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唐朝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改写唐朝历史-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夫君,他们都说你在战场上马革裹尸了,妾身一直不信,还好老天有眼,让你活着回来了,我们夫妻终于团聚了!”

    两人抱在一起,苏致远也入戏地说道:“你放心,我们再也不分开了,我再也不让你独守空闺,我们一起相扶到老如何?”

    王秋月直接就把苏致远推开了:“好男儿志在四方,又岂能迷恋女色?小峰子,你最后说的话不合适啊!”

    苏致远一脸懵逼:“小姐,丈夫归来,自然和妻子不再分开才是正常的结局啊!”

    王秋月眼泪一抹,扭头道:“我不管,我喜欢的是那种能够要么文能安邦的治世奇才,要么就是能浴血疆场的勇士,若是大丈夫顾及儿女私情,哪还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苏致远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小姑娘喜欢做这样的思春梦,顺着她就行了,反正自己过来是调查粮草的事情的,何必和一个小姑娘较真呢?

    “是,小姐说的对!”

    “好,我们重新来过!”

    “什么?”

    “怎么?你有意见?”

    “小姐,我们能不能吃完饭在玩,我已经很饿了,吃饱了我也好有力气陪小姐玩的尽兴,如何?”

    刚好这个时候,外面的小丫鬟过来叫他们吃饭,这个闹剧才算是告一段落。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一章 秉烛夜谈() 
    中午吃了饭,下午给王秋月讲了几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动的小姑娘也不玩过家家的游戏了,回自己闺房歇着去了,苏致远才得以松一口气。

    晚上夜幕降临的时候,王府的大门早早的就关上了,苏致远看到一些家丁在后门出不停的往府上搬东西,不知道搬的是什么。

    火把打了不少,照的明亮,一麻袋接一麻袋的,好像是粮食。

    “你是谁啊,站一边看的干啥,还不过来搭把手?”

    家丁看到了苏致远,朝他说道。

    “别了,人家可是咋们小姐的伴读书童,身份高贵,哪能做这种下人的活呢?”

    说着话之间,几个家丁又忙活了起来,当苏某人不存在一样。

    苏致远见他们也不管他,跟着到一边查看了起来。

    手拍在麻袋上,手上落了一层麦粉,这是粮食的味道。

    果然是粮食!

    家丁们忙活了好一阵,把后门送进来的粮食给安置好了,这个时候正是夜晚,把粮食从外面运进来之后,后门又被紧紧的锁住了。

    “这么多粮食啊,看来我们不用担心被粮荒给饿死了。”苏志远故意说道。

    一边的家丁扭过头来瞅了他一眼:“兄弟,我们说话可都要小心点。”

    “怎么说?”苏致远装作谨慎的样子。

    “我们毕竟都是王府的仆人,别人的死活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这样灾荒的年代能保住一条小命已经很不容易了,王府能收留我们已经很不容易了,安心在这里办事还能活下去,至于其他话,可千万不要多说。”这个家丁在一边神秘兮兮的说道。

    “前些日子就是因为有一个家丁弟兄,在搬粮食的时候问了一句这粮食哪里来的?结果我从那天之后就在也没看见他了。你明白了吗?”家丁的脸色很谨慎,时不时的左顾右盼,轻轻拍了拍苏致远的肩头,然后离去了。

    苏致远看着远去的家丁,明白了这个王府更加不简单了,家丁们把粮食运到了王府的另一处院子,那个院子是王秋月父亲的院子,没有他的同意,谁也不能进去。

    夜晚吃饭的时候,苏致远注意到他们吃的饭除了素菜还有肉菜,伙食丰盛的很,和外面粮荒饿死人完全是天差地别的样子。

    这王府真的这么有钱吗?

    苏致远吃了点素菜,看了看盘子中的肉菜,感觉这个肉菜很不简单,因为他吃了这么多年的肉,没见过这种肉。

    一帮家丁和丫鬟吃的还挺香的样子,苏致远吃完赶紧回房休息了,所幸王秋月没有在缠着他,应该也是累了,早早的睡着了。

    王府的戒备是森严的,这不像是一个正常的粮商之家,即便陇州兵荒马乱,有马匪,有暴动的饥民和数不清的梁上君子,但是也没必要十步一岗五步一哨,起码,王秋月的父亲,这个王府的主人那里就是这个样子的。

    陇州城还在做粮商生意的不多,王府是最大的一家,苏致远很好奇,到底这些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外面粮荒了,王府居然还有办法搞到粮食,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夜晚王府上上下下的人都睡着了之后,苏致远出门直接上了房顶,贴着房顶移动,没有发出一声响动。

    王秋月父亲所在的院子里还亮着灯,没想到这么晚了他还不休息。

    苏致远知道运来的粮食存放在这个最中心的院子里,不知道放到哪里了?

    王府主人的院子有十多名侍卫把守,王府的前后门也有人把守,想要进来这里,比去陇州府衙门还难。

    苏致远好在有身功夫,慢慢的摸到了王秋月父亲的房顶上,而没有被人发觉,把耳朵贴在房顶上,隐隐约约能听到里面传来的声音,好像是会见什么客人。

    什么客人需要半夜会见呢?

