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逆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逆袭-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算不能同步拿下城墙,但是在爆破后的进攻双方可以相互掩护配合。

    随着军令的传达,第一师、第六师全军开始向前涌动,先锋团开始准备。

    双方已经约定好,各自找机会,只要月亮被云彩挡住,大地恢复黑暗,便立刻开始接近城墙,解决城墙上的守军,安置炸药。

    想要保持同时间的爆破,太难了,真的是太难了,因为这梅山城其实并不小,是座很大的一座城,中间又穿插水道,云彩就算是挡住一面城墙那边的月色,另另一边还是月光透亮,所以就只能双方各找机会,肯定会有一方先轰开城墙,只要破了城墙,另外一方,就不开始爬墙,将火炮放平,直击城门,攻破城门塔楼,杀入城中。

    现在想来,这种作战方式反而是最实用的。

    眉山城,西门,城外树林。

    突击部队,已经全部准备完毕,根本就不需要召集,直接是第二团第一营的第一连全部出动。

    他们将自己的毛瑟98k步枪,全部放了下来,全部换上了自动火力,因为在这种突袭战中,栓动步枪并没有什么作用,能对对方造成火力压制和极大伤害的只有自动火力。

    突袭兵的这身装备,特别的帅气,具是穿着黑色的长直筒军靴,因为已接近年关,还好,这段时间并没有下雪,而一旦下雪,就算是月色被云彩遮住,雪的反光也会暴露大家的行迹。

    所有人穿的长筒军靴,在军靴之内是有皮毛的。

    每个人内里,都穿的厚厚的保暖内衣,这是军服厂刚刚生产出来的,就已经全部换装,而在下身穿着厚厚的呢子军裤,上身穿着一件军绿色的厚羊毛毛衣,在外穿着细呢布的军绿色猎式军装,腰间用牛皮腰带紧紧扎紧,除了这些,他们还在外面套了一件长款的军绿色的粗呢军大衣,十分的保暖。

    手上都戴着翻毛的黑色的皮质军用手套。

    脸上带着黑色的厚棉布口罩,在寒冷的冬季,口罩手套其实对于保暖十分的重要。

    头上戴着钢盔,但钢盔之内,其实每个人都戴着一顶羊毛的军绿色毛线帽,它可以有效的使头部不会着凉,而所有人在入伍之时就有一个行为,那就是剃光头发,这样有效地帮助他们在剧烈运动、大量的出汗时候着凉。

    一出汗,脑袋就会发热,心情就会暴躁,就会影响他的情绪,影响他的判断,在军事战争中这一点是十分不允许的。

    西南治安军这几个月将后勤做到了位,所有的正式军队,无论是系统兑换的老兵,还是普通人士兵,全部武装到了牙齿。

    因为毛瑟98k步枪全部交给了同袍,绝大部分的士兵都拿起了,波波莎PPSh…41冲锋枪。

    这是这段时间军队大换装的产物,在之前平定萨南康省的时候,方彤通过军队上反馈回来的消息,知道了现在使用的枪炮其实还是有不足的存在,而换装,就十分有必要。

    但是,因为招募大量的士兵,所以换装,并不能换得非常的全面。

    比如步枪,到现在,毛瑟98k都是制式步枪,并不是方同不想用那些比如说美国Ml加兰德步枪,或者是在二战时候苏联托卡列夫SVT半自动步枪,或者是在西线领教了美帝M1半自动步枪的威力,特别是受苏制SVT半自动步枪影响开发了G43半自动步枪。

    而是因为半自动步枪,虽然有连发的功能,使它的性能和作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但同样,它对子弹的消耗也十分的大。

    冲锋枪和手枪,除非到了一定的距离内,以及冲锋的时候,军官都是不允许开一枪的,而步枪这是远距离射击的主要枪械。

    所以基本上开第一枪的那就是步枪,一旦战斗打响,步枪弹药的消耗量其实并不少。

    说一个不太准确的数据,嗯,这是作者以前在别的地方看到的。

    在二战时,有专门的军工专家作为一项研究,日本士兵手持三八式步枪,携带150发子弹,可以连续作战五个小时以上;而美国士兵携带Ml加兰德步枪,也是150发子弹,只能持续作战30多分钟。

    30多分钟之后,子弹便会全部打光,在这就反映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弹药补充。

    而且,栓动步枪跟半自动步枪的造价比其实相差的也不少。

    而在大规模的国家战争之中,大规模的提高成本去生产半自动步枪,以及无法保证后勤保障,不能够将弹药快速的补充到士兵手里,这样反而有点得不偿失。

    所以像德国苏联法国这样的二战之时的强国,具是还在大规模的使用栓动式步枪。

    方同其实也在军工厂建立时,大规模的调整武器装备的时候,想过大量生产美国加兰德式步枪,或苏式的半自动步枪。

    但他第一时间就考虑到后勤的问题。

    西南地区多山路,也有铁路,但铁路其实铺得并不广,只有几条主要的干道,针对商路往来,平时部队行进,并不会一直沿着铁路线而行。

第一百九十五章 换装2() 
方同其实也在军工厂建立时,大规模的调整武器装备的时候,想过大量生产美国加兰德式步枪,或苏式的半自动步枪。

    但他第一时间就考虑到后勤的问题。

    西南地区多山路,也有铁路,但铁路其实铺得并不广,只有几条主要的干道,针对商路往来,平时部队行进,并不会一直沿着铁路线而行。

    兵贵神速,如果边打仗,边铺铁路线,那这仗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自己之所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拿下整个萨南康省,靠的就是自己手下的老兵部队,个个都可以急行军,战斗力都是极强的,他们拿着拴动步枪,依然打赢了战争,而且摧枯拉朽,伤亡也不大。

