觉得整个人都热乎了。

    周卫国看着萧雅,道,“萧雅,我们今晚要撤退了。一会儿你就跟在我身边,知道吗?”

    “撤退?”萧雅有点懵,“守不住了吗?不是说南京城守得住的吗?”

    周卫国苦笑,“中华门和中山门已经沦陷了,我们失败了。”

    “那部队撤走的话,老百姓怎么办?这些伤员怎么办?”萧雅着急的问。

    周卫国只能苦笑的摇头。

    萧雅也只能沉默。

    1937年12月13日凌晨1点

    周卫国已经完成了两个任务,一个支线任务,保卫南京,虽然撤退的命令下了,可真正撤退的时间是13日的凌晨,所以,也算完成任务了。另一个则是剧情任务,拯救萧雅,此时的萧雅,也才堪堪收拾好东西,来到周卫国的病房内。

    市救护队外,有321名士兵整齐的站着,但是,却各个都绑着绷带。而方胜利、徐虎、李为民则走进了院子里。

    “走吧。”周卫国看着众人,道。随即在虎子的搀扶下,走出了市救护队的院子。

    当周卫国看向院子外站着的士兵,眼眶一红,随即左手挣扎着摘下帽子,对着他们鞠躬。

    随即,士兵们低声呜咽起来。

    一个独立旅,最后剩下300多人,其他人,都留在了阵地上。

    “不要哭!”周卫国声音嘶哑,道,“你们都是好样儿的,没给老子丢脸!也没给你们的兄弟丢脸!也没给咋们中国丢脸!南京保卫战,咱们独立旅,起码歼灭了1万多鬼子,那就挺起胸膛,抬起头,堂堂正正的!咱们没有输!迟早有一天,咱们还会打回来!”

    “是!”

    随即,众人上了周卫国早已兑换好的7辆运输车上。而每辆车上,都架着两架机枪。

    周卫国所在的车上,人数最少,但是团级以上的干部都在。

    “张鑫,郑勇和刘海呢?”周卫国声音低沉,问,那是他的作战参谋,二团长和三团长。

    “牺牲了。”方胜利道。

    “我知道了。”周卫国道,“都好好休息。养好伤,才能给他们报仇。”

    “嗯。”

    很快,车子开到了中山路。此时还是13日凌晨,所以路段还算顺畅。等到天亮一些,就会由于城中各部队多沿中山路向下关撤退,而挹江门左右两门洞已经堵塞,仅中间一门可以通行,各部争先抡过,互不相让,不少人因挤倒而被踩死。

    当周卫国等人出了挹江门,将南京城,丢在了身后,周卫国默默的对自己道,“总有一天,我一定会打回来的。”

    

第11章 11。休整()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无数日军涌入南京城,也有无数国军放下武器成为俘虏。面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城,日军开始了胜利的狂欢。

    可狂欢还没一会儿,日军华中方面总指挥部下令,各部约束士兵,不得屠杀俘虏,不得屠杀南京百姓,14日英法美等国将派出使者参观南京。

    一场刚起头的狂欢戛然而止。

    此时,周卫国脑海中,特别任务显示完成。奖励战争点数29万6873点,青霉素1000盒。

    周卫国心里稍微好受了一些,可也不太舒服,没有30万点的奖励,说明日军起码还屠杀了3000多人。不过也确实是受他影响,国际几大帝国都要派出使者参观南京,导致日军不得不做出东亚共荣的形象。

    周卫国如今手上的战争点有30多万了,已经相当富裕了。

    “旅座,我们已经到镇江地区了。”徐虎对周卫国道。

    “嗯,小心点,镇江现在也是敌占区,遇到鬼子,就撤退,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和鬼子战斗。”周卫国点点头,道,“现在兄弟们都有伤,又疲惫,不是鬼子的对手。”

    “知道了。”

    一路上,周卫国所部,都是照着人少的地方走的。如今,周围地区大部分日军都在南京城,他可以稍微松口气,又不能放松。

    所有人都不知道,周卫国要去哪里,可周卫国是他们的团长,旅长,是他们的头儿,自然是他去哪儿,其他人就去哪儿。

    镇江,在南京的东部,周卫国的撤退路线,是反其道而行之。大部分国军撤退,是从挹江门出来后直接渡江,而后西去,而周卫国,一路从南京赶到镇江,基本见不到日军的踪迹,虽然此时镇江也已经是敌占区,但毕竟,才沦陷没有多久。而且,镇江已经十室九空,1937年12月8日,镇江沦陷。随即日军在镇江大肆屠杀群众,屠杀伤兵,焚烧房屋,史称镇江惨案。

    在镇江这边渡江,会更安全。

    “卫国,我们何时渡江。”方胜利问道。

    “在镇江与扬州之间的扬子江上,有一座江心岛,叫世业洲,是长江中下游的大洲之一。而且河床稳定,是一处难得的良田。最重要的是,岛上人烟稀少。”周卫国道,世业洲,也就是世业镇,是长江上的江心岛之一,而且直至后世,人口也才一万多人,“岛上农业、养殖业资源丰富,是我们暂做修整的一个好地方。”

    “之后呢?”

    “之后渡江,寻找部队。继续打鬼子。”周卫国道,其实啊,此时他已经想脱离国军自己招人打鬼子了,作为一个后世之人,还有系统伴身,周卫国,并不怕什么,国民党之腐败,已经到根了,所以周卫国选择退出。往东,再北上,找一个可以发展的地方。

    “好。”方胜利点点头,没有问为什么不与大部队集合一起撤退的话,他相信周卫国。甚至,独立旅的几个高层都没有问,周卫国在独立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与众人的信任。

    又过了约1小时,徐虎报告道,“旅座,沙堵港到了。”

    周卫国睁开眼睛,道,“全体下车。”

    “卫国,你小心。”萧雅道,她一路上没有怎么说话,因为是撤退,所以气氛很沉重,她也不知道要怎么缓和这样的气氛。她可是知道,独立旅就剩下这300多人了。

    “嗯。”周卫国点点头,在刘三和徐虎的帮助下,下了车。

    周卫国看着眼前的300多人,精神稍微好了些,此时已经是12月13日的晚上8点多了,车子虽然颠簸,可比起战地上,要好许多了。

    “兄弟们,接下来,我们会在对面的江心岛上休整2天,然后渡江,寻找部队,继续打鬼子。”周卫国低声道,“我们从上海,到南京,一直在打战,可是我们都输了。输了没什么,我敢说,整个中国,打死的小鬼子,就属我们独立旅最多。”

    “从预一团开始,到现在的独立旅,我们没有退缩过!”周卫国声音变大了一些,“我们是输了,可是抗日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我们还没有失败!我们现在是战略性的撤退!小鬼子比我们强大太多,你们怕吗?”

    “旅座,我们不怕!”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