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唐朝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改写唐朝历史-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子可是苏致远苏公子?”

    衙役上前询问,虽然内心感觉这就是新来的县老爷,可是这太年轻了吧?!

    “在,正是!”

    本来想说在下正是,可是一想到自己是过来当一县之主的,应该霸气点,苏致远就把在下两个字硬硬的憋了回去。

    “快,快点里面请!”

    几个衙役眼疾手快,牵过缰绳,拉过马车,从县衙的侧门拐了进去。

    苏致远本想一甩袖子,增加点气势,结果忘记自己穿的早就不是长袍,左顾右盼的进了临安县衙。

    (未完待续)

第九十五章 初到县衙() 
老县令和家眷在才睡起来,看到苏致远已经进来,赶紧派人先招呼着,至于该交接的官印,一些官册,都早就准备好了。

    临安县衙其实房子没有多好,除了面积够大,其余的从建造的时间来看,起码已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霜岁月,虽然不需要修缮还是能住人,可是苏致远已经打算要好好收拾一下了。

    没等多长时间,老县令和家眷就全都收拾好了,赶忙出来迎接。

    “果然是少年出英才啊,苏公子看起来如此年轻就已经是一方县令,想必将来一定能飞黄腾达,小老儿在这里先是祝贺了。”

    老县令姓万,说起话来一点架子都没有,没有自称本官,而是说小老儿,不管对别人如何,起码对这个新来的县令极为客气,没有着急的安排介绍县衙的东西,而是在县城的酒楼里订了饭菜,算是招待一下,等到酒足饭饱之后把工作一交接,从此这里的事情和他老万再也没有关系。

    苏致远并没有拒绝,他知道这都是规矩,一种礼节上的规矩,把行礼都放下了之后,一众人等跟着去了临安酒楼。

    这里的生活节奏慢,不代表上菜慢,也许是提前打过招呼的原因,老万过来的时候,人不多的酒楼突然就忙活了起来,杀鸡的杀鸡,抓鱼的抓鱼,一桌酒菜下来相当不错,还有糕点和汤,算是很丰盛了。

    这个酒楼是临安城最大的酒楼,临安有头有脸的人没事也来这里吃饭,老万作为这里的县令自然认识不少的人,就在这席间就有不少人来敬酒,虽然老万这就要走了,可是人们表面功夫都做得很好。

    “万老爷在这里,不知道这位公子是?”

    吃了没多久就有人来说话,看样子和万县令还是很熟络。

    “这位就是即将上任的苏县令,这是潭员外,是这临安的产粮大户。”

    谭员外也没想到苏致远这么年轻就是县令,原本还是一脸不以为然的表情,结果突然变得非常兴奋。

    “久仰久仰,您就是苏县令,我是谭大富,大人有时间去府上小叙片刻我定会好生招待。”

    “我初到此地,县衙的工作还没交接完,没时间去你的府上,等以后吧。”

    谭大富裂开的嘴都没合上,心里很不是滋味,以往在这里的时候,这县里有头有脸的人谁不给他面子,就是万县令都给他面子,没想到苏致远一口回绝了他,搞得他脸色不好看,没说什么,就离开了。

    其实本来吃饭吃的好好的,来了就是说着说那,搞得人吃饭都不得安宁,也不怪苏致远不给他好脸色,因为对方就不懂事,吃饭的时候打扰别人应该吗?就不能得到吃完饭的时候去吧账结了?虽然老万要请客,但是他要是做了这个事情,别人要承这个情的。

    吃完招待饭,老万跟着苏致远一行人回到了县衙,此时的衙役早已把这里走廊什么的打扫的干干净净,有一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感觉。

    交接的官文官册,还有官印都已经放在了大厅,至于官袍就不至于了,提前常威大人也说过,会在杭州最有名的布行里给他定制一套崭新的官袍,估计这几天就会让人送过来。

    县衙前前后后足足三个大院,但是县令的工作范围不止这些个,因为还有县大牢,而县大牢不在县衙里,在离县衙不远的地方,那里也有专门的狱吏看管,分属县尉管理,而县尉算是县令的左右手。

    交接完东西,也介绍了县衙里的衙役和主簿还有县丞给苏致远认识,除了几个衙役之外其他人都不住在县衙,值得一提的是,苏致远这就算是上岗了,拥有了朝廷编制的正式工。

    老万嘻嘻哈哈,高高兴兴的带着人离开了,诺大的县衙一下子清静了不少,苏致远开始收拾自己住的房间。

    红杉,杨玉环还有张一飞小菊都住在第三个院子里,也就是最里面的院子,花无裳和小丫鬟住在第二个院子里,最外边的院子,住着几个衙役,算是县衙的护卫,工资也是县令自己开。

    县衙的公堂苏致远好好地看了一下,越看越有意思,真有那种感觉在里面,只是他现在没有官服,单纯坐在上面又没有堂升,也没案子破,感觉很惬意。

    其实换了别人要交接县令的官务是没有这么简单的,起码要好几天才能查看完,如果上一任县令捅了很多篓子而埋下了麻烦事,下一任的县令没有查出来,直接自己接手,那责任就是自己担,而且有的时候上一任县令贪够了,坑了不少人的钱,有的也会把账算在新任的县令身上。