    四川境内时有很多铁路的,在清末之时,四川曾经大规模的修建铁路,但是铺开地图看,也只是主要的商路而已,在看看整个民国又有多少条铁路呢?

    太少了。

    自己的目标,是要夺得政权,让中华民族雄起。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拿下整个西南,云贵川都要在手里,这是一片起家之地,紧紧靠着西康省是不够的,丁口不足,打仗需要的是丁口,尤其是热武器时代,这个时候原子弹、导弹都还没出现,丁口更是十分的重要。

    云南、四川,俱是人口大省,掌握了这里,才能大发展,建大量的工程,铺满铁路,扩充军队,发展教育。

    只有当自己将这西南之地建好了遍地的铁路,才可以真正的有那种条件能将弹药快速补充到自己的军队手里,那个时候才是半自动步枪真正的大换装的时候。

    美国之所以在二战时候欧洲战场大量使用加兰德步枪,是因为当时美国的工业十分强大,他们财大气粗,不在乎那点儿比拴动步枪高的成本。

    还有就是他们的运输系统十分的发达,空运、陆运、海运都十分的便捷,哪怕有部队被包围住了,他们也可以取派大量的战斗机取得制空权,然后空投弹药,这样,欧洲战场的美国军队才能用半自动步枪压制住战斗力比他们强的,战斗意识比他们强大的德国精锐国防军。

    自己现在没有这种便利的条件,没有那么强大的后勤运输系统,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想法,就全部换装,这是不可取的,所以步枪依然沿用着毛瑟98k步枪,而在评定全省的战争之中缴获的所有汉阳造,以及各地收缴出来的一些德制、英制和法制的一些崭新或二手的步枪全部发给地方武装部。

    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的基层武装,现在这个年头,遍地匪贼,就算是棒老二被剿得差不多了,但也不能保证没有那种藏在民间的匪贼,自己现在大军出击,虽然省内有几个师的兵力驻守,但还是小心为妙,现在并未拿下四川,那西康省,就是自己的老巢,决不能出现一点点的动荡。

    步枪不能轻易换装,但是别的枪械可以换装啊,通用机枪枪,自己手里有mg42,这种被称为“希特勒的锯子”的机枪已经可以支撑之后的战争了,并不需要更换。这种机枪,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简直就是天生的利器,比那些什么轻机枪好用的多,自己需要的考虑的是真正的那种重机枪。

    方同叫来的顾少秋,二人仔细的商讨之后,他听从了顾少秋的建议,决定选用美国12。7X99毫米M2HB勃朗宁式风冷重机枪。

    M2的。50BMG弹药由美国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开发,主要是对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13毫米口径反坦克步枪弹药。

    为了赶进度,设计师勃朗宁(1855~1926)和温彻斯特公司的技术人员合作,在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的基础上研制成12。7mm口径机枪。M2式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其实是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7。62mm口径)的放大版,于1921年正式定型,列为美军的制式装备。美军当时命名为M1921,装有水冷散热装置,该枪增加了一个液压缓冲器,以吸收过大的枪管后坐力,并且液压缓冲器内油的流量可调,射速随着流量可变;为了防止走火,增加了后阻铁;为了便于双手操作,去掉了小握把,改为装在机匣后方的双握把。

    1920年代开发防空及反装甲用途,研制成第一挺气冷式12。7mm口径重型机枪。1932年,美军对M1921进行改进后正式被命名为M2,换成质量小的带气冷式枪管。当时为解决持续射击枪管容易过热的问题于1933年又研制出了带重枪管的M2式机枪,称为M2HB式,后来更推出了可快速更换枪管的M2QCB及轻量版本,一直沿用至今。

    美国M2HB式机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口径机枪之一,目前有50多个国家装备,而且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使用。美国军队除装备带三脚架的M2HB式机枪外,还将它配装在轻型吉普车和步兵战车上,作地面支援武器使用,也作坦克上的并列机枪使用。

    这种重机枪的口径比通用机枪粗了小半圈,他使用的是将近13毫米口径的反坦克步枪弹药。

    如果说是希特勒的锯子能将敌人人体撕碎,那么这种重机枪,一颗子弹击中人的胸膛,别能将人的半拉身子直接扯烂,简直就是大杀器。

    在了解了具体的性能之后,方同对这款重机枪十分的满意,而且,同样因为军队日后如果装备反坦克步枪,口径肯定是要向德制的13毫米口径靠近,所以,方童便向系统确定了修改,将兵工厂出产的重机枪的口径全部改为了13毫米。