    “如今陇州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即便想要图利,也没有多少了,我看你还是择日启程去往凉州吧,那边灾民多,不仅有利可图,说不定还能大赚一笔。”

    “钱我已经不少了,如今这次灾荒倒像是一场及时雨,我感觉这是老天给我们的机会,若是我们不趁机控制凉州,那将来恐怕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哎,现在不是着急的时候,朝廷派来了钦差,我得想办法把他弄走,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我们行事一定要万分的小心,不要被他抓住了把柄,明天你做义事,开仓放粮,缓解下这陇州的饥荒,若是这边的事情完了,我估计这个钦差就会去凉州,他一走,我们就好动手了。”

    “全听大哥的!”

    然后屋子里就是喝茶声音,慢慢的苏致远什么也听不到了,可能是话说完了。

    过了一会,地下的门“咯吱”一声被推开了,听到几个人出来的脚步声。

    “兄弟别送了,明天的事情别忘了,顺便去拜访一下钦差大人,给留点好印象,别误了大事。”

    “好的大哥,你放心!”

    脚步声,慢慢的远去了,应该是夜晚来这里的那个人离开了。

    到底是谁呢?苏致远不知道,不过他猜到了一个人那就是陇州府府尹曹德,虽然好像听起来并不像。

    没想到这王秋月的爹和官府的人有关系,苏致远越想越觉得这里面可能不是贪污朝廷粮草的关系,很可能有其他的事情,果然自己不能小看这帮人,从一开始,这些人就打算糊弄他。

    陇州仅仅是发生了粮荒吗?难道光解决粮食问题就行了吗?

    为什么陇州的百姓都去了凉州?

    一个又一个问题萦绕在苏致远的脑海里,他虽然知道这些人身上有问题,但是他却不打算打草惊蛇,而是顺水推舟,将计就计,也许自己去了凉州,随了他们的意思就能知道更多东西了,也许自己问问陇州的百姓也能知道更多。

    等到王秋月的父亲也去休息之后,苏致远慢慢的才离开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平心而论,若是这些人只是贩卖粮食的话,还不算是什么大罪,若是动用的是朝廷的救命粮,那事情性质就不再一样了,那些被饿死的百姓也要算到他们的头上。

    看来自己明天还得回去一趟,不然他们发现自己不在,也许会怀疑自己,毕竟这些时间出现的有些巧合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太子之争() 
    京城

    李瑁是很关注苏致远去陇州救灾的事情的,因为他只要除掉了苏某人,他有无数种办法把杨玉环变成自己的人。

    治理粮荒向来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次交给苏致远也是很多大臣没有想到的,按理来说苏致远不管做了多少的事情,也只是一个朝廷新秀,如今被赋予这样的职责和任务,确实有些为难了。

    原本很多官员之前和苏致远还是有往来的,但是这样事情一出,好像就没有朝中的人去苏致远的府上去做客了,就连和唐思雨关系好的一些闺蜜,也没有再去过她家,形势好像有点微妙起来。

    “王儿,如你所愿,现在那个苏致远已经被派往陇州了,若是他处理了那边的事情回来了该咋办?”武惠妃问道。

    李瑁冷冷一笑:“母后别担心,这个苏致远根本不可能解决那边的事情,我听属下来禀报说陇州,凉州那边,除了粮荒,还有瘟疫和鼠疫,苏致远去了那里一定是自身难保,何况那边已经受损严重了,到时候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向父皇禀报,上奏削他的职,我看他还能不能蹦起来?”

    话语中浓浓的自信源自于李瑁对大局的掌控,他不是不知道姚崇看好苏致远,只是如今姚崇已经辞官了,那他不会在意姚崇的想法,对付苏致远,李瑁可没有后顾之忧。

    李瑁当然不会这么蠢笨的去做这件事情,他想做一次苦肉计给杨玉环看,就等苏致远回来了。

    若是苏致远事情办的不好,李瑁会假意为苏致远求情,然后暗地里置他于死地。

    对于这些事情,是没有人知道,就连和李瑁一个派系的李林甫都不知道,如今还未立太子,朝中大臣都在考虑站队的问题。

    这个派系主要以赵丽妃和武惠妃两个阵营竞争为主,现在他们也都在拉拢朝中的大臣,所以即便是没有被粮荒波及的长安,现在也不是很太平的样子。

    张九龄等人是站在赵丽妃那边的,赵丽妃有一个儿子,就是李瑛。

    这个赵丽妃当初的出身很是卑微,当唐玄宗还不是皇上的时候就成了他的妾室,如今武惠妃得宠,赵丽妃和其他的妃子就纷纷失宠。

    唐玄宗的儿子有数个,但是在后宫还有话语权的却只有赵丽妃和武惠妃,虽然赵丽妃失宠,但是她还是有很多支持者的,即便是唐玄宗也不得不在这样的事情上好好考虑。

    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的关系不错,若是他们两个能在这件事情上站在他这边,可以说,李瑛的胜算会大上很多。

    可惜,武惠妃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她的姑母是武则天,她从小在皇家的环境长大,可以说在政治这一方面的觉悟要高出了赵丽妃太多,对于权力的渴望也比赵丽妃强。