    苏致远把当官想的简单了一些,而且他也不懂这个道理,所以老万才能这么轻松迅速的离去。

    县丞县尉还有主簿分管着县里的各种事物,这不代表县令没事做,苏致远负责管理他们,而且他们做的很多事情,都需要苏致远点头才能办,所以也不轻松。

    第一天衙役跟着收拾县衙的各个房间,事情麻烦又细碎。

    苏致远的家眷全都是女人,这帮衙役也不知道谁是夫人,问了半天才明白苏致远根本没成亲。

    这第一天的时间苏致远没有管理公务,而是没事就在大街上溜达,本来这几个衙役要跟着他,但是他想自己看一看,体察一下民情。

    临安不大,来来回回十多条街,街道也不长,但是各种各样的商铺却不少,周围的乡里乡镇的村子更是众多,他们都把农产品拿到这里卖,所以平日里还能感觉到热闹的气氛。

    花无裳不知道怎么了,从苏致远回来也没见她出来,一直在屋子里待着,搞得苏致远挺好奇。

    “无裳,你怎么了?”

    花无裳拿着一个算盘在屋子里各种敲打,嘴里还不停的喊着珠算的口诀,边上放着算术的书籍,都是线装本。

    “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三下五去二。。。。。。”

    “还挺努力啊,看来我这个账房先生果然没找错人。”

    可能是被人偷偷发现努力,花无裳脸上有两坨不自然的红晕,只好放下了手中的毛笔,把自己算的账单扔到了一边。

    “你来干什么?”

    “无裳,我教你一种更厉害的算术口诀,你学不学,我保证你成为大唐第一账房先生。”

    “真的吗?你还会用算盘?”虽然花无裳并不想当什么大唐第一账房先生,不过有厉害的东西能学习也是求之不得的。

    苏致远在纸上刷刷写下阿拉伯数字,并且把乘法口诀和加减法都写了上去,花无裳看的有点懵,根本不懂。

    “为了简单,这些是数字一到九,底下的是口诀,你如果学会这些,就不用费力的去学算盘了,来,我给你念一遍,你跟着我念。”

    “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

    不得不说花无裳的脑袋真的不错,才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完全学会了苏致远交给的这些算数,果然算起帐来方便的很多,就是写的计算公式都那么秀气。

    花无裳学到了这个兴奋不已,在纸上不断的写写画画,害的墨根本不够用,苏致远不断在边上研墨。

    “无裳。”

    “嗯?”

    “我都教你这个了,要不你也教我点什么,实在不行给个奖励好不?”

    “那你想让我教你什么?”

    “教我念一句话。”

    “什么话?”

    苏致远拿起一张纸,上面写着,我爱你。

    花无裳看到了之后狠狠的推了他一下。

    “滚!”

    (未完待续)

第九十六章 澡堂() 
苏致远到了大唐以来,很多东西其实刚开始心里都是不大适应的,本来想改,但是东西太多也就没能力去改,可能也没有必要,举个例子,像公共厕所这样的东西大唐是没有的,更没有这个概念,很多时候人们会去草丛里面方便,刚开始苏致远在外面上厕所感觉还很不方便,若是野外就算了,可是县城,城市里建个公厕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其实建个公厕完全有加强道德精神文明的建设成分在里面,可是人民生活水平没有那么高,县里的财政收入也不高,自己该怎么做呢?

    坐在大堂上,迎着清晨的朝阳。吃完饭了之后,苏某人又想起来这个时代人用水也不方便,洗澡洗的也少,恐怕有的人一年也洗不了几次,一是取水困难,二是卫生意识没有那么注重,即便是那些长得漂亮的女人,洗澡的次数也不多,那是不是可以鼓励人们开个澡堂呢?

    苏致远的心思活络起来,无心看公文,自己拿着纸笔写写画画。

    反正自己是要让这些老百姓富裕起来的,开澡堂,建公共厕所也不耽误,等下找人商量一下。

    在这个时代生活的好,无非就是吃饱穿暖还有钱出去逛个窑子,吃饱穿暖就是一个长久不变的话题,更是一个生存的第一要素,粮食就是重中之重。

    毕竟唐朝很早,这个时候很多粮食种类都没有,不过小麦水稻还是有的,像玉米就没有,即便逛过集市也没有发现。

    游走在市井街道之间,观察着人民的生活状况。

    漫步在农村田地之边,苏致远看到远处田地间牛耕地后边放置着曲辕犁,灵活的耕作着土地,小河边居然还有着专门的灌溉工具和筒车,看起来已经很不错,苏致远寻思打个招呼询问一下更合适。

    “老乡,生活过得如何?”