    这种重机枪,因为太过于沉重,所以,基本是放在部队的军火库中,但是又因为其良好的压制作用,所以其装备的规格为两班共用一挺重机枪,作为平时进攻以及阻击时候的压制敌方的主要作用。

    平时这种机枪,除了训练,一般都保留在各连部、营部之内。

第一百九十六章 换装3() 
如果说是希特勒的锯子能将敌人人体撕碎,那么这种重机枪,一颗子弹击中人的胸膛,别能将人的半拉身子直接扯烂,简直就是大杀器。

    在了解了具体的性能之后,方同对这款重机枪十分的满意,而且,同样因为军队日后如果装备反坦克步枪,口径肯定是要向德制的13毫米口径靠近,所以,方童便向系统确定了修改,将兵工厂出产的重机枪的口径全部改为了13毫米。

    这种重机枪,因为太过于沉重,所以,基本是放在部队的军火库中,但是又因为其良好的压制作用,所以其装备的规格为两班共用一挺重机枪,作为平时进攻以及阻击时候的压制敌方的主要作用。

    平时这种机枪,除了训练,一般都保留在各连部、营部之内。

    但是在战争之时,便会拿出来,从两个班组之中挑选出机枪手供弹手。

    而现在,在突击队员的周围,一挺挺的mg42通用机枪和美国M2HB重机枪已经摆放起来,准备在他们突击之时,一旦被对方发现,作为压制火力。

    而突击队员背着的PPSh…41冲锋枪,则就是现在换装的结果,mp40冲锋枪虽然准确性和操作性很好,但是,弹药量太少了,在面对对冲的时候,经常因为弹匣子弹打光而被敌人逼近,造成伤亡。

    而在巷战(尤其是突击战)中,强大的弹药储备,以及强烈的弹雨射击,才是最重要的。

    方同并未撤掉德制mp40冲锋枪的在军队中的位置,而是对主要的作战部队全部换装PPSh…41。

    mp40冲锋枪由于其良好的操作性和稳定性,则配给后勤人员,以及日后创建的装甲兵、飞行员,以及空军、海军人员,和空军海军的后勤部队人员。

    突击队员装备的波ppsh…41冲锋枪,这真的是一款好武器。

    PPSh…41冲锋枪主要遵循可靠耐用和易于批量生产,所以其采用的木质枪托和枪管上的散热筒在当时西方设计师眼中都属于奢侈品。

    弹鼓容量为71发,结构与芬兰的“苏奥米“系列十分相似。71发的大容量对士兵而言很方便,因为重新装弹的次数大大降低。

    这枪,结构简单,便于大规模的生产及操作,养护已十分简单,孩子都可以轻松的使用它,而且71发的大弹鼓,可以对枪的持续设计提供极好的支持,其实这种冲锋枪是仿制的芬兰的索米冲锋枪,而一开始方同也有想法,想直接生产索米冲锋枪;但是,顾少秋提醒了他,索米冲锋枪固然其稳定性、准确度十分的优秀,但是造价实在太高了。

    虽然,系统出产的军工厂,可以大规模的生产,但是其特殊原料所花费的战争点数十分的高,不如生产波波沙冲锋枪,省下战争点数兑换更多的士兵,这不是更划算吗?

    大规模战争中,本来拼的就是廉价、可靠的武器,而这两点,PPSh…41冲锋枪都已经满足了,还去要求什么呢?

    顾少秋说服了方同,方同命令军工厂大规模的生产这种冲锋枪,并装备给作战部队。

    每个人腰间的手榴弹也都换掉了,长柄的手榴弹在之前平定全省的战斗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那就是虽然其威力很强,但是其重量实在太重,以民国人的体质,抡起这么重的手榴弹确实有点吃力,扔不太远,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种手榴弹的延长线太长了,很容易被对方抓准机会,将手榴弹重新扔了回来,那样就真的是赔本到家了。

    最后方同直接决定,正规部队全部换装美国的MKII菠萝型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体积小,重量轻,其威力也是不小,可以说是现在在系统里可以选择配备的手榴弹中的一款极为出色的武器,而更换下来的长柄手榴弹则全部配发给各地的预备役部队,以及各城市之中的警察部队,平时存放于警察局的武器库之中,如遇叛乱,则立刻拿出来装备警察部队。

    大量军工厂的建立,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所有的老兵部队的腰间居配上了手枪,当然这只限于老兵部队,其余的普通人部队只有其军官才可以配备手枪,以及各地的军政人员也都是可以配手枪的。

    配备手枪其实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是目的性只是希望在战场上士兵有这副武器,在冲锋枪和步枪没有子弹的时候,敌人近身的时候,不必舍命与对方拼刺刀,可以从容地抽出手枪,向对方击毙,给士兵更多的生命保障。

    之前,部队装备的是德式的瓦尔特P38手枪,而这款手枪以其优良的性能,使士兵对它十分的喜爱,唯一的问题,这就是供弹量的问题。

    方同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顾少秋针对这一个情况,提出的建议则就是用比利时生产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