    苏致远远在陇州,当然不知道这些事情,不然他要想的事情做的事情更多了。

    虽然上一次苏致远拍了李隆基的马屁,但是立太子的事情还是要考虑的,毕竟是规矩,即便是皇上也要遵守祖制。

    李瑁想到了要去对付苏致远,苏致远何尝没有想到要对付他呢,何况苏致远知道若是让杨玉环被李隆基见到了更是要坏事,所以现在装大他自己的实力是最重要的,若是将来别人要威胁他的时候也要考虑一

    下合不合适。

    李瑁这个寿王不会善罢甘休,背后还有武惠妃,苏致远纵使没有主动招惹他们,但是杨玉环的事情已经触怒他们了,若是苏致远知道这边都在为立太子的事情站队,那他一定会站到李瑛那边,扳倒了武惠妃

    ,最好能借助这帮皇子和大臣的势力,把李林甫等人给绊倒。

    历史的洪流是可怕的,李林甫此人不仅会口蜜腹剑,也会蛊惑人心。

    往往历史上奸臣都很会办事,也能说会道。

    鼓动君王铲除异己的做法是很笨的,但是换一个方式,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什么样的罪能让君王对自己的儿子痛下杀手呢?

    自然是谋逆之罪!

    所以李林甫一方正在谋划着一场大阴谋。

    李瑛府邸。

    对于苏致远这样的朝廷新秀,他也是知道的,李瑛这个人还是很有能力的,不然也不会和不少的人关系处的很好,此人又十分懂分寸,也没有惹得李隆基不快乐过。

    这天,一帮朝廷臣子在李瑛的府上作客,说起了陇州粮荒的事情。

    工部尚书道:“照本官所看,若是皇上没有指派苏大人去陇州处理粮荒之事的话,那李瑛殿下是最合适的了。”

    其他人静静的看着工部尚书,看了一下李瑛,等他说话。

    “尚书大人所言为何?”李瑛知道这是一件挺棘手的事情,做好了自然是大功一件,对于争夺太子储君的人来说,品行,能力,功劳都很重要,如果不出他所料的话,工部尚书一定是拿这件事情的功劳说事情,但是李瑛知道这件事情根本没那么容易。

    “李瑛殿下能力出众,若是能将陇州之事处理妥当,不仅得民心,还能展现自己的能力,到时候吾等老臣也可以去皇上那里好好为殿下说话。”

    其他的大臣纷纷点头,若是能做出有功绩的事情,当然有很大的可能在李隆基那里露脸,若是得到太子的位子,那就是将来的唐皇,一切都没问题了。

    “诸位有没有想过把苏大人拉拢过来呢?”李瑛突然问道。

    其他的大臣纷纷摇头:“此人没有功名,据说是姚崇提拔上来的,我们不清楚他的立场,也不了解此人的底细啊。”

    在政治中站队,不了解底细的人怎么可能站到一起呢?苏致远始终还是一个官场新人,没有自己的关系网和手下,所以很多人不看好李瑛去拉拢苏致远。

    “可是我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李瑁喜欢上了苏致远的妹妹,但是苏致远却不愿意,我很了解我这个弟弟的性格,他已经得罪了李瑁,如今太子之位争夺在即,若是苏致远能够从陇州凯旋而归,此人绝对是我等的一大助力!”

    李瑛这话说的已经表明了他想要拉拢苏致远的意思,不过最后的结果还要看苏致远是不是真的能够处理好陇州的事情。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三章 放粮() 
    第二天苏致远早早的就到了王秋月上课的书房,今天没有老师,是苏致远陪她温习功课。

    梳洗打扮之后,王秋月进来了,不知道用了什么东西,身上一阵香味。

    “小姐身上可真香啊!莫非是用了什么胭脂水粉?”苏致远恭维了一句。

    王秋月哼唧道:“本小姐天生丽质,哪里需要胭脂水粉,我这都是天生的!”

    苏致远恍然道:“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体香啊,看来小姐真的是万中无一的绝世美人啊!”

    王秋月开心的在一边撩拨着自己头发,苏峰这个书童马屁拍的还真不错,听了很舒服。

    “不过!”苏致远拉长声调卖了个关子。

    王秋月着急了:“不过什么?你快说啊!”

    “可是有句老话说的是红颜薄命啊!”苏致远摇着头可惜道。

    “呸呸呸!本小姐福大命大,你说这么晦气的话干什么,真是有够碍眼的,算了,今天你别陪我了,让我自己复习功课吧!”

    苏致远心里是求之不得的,赶紧到:“那小人告退了!”

    好在王府到是可以出入的,他是书童,守门的侍卫也不会难为他,就好像贴身丫鬟也不会被难为一样。

    离开了王府,苏致远心底里是真真正正的松了一口气,这些天这个人皮面具戴在脸上实在是难受的很,但是又不能摘去,现在可算是能好好放松一下了。

    找了个偏僻的地方,苏某人去掉了面具,回到了陇州府衙之中。

    苏致远回去的时候,陆无双和思雨都找他急坏了,他这么一走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