    正在干活的汉子,看着这个根本不认识的人,心里有了些警惕,拉住了牛。“生活过得还行吧。”

    其实苏致远没有过多的了解过,这个时期的很多农耕技术发展了很多,而且粮食产量是大幅度的提高,江南这一代水利工事尤为被重视,这一次苏致远帮助常威预防水患被上面注视到也很正常,而反观耕种技术,已经在这个时代相当厉害了。

    毕竟江南是鱼米之乡,更是天下粮仓,你在粮仓觉着粮食产的不够多,反而是坐井观天忽略了事情的本质,拿未来的粮食产量和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比,本来就没可比性。和之前的封建时代相比,现在的人确实是富足太多了,尤其是天下太平,唐朝这几百年,人们也积累了不少的财富。

    但是回到农耕的话题上,总不能直接把播种机弄出来吧,这个跨度和限制太大了,总得一步步来。

    在田地间看了半天,苏致远回去还是把自己的澡堂子和公共厕所的想法说给了一众人听,反应各不相同,首先澡堂子就有不同的看法。

    这个时代取水比较随意,南方沿海地带河流众多,雨水众多,当然不缺水,可是总不能大小媳妇都去河里洗澡吧,然而实际上有的就是这样,有人没有人偷看都是靠自律,抓到了惩罚很严重的。

    有的地方没有那么多河流,只是靠井水生活,那么洗澡的次数就少了很多,但是临安是一个并不缺水的地方,这边的人却不经常洗澡,根本不是后世那些讲历史的书那样,各种的猜测说着历史,更有甚者还说这个时代的人一天洗一次,关键是没有现在的卫生概念。

    “大老爷,您说的澡堂子是打算要众筹啊,还是从衙门里拿?”县丞摸不清苏致远的想法,虽然感觉有点异想天开,但是仔细一想也有可行性在里面,每次都是他帮县令去执行各种事物,所以就主动问清楚。

    “如果是做公共的澡堂子那就是众筹,但是洗澡这样的事情全看自己心情,花钱多少难免会让有的人心里不平衡,所以我不建议做公共的澡堂子,那就做一个收钱洗澡的澡堂子,主要以泡热水澡为主,现在老百姓家里洗澡准备浴桶,烧水什么的多麻烦啊,直接花点钱去澡堂,多方便。”

    苏致远说得眉飞色舞,一边说着还一边比划,搞得他现在就在洗澡一样,搞得他好像在澡堂子洗了很久了一样,众人听得也有点神往,身上也觉得痒痒,想洗个澡。

    “这几天我看过了那些田地还有老百姓耕作的地方,吃饭这方面还是没什么问题的,粮食产的也都可以,我先发展一些大众的公共设施,争取促进临安县城的繁荣。”

    设施这类词语大家都听不大懂,不过整句话的大概意思都清楚了,所以也不影响。

    可是谁去做呢?苏致远没打算自己做,而是把这个提议公告让人贴在了县衙的外面,让人们自己去做,算是鼓励自主创业。

    不过苏致远也讲了很多注意卫生预防疾病的好处,让人一张纸一张纸的全都写了下来,贴在了县衙外面,惹得百姓围观,议论纷纷。

    县衙没有专门洗澡的地方,苏致远看见县衙的空房间还比较多,就命人糊了一个浴盆,而不是浴桶,专门用来洗澡,为了方便,隔壁的那间改成了女浴室,让其他人用。

    浴桶苏致远也用了很多回了,但是躺着的时候硌得慌,说实话,每次洗个澡去青楼享受不容易,专门花钱去那里洗澡的可能没有几个,苏致远就是唯一的一个,现在有了浴室就好多了。

    糊浴盆的并不是水泥,但是却是一个这个时候就有的一种白泥,怎么发展来的苏致远也不知道,但是听泥瓦匠人说,上好的白泥都可以来做瓷器,更别说糊个澡盆了,可能他们心里还在想这个县太爷奇葩呢。

    俗话说得好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想要浴室,后边的水循环就必须做好,苏致远又没有男仆,都是女人他也不好意思让别人在洗澡的时候伺候他,所以他又派人从集市上买来的竹子,切成斜断面之后,做成了管子,让人固定在墙上,做完之后一看,还真不错。

    难道当个县令这么闲吗?当然不是,苏致远很快就听到了外面有人喊冤,来报案,至于为什么没有击鼓,那是因为鼓槌一开始就丢了。

    (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 女主外的家庭() 
下午的时候苏致远升堂了,外面也围了不少百姓在那里看,现场监督苏致远是不是公正执法,搞得他还有点紧张。

    如果这帮百姓知道县老爷因为他们而紧张了不知道该怎么想。

    苏致远也没有官服,直接迈步上了公堂坐在最中间的椅子上,本来想说把犯人带上来,可是一想不对,不是这句,这时底下报案的人才上来说话。

    其实像今天的事情属于民事纠纷,算不上刑事案件,以往印象中带着枷锁镣铐的人上来的那种案子全都是大案子,一般都是杀人的大案抓到了嫌疑犯。

    而眼前这个只能算是纠纷,其实也很简单,没几句话,苏致远就明白了。

    报案的是一个男人,他要告的是他身边的妻子,而他们都是这临安县城的人,外面过来围观的都是看热闹的,今日所告就是因为他妻子是个悍妇。

    大唐男女思想活跃,贞操观念淡泊,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因为汉族和其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